临夏州地图
临夏州相关地区地图:
自然人文景观
临夏地处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过渡带,地貌特征别具特色,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奇秀险峻的自然景观,既有梁峁起伏、沟壑纵横的大川绝谷,双有一马平川、土地松软的川盆地,既有植被裸露的黄土高坡,更有光怪陆离、奇异迷人的丹霞石林,春夏秋冬景色各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莲花山,莲花山,位于临夏州康乐县境内。海拔3578米,山体绝对高度1578米,正好是泰山的海拔高度。山体陡峭险峻,直插云霄。刘家峡水电站:莲花山是国家级自然风景保护区。景区内建有花园式宾馆,万年古松,奇花异草,潺潺清泉,古刹钟声,让人流连驻足。登山是人们游莲花山的必选项目,穿过茂密的森林,拾阶而上,历经险要的头天门、二天门、三天门、四天门、紫霄宫、金顶,最后到达玉皇阁,其攀登难度远大于“会当凌绝顶,一揽众山小”的泰山。莲花山上建有一座藏传佛教寺院,经常香火缭绕,信徒络绎不绝。文人雅士在莲花山峭崖陡峰篆金石、刻墨迹,平添了许多文化色彩。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是莲花山“花儿”会,从六月初一开始,到六月初六,数以万计的朝山者和民间歌手,到这里朝山对歌,一片“花儿”的海洋,成为中外游客旅游观光,采集民风的绝好良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松鸣岩森林公园,松鸣岩,位于和政县境内,面积达33平方公里,是国家级森林公园。景区内建有豪华宾馆,其间山峰叠嶂,清泉飞瀑,松涛合鸣,牛羊成群,一派世外桃源的景象。松鸣岩有一座藏传佛教寺院,每逢农历四月初八,“开化龙会,朝拜寺者,累聚万千,香火其盛”。龙华会是佛教的传统节日,寺院要举行用香汤洗佛像的活动,因此,也叫“浴佛节”。松鸣岩也是“花儿”会的盛地。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四日到四月二十八日,这里都要举行规模宏大的“花儿”盛会,美景欢歌,吸引了数以万计的中外游客来这里观光采风。大禹治水的源头——积石雄关
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积石关在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境内,坐落于滔滔黄河之滨,与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相毗邻,是公元前206年一公元25年西汉时期设置的古河州(临夏)二十四关之第一关。积石关和大禹的名字紧紧相联,据史书记载,积石“乃大禹导河之极地”。公元1368—1644年明代时此地还建有一座禹王庙。积石关是条黄河峡谷,山势陡峭狭窄,黄河两岸,或峭壁千仞,对峙相望;或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中心地带,危石险峰,横出天际,大有将崩欲倾之势。而黄河激流奔湍,生云吐雾,横冲怒闯地奔出石峡,远流而去。真所谓“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大河赋》赞美道:“览百川之雄壮,莫高美于黄河;潜昆仑之峻极,出积石之嵯峨”。到积石关旅游,不仅可以欣赏到大山大河的壮美,还可以聆听大禹治水的传奇故事,发思古之幽情。这里还是黄河漂流的胜地。
陇上杏花村:——唐汪川,陇上杏花村,指东乡族自治县的唐汪川。唐汪川地处洮河下游的河谷地带,与甘肃省临洮县一水相隔。在唐汪川,田间地埂,房前屋后,到处是枝节横生的桃杏树,清明时节,正是唐汪川杏花盛开的时候,满川的杏花如脂如粉,粉红中带着晶亮,加上初春麦苗嫩绿的映衬,显得十分妖娆。人说,家中无桃杏,愧为唐汪人。西部水上乐园——黄河三峡
