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江苏省电子地图 > 镇江市地图 > 丹阳市地图 >
陵口镇地图
陵口镇相关地区地图:

行政区划

陵口镇总面积64.45平方公里,集镇建成区面积3平方公里,2008年末总户数15250户,总人口45373人,全镇辖16个行政村,2个社区居委会。16个行政村:卢家村、新陵村、陵口村、肇巷村、庙段村、煦庄村、乐善村、留墅村、新庙村、胡良村、城墅村、折柳村、居庄村、庙头村、漕塘村、郑店村。2个社区居委会:陵口社区居委会、柳北街社区居委会。

交通设施

历史上,陵口交通以铁路、运河为优势,但由于铁路提速,港口偏小,优势已渐转为制约的瓶颈。08年左右该镇致力于公路交通的建设,交通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善,基本实现四通八达。
1、镇内交通:京杭大运河、沪宁铁道线穿镇而过,京杭大运河以南有8个行政村(卢家、新陵、城墅、折柳、庙头、漕塘、居庄、郑店),沪宁铁道线以北有6个行政村(肇巷、煦庄、乐善、留墅、新庙、胡良),运河、铁路中间夹了2个行政村(陵口、庙段),集镇中心区也处在中间地带。1992年京杭大运河上架设了陵口大桥、中山人行桥。1996年镇政府从集镇中心区迁至铁路以北,煦庄与肇巷两村交界处。1999年铁路陵口段主立交桥洞建设开通,此后,陵口境内陆续建设了6座铁路立交涵洞。2003年铁路立交桥二期人行通道工程建设完工,实现了人车分行。同年,各村相继实施道路硬化,建设总里程达32.5千米,实现了水泥道路村村通。
2、对外交通:2008年在丹阳境内,陵口已形成南有312国道、南三环,北有肖梁河路、122省道,东有窦陵公路,沪宁高速,西有丹陵引资大道、101省道的对外交通格局。2003年陵口至丹阳公交车开通,车程30分钟,从丹陵引资大道行至丹阳市区仅需10分钟。陵口镇西距镇江大港港口约15公里,北距沪宁高速丹阳入口处约10公里。从陵口到南京“禄口”国际机场约1个多小时车程,到上海“虹桥”、“浦东”国际机场约2个多小时车程,到“常州”民航机场仅需20分钟。
3、交通前景:09年,国家将启动京杭大运河“四改三”工程、铁路货场建设工程和沪宁铁路城际轻轨工程,为该镇进一步改善交通、加快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该镇接下来将依托三大工程,配套交通建设,扩大交通优势。重点把握好铁路货场建设工程,跳出就货场发展货场的思维局限,把现有公路交通网络与铁路货场衔接起来,以引进第三方物流企业为重点,加快发展物流、仓储等现代服务业,降低企业交通运输成本,形成该镇皮鞋业与铁路货场的联动效应。

气候特点

全镇境东经119°51’北纬31°59’,地处中纬度偏南,属亚热带地区,全年平均气温14.9℃。四季分明,冬夏两季长,春秋两季短,气候温湿,土壤肥沃,均为渗育型水稻土。主要河流有肖梁河、越渎河、丰收河、丁义河等与京杭大运河交汇。2005年,改造建设涵闸11座,新挖二级沟565米,整理二级沟880米,整修渠道300米,清理三外沟系2500米,确保农田灌溉,抗旱排涝。

地理位置

陵口镇地处中纬度偏南,属亚热带地区,全年平均气温14.9℃。四季分明,冬夏两季长,春秋两季短,气候温湿,土壤肥沃,均为渗育型水稻土。现位于丹阳市东部,略呈长方形,东与访仙镇、吕城镇接壤,南与导墅镇、云阳镇横塘片区相邻,北与云阳镇前艾片区交界,西距丹阳市区9公里。镇政府驻地设在沪宁铁路陵口立交桥北侧。

