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集镇地图
铺集镇相关地区地图:
历史沿革
镇村工业已有近50年的发展历史,基础力量雄厚,已形成化工、机械、铸造、服装、鞋帽、木制工艺品等多个工业体系。其中,鞋帽及工艺品远销国际市场,机械制造以多种型号减速机为最,在国内市场享有较高的知名建置沿革境域铺集镇位于胶州市境西南部。东与张应镇毗邻,南与里岔镇接壤,西靠诸城市辛兴镇,西北和北面分别与高密市柴沟镇和李家营镇相连。南北最大纵距16公里,东西最大横距15公里。全镇总面积119.32平方公里。沿革清代属招贤乡,石清沟、巩家庄、南朱郭3个村属高密县。1911年(宣统三年)到民国初期属城区,石清沟等3个村属高密县。1929~1944年,属第六区。1945年划归高密县。1947年连同石清沟3个村划入胶河县。分属胶河、沙河、朱郭三区。1953年划归胶县,分属第十六、十七、十八区。1955年分属胶河、沙河区。1958年8月成立东风人民公社。1962年将原牛沟乡23个村析出成立张家屯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铺集镇。2001年2月,铺集镇和张家屯镇合并为铺集镇。
畜牧业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铺集镇的畜牧业得到长足的发展,鼓励农户养殖奶牛,引进外资建起奶牛养殖基地3处。2002年,全镇畜牧业总收入达到15466万元。其中肉牛存栏2400头,生猪出栏38000头,年出栏肉鸡50万只,存栏蛋鸡15.2万只,肉、蛋、奶总产量达12695吨。特种养殖发展较快,2001年引进波尔山羊建设了原种繁育基地。于家庄、铺上三村等建起养狐厂,年存栏300余只。工业建市以来,全镇工业,通过经营机制改革,合理调整产品结构,加大技改投入等措施,形成了以机械、化工、橡塑、建材、铸造等为主体的工业体系和外资、内资、私营企业齐发展的良好格局。截至2002年末,全镇有工业企业180家,工业总产值达到114721万元,完成利税7356万元。全镇围绕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等重点,不断加大人才、技术、资金的引进和投入,加快了现有企业的规模扩张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城乡建设
1988年,铺集镇根据规划,基础设施拉动,重点带动,整体推进的思路,邀请了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的专家对小城镇进行了总体规划,并于当年实施。对镇驻地进行改造,拆迁旧房3000余间,拓宽街道20000米,建成了“五纵五横”10条道路,小城镇初具规模。1990年和1999年,借省道朱诸公路拓宽改造之机,沥青硬化“三横”“五纵”8条街道,总长8900米,加快了小城镇向城市化建设的步伐。1993年,投资260万元,投入劳动力25万个,治理胶河,建成澄月湖一期工程,再现古胶州八景之一的“胶河澄月”景象。1996年,投资360万元,投入劳动力49万个,完成胶河治理二期工程,与两岸的万亩生态林形成“湖光林色,十里碧波绕小城”的亮丽景观。1998年,开工兴建澄月公园,建成门球场,旱冰场、水上游乐场、射击场、垂钓场、儿童娱乐场、老年公寓等占地750亩的娱乐服务设施,连续4年举办了“胶河风景名胜区文化旅游节”活动。先后被评为“青岛市小城镇建设重点镇”、“山东省生态旅游型小城镇建设中心镇”、“青岛市重点小城镇建设先进镇”。截至2002年末,全镇69个行政村都已基本完成村庄规划和村庄改造工程。镇驻地,自1993年以来,通过市场化运作,多方吸纳资金2.2亿元,建起了二层以上楼房368幢。新建集中供热工程,美化、亮化工程以及胶州二中学生公寓、教学楼、职公住宅楼、中心小学商业网点、汽车站、信用社营业楼等一批标志性建筑。截至2002年末,域内有省道13公里,县乡道19.8公里,总长32.8公里;镇村级公路10条,总长35.4公里。省道朱诸公路、董张公路横穿镇内,与铺集至高密、铺集至黄岛等公路纵横交错,形成了便利的交通网。截止到2011年6月,小城镇发展已初具规模。已建在建小区3处(金色阳光、澄月湖畔及将来的别墅);工业园区入住众多企业,从青岛转移越来越多的公司将会落户辖区内。地处三市交界,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置业成本低廉等。不失为青岛地贵房贵,综合成本高昂的后方为数不多的明智选择。也希望上级多多关注,更好更快的发展。
