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东省电子地图 > 湛江市地图 >
廉江市地图
廉江市相关地区地图:

廉江名片

1、1995年国务院授予“中国红橙之乡”的称号。2、2006年国务院授予“中国电饭煲之乡”的称号。3、全国卫生城市,4、全国农业生态示范市,5、全国科普示范市,6、中国百果之乡。7、廉江高桥红树林是全国最大片的成片红树林。8、广东省县域经济创新范例县市,9、中国现代生活电器创新制造基地

地理

廉江山水秀丽,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四季如春,自然资源丰富。矿产资源有金、银、铝、锌、锡、锑和花岗岩、石灰岩、玄武石等20多种,其中银矿和花岗岩蕴藏量名列广东前茅。全市宜林宜果牧丘山地153万亩,山塘水库2800多个,九洲江贯穿市境西南89公里,全市可开发利用水域面积16万亩。境内双峰嶂为湛江市最高点,海拔382米。全国闻名的鹤地水库,山清水秀,储水量达12亿立方米,水面积122平方公里,有“人造海”之誉。董必武、邓小平、陈毅、郭沫若等国家领导曾莅临考察并予题词。由鹤地水库引流出去的雷州青年运河灌溉了遂溪、雷州、吴川和湛江市区。

行政区划

廉江市辖3个街道(罗州、城北、城南)、18个镇(石角、河唇、良垌、石城、新民、安埔、营仔、车板、横山、高桥、和寮、雅塘、青平、石岭、石颈、吉水、长山、塘蓬)。另外:廉江市的飞地共两处,均在廉江市的东北边,归石角镇管辖。一处在鹤地水库(雷州青年运河的源头)东侧茂名市的化州市的兰山镇内,面积不大,只有一个村落——长垌。另一处在化州市和广西壮族自治区陆川县之间——北、东、南边是化州市的平定、合江、兰山等镇,西边是陆川县的古城镇。这块飞地较大,内有棉地、山腰、山角、山底、榕树圩等村庄。

方言

廉江主要有白话、涯话、黎话三大方言,1、白话的分布和特点,廉江白话,属粤语次方言,它主要分布于南部的廉城、安铺、石城、平坦、良垌五个镇。新华、吉水、新民、营仔五个镇部分居民也讲白话(编者注:良垌、新华和平坦这三个镇已于2003年5月18日合并,并后叫良垌镇),人口约占廉江总人口的35%。廉江的白话跟广州话在语音、词汇方面有差别,带有浓重的高州(粤西)口音,受祖居地方言的影响。如廉城镇一带白话受高州、化州话的影响;良垌镇一带讲白话的人中、有祖辈由顺德迁来的仍带顺德音,由东莞迁来的仍带东莞音。2、涯话的分布和特点
涯话属客家方言。它主要分布于西部和北部的塘蓬、石颈、和寮、长山、石角五个镇,河唇、石岭、青平、高桥四个镇的大部分乡村,河堤、营仔两个镇的部分乡村,人口约占廉江总人口50%[引自《湛江市志》(2003年出版)]。廉江的涯话与福建旧汀州府和广东旧嘉应州地区的客家话相类似。因为这些居民的祖辈基本上都是明清之际,从福建西部的汀州府和广东东部的嘉应州陆续迁来的。3、黎话的分布和特点,黎话,属闽南方言。它主要分布于横山、安铺两镇。新民、营仔、新华、良垌(编者注:良垌、新华和平坦这三个镇已于2003年5月18日合并,并后叫良垌镇)部分居民讲黎话,人口占廉江总人口的比例超过10%[引自《湛江市志》(2003年出版)]。廉江的黎话跟雷州的雷州话的语音、词汇大抵相同,一些口语有高低音之别。4、此外,还有“海话”和“地獠话”。海话,旧石城县志称做“海獠话”。现代语言学者认为廉江的海话与电白的海话不同。故称廉江西部的海话为“廉江海话”。它主要分布于西部沿海车板镇的名教、南垌、多浪、坡心、龙头沙等乡村,高桥镇的德耀,红寨等乡村,营仔镇的下洋村等。海獠话属于粤方言糸。廉江海话的语音比较接近廉江白话的语音,讲海獠话的人讲书面语言,讲廉江白话的人大抵能听懂。讲海獠话的居民有近5万人。讲地獠话的有石城镇的那良村和吉水梧村垌,那楼寨等乡村的居民,约一万人。本地人之间交谈才讲地獠话,与其他廉江人交谈,也是讲廉江白话。廉江人在日常交往活动中(主要指使用不同方言的人互相交流,同一方言的不存在这种情况),以讲廉江白话为主,廉江白话逐渐成为廉江的“通用语言”。