松鸣岩:黄河三峡(炳灵峡、刘家峡、盐锅峡)在永靖县境内,黄河之水穿峡而过,故名黄河三峡。这里,山环着水,水绕着山,水之秀丽,山之雄浑,珠联璧合,相映成景。炳灵峡内两岸丹霞地貌的山崖,奇峰林立,摩肩接踵,形态各异,气象万千,美不胜收。这里有距今1600多年历史的中国六大佛教石窟之一的炳灵寺石窟。出炳灵峡便进入了西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刘家峡水库。水库崖线长55公里,库容量57亿立方米,流域面积166平方公里,水面积1.33万公顷,水面辽阔,风光旑旎,是西部最大的水上乐园。水面上舟楫穿梭,渔帆点点,沙鸥翔集,既可以品赏到鲜的黄河鲤鱼,又可欣赏高原平湖的秀丽风光,也可参观中国自行设计、自行建造的第一座大型水电站——刘家峡水电站的风采。黄河三峡的迷人之处,不光是炳灵峡、炳灵湖、太极湖、太极鸟岛,更是妙趣横生。刘家峡水电站大坝下游,是一条比较宽阔的谷地,由于黄河在这里拐了一个S形的弯,恰似太极图形而得名太极岛。岛上池塘连连,芦苇丛生,荷花映水,荷叶摇曳,一派江南水乡韵味,是理想的避暑盛地。枣园新村的农庄式度假别墅,建筑风格独特,民俗风味浓重。乘船顺流西下,景致更佳。专用铁路线开有旅游专列。距盐锅峡水电站不到5公里处,便是世界上最大的恐龙足印群化石地质遗迹。高原明珠——刘家峡水电站,刘家峡水电站位于永靖县境内的黄河干流上,它是由中国自行勘测、设计、建造的亚洲第一座百万千瓦级大型水电站,是黄河上的一颗明珠,是黄河干流规划中的第七个梯级水电站,设计总装机容量为122.5万千瓦,年发电57亿度。1958年正式动工建设,1974年全部建成,胡锦涛总书记曾经参加过水电站建设。刘家峡水电站把陕西、甘肃、青海三省的电网连接在一起。兼有发电、防洪、灌溉、养殖、航运、旅游等多种功能。刘家峡水电站的建成,在祖国黄土高原形成了罕见的高峡平湖,令游人惊叹不已。1971年,伟大的文学家郭沫若来刘家峡视察时,写下了著名的《满江红·游览刘家峡水电站》:"成绩辉煌,叹人力,真正伟大。回忆处,新安鸭绿,都成次亚。自力更生遵教导,施工设计凭华夏。使黄河驯服成电流,兆千瓦。绿水库,高大坝,龙门吊,千钧闸。看奔腾泄水,何殊万马。一艇风驰过洮口,千岩壁立疑巫峡。想将来,高峡出平湖,更惊讶!"随着库区绿化和游览项目的不断完善,库区周围山岭塬台,绿树成荫,游人如织,已成为西北著名的旅游胜地。中国六大石窟之一——炳灵寺石窟
太极湖:炳灵寺石窟位于临夏州永靖县城西南约35公里处的大寺沟内。是中国六大石窟寺之一被列为国内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十六国时代(公元439年)开始雕凿,历经北魏、北周、隋、唐各代,已有1600多年历史。“炳灵”藏语音译,为“十万佛”之意。《中国通史》一书中认为,炳灵寺石窟与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并驾齐驱,有着同样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炳灵寺现存窟龛共183个,有石雕像694身,泥塑82身,壁画约9万平方米。最大的弥勒坐佛高达27米,最小的雕像仅0.25米,分布在长200米、高60米的悬崖绝壁上。该窟中西秦建弘元年(公元420年)名僧法显的墨书题记,是国内石窟中所保留的最早的纪年题记,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169窟西秦《文殊菩萨问疾图》是国内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一幅维诘经变图;原16号窟,现归位在石窟群对面睡佛殿内长8.6米泥塑炳灵寺卧佛,是中国目前现存的北魏时期的惟一一尊卧佛,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高0.25米的唐代侍女造像,是国内现存石窟像中最为珍贵的一尊,充分体现了盛唐风貌。171窟唐代(公元618年—907年)石脂泥塑的弥勒佛大坐像,依山雕凿,高达27米,雄浑庄严。特别是168窟保存完整的无量寿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以及南北壁正立的大立佛,向世人展示了罕世瑰宝的艺术魅力。炳灵寺石窟塑像造形凝练,神态生动,手法简练,比例协调,形象逼真,栩栩如生,达到了完美的艺术境界,充分体现了当时高超的艺术技法,在中国雕塑史上占有突出地位。世界罕见的自然遗存——和政古动物化石群,和政古动物化石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一朵奇葩,打开了人类窥视黄河古文明的窗口。