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东省电子地图 > 江门市地图 >
开平市地图
开平市相关地区地图:

历史沿革

概述:明置开平县,因县治在开平屯而得名。1993年1月5日,民政部批复(民行批[1993]1号)撤销开平县,设立开平市。1999年6月21日,民政部批准(民发[1999]45号)将开平市人民政府驻地由三埠街道长沙沿江东路135号迁至长沙街道长沙光华路1号。2000年,开平市辖3个街道、15个镇。总人口668692人,各镇人口:三埠区街道145900、长沙区街道84558、沙冈区街道36542、水井镇5262、月山镇36071、水口镇35735、沙塘镇28371、苍城镇31114、龙胜镇31681、大沙镇27335、马冈镇36914、塘口镇26065、赤坎镇45525、百合镇23664、蚬冈镇16700、金鸡镇19546、赤水镇27029、东山镇10680。(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现在有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萨克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2000年人口普查),2002年,开平市辖3个街道(三埠、长沙、沙冈)、15个镇(水井、月山、水口、赤水、东山、金鸡、蚬冈、百合、赤坎、塘口、大沙、马冈、龙胜、苍城、沙塘)。2004年,水井镇并入月山镇,东山镇并入赤水镇。区划调整后,开平市辖:三埠街道长沙街道沙冈街道月山镇水口镇沙塘镇苍城镇龙胜镇马冈镇大沙镇塘口镇赤坎镇百合镇蚬冈镇金鸡镇赤水镇,2005年5月,开平市辖3个街道(长沙、三埠、沙冈)、13个镇(月山、水口、赤水、金鸡、蚬冈、百合、赤坎、塘口、大沙、马冈、龙胜、苍城、沙塘)。2005年7月28日,广东省民政厅《关于同意调整开平市水口镇行政区划的批复》(粤民区[2005]38号)同意撤销开平市沙冈街道办事处,并入水口镇。新水口镇全镇总面积为80.5平方千米,总人口8.4万人,另有外来人口2万多人。截至2005年12月31日,开平市辖2个街道(长沙、三埠)、13个镇(月山、水口、赤水、金鸡、蚬冈、百合、赤坎、塘口、大沙、马冈、龙胜、苍城、沙塘)。
村(居)调整情况:2004年7月8日,中共开平市委、开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开平市调整村委会>规模实施方案》的通知》(开委[2004]8号),以下村委会均可列入规模调整和“村改居”的范围:1.建议予以撤并300户以下的村委会31个。月山镇:水一村委会;沙塘镇:下丽、五星、锦平村委会;龙胜镇:齐洞、蟠龙村委会;大沙镇:岗坪、新星、榕树、黎星、联星、小雄、富食、沃江村委会;塘口镇:草坪村委会;百合镇:马降龙村委会;蚬冈镇:风光、虾洞、七联、西南村委会;金鸡镇:石湾、石迳村委会;赤水镇:瓦片坑、湴溪、象栏、横洞、长塘、上下洞、黄松树、高山、合水塘村委会。2.原则上并回原生产大队规模的、70年代分离出去的村委会57个。月山镇:岗锋、钱二、钱三村委会;沙冈办事处:宝峰、新屋、向阳村委会;苍城镇:联丰、联胜、联红、田心、莲塘村委会;龙胜镇:联塘、塘头、冈咀、官渡、赤冈、梧村、桥新、成冈、那泔、西杰村委会;马冈镇:公安、竹山、翠山、张屋、曲水围、建新、楼堂村委会;赤坎镇:龙背、莲红村委会;百合镇:桥上、北降、三圭、儒南村委会;金鸡镇:屯村、向北、五联、镇一、高西、横冈、民新、红光、水山村委会;赤水镇:沙洲、朱屋、旗尾、茶坑、黄狮坑、清汰、尖冈、牛汰、四联、永丰、步星、西和、东星、悦宁村委会。3.城区、中心镇所在地,原则上要由村委会建制改为社区居民委员会建制的村委会17个。水口镇:东方红、红花、后溪村委会;沙冈办事处:红进、新美、开庄、风采、冈中村委会;长沙办事处:冲澄、幕村、三江、八一村委会;三埠办事处:中山、迳头、思始、南山、勒冲村委会。

