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东省电子地图 > 汕头市地图 > 潮南区地图 >
雷岭镇地图
雷岭镇相关地区地图:

经济建设

农业生产方面:充分发挥山区资源优势,以做高产量、做强质量、做优品种、做响品牌为突破口,注重加强服务,努力做大做优荔枝产业。先后成立了雷岭镇荔枝协会、雷岭荔枝专业合作社,探索荔枝产业化、集约化生产。切实推动无公害荔枝产业的发展,制订了广东省农业地方标准《黑叶荔枝栽培技术规程》,申请注册了“雷岭荔枝”商标,创办了“雷岭荔枝网”,营造品牌效应。全镇拥有无公害农产品荔枝生产基地2.38亩,荔枝标准化示范区1000亩,出口荔枝生产基地2000亩,从2005年以来,“雷岭荔枝”连年成功实现出口。雷岭镇荔枝协会被评为“汕头市水田果园科技信息示范点”,雷岭镇被省科技厅授予“广东省健康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称号。同时,注重种养并举,种植上,先后引进了皇帝蕉、砂糖桔、早钟六号枇杷和马桂荔等名、特、优、稀、新品种近50个;创建了近200亩的玻璃油甘、100多亩的蛇舌草和三月桃、浙江杨梅、发财树等生产基地以及霞厝村青石岭500亩果林农场,逐步形成了一批特色专业村。养殖上,在镇“苦埔场”创办了存栏量达10000头的“兴岭良种猪种苗场”,并以此带动农户发展养殖业,全镇存栏量100头以上养猪场共16个。此外,还探索发展中草药种植项目,计划通过招商引资在该镇合作创建蛇舌草等“中草药种植基地”,并研究开发中草药饮料、饮片等增值产品,形成“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推动山区新型产业的发展。2008年全镇实现GDP12004万元,完成工业产值3472万元,农业产值8232万元,固定资产投资2805万元,工商各税42万元(其中国税20万元,地税22万元),人均纯收入1450元。
工业生产方面:引进汕头荔宝酿酒有限公司在该镇落户,该公司被评为汕头市农业龙头企业,所产“荔宝”牌果酒被国家农业部确认为绿色食品。同时,积极鼓励引导面上的手袋、服装、丝花等家庭作坊的发展,更好推进山区工业的发展,通过与发达地区企业合作和承接代加工业务,先后创办了50多家手袋、服装、丝花等家庭手工业。创建了雷岭镇富余劳动力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基地,不断提高富余劳动力职业技能,加快劳动力转移。
旅游产业方面:充分发挥镇6.1万亩果林、15处革命遗址和鹅地天然温泉的资源优势,突出“绿色”、“红色”、“特色”三大特点,切实做好旅游招商推介工作,2003年与中信公司华南集团签订了开发建设鹅地温泉度假村意向性协议书,2005年组织人力编印了《雷岭革命史册》,2008年举办了为期一个月的首届“汕头•潮南荔枝旅游节”,探索“生态游”、“农家游”、“休闲观光游”旅游项目等在雷岭的发展,让社会各界了解认识雷岭旅游资源,投资雷岭旅游业。

精神文明

以15处革命遗址作为德育资源,大力弘扬老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引导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有线广播作为宣传阵地,积极倡导“爱我雷岭,建设雷岭”的主流思想,坚定老区美好发展前景的信心,用共同理想凝人心、聚民力,形成思进、思快、思干的合力和干劲。以开展创建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为载体,广泛深入开展“文明单位”、“文明家庭”等活动,推动文明新风进万家。龟山、赤坪等村先后被市、区评为文明村居。

旅游资源

雷岭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7.5万亩山地和6.1万亩果林资源,满山遍绿;有15处珍贵革命遗迹;还有鹅地天然温泉,温泉范围约100亩,泉水温度68℃-76℃,水源富含硫元素及大量微元素,具有很好的保健、护肤、养颜等作用。境内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无大气污染,气候宜人,是一处旅游胜地。雷岭境内基础设施配套较为完善,镇村主干道路基本实现了硬底化,省道司神公路贯穿全境,紧邻深汕高速公路,交通比较方便,水源、电力等能源较为充足。雷岭素有“荔枝之乡”美誉,全镇荔枝种植面积4.4万亩,有糯米糍、妃子笑、桂味、黑叶等多个名优品种,被国家、省确认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其产品经国家农业部确认为“无公害农产品”。雷岭也有种植中草药材的传统,有部分村(居)种植蛇舌草、“千层纸”等中草药材。

社会管理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从农村实际出发,研究制订出台有关管理措施和制度,社会各项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扎实推进,实施分类指导,促进平衡发展,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出生率得到较好控制。殡葬改革坚持一手“硬”和一手“软”相结合,加强执法管理,实施重点管理和责任追究制度,采取举报奖励、自报补助等措施,扎实推进殡葬管理工作。计生、殡改工作逐步走上正轨。土地管理方面,先后制订了3个管理文件,形成一系列适合山区、贫困地区实际的长效管理机制,有效地提高了管理水平。大力加强维稳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制订了加强治保会建设文件,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探索构建群防群治的治安防控网络,有效地保持了社会大局的稳定。

交通状况

雷岭交通方便,司神公路与324国道和惠来葵和公路连接,距离深汕高速公路出入口仅6公里,距金海湾国际高尔夫球场(新庵深汕高速公路出入口)25公里,距离汕头机场60公里。镇内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较为完善,镇村主干道基本实现路面水泥化,设置移动电话基站4座,拥有5000多门电话,能源电力充足。

社会事业

坚持把改善老区五难问题放在突出位置,通过多方筹措资金,千方百计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努力改善和优化老区的生产生活环境。先后上马建设了一批基础设施工程,筑公路,办水改,架电线,通电话,修学校,建村址,办市场,老区“五难”落后状况得到了改善,基础设施建设配套日臻完善,生产、生活环境得到了优化。特别是2007老区山区现场会召开以来,老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先后完成了济美路、东老村道、赤坪村道等道路建设;完善了全镇有线电视网络,架设了仕可村等9个村(居)有线电视传输光纤线路,有线电视覆盖面达到了100%;推进“村村通广播”工程,建设了覆盖全镇24个村(居)的可寻址有线广播系统;加强薄弱学校改造,配套部分学校围墙、校门等设施,举办了雷岭中学建校50周年庆典活动;解决了东新、霞厝、茶园、双新、南溪等5个村无址办公问题;动工建设“鹅洋路”、“赤松路”;认真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完善镇计生服务所、卫生院的各项设施,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全镇11个村1.07万人的饮用水安全问题已进入设计阶段,推进雷岭河的清淤拓宽整治工作,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净化绿化村容村貌,积极推进雷岭生态体系建设。

自然资源

雷岭自然条件优越,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海洋性气候明显,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水源充足,水质优良,空气清新,无大气污染,年平均气温21.8℃,冬季绝对低温在5℃左右,平均霜日少于3天,≥10℃的年积温8000℃左右,年均日照2200小时,年降雨量1800-2100毫米。土壤属花岗岩发育的赤红壤,土层深厚,土质肥沃,PH值5.0-6.0,有机质3%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