和政古动物化石种类繁多、珍贵惊奇,雄居欧亚、震惊世界,分爬行纲和哺乳纲7个目130个属种,大致可分为距今约1900万年—1300万年的铲齿象动物群、距今约1100万年—200万年的三趾马动物群和距今约250万年—200万年的真马动物群三大类型,占据了六项世界之最,即: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和政羊、世界上最大的三趾马动物群、世界上最丰富的铲齿象化石、世界上最早的披毛犀化石、世界上最大马——埃氏马、世界上最大的鬣狗。和政古动物化石的发现,填补了中国哺乳动物化石群研究收藏中的空白,对于人类探索中华文明,研究气候变迁、地质演变及环境变化,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专家考察后认为:“现在出土的数量十分惊人,远大于整个亚欧大陆已知同时代的任何一个地点的采集数量,在全世界也是少有的。中国再无可能找到像和政地区这样的在同一地区同时发现多个动物群,化石保存得如此丰富完好、地层出露既好而且连续的地点了。”“它的潜在的尚待发掘的价值绝不逊于闻名于世界的珠穆朗玛峰南坡的西瓦利克(siwatiks)。”,现已建成的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收藏各类化石6000多件,其中一级品50多件、二级品180多件、三级品350多件,作为一个县级古动物化石博物馆,馆藏如此之多,如此珍贵,是中国绝无仅有的。化石馆的建设为科学、长期、妥善保护这一珍贵资源,为举办科学展览,接纳国内外专业研究人员,进行国际文化交流和国内外游客参观游览提供了场所,不仅使和政古城增添了一处历史文化亮点,而且已成为甘肃乃至全国的主要历史文化景观。震惊世界的——
恐龙足印化石群:临夏是远古时期古生物繁衍栖息的乐园,自然遗存十分丰富,出土于黄河之滨,太极湖畔,形成于1亿7千万年前的永靖恐龙足印化石群,斐声中外,其规模之大、种类之多、遗存之完整、清晰度之高,堪称世界之最。目前,在甘肃永靖盐锅峡一带约2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已揭露的2000多平方米的岩层层面上,共发现了10类150组1724个足印化石,同时还发现了首例翼龙和鸟脚印化石,这是生活在距今1亿7千万年前的侏罗纪或早白严于纪恐龙所留的足印遗迹。主要有巨型类蜥脚类恐龙足印化石、小型类蜥脚类恐龙足印化石和虚骨龙足印化石三种类型。其中,最大的一只足印长1.5米,宽1.2米,约有半个乒乓球桌大小,比此前中国四川发现的最大恐龙足印(长0.5米,宽0.4米)还要大得多,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恐龙足印化石。最引人注目的是巨型蜥脚类、巨型兽脚类、蜥蜴类脚印和鸟脚类足印。2001年12月4日,国土资源部正式批准建立“甘肃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总投资为9600万元人民币。刘家峡恐龙地质公园的建设,对恐龙足印群的保护开发提供了有利的平台,也使甘肃永靖增加了一道亮丽的文化景观。民族建筑艺术的缩影——
东公馆:东公馆坐落在临夏市八坊的东南面,三道桥广场以东,修建于20世纪40年代,因馆内楼阁屹立,厅院相连,雕梁画栋,富丽堂皇而驰名。现为临夏市青少年科技宫,临夏市文物保护单位。东公馆原称临夏公馆,占地面积达10公顷(约150亩),包括素琴女校、果园、菜园、水磨、避暑山庄(黄家闸)等。始建于1938年,竣工于1945年,历时8年,是一座“田”字形的庄院,其布局独具匠心,正门为西洋式建筑,门道过庭风格迥异,作用不同。正院主屋为3层5间大楼,上28根通天柱构成,主楼两侧有2层黑心角随楼,每层5间。两厢和对厅都是攒金大七架旧式厅堂,每面都是7间。西南、西北两院均为四合院修有攒金七架堂屋和抱屋,均为七间,东南院有观花楼,西南院为厨房院,东北为卫兵院、车马院、四院毗邻,四院中间有一小天井。通道两侧载有四秀常青的松柏,院内随处可见的砖雕,均出自砖雕艺术家绽成元及其门陡之手,其图案各具特色,堪称一绝,过庭影壁的大型砖雕“江山图”为绝代佳作,既是领略河州砖雕艺术也是临夏旅游的必去之处。东公馆木刻也堪称艺术精品,尤其是过庭屋檐上的一对麒麟,更是栩栩如生,逼真动人,令人叫绝叹服。东公馆是临夏最古老的楼院建筑,它的主体设计,整个布局室内外、院内外的各种装饰,堪称首屈一指,其建筑、装饰的豪华精致是临夏人民聪明智慧的集中展示。陇上名园——
