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陕西省电子地图 > 西安市地图 >
临潼区地图
临潼区相关地区地图:

历史名人

王世充,字行满,本姓支,出自西域。隋新丰县(今临潼区)人。隋代将领,隋末割据者之一。唐武德四年,兵败降唐,公元621年被仇人独孤修德所杀。阎立本,(601-673),唐代画家。雍州万年(今陕西临潼)人。曾任主爵郎中、刑部侍郎、将作大将、工部尚书、右相。阎立本承其家学,尤长于绘画。擅道释、人物、肖像、山水、鞍马等,其肖像画多描绘唐初建功立业的功臣形象。绘画线条刚劲有力,色彩古雅沉着,人物神态刻画细致。有《步辇图》、《古帝王图》、《职贡图》、《萧翼赚兰亭图》等传世。武之望,字叔卿,号阳纡,明代陕西临潼人,生于公元1552年,卒于公元1629年,享年77岁。万历17年进士,历任县令、知县、吏部考功主事等职,晚年以少司马总督陕西三边军务,卒于官。医学理论造诣很深。其所著《济阴纲目》,至今仍被誉为是中医妇科权威性著作。张维庆,1944年9月生,陕西临潼人。1967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1972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研究员。第十一届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
安启元,1933年7月生,陕西省临潼县人。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西北大学地质系毕业。曾任中共陕西省委书记、省军区党委第一书记,陕西省政协主席。专著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党风廉政建设》、《抓大事抓落实兴陕富民》等文集。
孙武学:1945年5月生,陕西临潼人,中共党员,1970年8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教授。曾任陕西省国际信托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陕西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党委书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党委常委、校长(副部长级)等职务。
周伯勋:(1911-1987),陕西临潼人。曾任上海电影制片厂制片主任,并在《武训传》、《红色的种子》等影片中饰演角色。
李全民:1932年生,陕西临潼人,江西南昌航空工业学院教授。1957年毕业于解放军南京政治师范学校,一直在高等学校任教,主要从事经济学与大学生品德修养的教学与研究。主编有《大学生思想品德修养学》与《当代青年形象塑造》等著作。多次获奖,并应邀到外地讲学。被授予“世界华人杰出艺术家”、“世纪杰出人物”荣誉称号。
高建群:1954年1月出生,陕西临潼人。新时期重要的西部小说家,国家一级作家、陕西省作协副主席,是中国文坛罕见的一位具有崇高感和理想主义色彩的写作者。代表作有中篇小说《遥远的白房子》、《雕像》、《大顺店》等19部,长篇小说《最后一个匈奴》、《六六镇》、《愁容骑士》等8部。其中《最后一个匈奴》产生重要影响,被称为陕北史诗。
房喻:中共党员,1956年生于西安临潼,研究生毕业后留在陕西师大工作,2002年12月任陕西师范大学副校长,曾荣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以及“陕西省劳模”、“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孙仁玉:临潼雨金人,易俗社创始人,秦腔剧作家。生于1872年,卒于1934年,名瑗,字仁玉。共编写大小剧本160多个,其中除36个大本戏外,余者均是折子戏。《青梅传》、《复汉图》、《柜中缘》、《将相和》、《镇台念书》、《看女》、《白先生看病》、《新小姑贤》、《鸡大王》等是他的代表作。
鲁明:1917年生,陕西临潼人。1937年到延安抗大学习,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延安抗大招生委员会主任、重庆《新华日报》首席记者、新华社总社编辑。建国后,历任国务院对外文化联络局处长、驻朝鲜大使馆参赞、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副司长、外交部亚洲司副司长、驻越南大使馆参赞、驻科威特大使。
袁凤兰:女,1942年12月生,陕西临潼人,1962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7年9月参加工作,西安冶金建筑学院卫生工程系给水排水专业毕业,大学学历,副教授。曾任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党组成员。中共十六大代表,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