经济发展

地处渤海之滨,两环(环渤海,环京津)中心地带。京津唐经济圈的核心地区,是国家重点工程曹妃甸工业区的腹地,是“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唐山市中心城区之一。全区辖6镇、5个街道,总面积251.3平方公里,总人口24.5万。开平自古为商贾重镇,素有填不满的开平城之说,被誉为京东四大名镇之首。开平区历史悠久。秦汉属右北平都,唐代为石城县治所,元代由义丰县所辖,明朝永乐元年设在真定府的开平中屯卫徙于此地,开平由此得名,至今600余年。开平规划用地面积达2000多公顷,为企业投资发展提供良好平台。在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中,京津冀区域发展规划中是第一个专门规划,也是十一五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京津冀区域发展规划逐步实施。河北以接轨国际市场为目标,加强接轨京津,实现京津冀六大融合,即观念融合,产业融合,市场融合,交通融合,人才融合和规划融合。将河北建成京津外资流转扩散基地,产业转移成在基地,高科技产业配套基地,现代物流仓储基地,休闲旅游度假基地和农副产品供应基地。位于京津冀经济圈腹地的唐山市,依托曹妃甸和京津港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开平区作为唐山的中心区,正面临前着所未有的机遇。开平区矿藏丰富,煤炭,矾土,陶土,铝矿石,红沙,白沙等已探明储量均达到数百万吨。其中石灰石储量达到3.48,可谓物华天宝之地。经过多年不断发展,开平已初步形成农业产业化、工业现代化、三产物流规模化的产业发展格局。农业以无公害蔬菜、花卉苗木、养殖加工业为主导,都市型现代农业初具规模。全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逾万亩,特色花卉苗木种植面积达千亩,养殖业以牛、猪、禽、鱼为主,占大农业的比重达56%。工业以钢铁、陶瓷、水泥、煤炭、耐火保温材料等行业为支撑,主要产品达500多种。钢铁行业全部实现高炉炼铁、转炉炼钢、全连铸、连轧生产工艺,主要产品有螺纹钢、带钢、角钢、棒材、线材、焊管等,年生产能力500万吨;陶瓷行业全部实现天然气、煤气烧成工艺,主要产品有建筑卫生陶瓷,年生产能力1.5万吨,日用骨质瓷,年生产能力1200万件;耐火保温行业全部实现天然气、煤气烧成工艺,主要产品有普通耐火保温材料、炭化硅、氮化硅等,年生产能力100万吨;水泥行业向高标、特种水泥发展,主要产品有矿渣硅酸盐水泥,年生产能力200万吨;煤炭行业主要产品为烟煤及精洗煤,年生产能力240万吨;机械制造行业主要产品有冶金设备、矿山设备和铁路器材等。物流业主要有钢材市场、陶瓷市场、建材市场、汽车贸易市场及蔬菜批发市场。唐山宝业集团、宝新集团、滦河集团为全国知名企业;银水集团、陡河集团均为全省知名企业;唐山华岐焊管厂是中国规模最大的高频焊管生产企业;唐山隆达骨质瓷有限公司是全国最大的日用骨质瓷生产基地,产品在2001年被上海亚太经合首脑会议(APEC)指定为宴会用瓷。开平商贸繁荣,以冀东汽车交易中心、开平温州商城、华北建材市场等为代表的专业化、规模化市场物流发达,在华北地区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历史沿革

