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州地图
甘南州相关地区地图:
自然资源
简介:甘南州资源丰富,有铁、铜、铅、锌、金、铀、汞、煤、石膏等20余种矿产。森林面积广大,除产木材、中草药、食用菌外,尚有数十种珍贵野生动物。畜牧业以经营绵羊、山羊、牦牛、马等为主。农业以种植青稞、油菜籽、牧草为主。土特产品有鹿茸、麝香、熊掌、熊胆、冬虫夏草、马奶酒、奶粉等。名胜古迹有拉卜楞寺、则岔石林、甘南草原、腊子口、八角城遗址等。1.旅游资源:全州可供开发的旅游资源约7大类、33种、146处,其中自然景观56处,占整个旅游资源的37.6%;人文景观90处,占62.4%,有些资源集人文和自然为一体;这些资源种类全、品位高、存量大、特色浓、适应国内外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并以原始性、多样性、神秘性著称,开发潜力巨大。
2.矿产资源:全州共发现有铁、铜、铅、锌、贡、锑、金、银、铂族元素、钒、钛、钴、钨、锡、钼、铋、锗、镓、铈、镧、硒、铀、钍、镭、铍、硫、砷、白云岩、硅石、冶金灰岩、化工灰岩、煤、泥炭、大理岩、饰面石料、冰洲石、石墨、绿松石、玛瑙等45种矿种。已经探明的有23种,其中金、铀、砷、汞、铋、泥炭储量为全省第一位;铁、锡为第二位;铅、锑为第三位;铜、硫铁矿为第四位;银、磷为第五位。
3.水电资源:我州地处长江、黄河上游,境内有以黄河、洮河、大夏河、白龙江为代表的120多条干支河流。水电资源理论蕴藏量为361万KW,占全省的1724.15KW的20.94%;可开发量为215万KW,占全省1062.54万KW的22.42%。
4.中藏药资源:我州地处青藏高原北半坡,是甘肃省主要的药材区之一。境内蕴藏的纯天然野生中藏药材850余种,中藏药材蕴藏量为5243万公斤。大多生长在海拔3000米以上。经过多年驯化,现已有部分中藏药材进行人工栽培种植阶段,截至2003年底,全州已种植的中藏药材600多种,种植面积为6.95万亩,产量达到13621.1吨,占全国主要中藏药材数62.5%。
5.畜牧资源:甘南州是甘肃省主要的畜牧业基地,拥有亚高山草甸草场4084万亩,占全州总面积的70.28%,草地可利用面积3848万亩,占草场面积的94.22%。是青藏高原和甘肃省天然草地中载畜能力较高,耐牧性较强的草场,理论载畜量621万个羊单位。各类牲畜年存栏289.02万头(只),年出栏74.32万(头)只(其中蕨麻猪6万多口)。肉类总产量33763吨;鲜奶60560吨;牛羊皮100多万张;羊毛1568吨。
州府合作概况
一、地理概况:合作市地处甘南高原北部,是甘南藏族自治州州府驻地,也是藏区唯一设立的县级市。合作原名“黑措”,藏语意为“羚羊出没的地方”,因而合作别称为“羚城”。合作市有213国道(兰郎公路)纵贯全境,东北距首都北京2800公里,距省会兰州276公里;西北距夏河县72公里;西南距碌曲县84公里,至玛曲县180公里;东南至临潭县75公里;至卓尼县105公里;南至迭部县247公里;东南经临潭—岷县—宕昌至舟曲县334公里,经铁尺梁至舟曲县326公里。合作城区海拔2936米,四周低岗环拱,为一椭圆形沉积盆地。当周山横亘于南,阿姻尼念山遥峙于北,城区外高内低,南北长而东西窄。合作市总体地势平坦,合作河(又称格河或强曲)自南向北纵贯市区,地势自东南向西北倾斜,地面坡降为10‰。合作市地形复杂,河流纵横,生物种类丰富,自然景观雄奇壮丽,风土民俗浓郁,除丰富的草原、水利、旅游等资源外,还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现已发现各种矿藏21处,已开发利用的优势矿产有金、锑、铜矿石、粘土等。