教育

一、高等教育,有广东司法警官学院(廉江校区)以及湛江市现代科技职业学院两所专科院校,二、中小学教育,全市现有完全小学395所,初级中学65所,普通高中12所,中职技工学校7所,幼儿园126所。全市基础教育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学生34.62万人,在职在岗教职工14237人。2009年高中阶段学生毛入学率达75.3%。

廉江美食

廉江美食主要有安铺鸡饭、塘蓬生炆猪肉、广海鸡、石角扣肉、横山煎堆、河唇山姜头鸡汤、河唇鱼头汤、安铺簸箕炊、精制番薯粥、糯米甜糟等。由于廉江没有什么珍馐,故接待贵宾时只能用“味道”来取胜。廉江各镇都有自己的名菜。玖玖归壹:在廉江,美味的街头巷尾小吃才是真的好,如小食街的牛肉串,整整一条街都是卖牛肉串的,还有各种水果切成一片片再串起来,浸泡在特制的‘水’中,吃的时候再加上辣椒盐,陈皮粉那就真的好吃了,其中辣椒盐,陈皮粉在许多地方都是没有的。在晚上,廉江的美食都是在晚上开业的,大量的店铺都是宵夜的,其中宵夜有各种各样的粥,例如白鸽粥,鱼生粥,皮蛋粥都是很好的,还有拉粉,有白拉粉,中肉拉粉,瘦肉拉粉,蛋拉粉,中肉加蛋拉粉,瘦肉加蛋拉粉,而且还有豆浆油条放在一起浸泡吃,还有牛腩汤粉,瘦肉汤粉,螺丝粉,酸辣粉等等大量的宵夜和小吃。真的是吃都吃不过来。
安铺鸡饭鸡饭摊一般在晚上5时多开市,摊位多在马路骑楼的会合点或拐弯抹角,用布围起,不让路人窥视食客面目。鸡饭的白切鸡选用三黄鸡的鸡项或肥阉鸡,用文火浓汤煮至九成熟,夹出锅后即用花生油涂抹鸡身,使鸡皮光滑油润。佐料为豉抽回以本地名产小磨芝麻油、沙姜、芫荽、葱白。鸡饭,即是以鸡汤加猪油煮的饭。据统计,安铺登记造册的鸡饭档达61摊,每档一晚销售8~10只鸡。按此粗算,仅鸡饭一项的消费,每晚就达1万多元。
白粥廉江生滚白粥,素以清滑、爽口、解渴著称。粥用一级精白米,煮至既不夹生又不腩烂时,冲入事前煮沸的凉开水缸里,使粥粒成粒,粥水清沏,不至沾牙糊嘴。夏天专营白粥的食店,一般都备有苦瓜干、黄瓜干、萝卜干、甜蒜头、花生米、熟鸭蛋、辣椒酱和鲜嫩的蕹菜、腌制柠檬仔等;高档的还备有牛肉干、鲜鱼配生榄、红切鲸鱼、白切鸡等。
白切鸡广东不少地方有吃白切鸡的习惯,但廉江人尤其喜爱白切鸡,它是廉江人节日加菜、宴客的第一菜。本地人做白切鸡一重选鸡,二重煮鸡,三重配味。所选鸡均为本地细骨农家鸡,绝无用饲料鸡和大骨鸡;煮鸡要求慢火煮浸,熟至八九成即可;配料用沙姜、蒜茸。本地之白切鸡均肉嫩骨香,十分可口。市上及酒店出售之白切鸡每公斤价在30~50元。
簸箕炊以大米、生粉、清水、熟芝麻、花生油、酱油、辣椒酱、蒜头为原料。制法:将大米洗净,用清水浸3小时,捞起,投入石磨中边加清水边磨成米浆,加入适量生粉与之拌匀,过细眼萝斗,成为米粉浆;待蒸锅水开上气后,将米粉浆分次灌入托盘或小簸箕蒸熟即成。食法:夏秋季节,将簸箕炊切成小方块,撒上小芝麻或配蒜头、酱油、花生油;冬春季节,将簸箕炊切成小方块炒热加辣椒酱。特点:洁白、软滑、爽口、咸香。功用:补中益气,止烦止渴。这种风味小吃,尤以安铺、横山一带的制工精,味道好。
