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口街道地图
零口街道相关地区地图:
评价
《魅力科学》周二版《奇闻天下》。今天要说的这件事可以说是一件千古奇闻,在陕西西安临潼区零口村,考古人员曾经发现过一座数千年前的墓穴,这件事要说在当地也不算新鲜,这陕西本来就是考古大省嘛!可就在专家们按常规方式,处理这次发现时,一个意外让在场的专家不得不重新审视这座千年古墓:1984年,西安市至潼关县的高速公路正在紧张施工。当工程进行到临潼区零口村地界时,工人们发现了一些古代遗迹……随即,陕西省考古所派出了考古队,对发现的遗迹进行抢救性发掘。在这一过程中,考古队除了发现大量陶器骨器外,还发现了几具人类遗骨,其中,保存最为完好的就是这个编号为M21的女性墓主人,当时所有人都没有想到,这个看起来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的M21,却有着一段动人心魄的经历……,经过专家的估算M21生前身高应该在1.56米,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阎毓民当时也参与了发掘工作,他回忆说,在清理M21的遗骨时,意外的发现了一些似乎与殡葬器物毫无关系的物品……,随着对骨骼清理工作的深入,更多的箭头以及其它凶器被发现了,其中骨叉8件、骨镞2件、骨笄8件,所有的凶器全部为动物骨骼磨制而成。这些凶器有很多都深深的插在M21的骨骼里,有的甚至已经将脊椎骨贯穿,仅在骨骼上留下的各种明显损伤就有35处。专家推测,M21在下葬时身上的受伤部位至少有上百处!这意味着她的死——很不寻常……,在M21身上发现的骨叉、骨镞、骨笄这些物品,早就被考古专家所熟知,在很多考古现场都发现过类似物品。一直以来,专家们认为,它们不过是古人用来装饰或者狩猎的物品。而骨笄是作为古代人类的一种装饰品,古代人头发比较长,他们必须把头发盘起来,骨笄就是用来固定盘好的头发的,它应该就是簪子最初形态。骨叉通常是用动物骨骼制成的,而且又很薄,因此不可能做的很长,长度也只有八九厘米,骨叉的一侧或者两侧会有倒钩,最初专家们认为这种用具只是用来捉鱼的,那些倒钩的设计只是为了能够使被叉到的鱼不会再次争脱。M21的出现打破了专家们对于这些用具的基本认识,他们不得不重新审视眼前这些所谓的“生产工具”了。不过,目前专家们最想知道的是M21——这个神秘的女性到底生活在什么时代?作为一个女性,她为什么会遭受到如此野蛮的攻击?又是谁无情的攻击了她?她的年龄有多大?在这些问题中,相对比较好判断的就是M21的年龄和她所处的年代。如果知道了这两个信息,就可以根据当时所处年代的文化背景,再结合M21的年龄,推测出最有可能的死亡原因……,主持人:要揭开这其中的谜团,对M21的生活年代和她的年龄做出判断是关键,可说起来容易,一旦真正操作起来,却遇到了不少问题,其中,比较难判断的就是她的年龄。专家判断年龄通常通过牙齿的磨损程度,以及骨骼的愈合程度这两个指标综合判定,当时负责这项工作的是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周春茂。但是,M21恰恰在这两个指标上出现了矛盾。
意外发现
在零口村,在一个探方的底部发现了一座墓葬,它引起了考古队员们的注意。此前发现的相同时期的墓葬,其埋葬方式要么是平地掩埋,要么是填埋在废弃的窖穴边缘,并未发现有专门的墓坑。但是,这座墓葬却有专门的墓坑。因此,从埋葬形式来看,这座墓葬的规格似乎比其他墓葬略高一些。清理墓葬花了很长的时间。为了不破坏墓坑的原始边缘,考古队员使用手铲、毛刷、竹签等工具,一点一点地将墓土剔除、运走。对里面的骨架的清理尤其小心,因为必须保证骨架完整,不能人为损坏,不能让任何一块骨头移位。考古队员蹲在狭小的墓坑内,从头骨向趾骨后退着进行清理,非常容易疲倦,因此需要几个人轮流进行。随着清理工作的逐渐深入,墓坑的形状显现了出来。