蝴蝶楼:蝴蝶楼,蝴蝶楼位于临夏市八坊西南面,三道桥广场以西,因楼似蝶身,随楼似蝶翅,从远处俯瞰主楼,形似蝴蝶,故名“蝴蝶楼”,建成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现存蝴蝶楼正院一座,建成时便为陇上名园而闻名遐迩,现为临夏市文物保护单位。蝴蝶楼初名为“永乐园”,继改为“勤安村”,总面积500余亩,建成于1943年,历时5年,主楼卒北朝南,为二层砖木结构楼房,每层各5间,边楼各3间,以穿廊相连,六角形随楼各5间,楼东西宽56米,南北长74米,建筑面积2660平方米,四周有宽敞的回廊环绕。蝴蝶楼整个建筑结构精巧,雕梁画栋,砖雕木刻,挑角翼形,窗棂轩敝,可近观南龙山之葱茏,远眺太子山之睛岚。整个建筑风格独特,集传统木质建筑之大成,聚园林的技艺之精华,整个建筑结构中,不曾使用一枚铁钉,至今却保存完好,工艺精湛,世人称道,既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又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一直被视为建筑艺术之精品,至今依然熠熠生辉。
文化交融
临夏是东西文化交融的代表地之一,建筑艺术特色鲜明。走进临夏,首先映入你眼帘的是鳞次栉比、风格迥异的民族建筑。绿色茵茵的清真寺,直耸云霄的唤醒阁,独特的阿拉伯建筑风格,使你恍然走进“天方夜谭”中的神话世界;红园、东公馆、蝴蝶楼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于一身,独具江南水乡风格。回族砖雕、汉族木刻、藏族彩绘艺术的完美结合,阿拉伯建筑与中国古典建筑艺术的巧妙运用,使临夏成为领略民族建筑艺术、了解中国伊斯兰文化的胜地。——这里是“古动物的伊甸园”栖息乐园:临夏是远古时期古生物繁衍栖息的乐园,境内自然遗存十分丰富。出土于黄河之滨太极湖畔,形成于1亿7千万年前的永靖恐龙足印化石群,蜚声中外,其规模之大、种类之多、遗存之完整、清晰度之高,均属世界之最;在巍巍太子山下发现的距今1000多万年至200万年的和政哺乳动物化石群,雄居欧亚,世界罕见,有极高的科研、珍藏、展览价值,占据六项世界之最的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现藏各类化石6000多件。——这里是“中国彩陶之乡”
人类生息繁衍地:临夏是古黄河文化发祥地和远古人类生息繁衍地之一,这块沃土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古文化遗存。以“马家窑”文化为代表的各类文化遗址星罗棋布,“半山文化”、“齐家文化”因最早在这里发现而命名。这里是中国新石器文化遗存最集中、考古发掘最多的地区之一。现珍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被郭沫若先生命名“彩陶王”的国宝就出土于临夏。——这里是“中国花儿之乡”,风景区
重要标志
——河州彩陶:彩陶王彩陶是人类应生产、生活而产生的用具,它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标志。河州彩陶的密集出土,既使临夏享有“中国彩陶之乡”的美誉,又见证了临夏为人类发祥地之一,把临夏的历史提前了5000年。河州彩陶多姿多彩,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马厂类型)、齐家文化、辛店文化和寺洼文化四个文化类型各具风韵。各种陶器造型迥异,有瓶、盆、壶、钵、瓮、罐、碗等,表面饰以精美的花纹,纹饰多以黑、橙、褐、红、灰色为主的平行线、曲线、交叉线、同心圆、涡形纹组成。河州彩陶最负盛名的是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的陶器,其代表作为1954年出土于积石山县三坪村、被郭沫若先生称为“彩陶王”的双耳四鋬彩陶瓮,为国家一级文物,现珍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临夏的先民在河州大地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彩陶文化,境内发掘的370余处古文明遗址,就出土了大量的彩陶器皿,佐证了远古时期的临夏就是人类生息繁衍的乐土,演绎了临夏这方热土的人们生生不息的文明之旅。——
