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山东省电子地图 > 青岛市地图 > 胶州市地图 >
里岔镇地图
里岔镇相关地区地图:

主干工业

青岛惠荣佳纺织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青岛惠荣佳纺织机械有限公司是江苏吴江市田文全先生在里岔镇投资设立的一家内资企业。企业总投资6000万元,主要生产纺织机械产品。该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可实现产值8000万元,销售收入7500万元,利税700万元,安置劳动力160人,将进一步拉长里岔镇的纺织机械产业链条,促进农民增收和财政增收。
青岛君三花生制品有限公司:青岛君三花生制品有限公司是潍坊李军三先生在里岔镇投资设立的一家内资企业。企业总投资1200万元,占地12.7亩,主要对花生米收购、深加工,产品80%出口韩国、日本等国家。2003年企业实现总产值1400万元,销售收入1200万元,利税80万元,解决季节性劳动用工80人。
青岛天德制衣有限公司:年实现产值9000万元,销售收入8500万元,利税720万元,出口创汇1000万美元,安置劳动力600人,将有力的啬地方财政收入和促进农民增收。
青岛百思特粮油食品有限公司:青岛百思特粮油食品有限公司是里岔镇今年引进的一家中外合资企业(由国内500强安徽安粮国际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同菲律宾ROYAIJADEMARKETINGCORP公司合资)。企业总投资2000万元,注册资本800万元,占地30亩,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主要生产、经营花生产品,并研究、开发除花生仁以外的其他农副产品及其深加工。目前,该公司正在进行设备安装及调试。待正式投产运营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5000万元,利税500万元,安置劳动力200人。该项目的引进,将有力的推动全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农民增收。
青岛秀春服饰有限公司:该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占地50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主要生产暖倍儿等高科技服饰产品。目前,该项目已投入生产运营。年可实现销售收入3000万元,利税300万元,安置劳动力600人。
韩国生猪养殖项目:该项目总投资500万美金,一期占地320亩,主要是进行生猪养殖、屠宰、加工,产品全部出口。目前,该项目正在进行土地规划、测量,计划于3月份开工建设。
纺织机械制造项目:该项目由江苏吴江市恒鑫经编织有限公司投资5000万元建设,占地50亩,主要从事纺织机械、配件加工。目前,该项目已开工建设,项目达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4000万元,利税480万元。
胶州市里岔镇机械加工区:里岔镇机械加工特色产业聚集区位于里岔镇南部工业聚集区,于今年3月份规划,4月份开工建设,发展重点为纺织机械、塑料机械制造加工。同时规定落户项目投资总额需达到800万元以上,对达到800万元以上的项目税收上实行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按20%的比例连续两年返还的优惠政策。目前,该园区已达到“六通一平”的标准,具备了承载大、中型民营项目的能力。为加强管理,提高服务效率,镇政府专门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分管工业副镇长任副组长、经贸办、投资服务中心有关人员组成的特色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主要职能是具体负责、协调园区的各项建设工作及对外招商。该园区在招商方式上重点实施以商招商、诚信招商、委托招商,通过为客商提供人性化、真情化的服务,让落户客商成为里岔镇对外招商的代言人;通过坚守“为客商承诺事必办”的原则,积极打造诚信、务实的招商品牌,取得了很好效果。经近一年的运作发展,该园区已落户项目25个,其中宏达机械、新恒甫机械、荣祥机械、恒振机械、腾青机械、恒鑫机械、嘉强机械、衍杰机械、尔康机械等机械制造项目达到18个。据初步统计,2008年全区工业总产值将达到2亿元人民币,其中机械制造加工行业产值将达到1.6亿元人民币,占全区总产值的72.42%。上述机械加工企业1—12月份纳税达到420万元,占全区纳税总额的78.35%以上。园区已初步形成以机械制造为主、皮革、农副产品加工等为辅的园区格局。
胶州市里岔镇木器加工区:里岔镇木器加工特色产业聚集区位于里岔镇北部工业聚集区,于今年7月份规划,8月份开工建设,发展重点为木器制造加工。同时规定落户项目投资总额需达到1000万元以上,对达到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税收上实行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按30%的比例连续三年返还的优惠政策。目前,该园区已达到“五通一平”的标准,具备了承载大、中型民营项目的能力。为加强管理,提高服务效率,镇政府专门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分管工业副镇长任副组长、经贸办、投资服务中心有关人员组成的特色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主要职能是具体负责、协调园区的各项建设工作及对外招商。该园区在招商方式上重点实施以商招商、诚信招商、委托招商,通过为客商提供人性化、真情化的服务,让落户客商成为里岔镇对外招商的代言人;通过坚守“为客商承诺事必办”的原则,积极打造诚信、务实的招商品牌,取得了很好效果。经近一年的运作发展,该园区已落户项目8个,其中德福木业、北方木业、清泰木业、润达木业、牧城木业、恒崖木业等木器加工项目达到6个。据初步统计,2008年全区工业总产值将达到6000万元人民币,其中木器加工行业产值将达到5800万元人民币,占全区总产值的97%。上述木器加工企业1—12月份纳税达到185万元,占全区纳税总额的95%以上。园区已初步形成以木器加工产业为主、冶金材料、环保材料产业等为辅的园区格局。