二、历史沿革:甘南在夏、商、周以至春秋战国时期属古西羌地。羌人是羌族的前身,当时的羌人活动范围很广,西起黄河源头,东到陇西地区,南达川西北,北至新疆鄯善一带。甘南是羌人主要发祥地和活动地区之一,他们世代生息繁衍在这里,并留下了大量珍贵的遗迹、遗物。据史料记载。羌人首领无弋爱主要活动在甘南河曲一带。秦穆公37年(公元前623年),秦国向西扩展,拓地千里,今临潭、舟曲等地进入秦国版图。汉武帝元六年(公元111年),汉军征讨河湟羌人,在河湟设护羌校尉,甘南东部地区就正式纳入了中原封建王朝郡县制之中,今临潭县属陇西郡,西部仍为羌人之地。三国时,甘南州境内东部属魏国。公元247年后迭山以南属蜀国。公元4世纪初,吐谷浑自西晋永嘉末年(313)年,度陇而西,以洮河流域为中心,建国于郡羌之地,至唐龙朔三年(663年)为吐蕃所灭。甘南为吐谷浑统辖,吐谷浑人开辟的“丝绸南路”,成为中原联系西域、西藏、印度的交通要道,增进了各民族的交往。公元七世纪,松赞干布统一西藏高原建立吐蕃王朝后,吐蕃正式占领洮州,统治甘青大部分地方至公元1073年,本州境均归吐蕃管辖。对开发青藏高原,发展汉藏关系贡献很大,有名的唐蕃古道就经过甘南。公元998年,河湟流域的吐蕃人建立了角厮曙政权,藏史称“宗喀王”,本州境大部分地方为其所辖。据史学家考证,甘加思柔古城(现存遗址)便是角厮啰政权所建。角厮昭采取“联宋抗夏”的方略,启动茶马交易,开通“丝绸南路”,发展了汉臧友好往来关系。公元十三世纪,蒙古部众先后进入青藏高原,将青藏高原纳入蒙古汗国版图,元朝在河州设立吐蕃宣尉司都元帅府,本州境就在其管辖之内。明朝在青南、川西设朵行都指挥使司,总管藏区事务,本州境内由其统辖。公元17世纪(1636年)厄鲁特蒙古和硕特部众由天山以北迁居青臧高原,成为青藏高原的统治民族。甘南西部在其管辖内。至清雍正初年罗卜藏旦律反清失败,由清朝西安行都指挥使司总辖河州、朵干、马斯藏三卫,甘南西部为青海循化厅管辖。民国时期,甘南为甘肃省管辖。公元1927年设立拉卜楞设治区,1928年改为夏河县。1927年设立卓尼设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3年10月甘南自治区在夏河拉卜楞成立,1954年7月改为甘南藏族自治州。州府设在合作。合作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是唐蕃交往的重要门户,藏汉交流东进西出、南来北往的商贸集散地。远在春秋战国时期,合作就是古西羌首领无弋爰剑建立的羌族政权的北塞重镇,而无弋爰剑则因最早将农牧业生产技术自秦地传入青藏高原东部而著称。合作曾是清朝兰州府循化厅辖“南番二十一寨”的黑措寨。1927年,民国政府在夏河设县,这里成为夏河县第四区区署驻地,原驻地建在寺院塔哇的基础上,因位于洮州至河州交通要道的有利条件而发展起来。当时只有一二百户人家,数条不足百米长的街道两旁多数是供过往脚户客商歇脚的低矮客栈,但因治安欠佳,商户大都不敢在此开业,市面萧条。1956年5月,自治州政府及其所属部门由夏河拉卜楞镇迁至新规划建设的黑措,改“黑措镇”为“合作镇”,既取藏语谐音,又取民族和睦团结之意,合作始成为甘南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98年1月1日,合作改镇设市,拉开了现代化草原新城的建设序幕。全市现有总人口8.05万人,总面积2670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12平方公里。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