曹步墀:陕西临潼人,1938年入伍,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政治指导员、大队政治委员、团参谋长、副团长等职,曾参加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新中国成立以来,他历任团长、副师长兼参谋长、师长、副军长兼参谋长、军政治委员、军长、原政治学院副院长等职。是中共十一大代表。2003年在北京病逝,享年81岁。
许权中,(1894-1943),陕西临潼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冯玉祥军队援陕第三路司令员、政治保卫部委员兼卫队师旅长、西安中山军事学校学员总队长、抗日同盟军副军长兼十八师师长、杨虎城部警备第二旅副旅长。参加过西安事变,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一七七师参谋长。1943年12月9日被国民党特务暗杀。李小锋,国家一级演员。1965年出生于陕西临潼,他从小热爱艺术,1975年进入陕西临潼县文艺训练班学艺。1980年考入陕西省艺术学校,1987年毕业,分配到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青年实验团,主攻文武小生。曾任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青年团副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秦腔艺术研究会常务理事。
刘毓中:秦腔表演艺术家。生于1896年,卒于1982年,字秀山,祖籍陕西临潼。他从小受随父亲刘立杰(艺名木匠红)学戏,16岁入易俗社学须生。历任全国文联委员,西安文联副主席。著名京剧演员马连良称赞他是“衰派老生中的一绝”。代表剧目有《卖画劈门》、《走雪》、《大报仇》、《烙碗计》、《三回头》、《三滴血》、《周文送女》、《游龟山》等。
庞进:龙文化研究专家、作家。1956年11月生于陕西临潼。1982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政教系,后又求学于西北大学中文系,哲学学士、文学硕士。系西安日报社主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学会会员,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三秦文化研究会研究员,陕西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西安文学研究会副会长。生平业绩入选六十余种辞书。
赵靖舟:陕西临潼人。研究生毕业于西北大学地质系,1986年分配至西安石油大学任教。系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教授,地质学科部主任及油气成藏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石油天然气地质学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油气成藏地质学、天然气地质和地球化学。
苟少华:1964年9月出生,陕西临潼人。博士研究生学历。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1990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系,获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第九届江苏省政协委员,民建南京大学支部主任委员,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化学会理事,国际超分子科学与技术会议国际组织委员等。王阿敏,1944年生于陕北,陕西临潼人,擅长油画。1969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师从冯法祀、孙宗尉、张重庆、李畅、周路石等教授。后在武汉军区文工团从事舞美设计,曾获全军第四届文艺汇演舞美设计奖。历任中国美协会员部负责人、副主任、创作中心主任。高级美术师。《中国现代美术家人名大辞典》任副主编。
王泰吉:字仲祥,陕西省临潼县人,生于1906年。1924年5月考入广州黄埔军校第1期,在校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5月,参与领导了渭华起义。后潜往河南南阳。1933年7月,在耀县率部起义,成立西北民众抗日义勇军,任总司令。起义受挫后,率余部到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任总指挥。1934年1月被捕。3月3日在西安就义。
张殿琳:1934年生于陕西三原,原籍陕西临潼雨金镇。1956年毕业于西北大学物理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2001年11月当选为中科院院士。从事实验凝聚态物理学的基础研究,取得了多项成果。