经济状况

综述建市以来,全镇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各项社会经济指标逐年增长。截至2002年底,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33636万元,第二、三产业总量迅速膨胀,成为经济腾飞的重要力量。2002年,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国内生产总值9948万元、12336万元、11050万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调整为1:1.25:1.1;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865万元,地方财政收入56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632元。合同利用外资124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50万美元,出口创汇336万美元。合同利用内资20050万元,实际利用内资4520万元。实际利用民资4330万元。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12550万元,实现个体私营税金309万元,,“十五”期间,里岔镇将加快国民经济发展步伐,以“财政增长,农民增收”为目标,坚持“抓发展,促增收;抓建设,树形象;抓规范,保稳定;抓考核,鼓干劲”的工作思路,着力实现招商引资、个体私营经济新突破,全力推动全镇经济的快速发展,使经济实力力争进入全市先进行列。到2005年,主要指标预期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5000万元,年均增长11%,人均15000元以上;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000万元;出口创汇1000万美元;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达到1:1.2:1.3;高新技术产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例达到8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农业1993年撤乡设镇以来,里岔镇不断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和产品结构,农、林、牧、渔各业得到协调发展。农业以生产小麦、玉米、花生、大豆、大椒、黄烟、林果、蔬菜为主。畜牧业发达,是国宝“里岔黑”瘦肉型猪的发源地。截至2002年底,全镇农业总产值达到19573万元。花卉、蔬菜、果品、畜牧、林业等主导产业优势逐步显现,农业的市场化、专业化、企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区域布局不断优化。“九五”期间先后建立起良乡高效农业园、韩国花卉园、台湾农业园等农业园区,其中投资1200万美元的韩国花卉园为韩国独资企业,生产的玫瑰花、菊花等蔷薇类花卉全部出口韩国、日本。农业机械1994年建镇以来,特别是“九五”期间,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到2002年末,全镇农机总动力达到30026千瓦。农田机械作业面积完成6万亩,小麦联合收割机械化水平达到99.3%,农机化作业水平达到全市前列。种植业1994年建镇以来,特别是“九五”期间,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和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步伐加快,农业科技化程度不断提高,蔬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逐年提高。2002年末,全镇粮食、蔬菜总产量分别达到17510吨、93780吨。林果业近年来,里岔镇本着“统一规划,市场运作,宜林则林,宜果则果”的原则,不断加强植树造林建设,不断提高林果覆盖率。截至2002年末,全镇造林面积达到813公顷,年内造林面积123公顷;果品总产量850吨。畜牧业近年来,加大对畜牧业的扶持力度,畜牧业发展较快。截至2002年末,大牲畜存栏20600头,肉类总产量6140吨,蛋类总产量3240吨,奶类总产量5190吨。水产业里岔镇充分发挥淡水养殖优势,大力开发黄家河水库、红旗水库等水资源,进行鲤鱼、鲢鱼、草鱼、鲫鱼、澳洲宝石鱼、太湖银鱼等淡水养殖。工业现有镇村企业89家,基本形成以机械、化工、食品、建材、轻工等为主的工业体系,部分产品出口。规划占地1平方公里的镇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已开始启动。镇龙头企业有青岛牧马城门业有限公司、青岛牧城纸业有限公司、胶州市有机化工厂、青岛凡世皮革有限公司、青岛牧城奶业有限公司等。国内贸易1993年撤乡设镇以来,积极贯彻扩大消费需求的方针政策,积极做好消费市场的文章,促进市场建设快速发展。截至2002年末,全镇商品交易市场发展到7处。全年成交额达到15000万元。其中新建良乡蔬菜批发市场规模逐年扩大,其它市场建设均有较大发展。本着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的原则,里岔镇三次产业的发展进一步趋向合理,三次产业的比重可达到5:60:35。里岔镇已初步形成以机械制造、木器加工、农副产品加工、化工制造等为支柱产业的工业体系。引进了青岛海基力机械、青岛润祥机械、青岛荣祥纺织机械等机械制造企业,使机械制造产业日益壮大;牧城门业、润德木器加工、德弘木业等一批木制品加工企业的产业聚集优势日益显现;国内500强百思特粮油食品、牧城奶业食品、君三花生制品、华永花生制品等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逐渐形成规模;华新化工、宏业化工、方正化工、金益兴化工等化工制造企业不断壮大。