三、旅游服务:合作市镶嵌在地势开阔、绿草如茵的甘南草原北部,被誉为“高原明珠”。市境内有安多藏区佛教名刹米拉日巴佛阁、神奇美丽的当周草原、独具青藏高原特色的太子山、风光旖旎的勒秀洮河、天然奇特的岗岔溶洞等众多景观。合作市人文景观独特,民俗风情浓郁。全市有合作寺院、岗岔寺院、美武寺院、乔吾塘寺院等13处藏传佛教寺院,50多处佛教密宗静修禅林和泉洞。合作市北郊的合作寺院有米拉日巴佛阁,这是安多地区藏传佛教的名刹之一,属藏族堡式九层楼建筑。传统的晒佛节、插箭节、香浪节、传统民族运动会、香巴拉旅游艺术节等,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合作市独特的民俗风情。合作集雪山、草地、河流、藏传佛教寺院、藏族民俗和探险胜地于一体,已成为甘南州主要的旅游服务基地、旅游中转站和游客集散地,是兰州经甘南到九寨沟旅游的必经之地。合作市现有旅行社5家、三星级饭店1家、二星级饭店4家、旅游定点饭店7家,草原旅游点19家,有普通类型的宾馆、饭店56家,总床位已达3540张,且大部分都是近两年草原新城建设过程中新建或改建、装修的,具备较好的接待条件。另外,新建的香巴拉民族商品购物一条街,也使旅游购物形成了一定的市场规模。
甘南藏族的生产习惯
甘南农区的藏族背土、送粪、春耕、夏耘、秋获等,多由妇女操作。解放前生产技术落后,生产工具较为原始。对水、旱、虫、雹等灾害无能为力,一般求之于宗教,-进行念经,煨桑活动。山地轮歇、作物倒茬等则是藏族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畜的适合当地情况的生产经验。在农业生产中一般都有自然形成的劳动组织形式,如“送粪组”、“耕种组”、“修渠组”、“收割组”等。起初是临时帮工,后来演变成习惯性的劳动组织制度,一直延续到解放后合作化前。这种劳动组织建立在部落或亲戚关系的基础上。如“送粪组”3—10户不等,凡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均可参加,即:1、为一个家族;2、地亩或居住为邻居者,3、本人虽非此家族,而土地属一个祖先而分居者,4、属于一个大部落者。“耕种组”则是建立在一辈最亲的家族、亲戚的关系上,一般是一辈一编,随编随散。在耕作时不分劳力、耕畜、地亩多少,在哪家耕作便由哪家供饭,不还工、不计酬。农闲搞副业,割柴、运输、牲口互相借用。牧区许多劳动,皆由妇女承担,如挤奶、打酥油、捻毛线、擀毡,织褐子、挖厥麻以及打圈、看管牛羊群、家务劳作等。男子主要是白天放牧,晚上守护牲畜。迁移帐房、支应差役,也是男子的事情。甘南藏族的风俗习惯都具有自己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特征,但是在长期的各民族交往中,相互间也有一定的影响。勤劳俭朴、热情好客等美风良俗是主要的,但是在封建文化和宗教文化的影响下,也存在一些不利于人民身心健康的陈规陋习。解放以来,优良的风俗习惯和传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一些陋习已被逐步废除。现在甘南地区民族众多,各民族友好交往,相互学习,相互影响,共同建设,共同进步.甘南藏族的饮食
