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江西省电子地图 > 萍乡市地图 >
莲花县地图
莲花县相关地区地图:

历史人物

莲花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历朝以来,素有“泸潇理学、碧云文章”之美誉。著名人物有元朝名僧、诗人释惟则,明朝文学家、理学家刘元卿,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中文老师、著名书法家、曾任京师大学堂总监督(今北京大学校长)的朱益藩,天文学家宁榜高、王灏,近代中国地震工程学的奠基人之一、中科院院士刘恢先,解放军少将甘祖昌等。唐朝名相姚崇,民族英雄岳飞、文天祥、辛弃疾,地理学家徐霞客等也曾在莲花留下过足迹。《引兵井冈,在这里决策》以翔实的史料和历史的真实揭示了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转兵井冈山、在莲花决策的伟大意义。全县共有3486名优秀儿女,为新中国的诞生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册烈士)。建国后第一批授衔的将军有13位,数量排名全国第14位,回乡当农民的甘祖昌是其中最为杰出的一位。
吴希奭,吴希奭(1237—1279),字定高,号休甫。他出身于富裕之家,从小就学诗文,习谋略,为以后的成长奠定了基础。宋朝南渡后,元朝军队大举南下,文天祥奉诏起兵万人勤王。当时任庐陵主薄的吴希,带头联名上书枢密院(相当于今国防部),他在书中慷慨地说:“今主上危难,岂能苟且偷生?惟舍资募勇,忠忠烈烈,一死以报国。”随后他回到故乡,倾家荡产招募勇士数千人,组成勤王之师。在家乡附近的山头上,立“勤王台”誓师勤王。同时派使者联通当时四川和广西的勤王部队,又与毗邻的醴陵、攸县的抗元勇士相约,互为声援,互相策应,以壮大抗元力量。吴希带兵很有方法,他注重整肃军队,严格军法,鼓励将士誓死收复宋朝山河。他初次率兵出击便收复袁州(今宜春)、萍乡等地。当时南宋王朝为表彰其收复失地的功勋,授他为湖南招讨使(相当一省的军事长官)。从此,这支勤王之师军威大振。后来元军举重兵与吴希军激战,吴希迎头痛击,愈战愈勇,多次大败元军,乘胜收复醴陵、衡州等地。当文天祥兵败被俘,南宋江山基本沦陷时,吴希“一死以报国”的忠心并未改变,抗元的壮志并未动摇,继续浴血奋战。1279年,元兵大举进攻莲花,吴希率众抗击,激战十五昼夜,身受十余伤,终因寡不敌众,全军覆没。他的一家三十余人都为国捐躯。当时,他的两个儿子带兵去外围抗元,至一坳口马泣不前,不久就传来父亲殉难的噩耗,吴希的两个儿子便自刎殉国。后人将此地取名泣马坳并立祠纪念。吴希起兵勤王抵御外侮的事迹,已载入《宋史》。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当时任莲花厅同知的李其昌为纪念吴希,曾修复勤王台,亲自作长歌、刻碑以吊之。
朱益藩,朱益藩(1861-1937),江西莲花人(今萍乡市莲花县)。字艾卿,号定园,光绪庚寅翰林,官至湖南正主考,陕西学政,上书房师傅(当任溥仪的汉文老师),考试留学生阅卷大臣。曾任京师大学堂总监督(即今北京大学校长之职)、著名书法家。朱益藩之父是咸丰年间进士,在父亲熏陶下,朱益藩四岁就能写一手好字。朱益藩于光绪十六年恩科会试中贡士,殿士二甲第九名,赐进士出身。在保和殿御试时,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光绪二十三年大考翰林,取一等第一名,擢翰林院侍读学士,钦命南书房行走,兼经筵进讲大臣,在养心殿为光绪皇帝和皇后讲《贞观政要》。”后多次外放为正副考官及学政。曾任奉天乡试同考官,湖北省乡会试副考官,湖南省乡会试正考官,浙江省乡会试正考官,陕西省学政等职。宣统元年(1909年)任宗人府府丞,宣统二年(1910)授都察院左副都御使。辛亥革命后回籍。一九一六年受清宫小朝廷之邀为上书房师傅,教授末帝溥仪直至一九二四年其被冯玉祥赶出故宫。担任溥仪的师傅期间其受到信用,与闻机要,兼为“御医”,在毓庆宫诸位师傅中间其地位和影响仅次于陈宝琛。溥仪出宫后管理“清室北京办事处”,仍负有为溥仪谋划之责。九一八事变后,朱益藩“但主拒,不主迎”,态度鲜明,溥仪出关,不但不随行,而且至死没去过长春。后迫于生计,曾在北京琉璃厂挂笔单鬻字为生,今北京东琉璃厂信远斋的匾就是朱益藩题。朱益藩于一九三七年三月病殁于北京。溥仪闻报极为伤感,依例追赠“清故太保”,谥“文诚”,赏银5000元治丧。朱益藩同时又善诗能文兼精中医学,可惜生前所著的诗文手稿均在“文革”中焚毁,几乎无一存世。
甘祖昌:甘祖昌(1905—1986),江西省莲花县人。一九二七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江西莲花县独立团军需处处长,湘鄂川黔兵工厂总务科副科长,红六军团工人连副连长,补充团政治处主任,红六军团供给部材料科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师三五九旅供给部军需科科长,三五九旅供给部副部长,湖南人民抗日救国军供给部副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三五九旅供给部部长,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后勤部部长,第一野战军二军后勤部部长,第一兵团后勤部副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新疆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兼供给处处长,兼财务处处长,新疆军区后勤部部长。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三,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50年代因放弃高位自愿回家当农民而闻名全国的甘祖昌将军,于1986年3月28日在家乡江西省莲花县病逝,终年81岁。