社会事业

科技近年来,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大力培养和引进科技人才,积极实施科技兴农、科技兴工战略,努力完善科普网络,加速科技成果推广,扩大新科技产品影响,增加产品技术含量,促进科技进步,科学技术水平整体提高。累计引进蔬菜新品种30个,发展特种养殖专业户80个,经济林18000亩,有10名青年科技人员获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青年星火带头人或拔尖人才称号。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全镇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来抓。为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积极推行合点并校工作,教学质量逐年提高。截至2002年末,全镇拥有普通中学1处,成人教育学校1处,在校学生1100人;小学5处,在校学生2100人;幼儿园25处;教职工303人,其中专任教师289人。全镇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来抓,多方筹措资金,不断增加对教育的投入,2000年以来,共投资300多万元,新建海尔希望小学1处;为中学征地40亩,校园总面积扩大到103亩;新盖校舍81间,建多功能教室1处,为小学扩建校舍15间;投资10多万元为幼教、成教维修了校舍。为学校添置教育教学用具,为中小学添置了微机、投影仪、实验器材、图书等。近几年,幼儿园被评为胶州市学前教育先进单位,1999年被评为青岛市优秀等级幼儿园。成人教育中心学校,1992年被省教委、省农业厅命名为省级示范学校,被评为青岛市农村成人教育先进集体,1993年被确定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P20计划联系点,2000年创青岛市农村成人教育“十面红旗”,获山东省高教自学委员会“先进工作站”称号,连续8年被评为胶州市成人教育先进单位,连续多年被评为青岛市双五富民工程先进集体。小学被评为胶州市规范化学校、青岛市文明单位。中学被评为胶州市后勤工作先进单位、胶州市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单位、胶州市教育科研先?单位、胶州市优秀家长学校、胶州市创造教育先进单位、胶州市规范化学校、青岛市绿化先进单位、青岛市德育先进集体,青岛市文明单位、青岛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被确认为中央、省级教育科研实验基地。文化近年来,全镇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多彩。镇、各村、各校、各企业均建立了图书馆(室)和阅览室。全镇有电影放映队1个、广播电视站1个、老年门球队1个。后良乡等村成立了群众业余文艺团体。卫生近年来,不断加大投入,卫生事业有了较快发展。全镇共有卫生院1处、卫生防疫站1处。医疗床位30张。卫生技术人员44人,其中医生12人。卫生院不断更新设备,提高诊断能力和准确性,率先配备价值13万元的美国通用电器公司生产的最新产品LOGIQ180推车式B超机,还配有美国惠普全自动心电仪、临床半自动AC-900生化分析仪、脑地形图仪等先进设备。服务进社区,在良乡、朱陈沟等比较大的村庄设立社区服务部,并定期聘请上级医院专家前来坐诊,向农民免收专家诊查费。实行24小时出诊制,免费接送住院患者。设立扶贫病房,减免贫困户的医疗费。继续开展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及时为农民报销医药费。体育2002年,全镇有田径场1处、篮球场10个、排球场6个、足球场1个、门球场1个。业余体育代表队1个,参加人员22人。举办各种运动会2次。向市输送优秀运动员1人。人民生活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收入不断增加,消费结构不断优化,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632元,人均生活费支出2500元。全镇共有职工520人,职工年平均工资13800元。旅游观光,里岔镇自然条件优越,历史悠久。南有尧王山与石马山隔水相望,尧王山庄依山而建,草木茂盛,山鸡遍地;黄家河水库于东南山麓相接,山水秀丽,是旅游休闲的良好去处;北有西汉祓国都城遗址“牧马城”,是青岛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有新石器时期的赵家庄文化遗址;西部胶河流域林木葱郁,薛家河度假村正在开发。