安多藏族人家每日3~4餐,有奶茶、油条、糌粑,还有酸奶、肉饺、肉包、面条和手抓羊肉等,调剂花样甚多,以肉食为主。奶茶是安多藏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饮料;它的制法很简单,即把茶叶放入壶内或锅里,添水加盐煮沸,待茶色变浓加入牛奶,再烧开即成。奶茶可止渴、消食、解除疲劳。糌粑是安多藏族的主食。它是将炒熟的青稞用手磨加工成面粉,吃时加上酥油、干奶酪和茶水,在碗里用手拌匀,捏成团状食品。糌粑易于保存,便于携带,吃法简单,味香耐饥。不管走到什么地方,只要有水就可以吃上喷香可口的糌粑了。“都玛”茶,相当于甘南藏族的早点。它的吃法是先在碗里放上少量炒面、干奶酪和酥油,再倒上茶水。茶水喝完后,将炒面用手指搅着吃。走进帐房,不论生人熟客,热情的主妇总会向你先敬一碗“都玛”茶。牧区藏族除了象农业区一样吃面条、油饼和包子外,还吃“谢特”。其做法是把面擀成薄饼煮熟,捞起后趁热加酥油、干奶酪、红糖,拌匀后即成。它甜香可口,是牧区常见的待客食品。手抓肉是藏族比较高级的食品。藏族人民杀牛宰羊,第一顿要吃胸叉肉和血肠、肉肠、肝肠和面肠。血肠的制法是;把切碎的肉丁、脂肪、调料和血拌匀后灌进小肠,放到开水锅里一涮两滚。不等肠内的血完全凝固就捞出,捏住两端边吃边吮,味道鲜美。吃血肠有益气补血的功效,妇女产后一般要宰杀羯羊,吃新鲜肉和血肠,以滋补身体。肉肠也叫油肠,用羊大肠制做。在切细的碎肉丁里加上调料,从带油大肠的细段往粗段边装边翻,装完后以慢火炖熟。面肠是用切碎的羊油放入搅拌成糊状并加有调料的面粉里灌制而成。除煮食外,还可将煮熟的面肠切成段,在火上烤着吃。肝肠灌的是羊的肝脏碎丁,再加适量的羊油和调料煮熟。鲜美脆嫩,吃肝肠能使智力敏锐。初冬,正是牛羊膘肥体壮的时候,家家都宰牛杀羊,储存冬肉。冷冻储存的方法之一,是采用“吾吉”法。即把羊宰杀后,不剥皮,剖开腹腔将下水取出拾掇干净,待凉透后用羊肚包好,再装回整腔羊体内缝合,让它自然冷冻起来。它便于储存和驮运,可以随时取食,肉味和新宰羊肉相比并不逊色。甘南藏族主要吃牛羊肉,偶尔也吃猎获的野味。吃的方法通常是煮“手抓”。“手抓”肉熟而不烂,鲜嫩可口,吃时一手持刀,一手抓肉。所以叫手抓。酸奶是夏秋两季的日常饮料。其做法是,将新鲜牛奶煮沸,倒在容器中,待牛奶不烫手时加入酸奶酵母搅匀,放在温度适宜的地方,几小时以后,牛奶凝固成嫩豆腐状,即成酸奶。饮用酸奶有镇静、催眠、开胃、补气的作用。酥油是从牛奶中分离出来的奶油,营养价值很高。牧区吃糌粑、“都玛”都离不开它。过去提取酥油由于工具简陋,完全用手工操作,不但劳动强度极大,也不卫生。现在牧区已逐步用上了奶油分离器,劳动强度已大大减轻。牛奶提取酥油后的液体叫“达拉”,可以用来制干奶酪,也可饮用。蕨麻是藏族人民喜欢吃的食品。每到秋末,人们去挖蕨麻,晒干后储存。比较普遍的吃法是将大米和蕨麻熬成粥,并加糖和酥油,称“蕨哲”。只把蕨麻煮熟,加糖和酥油液,也是群众喜食的美味,将蕨麻炒熟后与干奶酪一起磨碎,用糖和酥油液拌匀,倒在圆形浅底器皿中,以红枣镶嵌在表面,凝固后就成了“星”。它是甘南牧区藏族的糕点。行政区划
截至2005年12月31日,甘南藏族自治州辖1个县级市、7个县。即合作市,夏河、碌曲、玛曲、临潭、卓尼、迭部、舟曲7个县。甘南州面积40201平方千米,人口68万人(2004年)。合作市面积2670平方千米,人口9万。邮政编码747000。临潭县面积1557平方千米,人口15万。邮政编码74750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卓尼县面积5694平方千米,人口10万。邮政编码747600。县人民政府驻柳林镇。舟曲县面积3010平方千米,人口13万。邮政编码74630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迭部县面积5108平方千米,人口6万。邮政编码747400。县人民政府驻电尕镇。玛曲县面积10190平方千米,人口4万。邮政编码747300。县人民政府驻尼玛镇。碌曲县面积5298平方千米,人口3万。邮政编码747200。县人民政府驻玛艾镇。夏河县面积6674平方千米,人口8万。邮政编码747100。县人民政府驻拉卜楞镇。*此处区划地名资料截至2005年12月;面积、人口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6)》,人口截至2004年底。*甘南藏族的丧葬