名称由来

陵口是丹阳历史上十大镇之一,建自六朝,历史悠久,是肖梁文化的主要标识。肖梁文化是一种墓葬文化,萧港现名萧梁河,是以皇家姓氏命名的古河道,齐梁陵墓多在此河道两岸。齐梁时,王子公卿谒陵,自都城建康(今南京市,东晋与南朝的宋、齐、梁、陈之首都,均称建康)秦淮河沿破岗渎(六朝时期的一条人工运河,西起今江宁方山西南侧,经江宁湖熟等地进入句容赤山湖,横贯茅山丘陵、岗地后到达今天的丹阳,汇入水网,东接太湖)东下,过二十四埭,入南兰陵萧港至各陵,石兽守护在萧港入口处,成为陵墓区入口的标记,陵口也因此而名。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守护在萧港入口处的一对石兽,已被命名为陵口石刻,现雄据陵口集镇肖梁河东西两岸。东为天禄,双角,身长4米,残高3.6米,颈高2米,体围3.9米;西为麒麟,独角,身长3.95米,残高2.9米,颈长1.7米,体围3.6米,均为公兽。石刻精雕细刻,纹饰华美,是现存南朝石刻中最大的一对。1956年因京杭大运河拓宽,南临运河的天禄、麒麟,沿萧梁河平行北移450米,安放在混凝土基座上。1977年疏竣萧梁河时,麒麟又西迁70米。与齐梁陵墓相关之名称沿用至今唯有陵口。

历史沿革

陵口镇是丹阳历史上十大镇之一,历史悠久,建自六朝,迄今已有一千七百余年。据古史记载,公元二二三年至五八九年,南朝梁文帝葬于荆林乡,三城巷北皇寺前的萧顺之建陵,梁武帝修陵,梁简帝装运,由金陵下运河经萧港口(今肖梁河口)谒陵,故而得名。现存有南朝石刻一对,座落在肖梁河东西两岸,东为天禄,西为麒麟,系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北宋熙宁五年(1072)陵口地区分属高牧乡,永和乡、永济乡、常德乡直至宣统二年(1910)改乡为市,名称虽变,隶属仍旧,民国二十八年(1939)撤市设区,我乡地区分属十一区(尚德),第二区(永济),第三区(永和)。民国三十二年(1943),重新划并行政区划时,陵口区又改称为第七区。民国三十五年(1946),区划变动,一、七区合并为大泊区,我乡属大泊区管辖。民国三十七年(1948)八月,仍旧恢复陵口区,直至一九五六年撤区并乡,是为陵口乡。1958年改为陵口人民公社。1962年3月区划管辖基本固定,1983年恢复陵口乡之名。1985年5月,撤乡建镇。2005年11月行政区划调整,与折柳镇合并称陵口镇,镇政府驻地设在原陵口镇政府所在地。

风土人情

1、陵口萝卜干:陵口镇素有“萝卜之乡”的美誉,其独特的沙质土壤所培育的白萝卜甘甜脆嫩,营养丰富,具有止咳化痰、除燥生津、清凉解毒、行气通肠之功能,坊间有“萝卜上市,医生无事”的说法。陵口萝卜干是丹阳盛名远扬的土特产品,其制作工艺被认定为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咸淡适宜,爽甜脆嫩,醇香扑鼻,久贮不坏,常食能促进胃肠蠕动、增进食欲,顺气助消化,是稀饭佐菜之佳品。20世纪30年代,陵口萝卜干就声名远播,起初由本地农民加工生产,经上海客商代购,以“黄金龙”牌萝卜干销往全国各地及外销东南亚地区。1951年陵口镇开办国营萝卜干加工厂——丹阳市陵口腌制厂,1995年更名为丹阳荣源食品有限公司,属镇江市农业龙头企业,如今其生产的萝卜干系列产品在日本、香港及东南亚市场有很高的声誉。
2、赶集过早:陵口人有赶早集的习惯,日期逢一、六、九均为集,集市兴旺,由此发展出过早的习惯。每逢集市,天麻麻亮,各村赶集的村民或步行,或驾车,汇聚到镇上,三五成群,泡上一壶茶,要上一碗传统小吃硝肉面或小馄饨,亦或擦砂烧饼、萝卜干就着一碗大麦粥,谈古论今,闲话家常,热闹非凡,陵口的早市人气十足,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3、少阳中学:南宋时期陵口籍太学生陈东,字少阳,是著名的抗金义士,为向朝庭进谏抗金——抬棺进谏。陵口人民为了纪念这位抗金英雄,于1948年创办民办中学,遂命名为少阳中学。少阳中学现为综合高中,也是镇江军分区命名的国防教育园,承担全市高中新生的军训工作。少阳中学为地方和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前镇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胡志贤就是少阳校友代表人物之一。2008年,少阳中学的江苏省农科教示范基地通过江苏省教育厅验收,青少年实践基地也正式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