其一:古镇开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非常久远的年代,它真正的兴起却是在明代屯兵和移民之后,迎来了史无前例的发展。造物赋予它衔接东北、华北的要塞位置,还有地下的宝贵资源,然而人的到来才让它的价值被挖掘和体现,尤其是山西、山东的移民带来的烧制陶瓷的技术,让这块沉睡的土地有了自己的形象标签,从此生生不息,在每一页历史上都留下了轨迹。古镇走到今天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虽然已拥有骄人的工业文明业绩,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却是它血脉中最有温度的存在,把根留住是古镇永远的课题。开平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明朝以后成为京东军事、经济重镇,清朝在这里开设了武备学堂,19世纪末叶,古城开平以丰富的煤炭资源闻名于世,20世纪末又以“河北第一村”、“中国乡镇之星”享誉大江南北,开平的古庙会、花会极富民俗特色,有浓郁的冀东风味,开平大集更以商品齐全、数量大、成交营业额高而著称,成为京东重要集镇之一。一条陡河贯穿全境,土地肥沃,盛产水稻、小麦、大豆、玉米;矿藏丰富,煤炭、矾土、石灰石使工业生产飞速发展,位于燕山余脉风山南麓冀东平原上的开平地理位置优越,距离天津港、秦皇岛港、京唐港均为100公里,距唐山市中心区仅9.5公里。据《滦州志》记载:夏、商、西周时,开平属孤竹国地,春秋为山戎地,战国时属燕国地,秦为辽西郡地,西汉时属幽州地,东汉、魏晋时皆属辽西郡地,北齐时属肥如县地,隋朝时为卢龙地,唐朝在这里设置石城县至辽金时代,元为义丰县,明改为开平中屯卫,属滦州、滦县、丰润,至清、民国年间,开平镇也由此得名。开平镇是进出山海关、出入京津的交通要道,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屯兵筑垒,抵御外患,护卫京师,历史上曾是重要的军事要塞。明永乐元年(1403年),高阳王高煦备边义丰县旧址。永乐三年开平中屯卫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县)迁至此地,建立开平镇,驻军屯扎,成为明朝北方军事重镇。明成祖朱棣曾两次亲临开平巡视劳军并驻跸开平。明成祖在位22年中一直把大同、兴和、开平当作重要防线,派多名侯、伯镇守开平。自建立中屯卫后,五千多名士卒迁来,原为土城堡的开平因城小人多而拥挤不堪。明成化四年(1468年)土城堡被改建为砖石城堡,并疏浚水道,架设桥梁,开挖了护城河,成为利居住、便防守的坚固、整齐的城镇。城周的辖区屯田垦荒,许多称为“营”、“屯”的村庄大部分是这个年代建立起来的。开平中屯卫建制前后,明王朝不断从山东、山西等人口稠密的地区向这一带移民,屯兵和移民带来了开平政治、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守军将领、官宦之家和商贾富户不断在开平城修建官府衙门、宅第及商业门市大院。明朝中叶,开平已成为京东颇具规模、很有影响的军事、经济重镇。明朝曾把开平城作为军粮军草的贮备地。据《畿辅通制》记载:“开平城,在丰润县东南四十里,明万历年筑,以贮粮”。开平的集日为贮粮创造了集散的条件。旧《滦县志》记载:“明成化三年开平兴集,每月农历逢五排十为集日,由镇内商号划分粮食、柳编、农具、牲畜、木料、土产、山货、百货等市场,并确定市场价格。”至建国前夕,历经五百余年未变,只是受政局影响,有时兴旺,有时萧条。集日促进了商品的生产,一些手工业作坊相继开业。据考证,省优产品“双王”牌开平刀的祖先,就是500多年前由山东来开平落户的。粮油、食品肉类加工、酿造业开始兴起,山西人开设的“公升泉”、“公顺泉”是开平最早的两家酒烧锅。明嘉靖年间,皇家开始允许开采开平的地下煤炭。小煤窑的开采带来陶瓷和烧石炭业的发展,17世纪末,开平大缸在东西缸窑生产。18世纪末、19世纪初开平地区的开采业、陶瓷业、石灰烧窑业已初具规模,农耕也得到发展,开平镇成为年纳粮万石、捐银万两的重镇。19世纪中叶,清朝在开平开设了“开平矿务局”,在乔屯、林西先后凿井开采煤炭,开平镇的经济全面发展,达到鼎盛时期。《滦县志》载,光绪四年(1878年)开平煤矿开办后,八方人士云集,镇内商业兴旺发达,经商者达50余家。其中大商户有“公合兴”、“凯威”、“德昌栈”等八大粮庄;“福盛兴”等22家百货店;“惠丰号”等4家金银首饰楼,酿酒、酱醋酿造、食品加工等手工业作坊40余家,还有石油洋货店“义发祥”。以“孙家钱庄”为主体的四家大钱庄和他们开的“隆来”、“隆记”两家当铺是镇上最早的金融信贷机构。镇上开设了六家医药店,“德生堂”于明初洪武年间开设。一些长者听他们的长辈回忆,清末明初,小镇的商业主要汇聚在开平东西大街,酿酒业最为兴盛,大街小巷都飘着酒香。当铺的生意也十分红火,“隆来号”当铺什么都当,小到镰刀斧头,贵到古玩珍奇,没有不收的物件。