这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坑,四角呈弧状,坑长1.6米,宽0.6米,深0.4米。墓中有一具人类骨架,仰面向上,四肢平直,没有经过扰动,属于一次性埋葬。头骨距离现在的地表3.25米,头朝东北方向。在墓坑里没有发现专门的随葬物品(那个时期的墓葬都未发现有随葬器物)。在对盆骨进行细部清理时,发现了几件骨质器物,有的是箭头,有的是骨簪。清理完毕后,接着是拍照、绘图,鉴定死者年龄性别,记录遗迹现象,填写墓葬登记表,等等。由于发现古墓葬的消息在村子里传开,引来很多村民围观。为了防止遗址被破坏,发掘工作只有连夜进行。按照规定,必须提取全部人骨作为标本,考古队员们逐一提取每一块骨头并进行编号、包裹和标注。在提取肋骨时,他们在死者的胸腔和盆腔内意外地发现了一些骨器(骨质的器物)。根据提取到的骨骼,大致可以确定死者为女性。可是,在死者的肋骨之下和盆腔内发现的那些骨器意味着什么呢?队员们整夜都在思考这个问题,他们争论着,各抒己见,以至于口干舌燥,大量喝水。结果,那天晚上队员们上厕所的次数都明显增加了。
行政沿革
建国后设零口区零口乡,1958年属新丰公社,1962年析建零口公社,1984年改乡,1995年设镇。1996年,面积45.1平方千米,人口3.1万人,辖零口、西段、金李、范家、北牛、南罗、冯李、南韦、王庙、北潘、大寨、零原、董庙、三府、孟原、西洼16个行政村。2002年,代码:610115101,辖零口、大寨、王庙、南罗、北潘、南韦、冯李、金李、西段、范家、北牛、零塬、三府、董庙、孟塬、西洼16个行政村。2007年1月改设街道。
简介
目前,零口街道初步形成了塬上杂果带莲菜,沿塬十里栽花椒,全街道集中搞养殖的格局。2002年,农业总产值5088万元。零口街道区内共有企业2074个,乡镇企业总产值34770万元,工业总产值7870万元。
举例
搞了二十多年的文物考古、历史研究,各个时代的考古发掘报告也看了不少,但看考古报告而使人落泪,这还是第一次。它,就是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编写的《临潼零口村》。1995年冬,考古工作者在西安以东49公里的临潼零口村,发掘了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其中的一座单人墓葬(考古编号M21),使常年跑野外、挖过许多墓葬的考古人震悚了。这座墓坑呈圆角长方形,长1.60米,宽0.60米,深0.40米,头骨距地表3.25米。仰身直肢一次葬,头向60°(南偏西)。骨骼保存基本完整,但受到严重的损伤。尸骨上共有35处损伤,其中骨叉损伤12处,骨笄损伤15处,骨镞损伤2处,致伤物不详的损伤6处。这些损伤分布于颅骨、脊椎骨、盆骨、骶骨及肢骨等许多不同的骨骼、不同的位置、受力于不同的方向。保存在尸骨内的凶器共18件,其中骨叉、骨笄各8件,骨镞2件。
民国时期火车站
零口火车站位于零口村十一队村口,火车站坐北朝南,东西长27.5米,南北长27.8米。车站建于1934年,正北的墙壁上镶嵌着汉白玉的车站牌,上书“零口车站”,左首题刻是“民国二十三年”。该建筑为砖木结构,硬山式房顶、两面坡式屋面。结合当时东西方建筑中的科学、合理、先进的设计理念和建筑布局,既有部分中轴对称、廊檐式设计,又有套间设计;内部更是有西式的壁炉、中式的回廊、火道、火墙、水冲式厕所、管道式排水、水泥地板、木吊顶天花板等当时较为先进的各种设施和装修施工手法。据了解,在民国时期冲水式厕所还非常少见。车站由两个售票室、一个候车室、一个车站广场、一座办公和生活院落组成。零口火车站在民国时期是西安到郑州铁路线上一个重要的站点,后来陇海铁路建设延伸,使得零口火车站废弃,现在还可在车站的东北方看到当时的站台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