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坊镇地图
蓝坊镇相关地区地图:
旅游资源
蓝坊镇旅游资源丰富。有被誉称为蕉龄八景之一的“文蜂插汉”和会仙洞等自然景观,处处是青山绿水、奇峰俊秀、景色宜人,是生态旅游的好去处。著名爱国烈士罗福星的故居也修葺一新。主要文物有座落在龙潭村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天褒节孝"牌坊。蓝坊镇投资环境优美。这里交通便利,是蕉铃县东四区、梅县松源等镇的交通咽喉。全镇实现了村村通公路,主干道路基本实现了水泥硬底化。通讯设施日臻完善,镇内可办理各种邮电业务,程控电话普及各村片,移动电话基站正在兴建中,可望在年内建成使用。
综合开发
蓝坊镇山区综合开发潜力大。加大山区综合开发力度,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措施,鼓励吸引一些能人和老板连片开发山地,已初具规模。其中较突出的有:蓝坊黄坑塘的千亩金柚、脐橙优质果基地、蓝坊村老纸厂背的万亩速生丰产按基地;大地坳万亩毛竹高产示范区基地;铁寮坑、背夫坑2千亩单丛茶基地。各村种植李子面积达3200亩,年产量280吨。已形成“一乡一品”拳头产品,三华李及单丛茶远销国内外。
社会事业
筹措资金20多万元兴建了大光村载楼老人文化活动中心。生态建设得到加强,森林率达79.7%,并被县评为先进镇。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在巩固中提高,高标准完成上级下达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任务,全镇有9个村达到合格村的标准。国防动员、征兵、民兵、预备役和双拥优抚安置工作进一步加强,全面完成县下达的8名征兵任务。侨统工作进一步加强,认真做好了侨胞的接待工作,共接待“三胞”回乡人员23批89人次,收到捐款40多万元。民政、残联等事业不断发展。
劳务输出
蓝坊为劳务输出大镇。1986年有80余人在外务工。2006年底,务工人员14125人在外工作,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务工人员总资产超过4.8亿元。每年带回家乡收入超过8000万元,占到农民纯收入的80%以上。2003年镇设立劳动保障事务所,引导外出务工创业人员成立外出务工创业者协会和党总支,并在北京、广州、深圳、惠州、上海、浙江、厦门设立了7个分会和4个党支部,为组织劳务输出、促进就业、推进创业发挥了应有作用。
农业结构
建立起具有一定规模、效益较好,辐射带动较强的农业商品生产基地,有优质稻基地,引进200亩两优培九试验工作,并取得成功;茶果基地,在完善峰口茶果基地、石湖优质李基地、龙潭金桔基地的建设同时,新建有蓝坊南药基地,高场优质李基地;毛竹基地,今年加强散生毛竹的抚育,管护、共抚育毛竹3000亩,同时也加大力度抓好生态公益林的建设和保护,使林业以经济效益为主向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有机统一的转变。
工业概况
一批自主创业成功者积极返哺家乡,支援家乡发展。1991年新社刘厚生返乡自办高安第一家打工者企业——高安科教仪器厂,2001年8月铜湖罗来足创建高安首家五金模具企业——高安市蓝天塑胶五金制品有限公司。之后,相继有松达电子、瑞发塑料、第一酒厂、福生针车等24家返哺型企业落户。2006年,在广东创业的22家针车类企业有7家返乡发展,将为打造全省最大的针车配件配套生产基地夯实基础。2006年,返哺企业总资产达4500万元,年产值1.6亿元,年税收285万元。返哺创业又促进了蓝坊以友招商、以商招商,推动了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2002年--2006年,共引进双林彩印、三源模具、百汇高科、富胜工业、永盛电子等企业20多家,合同资金3.5亿元,到位资金1.3亿元,尤其是2004年后引进新建厂房建筑物类实体性固定资产投资企业11家,新增厂房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固定投资超过7900万元。2006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2亿元,税收48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