河州砖雕:河州砖雕,源远流长,发端于北宋,成熟于明清,完善于当代,是临夏民族建筑装饰艺术别具一格的集中体现,蜚声陇上,著称于世。自古以来,河州砖雕装点于墙面影壁、门楣榍头、屋脊台座、甬道侧壁等处,始终闪耀着艺术的光彩。河州砖雕多以梅兰竹菊、山水花鸟、珍馐佳肴、八宝博品等物象为题材,富有浓郁的地域和民族特色。河州砖雕有“捏,积石山县积石雄关,雕”和“刻雕”之分,捏雕为手工捏制,焙烧而成,造型有脊兽、套兽、宝瓶等;刻雕取材青绵砖,雕工技法有阴线刻、凹面线刻、凸面线刻、浅浮雕、深浮雕、镂空雕等。砖雕作品通常由几块乃至数十块青砖拼接而成,往往由三四层图案构成,重重叠叠,里呼外应,巧妙地将书法、绘画和雕刻融为一体,活灵活现,典雅传神,令人叫绝叹服。河州砖雕,艺人辈出,历经磨砺,日臻完美,形成了以绽成元和周声普为代表的两大流派。绽派推陈出新,注重写实,东公馆的“江山图”为其代表作,实乃全国罕见的砖雕珍品;周派刻意传统构图,因物设图,红园的“山水图”是其代表作。灿若星辰的河州艺人匠心独运,以其娴熟的雕工和独特的手法,将冰冷的砖块精磨细雕成栩栩如生的艺术品,是中国古典建筑艺术的一朵奇葩。——
河州牡丹:牡丹随处有,胜绝是河州。河州牡丹,历史悠久。早在800年前,牡丹已绽放于临夏大地,植牡丹、赏牡丹、唱牡丹、“浪牡丹”之风盛行,经久不衰。在花乡歌海的临夏,对牡丹的钟爱,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从作画、刺绣、吟唱到砖雕、木刻、彩绘,无不以牡丹为题材。今日的河州牡丹,已成为临夏市市花,象征着临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外型:河州牡丹,名冠神州。魏紫、姚黄、梨花雪、粉西施、佛头青、朱砂红、花二乔、绿蝴蝶、醉贵妃等牡丹显贵遍布临夏,争奇斗妍,而紫斑牡丹因其花瓣基部有显明紫斑而得名,其基本花色有红、白、紫、黄等多种,树冠高达两米,花大盈尺、端庄妩媚、花香袭人、色泽艳丽,一簇簇如花伞撑开,一朵朵似彩云追月,因其为临夏独有,更显珍贵,实为牡丹皇后,曾荣获中国第三届花卉博览会铜奖。河州牡丹,峥嵘园庭。牡丹作为临夏花中之魁,随处可见,品之有所,赏之有处。临夏较大的牡丹园有百余处,尤以临夏红园、东郊公园牡丹园为之著称,更有数不胜数的居民牡丹庭院。临夏有“小洛阳”之称,名至实归。——
河州雕刻葫芦:刘家峡水电站,河州雕刻葫芦约有上百年的历史。著名的回族雕刻葫芦老艺人马耀良所雕的葫芦作品,更是远近有名。雕刻葫芦的原材料来源于家种葫芦,但又不同于一般的“蚂蚁葫芦”和“长颈葫芦”。雕刻用的葫芦,专用小圆葫芦和单吊葫芦,讲究大小均匀,即所谓“小如珠,大如拳”。河州雕刻葫芦大体有三种。一是小圆雕葫芦。最小的仅有算盘珠大,一般做装饰物和旅游纪念品,不仅可以观赏,而且还可当作健身球。二是单吊葫芦。通常装养蝈蝈和秋蝉、蚱蜢。这种葫芦讲究要圆润,不能有疤结,这样才聚音。顶上旋开个圆口,再刻上花边图案,腰部镂一“贯钱”。蝈蝈装在里面,鼓翼振翅,嗡嗡之音,有一种金属碰撞的铿锵声。夏日里,玩家们揣于袖内,三三两两凑在一起,边品音边赏画,自有一番田园诗话般的醉人情调。三是天然生成的疙瘩葫芦。浑身布满了奇形怪状的疙瘩,这是种子变异造成的,极为罕见。稍加雕琢修饰,用手越摸越亮,熠熠生辉,有一种天然的拙趣。河州雕刻葫芦多取材于传统戏剧、古典文学、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山水花草虫鸟、名胜古迹以及民族风情,取材广泛,不拘一格。在表现形式上,有的一人一物或一个场景,采用特写的手法;有的则用连环的方式,人物形象众多,画面连贯。精美的雕刻葫芦,一枚在手,反复欣赏,会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无穷的遐想。——
河州木刻:化石,河州木雕主要用于古典建筑和板装饰民居之中。早期木刻见于炳灵寺石窟及其木结构窟檐和重楼、栈道上。古代木雕多采用松木、梨木、也有楠木、红木等贵重木材,采用榫铆结构,造型洗炼,工艺精致。明清时,木雕已发展成一种专门工艺。河州木雕经长期发展形成南北两派,北派以喇嘛三川为主,擅长藏传佛教寺院和清真寺建筑,南派以枹罕川工匠为主,擅长民居、别墅和传统古建筑。——
