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甘肃省电子地图 > 甘南州地图 >
临潭县地图
临潭县相关地区地图:

地理河流

临潭县,古称洮州,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洮河上游的拐弯处,东北与康乐县、渭源县接壤,东南与岷县相邻,其余地区均在卓尼县包围之中。全县总面积为1557.68平方公里,共辖3镇16乡141个行政村。总人口14.83万人,汉族约占77%,其中有一部分是明代从南方江淮一带随军迁徙而来定居的,素有“屯军”之称,他们至今在语言文化、服饰习俗方面仍保留了江淮遗风。省道徐(家店)—合(作)公路是交通主线,自东到西贯穿70公里,另有地方道路9条,连通了全县各乡。定(西)—新(城)公路经康乐至莲花山、冶力关景区,通往新城至卓尼县城;临潭经由临洮可连接兰临高速公路。该县地处陇南山地的北秦岭西端,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在2209~3926米之间。除黄河支流洮河外,另有冶木河、羊沙河等主要河流。这里属高寒半湿润气候,年均气温3.2℃,年降水量在383~668毫米之间,年无霜期84天。

历史沿革

早在新石器时期,境内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夏、商、周时,临潭为古雍州所辖。秦始皇统一六国,设置郡县,临潭为陇西郡临洮县(今岷县)辖地。汉代,仍以临洮名之。西晋惠帝于292年置洮阳县(临近洮河而得名),隶属秦州。自西晋永嘉之乱至十六国末,被吐谷浑占据,为河州(今临夏)洪和郡蕈川所县所辖。南北朝时天嘉二年(561年)二月,周遣大使巡查天下,于洮阳城(今城关附近)首次设置洮州,随之又置洮阳郡汛潭县。隋开皇十一年(591年),改汛潭县为临潭县。唐贞观十三年(639年)为陇右道洮州临潭县。开元二十八年(740年)为陇右道临洮郡所辖。安史之乱,陇右弃之不守,洮地陷于吐蕃,号洮州为临洮城。天宝十三年(754年)三月,陇右、河西节度使哥舒翰败吐蕃,复河源九曲,临潭得以复靖。五代时期,临潭继为吐蕃控制,至后唐长兴四年(933年)归顺后唐,升洮州为保顺军。北宋初为吐蕃玛尔晋所占,仍称临洮。大观二年(1108年)四月,童贯统治官辛淑献、冯灌等复洮州,再改临洮为洮州,归秦凤路辖。南宋绍兴四年(1134年),为金所占。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四川宣抚使部将曹休收复洮州,为临洮路隶属。嘉定十二年(1219年),临潭为蒙古兵所占,直至宋灭。元初归宣政院辖,属吐蕃宣慰司统领,置洮州,下领可当县(今临潭县新城)。明洪武四年(1371年)一月,于旧城(今城关)置洮州军民千户所,隶河州卫。十二年(1379年),西平侯沐英戡平十八族叛蕃,奉帝谕筑城于新城,升洮州军民千户所为洮州卫军民指挥使司,隶陕西都司。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改洮州卫为洮州厅,隶属甘肃省巩昌府。1913年,改洮州厅为临潭县,属兰山道辖。1936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十二师长征途经并占领临潭,在新城成立了苏维埃政府。1938年,甘肃省调整行政督察区,划临潭为第一督察区隶属。1949年9月27日在新城成立了临潭县人民政府,为岷县专区管辖。1950年划入临夏专区(现临夏回族自治州)管辖。1953年划归甘南藏族自治州至今。