招商引资

优惠政策:投资在里岔镇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期在10年以上的从开始获利年度起第1年和第2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3年至第5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产品出口企业在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期满后,凡当年企业产品产值达到70%以上的可以减半征收所得税。外商投资兴办的先进技术企业依照税法规定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期满后,仍为先进技术企业的可以延长3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外国投资者从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的利润免征所得税。投资在100万元以上的内资企业除享受国家规定的优惠政策外,免征城市建设配套费,新建企业的厂房免征固定资产投资方面调节税。凡来我镇的外商独资企业自行建造厂房者免征基础设施配套费。土地出让最高年限为公寓、住宅用地70年,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性和工业用地50年商业和旅游用地40年,投资者使用年限期满后愿意继续使用的优先使用,在使用期内可以转让、出租、抵押或有合法继承人继承。产品出口性和先进技术性外商投资企业土地使用费按标准的30%优惠。凡在我镇的外商投资,享受产前、产中、产后配套完善的一条龙服务。
改善投资大环境促进企业快增资:随着“企业发展年”活动的进一步深入,里岔镇园区环境不断改善,政府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正如该镇党委书记张培武所说:“所谓‘企业发展年’,对党政机关来讲,实际上就是企业服务年;对企业来讲,就是企业发展年,归根到底一句话,那就是通过政府的服务,来促进我们企业的发展。”镇党委政府不仅仅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企业发展年”活动开展以来,里岔镇村建设中心积极按照镇党委政府的要求,加大了园区道路保养、卫生清理的工作力度,新招收8名保洁工人,增设110个垃圾箱,投资40多万元进行了绿化,极大改善了园区投资环境,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很多企业都开始增资扩产。镇村建设中心主任张泽青信心十足的说:“相信还会有更多的企业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
上门服务节开支外商主动帮招商:“4月8日,姜绍云所长和两位师傅主动来我们公司落实电价性质执行情况,把我公司的临时用电改为正式用电,临时执行了农业生产电价,每月节省电费开支5000多元,我们在异国他乡,找到了家的感觉……”这是落户于里岔镇的韩资企业青岛新青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姜善起写给镇供电所的一封感谢信。在“企业发展年”活动中,该镇供电所用足用活供电公司的优惠政策,主动上门服务,为新青峰更改用电性质,使其每年可以节省电费7万多元。对供电所来说,这是他们为客商服务过程中的一件极其普通的小事,但对外商来说不仅仅是省钱,真正感受到了“身在中国为外商,每逢困难政府帮”的温暖。姜善起总经理亲自到供电所赠送了锦旗,不仅追加投资500万美元,而且还主动介绍了一个30多人组成的韩国投资考察团来到里岔镇考察投资事宜。网上年检送技术提高效率赢口碑,“提高办事效率,为企业节省办证时间,就是我们对企业最好的服务。”该镇工商所长王萌很有感慨地对我们说。镇工商所在“企业发展年”活动中,从简化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出发,主动上门为企业服务,赢得了企业的好评。针对部分企业不懂网上年检申报业务、到部门跑又比较费时间这一现实,派出专业人员到企业手把手地教,使他们很快掌握了网上申报技术。目前,他们已经帮助牧城门业、牧城纸业等企业熟练掌握了网上年检申报程序,节约了人力物力,提高了效率。2008年1-7月份,里岔镇实际利用内资1.69亿元,占年度计划的73.4%;到帐外资97万美元,占16.8%;出口创汇796万美元,占59.4%。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镇党委政府扎实有效的“服务”活动:强化机关干部队伍素质建设。集中精力打造“情系企业、经谋发展”机关服务品牌,加强学习、提高服务效能、强化工作绩效;建立“企情联络员”和“企情联席会议”制度。从机关干部中挑选高素质、有能力的担任“企情联络员”。做好传达、服务、报告、督察等工作;提升园区软硬环境建设档次。多方筹措资金,加大对园区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为企业发展打造良好外部环境;加强对企业服务部门的监督、评议。发挥好人大、纪委等部门的监督评议职能,定期进行视察监督、民主测评。对未落实的政策措施,排出时间表,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抓紧落实,努力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创新措施打造投资热土:“我公司之所以选择在里岔镇投资,一是因为这里的交通条件好,二是因为这里的投资服务环境好。由于这里有现成的厂房,还有配套产业,为我公司尽快将科研成果投入生产、迅速占领市场制高点赢得了先机。我们主要生产自行研发的高科技产品——无极灯,8月底即可投产,年内可实现销售收入5000万元,这里将成为我们创业的新家园……”日前,刚刚落户里岔镇的青岛盈宏电器有限公司张经理兴奋的告诉笔者。这是今年该镇通过盘活闲置厂房引来的第三个工业项目。随着同三高速公路里岔出口、青莱高速公路里岔出口的先后开通,里岔镇一改过去交通闭塞的历史,成为重要交通枢纽。该镇重新科学定位,在青莱高速公路里岔出口附近规划设计青岛市胶州临港物流产业园,发展方向定位为仓储、物流、机械制造业,重点吸引青岛西迁、西部城市东迁的项目。目前,一期工程已经全面展开,“三纵两横”的道路框架基本形成,各项配套设施正在积极有序的建设中。据悉,该镇上半年共引进内、外资项目10个,其中,在建项目7个。1—6月份,实际利用内资1.23亿元,占年度计划的53.4%;出口创汇678万美元,占年度计划的50.6%,创历史新高。仓储物流业成为新的招商热点。该镇上半年已引进青岛邦尼物流、青岛正佳纸业物流、青岛李沧沥青物流等4家企业落户。其中青岛邦尼化工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元,主要从事化工产品的物流运输,预计年内即可投产运营,年可实现销售收入5000万元,增加地方税收180万元,安置劳动力120人。增资扩产成为新潮流。总投资6000万元的青岛德弘木业有限公司产品主要出口德国、瑞典等西欧国家和地区。今年又扩建厂房,预计8月份实现投产运营。青岛新青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今年又进行了三期工程建设,预计增资500万美元。企业全部投产后,年实现销售收入5000元,税收220万元,安置劳动力260人。闲置厂房重获“新生”。针对个别企业因为种种原因出现厂房闲置、同时又有许多客商希望租赁或者买断合适厂房这一现象,里岔镇通过走出去招商、以商招商、网络招商等方式,在他们中间穿针引线,当起“红娘”。通过不懈的努力,上半年全镇已经将原恒田机械、世春制衣、惠德机械等4家企业通过租赁、买断等方式将资产盘活,重新利用闲置厂房2.2万平方米