甘南藏族认为人体是由土、水、火、气4种物质形成的,死后尸体仍要化为4种物质,所以甘南藏族的葬式分为土葬、水葬、火葬、风葬四种,最普遍的是风葬(也叫天葬)。人死后,用一条带子或绳子按一定的规矩将尸体捆成坐化模样,然后用衣物遮盖,在家中放7天。到殡葬日期,天未亮之前,由死者的亲人背尸到野外坟场安放,举行煨桑等仪式后,任鹰鹫啄食。这就是天葬。尸体被鹰鹫吃的早、快、净,被认为是死者生前有德和来世光明之兆。否则就被认为生前有愿未偿或作恶所致,要请喇嘛念经。土葬,先要将尸体按规矩裹好埋在掘好的墓穴内。有用棺材的,也有不用棺材的。棺材分坐棺,卧棺两种。坟墓上有的浇石灰水,有的堆积白色石头,以示吉祥。居住在江河边的,也有的将尸体投放于江河之中,叫水葬。这一葬式解放后逐渐减少,现已基本停止。寺院活佛或部落大头人实行火葬,将尸体抬至野外清静处,临时搭起火化土台,用柏树枝、木柴、酥油将尸体火化后即将火化土台拆除,骨灰多撒到河里或山上,有的埋入土中。过去,寺院里比较有影响的喇嘛,其死后火化的骨灰被收起来,建塔阁保存作为纪念。有的转世活佛圆寂后,寺院要使其尸体盘坐,并用香料、药粉等进行防腐处理后涂抹香泥,修建灵塔保存供奉,作为永久纪念。人死后40天以内,要请喇嘛,僧人举行法事活动,并按各户力之所及布施寺院和贫苦。周年以内,均要依习惯、定例进行法事,不屠宰牲灵。有的地方,人死后,周年以内,死人家属把帽子翻戴,发辫上系白羊毛,腰带两端束于肚前,表示服孝。不参加任何娱乐活动,不穿新衣服,不戴任何首饰,表示哀悼。对死者不叫生前名字,只称亡人。亲友们用哈达、酥油、茶、布、馍等作为丧仪物品相送;死者家庭则以奶茶、馍馍和用酥油、大米、蕨麻、白糖搅在一起做成的大米饭来招待亲友。在甘南藏区,不论谁家死了人,乡邻都派人带上茶叶、布匹、食品等前往吊唁,帮助办理丧事,参加殡葬仪式。死者如果是长辈,还要向死者磕头。死者家属则向参加殡葬的人回赠茶叶、布匹等表示感谢。不去参加别人家的殡葬要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死者的亲属和子女服孝1年。服孝期间,不穿新装,不过节日,不唱酒曲,不参加宴会,不杀生。本村或本部落有与死者同名的人,也要改呼其名。旅游资源
简介:我州旅游资源极为丰富,而且异彩纷呈。旅游资源类型全、品位高、特色浓,并具有原始性、神秘性和多样性特征。全州可供开发利用的景区景点有7大类33种153处。随着近年全球旅游业的迅速兴起和发展,甘南独具魅力旅游资源已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和中外游客的青睐,被誉为美丽神奇、纯净圣洁,世人仰慕的人间仙境——香巴拉。1、自然景观奇特:主要的自然景观有神奇俊秀的莲花山、迭山、翠峰山、太子山,深不可测的白石崖溶洞、腊子口溶洞、岗岔溶洞,天然艺术大观园——则岔石林、扎尕那石林、赤壁幽谷、象形山石——睡佛望月、黄河母亲石、六字真言石,令人叹为观止的黄河首曲、冶木峡、尕海湖、达宗湖、冶海湖(常爷池)等水域风光,老龙沟、大海沟、黄捻子、大峪沟等森林景观以及桑科草原、甘加草原,尕海候鸟保护区、阿夏沟熊猫栖息地、鸭蛋岛等天然生态旅游景观60余处。这些奇特的自然风光融入独特的高原气候,充满了神奇色彩。