张彦仲,博士,张殿琳院士之侄。航空系统工程及信息处理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政协委员。1940年生于陕西三原,原籍陕西临潼.1962年西北大学物理系毕业。在信号处理,数字电路,振动冲击,航空工程等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新中国第一位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博士。2000年获英国剑桥国际中心“二十世纪科学成就奖”。
安琪:汉族,山西省离石市人,1949年10月生于陕西临潼,毕业于山西大学艺术系壮大术专业。系中国剪纸研究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山西分会会员、山西省群众文化摄影研究会会员。主要贡献:美术摄景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省、地美术摄影展鉴。
曹印侯:西安市临潼县油槐乡曹阳村人。1911年在家乡招兵千余响应辛亥革命攻入临潼县城杀清县令。后因举起反袁世凯,事泄被捕。虽被营救,但因用刑伤势过重不久逝世,年仅32岁。
焦林:(1855~1916),陕西临潼人。清绿营武弁出身。1911年在西安随新军起义,参加历次战役,颇树战功。袁世凯谋帝制时,与志士结成反袁团体,事泄遇难。
杨维阳:(1937—)男,陕西临潼县人。1962年毕业于兰州大学数学力学系数学专业,毕业分配到太原科技大学应用科学学院任教。教授,机电部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任山西省数学学会理事,山西省工业学会常务理事。有英文专著:《ANewFractureCriterionCompositeMaterials》。
范明:原名郝克勇,1914年生,陕西临潼人。抗日战争时期被派往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军三十八军任中共工委委员、书记等职。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西北局统战部处长,第一野战军政治部秘书长兼联络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共西藏工委书记,西北军政委员会驻班禅行辕代表,进藏部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张耀明:(1905~1972)陕西临潼县张家庄人,1905年1月19日生。国民党陆军中将。曾任国民党陆军旅长、第4集团军副总司令兼陆军第38军军长、南京首都卫戍总司令等职。1972年10月11日,因病卒于台北。于应龙,(1918一),陕西省临潼县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多次参加鲁南、鲁中地区的反扫荡战斗,长期率部坚持滨北地区的敌后斗争。解放战争时期,参加了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厦门战役等。解放后历任空军第五师政委、空军第一军政治部主任、南京军区空军政治部副主任、空军第九军政委、南京军区空军副政委、济南军区空军副政委等职。
刘庚:1913年7月31日生,陕西省临潼县行者乡水磨刘村(今水刘村)人。曾用名刘鸿儒。贫苦农民家庭出身。1932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曾任渭北游击队政治委员、临潼县委书记、陕西省委组织部副部长、陕西省委常委、陕西省副省长兼建委主任、党组书记。中共七大代表、八大代表。1994年8月28日在西安病逝。
程浩:1923年生,陕西临潼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青年团西北工委副部长,玉门油矿党委宣传部部长,中共玉门市委第一书记,甘肃省石油化工局副局长,宁夏回族自治区石油化工局局长、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宁夏化工厂建设指挥部指挥。
张仲涛:1916年生,陕西临潼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临潼县委统战部部长、关中地委统战部联络员、渭北工委组织部部长、临潼工委书记、中共三原地委秘书长、塔城地委书记、伊犁区委副书记、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州委第一副书记、喀什地委书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四届政协副主席。