工业、农业

里岔镇工业园里岔镇工业园区位于镇政府驻地西侧,古牧马城以南。胶朱公路、张黄公路、里王公路经过园区中心,把园区同胶诸公路、胶济铁路、济青高速公路连在一起,构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近几年,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亮化、绿化、美化、硬化都达到较高水平。园区内生产、生活用水供给方便,自来水率达到了100%,拥有35千伏变电站2座,水资源丰富。青岛临港(胶州)工业园,青岛临港(胶州)工业园区创建于1995年1月。位于青莱高速路里岔出口,在青岛市新一轮城市规划中被列为重点发展的工业加工、临港产业、仓储和物流。工业园位于胶州湾西海岸,东距青岛60KM,南距黄岛前湾港30KM,距青岛机场40KM,是青岛市郊最具潜力的园区。青岛临港(胶州)工业园区以国家产业政策为导向,以兴办三资企业为主,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目前已有韩国、台湾、香港、美国等国家与地区来园投资。经过几年多的开发建设,工业园区一期启动区域已开发完毕。二期规划的5平方公里的面积也将成形。成为投资热土的青岛临港(胶州)工业园区,新城崛起,客商云集,已逐渐成为颇具规模的现代化工业园区。里岔镇农业园区,里岔镇的农业园区,实质阶段始于2000年。主要集中在良乡片及周边村庄,规划面积2万亩。主要以蔬菜种植为主,主要品种有大西洋A、荷兰7号土豆、胶白、萝卜等。销售方式为订单和自销两种。种植模式采取传统种植模式与先进实用的大棚、拱棚相结合的方式。投资200万元建成高标准的大棚60个(每个平均占第1.5—1.7亩),投资200万元建小型拱棚360个。二00一年完成占地60亩的无公害蔬菜批发市场一期工程建设,投资60万完成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的市场已投入运行。今年又在黄家岭村南规划土地1200亩,由台湾天宝农业物产有限公司投资500万美元建设台湾农业园区,主要种植樱桃、木瓜、新禾苗等绿色食品。里岔黑猪,“里岔黑”瘦肉型猪素有国宝之称,被国家列为重点推广品种。品种分布:不仅在青岛各市区不断扩群发展,而且已在山东的济南、泰安、潍坊、淄博、东营等市安家落户,目前河南、天津、辽宁、陕西、江苏等省市亦有分布。特征特性:体形高大,四肢粗壮,体质结实,毛色全黑,嘴筒长直,耳大下垂,额有纵皱,背长腰直,胸浅腹平,四肢粗壮,具有适应性强,繁殖率高等特点,还具有胸椎数比一般猪多1-2个的独特形状。初产母猪窝产仔10头左右,一般年产两窝,肉质鲜嫩,胴体瘦肉率为50%左右。饲养要点:饲养方式以食养为主,结合季节性放牧,精料以瓜干、玉米、豆饼麸皮为主,粗料以地瓜蔓、叶、青杂草、树叶为主。粗料粉碎后浸泡,精料先加热成糊状,然后混合饲喂,日喂3次,寒冷季节临睡前加喂一次热食。获奖情况:里岔黑猪是目前国内著名的优良地方猪种,已列为国家一类畜种资源重点保护。1977年胶州市被山东省确定为里岔黑猪育种基地,1985年农业部批准胶州市为全国商品瘦肉猪生产基地。开发利用前景:对里岔黑猪的提纯、选育、保持固有优良性状,以新里岔黑猪做母本搞好杂交利用,可向社会提供大量适合城乡肉食供应需要的瘦肉商品猪,随着数量的增加和推广范围的逐步扩大,将会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里岔镇无公害蔬菜基地位于后良乡村,这里交通便利,土地肥沃,水质清澈无污染,非常适宜蔬菜种植。目前,该基地已发展大棚300余个,主要有胶白菜、以色列甜椒、台湾圣女果、茭瓜、大西洋土豆等蔬菜品种。同时,该基地建有投资600万元、占地30亩的蔬菜批发市场一处,种植的蔬菜可以就地进行批发,每天都有来自诸城,胶南等周边县市的客商来此收购、交易,年交易额达到2000万元,实现利润600万元。