炖狗廉江人爱吃狗肉,而其吃法却很特别,喜欢炖,而且一年四季照吃无忌,尤其在冬季。炖狗的制法是:挑选嫩狗,去净毛及内脏,根据需要多少而斩,然后放进配有姜头的油锅里炸10分钟左右(主要去腥味),然后倒入瓦煲用微火慢慢地炖,等到熟后,以蒜茸、辣椒酱作配味。在市区的街头巷尾,每当夜幕降临之际,摊档上,只见人们三五成群围蹲于小圆桌旁,要来一煲狗肉,加上几两土米酒或啤酒,慢斟细酌,谈天说地,此情此景令不少外来人感到惊讶。冬季炖狗不但保持了原有之风味,而且还可以驱寒暖胃,因此,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许多外地人到廉江亦乐于尝试一下其独特风味。市面经营之生狗肉价格每市斤25~32元。
裹蒸粽廉江裹蒸粽向以香滑可口、软硬适度著称,尤以廉城东街李伟坤的裹蒸粽脍炙人口,顾客“吃一个想两个”。裹蒸粽做法,以精白糯米浸洗后凉干,再以生炸新鲜猪油稍炒后,加上叉烧瘦肉或五花炸扣肉,夹大红虾肉或蟹肉为馅。蒸炊火候适度。灰水精制法是:将稻草燃烧取灰与适量清水搅拌,静置片刻,倒出面上清液,即成“灰水”;把糯米浸泡适时,捞起滤干,再用粽叶将浸泡的糯米包裹缚好,然后猛火烧锅落灰水煮沸,投入粽子,2小时左右,粽子熟透。冬春季节热吃,夏秋季节凉吃。成品金黄软韧,蘸上峰蜜或赤砂糖吃,甜蜜带视香,别有风味
精制番薯粥原是本县人民生活贫困所迫。80年代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口味的变化,廉城、安铺都兴起了食番薯粥“热”,街头巷尾摆起了众多的番薯粥摊档(一般是在鸡饭摊档中备有),成为廉江饮食业中一个新鲜小食品。用料是番薯、清水和少许白糖。制法:先将新鲜番薯洗净、削皮、擦成丝,用清水洗去粘附在薯丝上的淀粉,滤干水分;再清水煮沸,投入薯丝,待至将熟时下白糖即成。成品清凉爽口、微甜,若加以煎咸鱼配食则更具风味。
糯米甜糟做甜糟,在本地历史悠久,十分盛行。制作方法是将糯米煮成饭,后加酒饼,用较为密封的容器装好,若冬天则加一定温度,发酵36~48小时即成。这些甜糟味道醇甜,一般人均可饮用,若加少量红糖及鸡蛋煮熟吃更有健身作用。本地城乡妇女坐月时一定少不了甜糟,大都提前一个月做,并加少量米酒一起浸,每天吃几大碗,以滋补身体,壮气活血。做满月,做大寿,客人一进门上一碗甜糟,然后才去做饭菜。今各农贸市场均有出售,每公斤价3~5元。
甜薯羹本市人称之为“蛤仔跳塘”。每年中秋前夕,甜薯陆续收获,甜薯羹也纷纷上市。用料:甜薯、芝麻、粘米粉、红糖、清水。制法2将芝麻用微火炒香;甜薯洗净去皮毛,制成薯茸,加入适量粘米粉和少许熟芝麻拌调成稠浆糊状,用汤匙舀人煮沸的红糖水中滚至刚熟,捞起即可食用。特点:软韧、爽口、清甜。
AT仔糖由精面粉制成面团,然后用刀或者用手直接扭(切)成小粒状的细小面团,之后用糖水煮之,煮出来的AT仔糖爽口弹牙,滑而不腻,另有一种用植物(鸡屎藤)打粉制成的黑色的AT仔糖,更有清凉下火,去热解暑的功效。