县区经济

近年来,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临潭县按照确定的“64422”发展思路,加快经济发展步伐,综合经济实力得到明显增强。“十五”期间,全县生产总值突破3亿元大关,2005年达到3.28亿元,年均增长10.5%,是历来“五年计划”中发展最快的时期;大口径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6.44%;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26%。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9亿元,是“九五”时期的2.6倍,年均增长13.4%;其中后三年年均增速高达34.6%。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9061万元,年均增长10.1%。
(一)经济概况:2005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3.28亿元,增长11.5%;工业增加值完成4066万元,增长7.7%;实现大口径财政收入1674万元,增长15.21%;地方财政收入达到710万元,增长17.3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95元,增长9.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870元,增长10.1%。市场物价平稳,消费品市场活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9061万元,增长11%;金融运行平稳,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32亿元,增长7.17%;贷款余额2.54亿元,增长4.77%。
(二)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一定突破,一、二、三产业结构由“九五”末的39:10:51调整到31:15:54。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经济作物播种面积进一步扩大,粮、经、饲三元结构由2004年的53:41:6调整到2005年的49:42:9。启动实施了“农牧互补”战略,培育了示范园区和龙头企业,农区畜牧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劳务经济已成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通过“改革抓企业”,加大了所有制结构、企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力度;非公有制经济积极参与国有企业改制和重点产业开发,继续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的势头。坚持“内抓建设,外抓宣传”的工作方针,旅游业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
(三)发展环境:以建立服务型政府为目标,努力营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和积极进取的舆论环境。全面推行了政务公开,集中抓了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和县长热线电话投诉举报等事项的落实。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入。深入开展了“禁毒”、“严打”等专项斗争,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切实加强了矛盾纠纷的调处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了一些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维护了社会稳定。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及时化解不稳定因素,增强了外商投资我现的积极性。五年累计签约招商引资合同资金11.17亿元,其中“十五”后三年签约合同资金9.66亿元,占86.5%,实际到位资金2.87亿元。招商引资和民间投资逐步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四)今后五年经济发展主要目标:“十一五”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将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中心任务,以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县委确定的“64422”发展思路不动摇;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个主题;高举发展和改革的旗帜,切实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国家扶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历史机遇;实现农区畜牧业、工业、旅游业、非公有制经济跨越式发展,加快把临潭建成全州的中药材基地、农区畜牧业基地、生态旅游业基地、建材基地。扎实推进改革开放和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切实增加群众收入和财政收入,提高综合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构建和谐社会,加快小康社会建设进程,逐步缩小与全州、全省的发展差距,确保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各项目标。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84%,财政收入增长13.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3%,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努力实现“十一五”发展的良好局面。
(五)2006年发展目标:2006年我县将继续坚持确定的“64422”发展思路不动摇,全力实施“六大战略”,突出抓好农区畜牧业、劳务经济、旅游开发、项目建设、城镇建设、教育和计划生育、新农村建设规划、社会稳定等八项重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生产总值达到37200万元,增长12.5%;农业增加值达到11100万元,增长5%;工业增加值达到4780万元,增长17.3%;大口径财政收入达到1792万元,增长13.85%;乡镇企业增加值达到6750万元,增长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0190万元,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90元,净增95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280元,净增410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8500万元,增长6.84%;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行政区划

2000年,临潭县辖1个镇、15个乡、3个民族乡:城关镇、术布乡、古战回族乡、长川回族乡、总寨乡、流顺乡、羊永乡、新城乡、扁都乡、新堡乡、店子乡、石门乡、三岔乡、陈旗乡、羊沙乡、冶力关乡、八角乡、龙元乡、卓洛回族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141030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城关镇21316、术布乡3746、古战乡5439、卓洛乡2258、长川乡9263、羊永乡8077、流顺乡8623、新城乡11593、扁都乡9255、店子乡4694、新堡乡4220、总寨乡4883、三岔乡3597、龙元乡4540、陈旗乡10001、石门乡8204、羊沙乡6449、冶力美乡9585、八角乡5287。临潭县今辖3个镇、13个乡、3个民族乡:城关镇、新城镇、冶力关镇、术布乡、古战回族乡、卓洛回族乡、长川回族乡、羊永乡、流顺乡、扁都乡、店子乡、新堡乡、总寨乡、三岔乡、龙元乡、陈旗乡、石门乡、羊沙乡、八角乡。