经济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全镇国民经济不断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特别是“九五”期间,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各项经济指标不断提高,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截至2002年末,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84808万元。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7:3:3.5,税收总额1632万元,地方财政收入110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4728元。“十五”期间,铺集镇政府继续全面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把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抓住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各类园区经济,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速发展经济国际化目标,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多层次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启动生态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加速实现城镇生态园林化目标;不断加强两个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提高村民的综合素质,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加速实现社会现代化目标,把铺集镇建成开放意识强,投资环境好,经济有活力的现代化小城镇。
文化
全镇在搞好经济建设的同时,十分注重镇村精神文明建设。截至2002年末,镇村文化阵地建设成效显著,建有较高档次的文化大院10个,图书室30个,阅览室30个,藏书30万册,丰富了全镇人民精神生活。镇文化活动中心有图书室、阅览室、文体活动室、台球、乒乓球等。胶河公园建有门球场、旱冰场、娱乐广场,有力推动了镇村文化的健康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在胶州市组织文体演出比赛中多次获奖,先后被评为青岛市“文明乡镇”和“精神文明示范点”乡镇。文物古迹铺集镇历史悠久,文物古迹有位于铺集镇西皇姑庵村西南的西周墓葬遗址,曾发掘出完整的车马坑一座(两骖两服西周战车),并有殉葬骨骸一具,随同出土的兵器有戟、戈、箭、镞、铜、胸甲等多件。平时群众也采集到多种文物,如:铜尊、青铜鼎、剑、方彝、爵、尊史等,有的上刻铭文“父甲”、“父已”、“举交癸”、“妇”、“史”等,据专家考证为西周奴隶主贵族墓地。该遗址被列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镇西部三妹冢村东南部的“三妹冢”为尚存的一处汉代古墓。该冢东西长约84米,南北宽52米,高度约8米,无具体历史记载。
自然资源
域内丘陵区60平方公里,丘陵平原占20平方公里,有经济林4.5万亩,果园9500亩,可耕地9.8万亩,其中蔬菜占地8000亩。水资源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有王吴水库,盛家庄拦河坝、铺集澄月湖拦河闸。马家村有地下水资源丰富,含有多种微量元素,是天然的矿泉水。矿产资源主要有重晶石,分布在河北村、高家庄一带。少量陶土分布在苏家泊一带。域内野生动物资源主要有:刺猬、獾、蝙蝠、蛇、蝎子、土元、蝉、癞蛤蟆、青蛙、水蛭、黄蜂、布谷乌、喜鹊、家雀、斑鸠、鹌鹑、猫头鹰、狐狸、兔子、黄鼠狼、田鼠、猞猁等。域内野生植物资源主要有:枸杞子、丹参、半夏、地丁、车前子、黑丑、百合、石竹子、马齿苋、苍术、婆婆丁、茵陈、洋金花、艾叶、紫苏、蛤蟆菜、酸枣、桑叶、挂篓、柞树、臭椿、刺槐、白杨、垂柳、榆树、国槐等。
行政区划
2002年,铺集镇辖铺集、北张家屯、高家、侯家庵、邢家岭、沟里路、杨家庄、常家庄、范家庄、后岳家庄、河北、后官庄、石清沟、三妹冢、黔陬、前官庄、于家庄、陈家、前岳家庄、吴家庄、北龙池、由家庄、巩家庄、南龙池、苏家泊、姜家庄、后涝庄、小屯、彭家庄、中涝庄、前涝庄、西大屯、谭家埠、崔家河、小庄、松园、南朱郭、沙北庄、河西庄、罗家、沙河、张家屯、范家屯、石空崖、侯家屯、邱家屯、天台寺、小寺、马家、胡家、孙家、崔家、鹿家、辛屯、团埠子、东皇姑庵、牛沟、林家屯、殷家庄、青冢泊、逄家沟、西皇姑庵、苗家庄、盛家庄64个自然村。69个村民委员会中铺集分设铺上一、铺上二、铺上三、铺上四、铺上五5个村民委员会;前涝庄、中涝庄属于中涝庄村民委员会,驻中涝庄;牛沟分设牛沟一、牛沟二、牛沟三3个村民委员会,其它村为一村一个村民委员会。人口截止2002年末,铺集镇总户数为18299户,总人口为62421人。其中,男性31448人,女性30973人,男女性别比例为101.5:100。农业人口59319人,非农业人口3102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512人。人口出生率10.7‰,死亡率7.9‰,自然增长率2.9‰。全镇人口以汉族为主,有白、满、苗、京、傈僳等8个少数民族,共1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