狄子才:1919年生,陕西临潼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华北联合大学校务主任、晋察冀边区行政干部学校校长、全国总工会干部学校校长、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中共青海省委书记、第五机械工业部副部长、铁道部纪委书记。是中共八大代表,中纪委委员,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杨树芳:1923年生,陕西临潼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入延安大学学习。后任陕甘宁边区淳耀县保安科科长、关中分区保安分处股长。建国后,历任青海省公安厅处长、厅长,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副省长、省人民政府顾问。严树棠,1910年生,陕西临潼人。曾任兰州德义兴钱庄副经理、兰州宝庆祥茶号经理。建国后,历任兰州市工商联副主任委员、甘肃省工商联主任委员、民建甘肃省委主任委员、全国工商联常委、甘肃省第四至六届政协副主席。是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
刘邦显:1917年4月16日出生,陕西省临潼县人。曾用名刘零。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临潼县委宣传部部长、书记,渭南地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副书记、书记,陕西省委常委,陕西省副省长,宝鸡市委书记,陕西省财委主任、党组书记,陕西省副省长兼财委主任等职。2007年2月27日在西安病逝。尤勇,尤勇,陕西省西安市人,生于1963年。1979年进入西安话剧院学习,1984年考入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1988年出演影片《疯狂的代价》,从此步入影坛。现就职于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尤勇在电视荧幕上多扮演正气凛然的警察、军人等,是标准的“军人专业户”。近几年开始集中向大银幕进军,先后出现在《天下无贼》、《大事件》、《黑社会》等影片中,形象也开始多元化。闫妮,闫妮,陕西临潼人,生于1971年3月10日。于西安市第45中学就读高中。1988年,考入原陕西财经学院(后并入西安交通大学)工业经济系企业管理专业,学习两年;1990年,考入兰州军区战斗歌舞团,后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表演系学习。1994年,加入空军政治部话剧团(为现空军政治部电视艺术中心前身)。因在著名情景喜剧《武林外传》中饰演老板娘佟湘玉而为观众熟知。

民族宗教

70多万,大多为汉族,少数民族占的比例较少,有回、壮、藏、满、朝鲜、土家族等18个少数民族约2200余人,主要分布在我区骊山街道办事处,大多聚居于临潼城区。我区五教齐全,宗教活动频繁。全区有合法的宗教活动场所47个,其中天主教16个,基督教26个,道教3个,佛教1个,伊斯兰教1个,分布于全区23个乡街;全区信教群众达三万余人,其中道教信徒1万余人,佛教2000余人,天主教8600余人,基督教8000余人,伊斯兰教1000余人。做好宗教活动场所管理和信教群众的正确信仰工作事关全区社会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地方特产

临潼石榴:是陕西一大特产。它集全国石榴之优,素以色泽艳丽,果大皮薄,汁多味甜,核软鲜美,籽肥渣少,品质优良等特点而著称。名居全国五大名榴之冠,被列为果中珍品,历来是封建皇帝的贡品,享誉九州,驰名海外。石榴不仅是一种美好的观赏花木,又是珍贵实用的果树。石榴花色艳丽,开放期长。仲夏花开红似火,赤诚映日照眼明,常作庭院或盆栽观赏植物。中秋时节,石榴成熟,朱实星悬,金房玉隔,万子同苞,红似玛瑙,白若水晶,酸甜可口,令人垂涎,入口品尝,如晶粒玉浆。临潼石榴营养丰富,含糖量高达11%~14%,果酸0.4%~1.0%,含水分79%,蛋白质、脂肪各占0.6%,维生素C的含量是苹果和梨的2~3倍,尤以磷的含量最为突出,每百克达145毫克,在水果中名列前茅。还含有碳水化合物、铁、钙等矿物质。其籽粒味道甘美,含果汁36%~61%。它的香气和微微的酸涩,能生津,化食,健脾,益胃,食后可开胃,滋阴、平肝、补肾、明目。石榴也是制糖、果子露、酿酒、造醋、制高级清凉饮料的上等原料。临潼石榴又是农家常用的中药,可以治疗多种疾病。石榴皮、花、叶、根部都可入药。它性味甘、酸、温、涩而无毒,并含有多种生物碱、鞣质等。《名医别录》上说:能“疗下痢,止漏精”。《罗氏会约医境》说:“石榴皮,性酸涩,有断下之功,止泻痢、下血、崩带、脱肛、漏精”。《本草纲目》说它“御饥疗渴,解醉止醉”。其果富含石榴素,性温涩,既润燥又收敛,用于治疗肠胃病、高血压和冠心病。其果皮含有石榴皮碱、甲基石榴皮碱、异石榴皮碱、甲基异石榴皮碱、伪石榴皮碱等多种生物碱,总含量为1.8%。可治疗扁桃体炎、口腔炎、肠炎、胆道感染、气管炎、肺炎、慢性阑尾炎、外伤感染、虚寒久咳、下血崩带、肠有绦虫等病症。石榴籽对绦虫、姜片虫、钩虫、蛔虫以及牙痛病,也有一定的疗效。其花可治吐血、,鼻血和中耳炎脓水不干等症。根也有驱除绦虫的作用。叶可治眼病。但石榴伤肺气,多食亦不利。石榴的根、果皮和叶,含有大量单宁,是鞣皮工业和印染工业的重要原料之一。石榴树能抗氟化氢,对二氧化硫、二硫化碳和铅蒸气吸附能力较强。而且花期长,花朵娇美,对美化环境和净化空气极有价值,为绿化城市、庭院的珍贵树木。