民俗风情

插箭节:该节日定在每年农历五、六月间,它既是一个民俗活动又是一个宗教仪式,进而成为男女老幼企盼的一个传统节日。这天藏区每个村庄部落的每家每户需作一根一丈左右的长箭,箭头拴上三块彩绘的木板。每块木板用红、黄、蓝、绿等色绘成一定的图案,图案分四层,最上层是日月,日月连着莲花,中间是狮子、海螺、法器、菱形符号等,最下层是起伏的大海。箭的顶端用羊毛穗子拴上松枝。即日清晨,人们骑着马扛着箭去神山敬献,插箭处还要“煨桑”(即在燃烧的松枝上浇上酥油炒面调好的料,让浓烟缭绕于天空)、放“风马”(印制的小方形图纸,上有奔马驮宝的图)。插箭多为村里青壮汉子。箭旗猎猎,松烟弥漫中加之插箭者们“噢嘿嘿”的吼声四起,整个山谷呈现在一种神威之中。
莲花山花儿会:莲花山“花儿会”于每年农历六月初一至初六举行。其程序是由马莲绳绳拦路起始,进入浪山、夜歌直至祝酒、话别为止。花儿的内容题材广泛,主要是以歌唱祖国,歌唱大好河山。歌唱共产党,歌唱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好政策,歌唱临潭的变化,党的富民政策等,也有谈情说爱之类的,是年轻人充满爱情与欢乐的一次盛大聚会。在解放前,不论未婚已婚,男女青年均可在此聚会,通过对歌各择其爱而不受约束,听来似乎粗俗,实属对封建礼教和旧婚姻制度的一种抗争,是纯洁爱情的一种倾吐与追求。建国以来,“花儿会”己成为这里各族人民一种健康的文化活动,是丝绸之路民间、民俗文化中一曲瑰丽多彩、充满生活激情的赞歌。
元宵节万人拔河:临潭县旧城地区元宵节万人拔河赛(当地人称扯绳),是从我国古代沿袭下来的一种古老、盛大的游戏。据清代史书记载:“旧城民有拔河之戏,用长绳一条联小绳数十,千百人挽两头,分朋牵扯之。”其目的“以为扯势之胜负,即以占年岁之丰歉焉。新中国成立前,这项活动是由旧城地区“青苗会”牵头组织的,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筹集扯绳所需经费及物资。新中国成立后,旧城万人拔河被列为群众性体育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由政府给予必要的赞助。在“文革”中被列为“四旧”而禁止10年,“文革”后又恢复盛况。万人拔河的麻绳己改用钢丝绳,长数十米,两头系数十条麻绳,以旧城西门为界,分南北两组,远近乡村的农民也届时进城加入南北队伍。元宵夜明月初升,拔河开始,旧万人空巷,齐涌西大街,人人争先,个个拼力,号子声、欢呼声响彻云霄,其气势之壮观,场面之宏大,无以比拟。有,诗云:“元宵古城乐纷纷,拔河竞赛登顶峰,一绳万人争胜负,民族团结址年丰。”,临谭旧城万人拔河己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堪称世界之最。

未来展望

世纪之交的临潭将坚持"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发、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方针,万众一心,锐意进取,艰苦奋斗,以更加扎实有效的工作,创造出新的辉煌。为了吸引人才、吸引资金和技术,加快发展步伐,县委、县政府制定了《临潭县加快开放步伐,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若干政策规定》,热情好客的临潭各族人民,将以极大的热忱,欢迎海内外各界朋友以独资、合资、股份、合作等方式来临潭投资,共同开发,共谋发展,共创美好的明天。

名人

侯显,明朝宦官,著名的外交家、政治家活动家。在促进中国和亚洲各国交流经济、文化方面,他的成就突出;在民族关系方面,他为沟通民族感情、增进民族团结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是汉、藏关系史上一位极有影响的藏族人物。由于他屡次出使都劳绩卓著,宣宗朱瞻基对他也十分关注。所以,他进入晚年将自己一生中最后的打算——回故乡临潭建一座皇教寺院的想法说出后,皇上痛快地答应了他的要求,并拨给两员钦差大臣,朝廷济力,创建了临潭县的大寺院侯家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