廉江旅游

廉江新八景:鹤地晴波、红树绿韵、塘山龙吟、双峰藏幽、谢鞋野荔、长青鸣翠、龙飞古寺、九洲丽影,鹤地晴波——鹤地水库。广东省三大水库之一,雷州半岛农业灌溉用水重要来源,青年人工运河的源头。红树绿韵——高桥红树林。中国大陆最大的红树林连片生长基地,重要的国际海洋生态湿地。塘山龙吟——塘山岭生态公园。塘山岭生态公园位于市区北部,为市民休闲娱乐的一场所。双峰藏幽——双峰嶂。双峰嶂为湛江市第一高峰,双峰嶂上的民族村也颇为具特色。九洲丽影——九洲江。湛江市境内第一长河。谢鞋野荔——谢鞋山。长青鸣翠——长青水库。龙飞古寺——龙飞嶂。廉江境内山脉叠连,河流交错;山塘水库如繁星闪烁;奇峰怪石,不胜枚举。人杰地灵,古迹悠在。青山绿水,景点众多。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大部分尚待开发。廉江市山清水秀,风景秀丽,历史形成的自然景观有“石城八景”,即建山叠嶂、崎岭重关、双溪拖练、三合温泉、文峰耸翠、石室堆琼、龙湖古州、松明石井。干百年来,生息在这块土地上的劳动人民不仅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也留下了许多名胜古迹。河唇龙湖的唐朝罗州故城遗址,残垣犹存,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长山鲫鱼塘大坝革命纪念地——粤桂边纵队成立大会旧址,是缅怀先烈和教育后代的革命圣地。明朝以来,文人墨客先后评定和考证过的旧志八景有:谢建烟晴,崎岭重关,双溪拖练,三合温泉,文峰耸翠,石室堆琼,石城环绕,望恩雨露。还有罗州四景:建山览秀,石门阅海,松明怀古,东林憎话。这些古迹名胜依旧风姿卓约,成为廉江旅游资源中的瑰宝。山嶂、水库、海滩、花岗岩、红树林被誉为廉江旅游资源中的“五朵金花”。就是这“五朵金花”把廉江装扮得格外娇娆,形成了鹤地水库、双峰嶂、龙营围、长青水库、高桥红树林等极具综合开发价值的大型风景旅游区。这些景区的自然景观极富浓郁的南国山光水色,令游客流连忘返。群山环绕的鹤地水库是广东省三大水库之一,由其引发和哺育的雷州青年运河闻名全国。水库面积140多平方公里,汇水面积达1440平方公里,号称“人造海”。极目远眺,天水茫茫,美称“鹤湖烟雨”。其两岸青山似黛,湖水如蓝。几十座形状各异的小山有如几十颗仙女散落湖中的明珠,把鹤湖点缀得更加绚丽多彩。库坝是全国闻名的土坝水利工程,工程结构独特,宏伟壮观。不少伟人来到这里,留下不朽的墨迹,有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的“雷州青年运河”真迹、董必武的题诗、文学巨匠郭沫若挥毫题写“青年亭”的匾,此外还有陈毅元帅夫妇亲手种植的云杉——元帅柏。水库上游,两座大桥横跨两岸,适如双虹出海,著名的三合温泉就坐落在库区中部。80年代初,这里已是国家滑水队员每年的冬训场。游客可下水畅泳,·可飞舟冲浪,可登上青年亭,饱览湖光山色,以激发诗情画意,又可选择一处清幽之畔垂钓,享受大自然的赐赠。这里不仅发展水上运动条件得天独厚,还是参观、游览和避暑休闲的好地方,宜开发为“鹤湖风景区”。双峰嶂东拥形似仙人端坐的仙人嶂,西抱酷像一尊巨大睡美人塑像、头上高挽发髻、斜躺丰腴身躯的婆髻嶂,绵延数十公里。景区面积100多平方公里,区内山峦起伏,山风轰鸣,松涛翻涌,峰奇石怪。山塘水库错落山腰,山上石垌穿幽,山脚流溪缠绕;涧有清泉从山石中涌出,悬崖滴落。三峰鼎足相望,平均海拔320米以上。