火晶柿子:临潼出产的火晶柿子有它独特的品位。骊山气候温和,泉水滋润,汉唐以来就辟为皇家园林,果树栽培历史悠久,除了石榴有名,就要算火晶柿子了。每到金秋送爽的时节.柿子树挂满金黄的小圆柿子,像一盏盏灯笼一样。临潼火晶柿子因果实色红如火,果面光泽似水晶而得名。是临潼特有的柿子品种。火晶柿子成熟软化以后,颜色朱红,晶莹夺目,所以本地人叫火晶柿子。生食时,一手扶柿蒂,一手从顶部剥皮,或一口一口吸食,或剥完皮后囫囵入口。火晶柿子皮薄无核,果肉甜润,没有涩味。火晶柿子含有丰富的糖和矿物质,不失为同类果品中的佳品。柿子味甘性寒,有清热润肺、生律止渴和祛痰镇咳的作用。柿蒂可入中药治便秘。特点是:个小色红,晶莹光亮,皮薄无核,果肉蜜甜。临潼火晶柿子含糖量高,除鲜食外,可酿酒、做醋,药用能治肠胃病、止血润便、降血压,同时还是良好的滋补品。用临潼火晶柿子和面粉做成的火晶柿子饼,绵软香甜,是西安有名的小吃。临潼火晶柿子每年都大量出口,深受国内外旅游者的赞誉。北京宫廷食品中有粟子面小窝头,临潼民间却流行柿子面饼。要说它的来历,这里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1644年,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从西安向北京进发。途经临潼时,当地正值荒年,粮食十分短缺。为了搞劳义军,农民把火晶柿子渗合面粉,烙成饼子送给义军,李白成后来攻入北京。为了纪念闯王李自成,每年秋天临潼家家烙柿子饼吃。后来柿子饼传入西安,市面上又出现了黄桂柿子饼,这是用白糖、黄桂、核桃仁加动物油烙的一种馅饼,颜色金黄,口味香甜,成为西安独有的时令小吃。
临潼醪糟:制法:1、将糯米用水淘洗干净,放入瓷盆内,倒入温水温泉水最好,浸泡4-5个小时,泡至用手可捏碎为度。用笊篱将米捞入竹筛内,控干水分。放入蒸笼,用旺火蒸至气圆后,再用中火蒸约25-30分钟,将笼屉放木架上,仍用温水由上向下浇一遍(夏季约用水6千克,冬季约用水4千克,待水控干后,在案板上再洒上一层温开水,把熟米倒在案上,拨开晾凉。将小曲擀成细末(春秋季用小曲7.5克,夏季用小曲6克,冬季用小曲12.5克),撒入米内搅拌均匀,装入瓷缸里,压实拍平,放在保温的房子里,用两条干净棉被盖在缸口上,并将缸的周围裹严。冬季将其放在火炕上,或暖气或炉子附近,保持30℃恒温,使其发酵。约经48小时,即成醪糟醅。2、将铜锅置旺火上,放入温(泉)水500克,糖精少许,舀入醪糖醅120克,用手勺搅匀,烧至约90℃满锅漂米,发出酒香味时,盛入碗内即成。特点:用临潼矿泉水或与其相当的水或泉水酿制的醪糟,汁浓醇郁,酸甜芳香,可活血健胃。醪糟是最普遍也最受欢迎的一种小吃。城市里还有卖冰镇醪糟的。还有的专门卖那未经加水的原汁醪糟,叫做醪糟醅子。糯米又称江米或酒米,故而醪糟也有叫做江米酒的。在众多的醪糟中,临潼县的最著名,人称临潼醪糟或临潼桂花醪糟。制作方法与民间一般的方法略同。特点是汁浓味醇,烧开后糯米浮于水面,酒香扑鼻。因临潼有著名的温泉华清池,先前曾是风流天子李隆基和绝代佳人杨玉环沐浴享乐的所在,而临潼醪糟又是用温泉水炮制而成,所以平添了几分魅力。有的书上甚至说那最早的醪糟就是为杨贵妃专门制作的。

文教卫生

教育事业:2010年临潼区有各级各类学校317所,在校学生100240名。其中高中9所,在校学生16600名;职业学校6所,在校学生5300余名;初中30所,在校学生34323名;小学259所,在校学生49317名;聋哑学校1所(69名学生);华清中学设有12个藏生初中教学班(500余名学生)。有各类学前教育机构231个,在园幼儿198余名,幼儿学前三年受教育率达到90%以上。全区在职教职工7273名,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93%以上。2010年我区高考成绩:一、二本上线人数为2093人,比09年一、二本上线人数(1558人)增加了535人,增长34.3%,高分段(600分以上)考生117人,是09年人数的3倍。三本以上上线人数4249人,比09年三本上线人数(2811人)增加1438人,增长51.2%。教育教学质量保持着强劲的上升趋势。
医疗机构:2010年有二级医院3家(区人民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心)卫生院28家(栎阳卫生院、相桥卫生院、雨金卫生院、新丰卫生院、马额卫生院、斜口卫生院、代王卫生院、田市卫生院、油槐卫生院、交口卫生院、徐杨卫生院、新市卫生院、北田卫生院、任留卫生院、骊山卫生院、西泉卫生院、行者卫生院、韩峪卫生院、铁炉卫生院、纸李卫生院、秦陵卫生院、零口卫生院、何寨卫生院、仁宗卫生院、土桥卫生院、东岳卫生院、穆寨卫生院、小金卫生院);职工医院7家(四一七医院、西铁职工医院、陕鼓职工医院、军械厂职工医院、陕缝职工医院、机筑处职工医院、771所职工医院。);社会办医疗机构3家(汤彭眼科医院、段文学眼科医院、博仁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家;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卫生监督所、区新农合经办中心各1家;精神病院1所:新丰精神病院。