“莲花”由来

莲花县地处吴头楚尾,以莲花山为名,山五峰攒簇,状若莲花,又有莲花潭、莲花寨。历史上的莲花被分作砻西、上西两个部分,属于两个不同的管辖区域。砻西为楚地,上西属吴。北宋太学博士、安福人刘弇的一首七律,是目前最早出现莲花这一地名的书面记载。他的这首诗叫《题莲花客肆》:“片心长是乐清虚,一到莲花喜有余。柳伴古溪风不断,路迷芳草客来疏。樽无美酒难浮蚁,手有文竿未钓鱼。细雨晚天时跃马,红尘无复上衣裾。”,莲花分厅设治后(乾隆二十三年),蜀人李其昌出任莲花第八任同知。治政之余,他踏访山水,查阅谱牒,写下了莲花第一部系统的地方志《莲花厅志》。他编纂的志书与诗句“村居原自爽,地又是莲花。疏落人烟里,天然映彩霞”给莲花平添了绚丽迷人的色彩,莲花的历史人文得到了空前的提升。

科教文卫体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县普通高中招生2039人,在校生6122人,毕业生1789人;初中招生2242人,在校生8433人,毕业生4855人;小学招生3005人,在校生19805人,毕业生2258人。全县教育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农村义务教育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完善。教学质量明显提高,莲花中学荣获全市高考综合排名第一和市政府表彰的高中办学质量优秀奖,全县中考成绩平均分居全市五县区第一,师资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全县有专任教师2190人,其中中学1116人,大专文化以上的人数占96%,小学1074人,大专文化以上人数占49%。教育投入继续增加,学校环境不断改善。文化事业健康繁荣。全县人民开展了丰富多采的文化活动,文艺创作和文艺宣传进一步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艺术表演团体全年演出148场,“春节”、“七一”、“国庆”分别组织了文艺汇演,举办了六期文艺调演主题晚会。积极开展“扫黄打非”活动,进一步加强文化、广电市场的管理,特别是网吧和游戏厅市场监督和管理,对销售音像制品和书报刊业主进行2次法律、法规培训,联合公安、工商、消防等部门进行了3次“扫黄打非”整治活动。共收缴非法盗版音像制品18000余盘,收缴盗版书刊2000余册,处罚违规网吧38家。文化市场得到进一步净化。有线电视收视质量明显提高,宣教功能日趋完善。电视台对新闻和栏目进行了改版,更加注重民生,关注民意,重视报道老百姓关心的热点问题,《莲花移民欢欢喜喜过大年》在市台播出后,被评为A级新闻。《走近百姓》栏目共播出25期。同时加大了舆论监督的力度。全县系统内电视发射机3座,卫星电视地面收转站1780座,其中系统内3座。全县有线电视用户8000余户。电视人口覆盖率95%以上。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全县有医院、卫生院18个,病床床位443张,卫生技术人员535人,其中医生数240人,城乡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得到明显改善。9个乡镇卫生院的房屋得到改造。制定并实施了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重大疫情信息网络体系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科技事业蓬勃发展。"科教兴县"意识增强,科技扶贫力度不断加大。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6%。科技队伍进一步扩大。全县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4973人,比上年增长3%,其中正高1人,副高291人,中级1887人,初级2794人。质量检测标准化建设和天气预报服务水平取得新的突破。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各地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贴近群众的全民健身活动和比赛。群众体育运动进一步普及,老年体协活动丰富多彩,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