盛夏进山,清凉如初春。自然景观众多。景点之一的阿婆照镜,其名的由来是因为在双峰嶂的山腰有一块椭圆形巨石,长约20米,宽约20米,高约15米,南面平整,日照放光,几里外可见,恰似一面巨型梳妆镜,因婆髻峰在其南面对望,故称阿婆照镜。更令人叫绝的是石镜旁还摆放一把残留两齿的“石梳”。婆髻嶂。长约4公里,宽约3公里,海拔322米,因嶂顶有一高30米巨石,酷似老太婆的发髻而得名。山势陡峭,嶂的上部坡度达75度。山上花岗岩层层迭迭,干奇百怪。著名景物有通山石垌、乌龟石、将军石、五指石等。汉朝伏波将军马援南征时在此设置大本营,并留下足印和石刻碑文。峰上还残存有明末清初建造的寺底遗迹。仙人嶂,面积达7.6平方公里,海拔367米,仅次于双峰嶂,而险要程度却胜过双峰嶂。在主峰北向有一口古进,称仙人井;主峰西向有一山洞,名叫仙人洞。南峰脚下的花岗岩表面有臀和脚的印迹,印石旁泉水弯流,有一个几平方米的小潭,传说是仙人下凡到此欣赏美景留下的足迹。“双峰嶂景区”内发展旅游项目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可利用双峰嶂上鹿鸣坑水库发展水上项目;利用景区内丰富的人造林海开辟狩猎场;利用山上丰富的花岗岩石建造雕像和碑林;利用奇峰建造过山索道,增设过山客车等等,添加人文景观,将“双峰嶂景区”开发成为大型游览景区和避暑山庄。谢鞋山,位于廉城东6公里处,因三山相连,形似狮子,故称狮子山。该山面积1500多亩,现存原始林木1500多亩,最高峰海拔108米。据石城县志记载,明朝永乐年间,村民杨钦上京考试,高中进土,官至翰林编修,有功于朝。辞官返乡时,蒙皇帝赐鞋一双,回家后便把狮子山改名“谢鞋山”。同时,在山顶建造书房,会友吟诗,研究文史,欢度晚年。现在山顶上还遗留有天然石椅一张,人称“翰林椅”。杨钦逝世后,乡亲们敬仰其人,更爱其山,严立乡规,禁山护林。因此千百年来,此山原始林木完好无损。谢鞋山的最大特色,就是保存了中国内陆惟一仅存的百亩连片的野生荔枝林。据科普作家贾祖璋的《南州六月荔枝丹》一文介绍,“荔枝原产于我国,是我国的特产。海南岛和廉江有野生的荔枝林,可为我国是原产地的明证。”,谢鞋山的野生荔枝林在历史上有比较重要的地位,教科书里都有记载。明朝永乐年间有个进士叫杨钦,曾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等职,后来隐归故里,他的家乡就是谢鞋村。他回来后,在谢鞋山建一书社,以文自娱,常约儒生讲经说义,读书作诗,并设学堂教学生,至今山上还有他的踪迹,杨钦辞官归隐时,皇帝曾赐他龙鞋一双,并叫人打开百宝箱让杨钦挑选一件遗物。杨钦只选一袋荔枝种,他把荔枝种在山里,使那里的荔枝更加茂密。谢鞋山的荔枝有二千多年历史,据说当年的刘邦、杨贵妃都吃过这里的荔枝,古罗州的兴盛也与这荔枝林有很大关系。山里的荔枝在六七月间成熟,酸甜不一。山里还有许多其它野果,如黄榄、黑榄、山蕉、杨桃、山竹、乌果(当地人叫芩蛹),几乎一年四季不缺吃的。山里也有许多药材,气候比较特别。负离子含量比其他地方都高,人们感觉空气特别清新。不论天气多热,在山里都没有闷的感觉,也没有,渴感。也许是那些药材、气候的作用,山里没有山蚊,也没有那些让人发痒的毛虫。现在,从廉城通往谢鞋山的路已修通,石城镇把开发谢鞋山作为近期的工作重点,不久,一个融历史与现代特色为一体的谢鞋山就出现在客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