每逢集日,各方商客云集开平城,一时车水马龙,川流不息,一派繁荣景象。邻近的迁安、遵化、丰润、滦县、乐亭以及口外的粮油、木材、木炭、核桃、栗子、花生、鲜货、条编及腌制的水产品大量进入开平集市出售。开平集市很下货,货到即销,特别是粮食几乎没有剩市的,晚清《咏开平》一诗中就有“黄登岁晚千仓粟,绿长霜前一架瓜”,“千仓粟”并非泛指农家的富庶,实指开平在滦州一带烧锅极盛、粮铺最多,粮食的消费吞吐量最大,因此位列京东四大集镇之首,有“拉不败的建昌营,填不满的开平城”之说。1888年开平铁路通车后,大量农副产品通过开平运往天津、北京、东北各地,开平商贸迅速发展,古城开平成为滦州以西、天津以东地带的政治、经济中心。其二:□李树生,从明清之际至鸦片战争前(公元十六世纪末至1840)这一时期,是我国封建专制制度的没落时期,在封建经济自给自足的基础上,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空前发展,在江南一些经济发达的城镇,出现了稀疏的资本主义萌芽。位于北方的军事、经济重镇开平,也显露了微弱的资本主义萌芽。明代成化三年至四年(1467至1468),官府将开平原来的土城堡改为砖石城堡。城池的坚固,安定的社会秩序,人口的不断增加,使居民消费不断增长,为开平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资本主义萌芽培育了土壤。明代初期,政府曾两次组织大规模的移民来开平。现在的214个村庄中,明代建制的达147个,占75%。这些来自山西、山东、江西、江苏、浙江、安徽及河北南部的移民,建村舍修道路,垦荒造田,饲养六畜,给农村经济带来生机。官府为了鼓励农民发展生产,一方面给移民分置田地,组织垦荒造田;一方面招抚流散的土著居民,回原籍耕种原有土地。据《永平府志》记载,当时皇家复业原籍的流民“特免差役三年”,又“新垦荒地免征赋税三年”。永乐元年,除驻军外,“屯田278顷,纳粮3348石,谷草660束”。移民垦荒,驻军屯田,很快在广袤农村出现了“村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的景象,战乱后的农村经济得到复苏。手工作坊发展。开平地处燕山余脉南麓平原,北部和西部丘陵区的煤炭、矾土、高岭土、石灰石等矿产资源丰富。明代中后期,开平城北3公里处的山梁上,土法开采小煤窑、小矾土井、小石头坑已初具规模,从而促进了陶瓷手工作坊和土法烧制石灰业的发展。来自山东枣林庄及山西介休等地的移民,带来了烧制缸盆技术,自此境内有了烧窑业。因烧窑作坊多而得地名的东缸窑和西缸窑一带,以馒头窑烧制瓷器的陶瓷厂多达六、七十家。明嘉靖年间就有缸盆问世,产品主要是大缸、口盆、饭盆、饭碗等粗瓷。酿造业发达,有开平公升泉、公顺泉等八大酒烧锅,真可谓“酒旗林立,市井飘香”。拥有永泰等九家酱园,榨油作坊多处。铁匠炉颇多,山东移民中的铁匠世家王家的刀具、霍家的小农具,每日里叮当叮当生产不停。商品经济活跃。在开平城内四条大街和城外三条大街上,商贾云集,店铺林立。有公和兴、永和兴、天顺楼等八大粮庄,秋收后集中收购农民粮食,常年供应市民。有福盛兴等经营布匹、绫罗绸缎的布庄;有春茂永、天兴隆等经营日用百货的商店20多家;有包销“美孚”、“德士古”石油洋货的义发祥、德昌源等杂货店;有惠丰号、尹家银匠铺等四家首饰楼;有孙家钱庄,隆来、隆记当铺;有德生堂、同仁堂等六家中药铺,有仁德、多仁医院,还有4家中西医结合的诊所。总之,各种营销店铺门类齐全。开平于明成化四年(1468)兴集,农历逢五排十的集期。每逢集日,来自四面八方的客商云集市场,关外的木材,口外的骡马,遵化、迁西、迁安的干鲜果品,冀东各县的粮食,沿海的鱼虾海货,从针织百货到烟酒茶糖,各类商品应有尽有。开平集以商品种类齐全,数量大,成交额高而著称,成为京东重要集镇之一,素有“填不满的开平城”之说。与此同时,服务业获得较大发展,一些传统风味小吃诞生,开平麻花、开平酥糖、油酥烧饼、谭家饺子、赵家切糕、孙家熏肉等风行一时。西门外的翟家大车店、南门外的王家客店,澡堂子、理发店、饭馆等也应运而生。雇佣劳动出现。开平的店铺和手工作坊,以家庭成员经营者有之,以雇佣劳动力经营者也有之,少则雇上两、三个人,多者雇工十几个、二十几个人。被雇佣者以长期的居多,东家给固定的薪水,吃住在作坊,供给一日三餐。也有短期。还有临时工,被雇佣者每天清晨聚集在街头巷口等待雇佣。雇佣劳动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之一。融资渠道增加。古时开平的小手工业者都有扩大生产规模的愿望,缸窑新明瓷厂由一个厂扩张到一、二、三、四厂。在筹措资金的方式上,不再局限于拆借,有股份制经营的,如“三合益(三合一的谐音)瓷厂”,“六和盛(六家合资)瓷厂”。也有以技术入股的,东缸窑秦庄秦氏家族出资建窑,常家出技术建立窑场,始称陶成局。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萌芽状态的资本主义工商业谋求发展的要求,也反映了新兴市民阶层的思想倾向。