临夏彩绘:临夏彩绘是在吸收和玺彩画、旋子彩画、苏式彩画和京式彩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融会和吸收汉族构图雍容大方、色彩和谐统一,回族构图饱满、设色素雅,藏族用色对比强烈、大红大绿、热烈饱满的风格,以旋子彩画为基本格局,以苏式彩画和京式彩画为主要表现形式,突破清式彩画的樊篱,用色热烈大方,富丽堂皇,题材新颖别致,形成具有西部特点的河州彩画。
风景保护区
遍布全境的伊斯兰特色建筑是临夏穆斯林风情的一个重要体现。这里清真寺和拱北(先贤陵)建筑风格独特,主要有中国古典式建筑、阿拉伯风格式建筑、中阿混合型建筑三大类型,现代建筑技术不断融入。境内现有清真寺2614座,拱北143座。独具特色的清真饮食是临夏穆斯林风情的又一体现。不论是三泡台盖碗茶、发子面肠、酿皮子、甜麦子和油炸食品等风味小吃,还是扣牛肉、东乡手抓羊肉、糊羊肉、粉丝鸽蛋、羊肉葫茄等传统菜肴都做工考究、色香味美。长期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随着走南闯北临夏人的足迹,临夏清真饮食在祖国各地广泛传播。基本情况
地理:临夏回族自治州地处甘肃省中南部,现辖临夏市、临夏县、和政县、康乐县、广河县、永靖县和东乡族自治县、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一市七县。中华儿女的母亲河——黄河横贯南北。在8169平方公里的秀美山川,生活着回族、汉族、东乡族、保安族、撒拉族、土族、藏族等22个民族200多万各族人民。其中,东乡族、保安族是以临夏为主聚居地的全国独有少数民族。走进临夏,亲近临夏,撩开她朦胧而神秘的面纱,感悟她悠久丰蕴的历史,领略她深厚灿烂的文化,目睹她独特瑰丽的风情,饱览她秀美多姿的风光,您定会惊喜地发现:这是一块神奇迷人的地方。——这里是“大禹治水的源头”远古时代:华夏大地,黄河暴涨,洪水肆虐,剖腹而生的夏禹,承大任,率民众,凿龙门,辟伊阙,疏“九河”,历经十三载,三过家门而不入,终息水患,造福苍生。《尚书·禹贡》记载,大禹治水,“导河自积石,至龙门,入于沧海。”这“积石”便是现今临夏州境内的积石关。积石雄关下,遗存至今的“禹王石”,历经岁月沧桑,世事变迁,依然见证着当年大禹治水的丰功伟绩,默默称颂着大禹克己奉公、无私奉献的不朽精神。——这里是“中国西部的旱码头”临夏古称河州,是黄河流域上唯一以黄河命名的地区——大河之州自古以来是沟通中原西域经济、政治、文化的纽带。善于经商的临夏人激活了繁荣的市场。丝绸之路、唐蕃古道、甘川古道在这里交汇纵横、互补有无,素有“河湟雄镇”之称,名列“陇上八州”之首。明代著名的四大茶马司一——河州茶马司就设在这里。多年来,这里茶马互市,商贾云集,南来北往,东进西出,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赞曰:“东有温州,西有河州。”,——这里是“民族建筑艺术的博览园”,彩陶馆
浓郁的穆斯林风情
基本情况:临夏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回族、东乡族、保安族、撒拉族等穆斯林民族109.76万人,占全州总人口的56.2%。伊斯兰教在临夏有着悠久的传播历史和深远影响,早在唐代,伴随着丝绸之路的悠悠驼铃声,伊斯兰教在这里开始扎根,历经宋、元、明、清广泛传播,这里逐渐成为中国伊斯兰教的繁盛之地种族:回族是临夏穆斯林中人口最多的一个群体,现有62.7万人;东乡族和保安族是以临夏为主要居住地的两个少数民族。临夏穆斯林各民族在衣着、饮食、婚丧嫁娶、节庆礼仪等物质、文化生活和喜好、风尚、禁忌等方面,都保持着较为完整的伊斯兰风格,世代相传,逐步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情,每年到麦加朝觐的临夏穆斯林近千人,一年一度隆重热烈的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是临夏穆斯林的传统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