历史沿革

临潼历史渊源深厚,历经周、秦、汉、唐,一直为京畿之地。因城东有临河,西有潼河,故名临潼。《临潼县志》说:“祥符改名,以临、潼二水环县左右故名临潼”。战国时,秦在渭河北就建都栎阳,秦孝公时,置栎阳为县,因渭河以北地区土地平坦、面积广,盛产粮食,自秦汉到隋唐,始终保持了县的建制。除古栎阳外,还有万年(今栎阳镇)鄣县(今交口镇)平陵、粟邑(今康桥粟邑)等县。渭河以南在周代为骊戎国。并有戏邑、芷阳之设。公元前231年(秦始皇嬴政时)设郦邑。公元前197年(汉高祖时),改郦邑为新丰(县城地址在今新丰)。公元686年(武则天垂拱二年)改为庆山县,公元691年(武则天天授二年)置鸿州并鸿门县于零口。公元705年(唐中宗神龙三年)废庆山县复为新丰县。公元744年(天宝三年)设会昌县(今城区所在地)。公元748年(天宝七年)把新丰并入会昌,改名为昭应县。公元1015年(北宋大中祥符八年),以临河(石瓮寺沟水)绕城东而过,潼河(温泉水)绕城西而走,随取名临潼。公元1267年(元世祖至元四年)降栎阳县为镇,归属临潼县。至此临潼渭河南北始为一县,其辖区约相当于今日的规模。明清之时,临潼归西安府治辖。民国时属咸阳行政督察区。战国时,秦在渭河北就建都栎阳。秦孝公时,置栎阳为县,因渭河以北地区土地平坦、面积广,盛产粮食,自秦汉到隋唐,始终保持了县的建制。除古栎阳外,还有万年(今栎阳镇)鄣县(今交口镇)平陵、粟邑(今康桥粟邑)等县。渭河以南在周代为骊戎国。并有戏邑、芷阳之设。秦始皇帝嬴政时设郦邑(公元前231年)。汉高祖时改郦邑为新丰(县城地址在今新丰,公元前197年)。唐垂拱二年(686年)改为庆山县,天授二年(691年)置鸿州并鸿门县于零口。神龙三年(705年)废庆山县复为新丰县。天宝三年(744年)设会昌县(今城区所在地)。天宝七年(公元748年)把新丰并入会昌,改名为昭应县。北宋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以临河(石瓮寺沟水)绕城东而过,潼河(温泉水)绕城西而走,随取名临潼。《临潼县志》说:“祥符改名,以临、潼二水环县左右故名临潼”。元世祖至元四年(公元1267年)降栎阳县为镇,归属临潼县。明清之时,临潼归西安府治辖。民国时属咸阳行政督察区。1949年临潼解放,为渭南地区管辖。1956年改为省辖。1958年划归西安市,1961年复归渭南地区,1983年10月划归西安市管辖。1997年6月25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7]57号):撤销临潼县,设立西安市临潼区,区政府驻骊山镇。

旅游资源

简介:临潼旅游资源丰富。拥有兵马俑、华清池2个国家AAAAA级景点,骊山、秦陵2个国家AAAA级景点,其中秦陵和兵马俑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骊山风景区是国家首批公布的风景名胜保护区之一。区内历史遗迹十分丰富,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51处,其中省级5处。著名的“褒姒一笑失天下”、“鸿门宴”和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就发生在此。姜寨遗址是仰韶文化早期保存较为完整的历史遗迹。临潼民风淳厚,许多现代礼俗都源于美丽传说和动人故事。现存的骊山老母单子会(骊山古庙会)和雨金药王古庙会最为著名。临潼是世界著名的旅游热点,主要景点年接待游客600万人次左右,其中外宾50万人次左右,旅游综合收入每年10个亿以上。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是建立在兵马俑坑原址上的遗址性博物馆。自1979年10月1日开馆以来,沐浴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春风,经过艰苦创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成为举世闻名的大型遗址性博物馆。兵马俑已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十世纪考古史上的伟大发现之一”。1987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将秦始皇陵(包括兵马俑坑)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它不仅是中国人民、也是全人类的一份珍贵文化财富。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的建立和发展,曾历经坎坷和艰辛,凝聚着许多人的心血和汗水。