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甘肃省电子地图 > 甘南州地图 > 临潭县地图 >
店子乡地图
店子乡相关地区地图:

历史沿革

以此地设过客店而得名。建国前属纪常镇辖地。1955年设店子乡。1958年归豆坝公社管辖,1961年分设店子公社。1983年由社改乡至今。现辖店子、王家河、马家庄、孙家庄、董家河、九元沟、谢家坝、安子河、莫家沟、张家沟、寺坝、陈家庄、吴家山、松树坝、中坝子、蹇家沟等16个村委会,88个自然村。

生态环境条件

该乡境沟、渠、路、林、桥、涵、闸配套,蔬菜种植面积大,粮、棉、油、中药材各种作物齐全。野生动植物资源较多,爬行类有蛇、蟾蜍、青蛙等,鸟类有猫头鹰、喜鹊、啄木鸟、燕子、麻雀、斑鸠,近几年又来了白鹤、天鹅、白鹭等。树种有杨、柳、槐、榆、桐、臭椿、香椿等野生植物。杂草有:狗尾草、莎草、香附草、茅草、芦草、苇子、茅草、马塘等。野菜有:苦菜、刺耳菜、荠菜、马齿苋、灰菜、米蒿、播娘蒿等。农作物病虫害天敌资源20多种,其中:捕食及寄生蚜虫的有:七星瓢虫、草蛉、蚜茧蜂等,捕食及寄生鳞翅目幼虫的10余种:步行甲、赤眠蜂、杀虫螟、杆菌为主;捕食多种害虫的有:燕子、蜻蜓、青蛙、蟾蜍、蛇等。该乡生态环境条件优越,周围无工业区,无污染源,对化肥、农药严格控制用量、品种及施用时间,积极推广施用有机肥料,无污染源。按国家标准可用农药控制用量及使用次数。对化学肥料进行平衡配方施肥,积极推广应用生物肥,增施腐熟有机肥,大力推广生物和物理防治病害技术,适宜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特色农产品,白菜,马铃薯,蔬菜,中药材,蟾蜍,天鹅,臭椿,香椿,香附,野菜,荠菜,马齿苋,化肥,农药,肥料,生物肥

1.河南省陕县店子乡

店子乡,古为永宁县(洛宁县)到陕州、硖石之交通要道又处两地之中,因而长年过往之人不断,为解决过路客人疲于奔波饥食劳苦之故,人们开始在此设铺开店。后又有居民到此居住,且不断增加,在店铺之上搭棚建房、垦荒种田、生儿育女、居住生存,故称为“店上村”,且有碑文为据。久而人们又叫店子村,因乡政府驻店子村而得名“店子乡”。店子乡位于陕县东南部,陕(县)洛宁(县)交界处,距县城75公里,市区60公里,东与宫前乡接壤,西与西张村镇、甘山国家森林公园为邻,南与洛宁县划山为界,北与菜元乡相连,素有“小南川”之称。总面积169平方公里,约占陕县面积十分之一。辖店子、黄塘、大石涧、陈家源、白石崖、杨家河、宽坪、栗子坪、湾子九个行政村,51个村民组,1120户,4012人。310国道、连霍高速或陇海铁路转三洛公路而入,交通便利。该乡地处陕县东南部,属秦岭山系,崤山东麓,山峦重叠,沟壑纵横。海拔最高的大南山海拔1650米,海拔最低的大石涧河川474米,相对高差1176米,地势西高东低,千米以上山峰94座;大小支流30余条,在辖区注入大石涧河,另有杨家河注入涧里水库,均属黄河水系。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照较好,春雨偏少,秋雨集中;年平均气温13.7℃,极端气温+36.7℃和-16.5℃,降水量在620毫米上下,无霜期为220天左右,日照时数约2231小时。该乡森林资源丰富,大面积分布着二代或三代天然次生林和残林面积近20万亩,以花栎木科为主,达60多个品种,森林覆盖率为75%,植被覆盖率为98%,木材储蓄量达20万立方米;矿产资源主要有金、银、铜、钠长石、方解石等10多个品种;中草药资源丰富,达上百个品种,主要有连翘、二花、党参、朱苓等,诸如连翘产量正常年可达150吨以上;畜牧饲养量逐年增加,向商品化迈进,全为绿色食品,深受人们欢迎,“店子山羊肉”声誉中原;烟叶生产稳中有升,色泽金黄,品质优良,为陕县优质烟乡镇之一;香菇、木耳等食用菌产品享誉全国,畅销国内外;地方特产种类之多,数量可观,“店子香仁核桃”“店子中蜂蜜”“店子土鸡、土鸡蛋”“店子木耳”驰名四方,深受人们欢迎;小城镇建设布局合理,卓有成效,且突出地方风格,街道全部硬化;教学设施大大改善,在全县率先实行辙点并校,教育质量明显提高;公路建设除杨家河村外,其余乡村公路全面油化、硬化,交通条件大有改变。
店子乡地处豫西深山区,植被原始,山水并茂,瀑潭并存,鸟语花香,风光秀丽。媳妇寨悬崖之险,黄野坪四山之竣,涧河谷山水之美、龙文化相传之久。山水林瀑石花草潭崖等自然现象相互组合,形成了一处处各特色的美好景观;宫寺庵庙等古文化遗址多处,净乐宫、上古寺、古柏庵等佛教、道教遗址,历史悠久。既有北国风光的韵味,又有南方水乡的灵气,是一个佳境荟萃的旷世胜地,一片不见纤尘的洁净世界,一个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回归自然的理想之地,故而陕县县委九届二次全会,把店子乡列入陕县四大景区之一来开发。目前已审报为省级旅游景区,正在进入实质性开发,农家宾馆项目不断增加和完善,年均接待国内游客在5万人次左右,从而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农业概况