2、历史古迹众多:甘南曾经是古丝绸之路、唐蕃古道的黄金通道,也是青藏高原社会大系的主要窗口。主要人文旅游景观有闻名遐迩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宗主寺之一的拉卜楞寺,有“虎穴仙女”之称的郎木寺,历史悠久的禅定寺、贡巴寺和合作米拉日巴九层佛阁以及藏区远古苯教甘加佐海寺等121座佛教寺院,诸多寺院以及恢宏的建筑,精巧的雕塑,精美的唐卡,宝贵的文物,以及浩如烟海的经卷,造诣高深的大德高僧等享誉国内外。有历史上汉羌、唐蕃边塞重镇汉百石县旧址甘加八角城堡遗址、桑科古城、羊巴古城、明代城墙、华年古城、汉零王国天子珊瑚城遗址和砖瓦窑遗址等各类古遗址。有红军长征胜利的“门户”天险腊子口,著名的中央政治局俄界会议及茨日那村毛主席居、苏维埃旧址等人文旅游资源景观90余处。
3、民俗风情浓郁:“三河一江”流域的甘南藏民族,由于生活环境和地理条件的差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俗风情旅游资源。以拉卜楞寺为主的各大寺院正月十三晒佛节、正月十四跳神节、正月十五酥油灯会、七月和十月的大法会、藏戏等佛事活动吸引着众多国内外游客,每年的草原香浪节、赛马会和民族运动会,博峪采花节、黑水沟朝水节、元宵节松棚灯会、莲花山花儿会、万人拔河、插箭节等新颖独特的活动,同时,在婚丧嫁娶、起居、饮食、礼仪以及文化活动诸多方面蕴涵着与其他藏区既相似又有不同的独特的民俗风情,颇受中外游客的欢迎和青睐。
玛曲黄河首曲大草原: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以其波澜壮阔、源渊流长而著称于世。而首曲黄河却别具一番风采。黄河自巴颜喀喇山发源,自西向东流入甘南州玛曲县境内,沿草地曲折蜿蜒,至文保滩而北流,受西倾山阻挡又折而西流,绕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弯,复流入青海省境内,造就了苍茫高远,水天相接的壮丽景色,这就是天下黄河第一弯。在海拔三千四百米的原野上,黄河是真正意义上的“天上之水”。由于地势平坦开阔,它的流速非常缓慢,流向随意,形成许多叉河和沼泽。登高远眺,唯见无际天穹和万顷碧野之间,黄河如反弹琵琶的飞天婀娜多姿,彩练当空,美不胜收。此处的黄河水悠闲而洁净,敛去一泻千里、浊浪拍空的浩荡之势,呈现的是一种沉静、娇媚之态,你可以全身心地贴近她,或掬一口清洌甘甜的河水,或挽裤下河洗濯。黄河首曲在玛曲县境内是大半个椭圆形,边长500多公里,间宽4口多公里,在这近1万平方公里的草原上群山巍峨,雪峰高耸,牧场辽阔,水草丰美,除出产驰名的河曲马、欧拉羊和虹鳟鱼外,还生息着许多珍贵的野生动物。夏季是黄河首曲最美丽的季节。届时,整个滩、坡、沼泽上满是盛开的野花,红、橙、黄、白、蓝、紫等,千姿百态,色彩纷呈,使草原成为一个天然大花园,一个花的海洋。最令人称奇叫绝的是,位于玛曲县城以西120公里处有一个叫西梅朵合塘的地方,每到七月中旬,整个草滩上遍开一种叫金莲的黄色小花,放眼望去,绵延数十公里一片金光灿灿,耀人眼目,身人其境,如觉在神话当中。到八月间,金莲花悄然隐退,代之天蓝色的龙胆花又铺天盖地绽放,整个草滩又是一片蔚蓝色,如诗如画如仙境梦地,人间少有。
夏河拉卜楞寺:拉卜楞寺坐落在夏河县城以西的大夏河之滨。该寺由第一世嘉木样活佛创建于1710年,经历代嘉木样的兴修、扩建,现已成为甘、青、川地区最大的藏族宗教和文化中心,是中国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宗主寺之一。该寺以其规模雄伟,收藏丰厚,历史悠久,僧人众多,而驰名中外,1982年该寺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拉卜楞寺占地1234亩,建筑面积82.3万平方米,有6座经堂,84座佛殿,31座藏式楼房,30院佛宫,500余间经轮房,千余间僧舍。