兵马俑是1974年3月发现的,当地农民在一片砂石堆积、墓冢累累的荒野上挖井时偶然发现了一些陶俑残片。后经考古工作者一年多的精心勘探和试掘,发现是座规模宏伟的大型兵马俑坑(即一号俑坑),里面埋藏着和真人、真马大小相似的陶俑、陶马约6000件。这一巨大的发现,在中国和世界上引起了轰动与震惊。兵马俑坑由于规模宏伟,陶俑、陶马的数量巨大,发掘工作要延续数年乃至几十年。在这漫长的岁月中,如何保护好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使它免遭风雨霜雪的侵害,成了令人忧心的重大问题。当时我们考古工作者曾计划用竹竿、芦席搭盖一个临时性的保护大棚,以解决燃眉之急。正当我们为此焦急之时,1975年8月26日,当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的王冶秋飞抵西安,传达了国务院要在此建立兵马俑博物馆的决定,并把它作为国家的专项工程。博物馆的筹建工作是1975年底开始的,1976年2月负责筹建工作的人员陆续进入工地,9月正式破土动工。建馆伊始正是国家多灾多难的困难时期,国民经济濒临崩溃,许多大的建设工程纷纷下马,建馆资金严重不足,建材筹集困难重重。但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建馆的人员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克服了各种困难,于1979年9月底,一座雄伟的占地面积达16000平方米的一号兵马俑坑遗址大厅竣工,在新中国成立三十周年大庆的10月1日,向国内对、公开开放。兵马俑博物馆初期的建馆方案是1975年10月拟定并获国家批准的。当时仅发现了一号兵马俑坑,而二号和三号兵马俑坑是1976年夏季在考古勘探的过程中才发现的。这就决定了兵马俑博物馆的一期建设方案是不完备的。一、二、三号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园内的一组陪葬坑,三个坑内共有陶俑、陶马约8000件,像个庞大的地下军团,也是座古代雕塑艺术的宝库。兵马俑博物馆开馆以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引起了人们的浓烈兴趣。自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开馆以来,观众如潮,在全球形成了一股秦兵马俑热。如此,兵马俑博物馆原有的建筑规模及较简陋的设施,已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如何把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建成世界一流的大馆,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也是博物馆全体人员迫切的愿望。在陕西省政府和国家旅游局的热情关怀和支持下,于1986年将兵马俑博物馆的二期扩建工程正式列为陕西省的重点工程项目。扩建的主要工程是建造二号和三号兵马俑坑遗址大厅,以及文物库房、文物综合陈列厅等二十余项配套设施工程。总建筑面积45000平方米,总投资4850万元。从此兵马俑博物馆的建设步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规模宏伟,馆区占地面积20余公顷,展览建筑的总面积达42000余平方米。各种配套设施齐全,环境优雅、舒适。考古发掘、科学研究等也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今后的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兵马俑坑仅是秦始皇陵园内的一组陪葬坑。经我们二十多年来的考古勘探,在陵园内已发现大小不等的各种陪葬坑及墓葬500余座,以及许多建筑基址。其中比较重要的有铜车马坑、马厩坑、珍禽异兽坑、石质铠甲坑,以及大型寝殿、便殿遗址等。整个秦始皇陵园像座丰富的地下文物宝库。兵马俑和秦始皇陵园的关系密不可分,因而兵马俑博物馆今后的发展必然要和秦始皇陵园的整体工作结合起来。我们初步设想,在集中精力先把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建设好的基础上,再逐渐向陵区发展。在陵园内有选择地再发掘一些有重大科学价值的陪葬坑、陪葬墓,并建馆予以保护。这样就会形成若干性质、内容各不相同的分馆。这些分馆和兵马俑博物馆组成秦陵博物院,以负责整个陵园的保护、考古发掘、研究和陈列工作。将来,这里不但是人们参观旅游的重要景点,也是专家学者进行学术考察和研究的园地,文物保护专家对文化遗产进行科学保护的实验基地。上述设想虽有待于做进一步地考察和论证使其逐步完善,但总的方向大体是正确的。今后的任务虽然非常艰巨、复杂,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经过大家共同的努力,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未来的事业,必将更加辉煌!