社会发展

人口总量继续增长。年未全县户籍人口257585人,比上年增加2508人。全年出生人口2718人,出生率为11.06‰,比上年上升0.24个千分点;死亡人口992人,死亡率为4.04‰,下降0.25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6.45‰,上升0.49个千分点。生态环境逐渐改善。以创建国家生态县为抓手,结合林业灾后重建,实行“封山育林、植管并举”,全县新增造林面积4.1万亩,城区新增绿地面积18.2万平方米,城市绿地率达30.07%,森林覆盖率达66.7%,是省政府确定的11个省级生态县创建县之一,也是市委、市政府唯一表彰的全市造林绿化先进县。加大了节能减排力度,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270.4吨,削减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约168.16吨,钦用水水质达到二类标准,出境水水质于三类标准。人民生活明显改善。抽样调查显示,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800元,增长20.8%。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417.3元,增长16.6%,其中来自第一产业的纯收入740.69元,比上年增长11.8%。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190.66元,增长5.92%。年末每百户农民家庭有49户拥有摩托车、每百户拥有电话、移动电话94户、有90户拥有彩电、有15户拥有电冰箱。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日益完善。全县享受城镇低保3064人,经费支出36.29万元,城乡低保月人均补差水平分别从85元和35元提高到110元和45元以上。五保供养工作顺利推进。全县共有优抚对象1354人,其中集中供养1087人,集中供养率达80%。共有社会福利院14个,其中新建1个。社会稳定取得突破。正确处理了各方面和利益关系,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完善,积极开展了百日平安活动,对不稳定因素和违法犯罪行为的排查、整治、打击力度不断加大,社会治安保持了稳定的态势,公众安全感大幅提升,安全感测评满意度达97.8%,在全省排名第31,列全市第一。深入开展了煤矿、非煤矿山、焰材企业、危化品行业的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打击关闭非法矿井56处,全县安全生产取得历史性的好成绩。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稳步推进,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保障功能不断增强。社会保障进一步完善。年末,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7559人,失业保险费征缴金额260.3万元;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职工9664人,征缴养老保险金3753万元,养老金发放人数2960人,养老保险基金累计支出3023万元;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职工数19114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199114人,参合率达到91.93%。

自然地理

莲花县位于江西省西部,地处罗霄山脉中段,属山地丘陵区,南北长约58千米,东西宽约38千米。莲花县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生态环境幽美,是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
地势:北、东、西三面高,中部和南部低,周围环绕中低山,高度由南向北递增,山峰多在700——1100米之间。全县均匀海拔300米;最高点为石门山,海拔1300.5米;最低点为砻山口河岸,海拔146米。
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均匀气温17.5℃,年降水量在1600——1700毫米之间,年平均日照为1697.4小时,无霜期年均匀284天。
森林河流:森林覆盖面积75%,县内地貌由山地、丘陵、岗地、河谷平原和山间盆地组成。县内河网密布,理论水能蕴藏量每平方公里达54.6千瓦。境内河流众多,向东汇入永新禾水。主要河流莲江发源于境内北面高山高天崖,总长69.4公里,流域面积901.47平方公里。六市江水流入湖南渌水,闪石、路口溪流流入安福泸水。