全乡有耕地12378亩,有小(二)型水库2库,电灌站2处。2002年粮食总产量629.63万公斤,人均432公斤,农村经济主要以生猪、蚕桑、肉羊、小家禽、海椒、油料、花生、中药材、烧炭等为主的畜牧业产业结构格式。形成了年出栏商品猪近1.9万头,小家禽21万只,产茧1110担,肉羊出栏2863头,毛兔出栏2500只,产毛139公斤,2002年末人均纯收入1292元。

历史沿革

在南北朝426-581年间,店子乡称为白水县。唐、宋时期改为永归县,现在的大河村八组还能看到少许旧遗址。民国二十四年四月(1935年),国民党恢复旧制时,县才下设区,区下设乡。1953年设店子乡,属白龙区。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2006年撤销区建制,店子乡为县直属。

气候资源

该乡属暖温带半湿润区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其特征是: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少雨雪,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高气爽温差大,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光照:本区光照资源丰富,日照时数长,光照充足,有利于作物光合作用。常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392小时,占全年可照射时数的54%,常年以五月份日照时数最多,平均269.44小时,十二月份最少为164.4小时。

集镇搬迁

店子场镇所在地是一个山清水秀,气候宜人的山乡小镇,在这里孕育出了一代又一代名人、壮士,流传着动人的传说,这里的水源充沛,土地肥沃,人民勤劳、勇敢、善良好客,是有志之士投资建设的好地方。,店子乡属于嘉陵江亭子口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淹没区,淹没涉及8个村30个组,全乡涉及户数772户,需搬迁安置人口2673人,其中线下移民户数497户1792人,集镇180户,406人,塌岸滑坡需搬迁户数2户9人,征地不征房需搬迁户数69户238人,专项占地涉及3户10人,单位15个167人,淹没房屋总面积205606.6平方米,淹没耕地3926.64亩,淹没林地3181.82亩,全乡需生产安置2498人,乡内新建居民安置点4个,可安置移民568人,县内出乡集中安置移民262人。,店子乡集镇属整体淹没集镇,集镇新址位于店子乡老场镇河对岸大河村3组蒲家坪,集镇新址占地需搬迁安置户数21户51人,新集镇距店子乡老镇约1.5km,南距白龙镇17km,北距柏垭乡8km。复建的柏白公路(县道柏河路的一段)从新址下沿穿过,交道较便利。集镇供水水源从店子河提取,水源充足,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条件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