其建筑风格独特,艺术精湛,堪称藏族建筑之荟萃。拉卜楞寺内藏有各类经卷6万余册,除佛经,还有大量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图书,大凡有关藏族历史、文学、哲学、语言学、修辞学,医药学,以及天文历算、大小因明、工艺美术、冶炼铸造等知识的图书,应有尽有,其中不乏珍本,孤本、绝本,是一个浩瀚的知识宝库,也是人类文明的巨大财富。拉卜楞寺设有显宗闻思学院、密宗续部下院、续部上院、喜金刚学院、时轮金刚学院,医学院等六大学院,为世界最大的喇嘛教学府,其严格的入学、教学、考试和毕业制度为藏区培养出了大量宗教人才。拉卜楞寺有各种各样大小不一形态独特的金箔、玉石、象牙、珍木所造的佛塔,以及各种制作精巧细腻、姿态逼真的佛像,大的高达十几米,重达数吨;小的只有两三厘米,轻不过二三两。还有悬挂在室内墙壁、方柱上的唐卡画、堆绣和彩绘,其工艺之精美,构思之巧妙,令人叹为观止。拉卜楞寺终年香火旺盛,朝拜者络绎不绝,尤其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初四至十七日,六月二十九日至七月十五日大法会以及正月十三和七月初八日的晒佛辩经活动期间,更是人声鼎沸,信教群众和僧侣们从四面八方汇聚在此,参与和观看各种法会法舞,古老的藏戏和南木特剧,色彩绚丽的酥油花。而那些不远千万里慕名而来的中外游客和藏文化学者、研究人员便会沉浸在一片独特的藏族宗教文化的浓重氛围之中,尽情领略拉卜楞寺的风采及其洋洋主人文景观。
甘南州旅游星级饭店(宾馆)一览表:名称星级法人地址电话(0941)邮编香巴拉大酒店三星桑吉合作市人民街8213222747000甘南桃源大酒店合作市当周街8223366甘南饭店二星合作市人民街8213373747000拉卜楞宾馆二星才让夏河县九甲乡7121328747100更藏度假村二星秦培夏河县桑科乡7183400747100卓尼邮政宾馆二星汪建伟卓尼县人民街3623510747600玛曲首曲宾馆二星仲泽玛曲县团结东路6123333747300迭部饭店二星杨建忠迭部县人民街5625001747400夏河县邮政宾馆一星朱现民夏河县人民街7123625747100白海螺宾馆一星才让夏河县人民街7121486747100华侨饭店一星慈仁洛桑夏河县人民街7121624747100临潭宾馆一星临潭县西大街3121727747500达仓郎木一星加绕碌曲县郎木寺镇6671399747200青崖宫酒店一星杨山林临潭县冶力关镇271166747500莲花山大酒店一星杨山林临潭县冶力关镇3271188747500合作市交通宾馆二星李景盘合作西一路8223100747100夏河县西羚大酒店二星姚爱平夏河县人民街7125528747100夏河县刚坚龙珠宾馆二星旦木正夏河县人民街7123600747100卓尼柳林宾馆二星杨志德卓尼县人民街3622998747600舟曲青峰宾馆二星罗青生舟曲县人民街5122899746300合作羚茂宾馆一星王登永合作市东二路8225028747100合作桃源酒店一星王临平合作市腾志街8223366747100合作新世纪宾馆一星车玉芳合作市东一路8226006747100卓尼香子沟宾馆一星杨山林临潭冶力关香子沟景区3231001747500临潭黄捻子宾馆一星杨山林临潭冶力关香子沟景区3231004747500碌曲水电宾馆一星祁占科碌曲县人民街6621988747200迭部益民宾馆一星敏尔利迭部县人民街5622319747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