历史沿革

春秋战国时期,先后属于吴、越、楚。秦灭楚后,莲花地域为安成县属长沙郡。秦末汉初,莲花地域属长沙候国。三国时期,莲花地域属安成郡。280年(晋太康元年)分永新县设广兴县,辖境包括现在莲花县大部,县治在今琴亭镇附近。属庐陵郡。589年(隋开皇九年),废广兴县并入安丰县(后改称泰和县)。622年(唐武德五年),复置广兴县。625年(唐武德八年),废广兴县并入太和县。657年(唐显庆二年),置永新县,其辖境包括原析置广兴县地。1743年(清朝乾隆八年)析永新县二十个都、安福县十二个都置莲花厅,县治莲花桥(今琴亭镇)。属吉安府。1912年(民国二年)改厅为县,莲花县正式得名。属庐陵道。1925年(民国十五年)废道,直属江西省。1926年(民国十六年)6月30日,中国共产党在莲花县成立工农兵政府。1927年(民国十七年)8月1日发生的南昌起义引发国共十年内战。共产党随后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含莲花县)。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属江西省第三行政督察区。1949年(民国三十九年)8月13日,中国共产党占领全境,属吉安专区。1968年属井冈山地区。1979年属吉安地区。1992年6月20日,民政部(民行批[1992]66号)批复:经国务院批准,同意将吉安地区的莲花县划归萍乡市管辖;同年8月11日正式实施。2007年5月在莲花县工业园区发现一座大型西汉古墓,墓主系汉景帝之孙刘苍。参与此次发掘的各级文物专家一致认为,到目前为止这是我省乃至江南地区发现的最大一座西汉古墓。墓室内出土的珍贵文物如一枚刻有龟纽印文“安成侯印”四字的金质印章等,不仅为研究赣西地区汉代历史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也填补了莲花无汉代历史记载的空白。

旅游景点


红色景点:现保留着革命纪念地达30余处,如莲花一枝枪纪念馆、莲花革命烈士纪念馆、列宁学校(花塘官厅)、甘祖昌将军墓地、高滩红军行军旧址,棋盘山游击基地等。县城、坊楼甘家村、三板桥乡均有毛泽东旧居,西天庵有秘密交通站旧址,狮古塘有棋盘山会议旧址,县博物馆还保存了军缸、湘赣苏维埃邮政总局牌、党小组记录、苏区货币和苏区邮票等革命文物。莲花县一支枪纪念馆始建于1968年,原名为“毛主席领导莲花人民斗争陈列室”,“宣传毛泽东思想办公室”及“莲花县革命历史纪念馆”,1983年定名“莲花县一支枪纪念馆”。馆址在县城南门,房屋为清道光年间建的“宾兴馆”。其为二进式祠堂建筑,长34米、宽21米、高为12米,整个建筑面积为713平方米,占地面积为3600平方米,是一座古色古香、环境幽雅的活动场所。近年来,先后被命名为省、市、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深圳市、萍乡市中小学生革命传统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的作用日渐扩大。全馆分一支枪的来历、一支枪的保存、一支枪的战斗和一支枪的发展四部分内容,系统地介绍一支枪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数十年来,该馆接待过数以万计的国内游客,为宣传革命传统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绿色生态文化景点:有省级风景名胜区玉壶山风景区、高洲水云山风景区、荷塘白竹瀑布群、河江水库、楼梯蹬水库等;分布于县内各地的石灰岩溶洞幽深壮观,气象万千。有徐霞客称赞过的石城洞,有唐朝名相姚崇为布衣时曾寓居的元阳洞,有明末文学家贺子翼赞赏过的蕊珠洞,有留着革命烈士张子铭笔迹的张天洞等。古色文化方面,有正气浩然的勤王台,名传遐迩的复礼书院,古色古香的琴亭桥,气势磅礴的吴楚雄关,高耸入云的仰山文塔,雕梁画栋的路口古民群等,这些堪称莲花的旅游胜地。主要旅游景点有:浯塘真人俺,琴亭桥,仰山文塔,勤王台,吴楚雄关,棋盘山游击基地,花塘官厅,石城洞,石门山,水云山风景区,复礼书院,莲花革命烈士纪念馆,莲花一枝枪纪念馆(宾兴馆),玉壶山风景区,元阳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