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坊镇地图
良坊镇相关地区地图:
经济建设
为了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该镇大力实行镇、村两级干部联动制,积极为联系对象找项目、传技术、送信息。2004年,全镇在布口、下布等村建立了6000多亩中药材基地,建立了冲头村蔬菜基地、斜天村林果业基地和长丘田水库综合种养基地等一大批农业基地,并涌现了一大批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双带”典型。新田村党支部书记王文灏投资30万元兴建了长丘田综合养殖基地,年出栏三元杂交商品猪800多头。在他的带动下,该村村民大力发展生猪生产,成为全县四大商品猪生产基地之一。冲头村党支部书记郭继生带头开发荒山造林500多亩,并带动农户造林、养猪、养牛,全村发展了20多户种养专业户。截止到2004年11月,该镇已发展种养专业大户近1000名。,2002-2008年间,全镇围绕“加快发展,统筹发展”的主题,坚持“工业强镇,商贸兴镇”不动摇,弘扬“三创”精神,经济发展全面提速。2007年财政收入由2002的142.5万元,增长到627万元。招商引资成绩斐然,金泰材料、樱和木业、鑫峰水泥等企业成为该镇财政增长的亮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绩显著,吴楚药材、棉花等10多个农业示范服务基地逐步成为农民就业增收的主渠道,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行政区划
邮编及各区域行政代码[邮编]337112
[代码]360321103:~200良坊村~201布口村~202新田村~203白沙村~204下布村~205邑田村~206歧下村~207井一村~208井二村~209高丘村~210泉水村~211黄源村~212冲头村~213白渡村~214下坊村~215湾溪村~216斜天村~217汤渡村~218清塘村~219泰垣村~220南湾村~221梅洲村~222田心村~223富民村
自然地理
地形:辖区山林面积12万余亩,耕地面积1813.86公顷。位于东经113°46′,北纬26°57′之间,良坊镇以山地为主,占总面积2/3,平地和丘陵约占总面积的1/3,地势东高西低,东部为禾山余脉,主要植被为杉林,中西部地势比较平坦,主要为农业耕作区。气候:良坊镇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明显,终年温和湿润,雨量充沛,有利农业生产。年平均气温16-18℃,平均降雨量1500mm,平均日照1600小时,无霜期275天左右。
历史文化
良坊是老革命根据地之一。1928年,该地垄上村便有共产党的特支组织,管辖范围延伸到永新、安福二县边界。大革命失败后,垄上惨遭反动派五次残酷的烧杀抢掠,贫瘠的山村,几成废墟。解放后,人民政府多次拨款,支援革命老根据地的建设,使垄上的面貌焕然一新,蒸蒸日上。据史料记载,良坊高丘村后有古迹义冈营,营沟旧址尚存。良坊附近还有隐居寺、玉虚宫等不少古迹。明朝河南光山县教谕贺守约为了附庸风雅,把风景较好的地方概括为良坊八景,并亲题七律一首,每名一景,连而缀成。清同治年间岁进士贺恢,系下布村人,曾在光绪十一年纂修过一部《莲花厅志》。长征干部、原镇江军区司令员贺国华故里在下布村。乡驻地东面有石廊洞,南面有达本寺,寺旁有一株古罗汉松,相传为元释惟则手植,曾干枯数年,1983年开始转青复活,苍翠挺拔。1933年5月2日,红八军在清塘区游击队的配合下,在今田古老、沉塘沿、郭家里一带重创敌六十三师陈光中部,缴枪二百支,俘敌一百余人。为红八军成立以来旗开得胜的第一次胜仗,5月6日九度冲大捷威慑敌胆的先声。湘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谭余保,曾于5月4通令表扬。农民山歌手郭龙桂系留天村人,著有《毛主席的光辉永远亮》诗集行世。长征干部金林系清塘村人,曾任武汉军区农场党委书记;江子炎系洞下人,曾任新疆军区副司令员。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实践,也是创建和谐社会,破解“三农”问题的一项有效举措。2007-2008年间,良坊镇按照市、县两级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立足本地实际,实行重点突破,强力推进社会新农村建设,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村容村貌明显改观。随着“五改四化三通一推广”为内容的整治工作的不断深入,农村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好转,脏、乱、差现象明显改观。2007年—2008年,8个试点村共出动劳动力近6千人次,动用机械车辆500台次,清理生活垃圾600方,拆迁面积7千平方米,新栽绿化带(树)2千余米,新建花池100余个,新建房屋51幢,粉刷房屋48幢,衬砌村内水沟2千余米,农民群众的居住环境得到优化。二是公共设施更加完善。在市县帮扶单位等方方面面的支持下,试点村内主、支道路硬化12280米,新建村文化活动大楼2幢,拟建1幢,新建篮球场3个,新建健身活动场所4个,宣传牌24个。这些公共设施的建成极大地方便了群众文化生活。三是庭院环境逐渐好转。随着沼气建设在该镇逐步推广,改变了广大群众的生活方式,带动了群众改厕、改栏、改院的全面开展,试点自然村共建化粪池320个,养殖小区1处,完成改水350户达100%以上,使庭院环境更加清新健康,三格式水冲厕所、卫生间、花花草草等城市元素已经进入百姓家,庭院环境质量明显提升。四是群众面貌焕然一新。环境改变思想,随着村庄环境的不断整洁美化,人们的生活习惯也在悄悄改变。实现了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新建垃圾池10个,专用垃圾桶68只,生产用具摆放整齐有序,邻里之间和睦相处,休闲娱乐文明适度,形成了社会环境稳定和谐的新景象,使广大群众对小康目标的实现充满信心。五是基层组织得到加强。在各项整治活动中,广大党员干部起早贪黑,义务劳动,不讲报酬,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使干群关系更加融洽,党群关系更加稳固,进一步增强了基础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历史沿革
得名:良坊镇以原驻地良坊村而得名。良坊又称“梁上”,取山梁之上之意,概括了全境地貌的特征。1958年置庙前公社,1961年分置良坊、下布公社,1963年合为良坊公社,1968年改乡。1997年,面积66.2平方千米,人口1.6万,辖良三、布口、邑田、白沙、心田、下布、良二、良一、高丘、井二、井一、泉水、歧一、黄源、垄上、言坑16个行政村。1999年撤乡设镇。2003年下坊乡并入。沿革:附:下坊乡位于莲花县东北部,东西部为山地丘陵,中部为河谷盆地和低丘。乡政府驻洞下,距县政府8千米。吉(安)莲(花)公路经此。1958年置下坊公社,1984年改乡。1997年,面积51平方千米,人口1.6万,辖洞丰、升堂、渐潭、白渡、清塘、南湾、下坊、汉上、梅洲、田心、泰恒、湾溪、冲头、汤渡、斜天、仁本、西谭、刘家18个行政村。2003年9月4日,撤销下坊乡,成建制划归良坊镇管辖(赣民字[2003]213号批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