华清池:华清池亦名华清宫,位于西安城东,骊山北麓,距历史文化名城西安30公里,自古就是游览沐浴胜地,是全国第一批重点风景名胜区,历史文献及考古发掘的资料证明,华清池具有6000年温泉利用史和3000年的皇家园林建筑史。现在的华清池只是唐华清宫的一小部分。今天看到的华清池是在清代重建的基础上不断整修扩建而成的,占地面积85560平方米。近年来,唐华清宫遗址区域内相继发掘、出土了我国现存唯一的一处皇家御用汤池群落和我国最早的一所皇家艺术院校,并在其遗址上建起了唐御汤遗址博物馆、唐梨园艺术陈列馆,以翔实的文物资料展示出华清池的6000年沐浴史和3000年皇家园林史。华清池在中国现代革命史上也有重要的地位,1936年12月12日,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就发生在此,华清池内至今仍完的保留着当年蒋介石行辕旧址枣五间厅。
骊山国家森林公园:骊山是我国古今驰名的风景游览胜地,因系西周时骊戎国国地,因此称为骊山,唐时临潼名昭应、会昌,骊山又曾因此改名为昭应山、会昌山。周秦汉唐以来,这里一直是皇家园林地,离宫别墅众多。骊山是秦岭山脉的一个支脉,东西绵亘25公里,南北宽约13.7公里,海拔1302米,山上松柏长青,壮丽翠秀,似一匹青苍的骊驹而得名。兵谏亭:“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携夫人宋美玲来陕,以游山玩水为名,布置大规模的剿共活动,期间张、杨两位将军在洛阳、西安、临潼等地数次劝谏蒋“联共抗日”均遭到拒绝,1936年12月12日凌晨4时许,张、杨带兵对华清池形成包抄之势,酣睡中的蒋介石突闻枪响,仓惶在两名侍卫搀扶下从华清池五间厅后窗逃跑,藏于半山腰一虎斑石东侧石峡洞内,后来被搜山部队发现,扶掖下山,送往西安,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座高4米,宽2.5米的石亭,建于1946年3月,由胡宗南发起,黄埔军校七分校全体士官募捐而成,名曰“正气亭”,解放后,该亭更名为“捉蒋亭”,1986年12月在纪念“西安事变”50周年前夕,为了缓和两岸关系,再次易名为“兵谏亭”。西安事变大型浮雕:“西安事变大型浮雕”总长60米,高3.6米,由12组画面内容构成,史料详实,造型逼真,生动再现了“西安事变”这一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西安事变大型浮雕烽火台:古代战时传递战报、调兵的设施。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一笑失天下”的典故便来源于此。其它景点包括:老母殿、天文台、鸟语林、兵谏园、石瓮谷、金沙洞、遇仙桥、三元洞坡下碑、举火楼、饮鹿槽、牡丹沟、秤锤石、鸡上架、达摩洞、翠荫亭、舍身崖、日月亭。
八大奇迹馆:世界八大奇迹馆位于西安临潼秦陵北路中段,它是一座根据史料复原,微缩并有机连为一体的大型室内艺术馆,该馆气势磅礴,规模宏伟。世界八大奇迹馆生动真实地再现两河文明七大奇迹肃穆、典雅、精美的古典建筑艺术风格和黄河文明“八大大奇迹”大、古朴的秦代艺术风格,从参观中你可以了解人类璀璨的古代文化。“世界八大奇迹”除古埃及金字塔和中国西安秦始皇兵马俑坑以外,其余六大奇迹:巴比伦空中花园、阿尔特米斯月神庙、奥林匹亚宙斯雕像、摩索拉斯王陵、罗德岛太阳神巨像、亚历山大港大灯塔都早已荡然无存。世界八大奇迹馆再现了这些人类奇迹的最初风采,使朋友们游历“世界八大奇迹”的愿望得以实现。还可以了解有关历史、文化、艺术、建筑、宗教等方面的知识,使游客赏心悦目中得到美的启迪和享受。
被命名为“中国御温泉之都”属全国唯一:2008年5月27日,临潼区被中国矿业联合会和国家国土资源部联合命名为“中国御温泉之都”。据了解到,这在全国是唯一一个。从“中华温泉文化国际论坛”获悉,经有关专家实地考察和专家委员研究论证认为,临潼是我国温泉文化的发祥地,当地华清池温泉是我国开发利用最早的温泉。据考证,骊山温泉被人类使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6000年前,至今那里仍保留着世界上最早的皇家浴池,还留下了历代名人的名篇佳作。为此,中国矿业联合会和国土资源部授予临潼区“中国御温泉之都”称号。中国矿业联合会和国土资源部联合授予临潼区中国唯一“御温泉之都”的荣誉称号。主要缘于临潼骊山温泉的五大特色优势:一、人类利用最早、开发时间最长的温泉。二、皇家使用最长和皇帝沐浴最多的温泉。三、文化底蕴最丰厚、历代名人最关注的温泉。四、保护开发利用最好的温泉。五、储量丰富,水质优良。据了解,临潼区政府已经摸清了温泉资源的家底,调查表明,骊山温泉隶属大型地热田,温泉分布面积达186平方公里,品质之好国内罕见。区政府制定了温泉开发利用的统一标准,合理开发利用温泉资源。目前,占地5000余亩的唐文化旅游区内的“中国御温泉之都”规划已编制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