行政概述

行政区划:开平市管辖小区从一开始的长沙和新昌两个管区发展到如今9个管区(长沙、新昌、迳头、荻海、港口、冲澄、簕冲、祥龙)、13个镇(月山、水口、赤水、金鸡、蚬冈、百合、赤坎、塘口、大沙、马冈、龙胜、苍城、沙塘、楼岗、三埠)以及翠山湖工业区和苍城工业区。现在有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萨克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2000年人口普查)
现任领导:市委书记:冯立坚,市委副书记、市长:黄耀雄,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冯立坚,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余荣深,市政协主席:吴平超,市工会主席:余荣深

同期所存在政权年号

天宝吴越太祖钱镠904年-932年(此年号只在吴越流通),天祐吴烈宗杨渥905年-908年
吴高祖杨隆演908年-919年,武成前蜀高祖:王建908年-910年

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

申报成功:北京时间六月二十八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十一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广东的开平碉楼与村落》顺利通过表决,成为中国第三十五处世界遗产,也是广东省第一处世界文化遗产。
遗产简介:开平碉楼种类繁多,若从建筑材料来分,可以分为四种:石楼、夯土楼、砖楼、混凝土楼。石楼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地区,在当地又称为“垒石楼”。墙体有的由加工规则的石材砌筑而成,有的则是把天然石块自由垒放,石块之间填土粘接。目前开平现存石楼10座,占碉楼总数的0.5﹪。夯土楼分布在丘陵地带,以赤水镇、龙胜镇为多。当地多将此种碉楼称为“泥楼”或“黄泥楼”。虽经几十年风雨浸蚀,仍十分坚固。现存100座,占碉楼总数的5.5﹪。砖楼主要分布在丘陵和平原地区,所用的砖有三种:一是明朝土法烧制的红砖,二是清朝和民国时期当地烧制的青砖,三是近代的红砖。用早期土法烧制的红砖砌筑的碉楼,目前开平已很少见,迎龙楼早期所建部分,是极其珍贵的遗存。青砖碉楼包括内泥外青砖、内水泥外青砖和青砖砌筑3种。少部分碉楼用近代的红砖建造,在红砖外面抹一层水泥。目前开平现存砖楼近249座,占碉楼总数的13.6﹪。混凝土楼主要分布在平原丘陵地区,又称“石屎楼”或“石米楼”,多建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是华侨吸取世界各国建筑不同特点设计建造的,造型最能体现中西合璧的建筑特色。整座碉楼使用水泥(一般由英国进口,当时称为“红毛泥”)、砂、石子和钢材建成,极为坚固耐用。由于当时的建筑材料靠国外进口,造价较高,为节省材料,有的碉楼内面的楼层用木阁做成。目前开平现存混凝土楼1474座,在开平碉楼中数量最多,占80.4。按使用功能,开平碉楼可以分为众楼、居楼、更楼三种类型:众楼建在村后,由全村人家或若干户人家集资共同兴建,每户分房一间,为临时躲避土匪或洪水使用。其造型封闭、简单,外部的装饰少,防卫性强。在三类碉楼中,众楼出现最早,现存473座,约占开平碉楼的26。居楼也多建在村后,由富有人家独资建造,它很好地结合了碉楼的防卫和居住两大功能,楼体高大,空间较为开敞,生活设施比较完善,起居方便。居楼的造型比较多样,美观大方,外部装饰性强,在满足防御功能的基础上,追求建筑的形式美,往往成为村落的标志。居楼数量最多,现存1149座,在开平碉楼中约占62%。更楼主要建在村口或村外山岗、河岸,高耸挺立,视野开阔,多配有探照灯和报警器,便于提前发现匪情,向各村预警,是周边村落联防需要的产物。更楼出现时间最晚,现存221座,约占开平碉楼的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