专业村

里岔镇,后良乡村:该村现有耕地2500亩,420户,1507人。该村素有种植大棚蔬菜的优良传统,现有冬暖式大棚110个,大中拱棚600余个,棚内种植的大白菜、黄瓜、西红柿等蔬菜供不应求,效益显著,年可为农民增收2000余万元。良乡一、良乡二、良乡三村:良乡一村现有耕地756亩,154户,574人;良乡二村现有耕地815亩,150户,498人;良乡三村现有耕地786亩,142户,496人。这三个村同后良乡村毗邻,蔬菜种植已有较长的历史,特别是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和镇蔬菜协会的努力下,订单蔬菜发展迅速,订单量连年增长,为老百姓带来了稳定的长期的效益,通过蔬菜种植,这三个村年可增收1500余万元。谭家一村:谭家一村现有耕地1036亩,156户,550人。该镇的大椒种植专业村,现种植大椒750亩,年可增收300万元。高福庄村:高福庄村现有耕地1050亩,210户,780人。该村与上海百事食品有限公司长年签订马铃薯购销合同,群众认购踊跃,逐步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马铃薯种植专业村,按照合同种植的大西洋A马铃薯每年可为该村农民增收600余万元。高木寨村、前沟村:高木寨村现有耕地1570亩,210户,740人;前沟村现有耕地4384亩,541户,1750人。这两个村庄是我镇种植黄烟的主要村庄,黄烟产量占全镇的近70%;通过与市烟草公司签订购销合同,该二村庄黄烟发展势头稳定,年可实现增收1500余万元。游家屯村、墩泊村:游家屯村现有耕地511亩,92户,346人;墩泊村现有耕地1220亩,165户,554人。这两个村庄畜牧养殖历史悠久,其中游家屯村是我镇的养牛专业村,共存栏奶牛、黄牛400余头,村内设有牛奶收购站,专门收购本村及附近村庄所产鲜奶。养牛给游家屯村带来了显著效益,通过养牛该村年可增收320万元。墩泊村现生猪存栏量6000头左右,年出栏生猪15000头,带动养殖户增收615万元。薛家庄村:该村现有耕地505亩,95户,346人。该村紧靠尧王山,林果业发展历史悠久,现有果园270亩,主要栽植苹果、梨、桃等果树,年可实现增收200万元。远家阿洛村:该村现有耕地690亩,110户,380人。该本地处黄家河水库西岸,花生种植和淡水养殖业发展迅速,年可实现增收4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