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西电子地图 > 河池市地图 > 宜州市地图 >
刘三姐乡地图
刘三姐乡相关地区地图:

旅游资源优势

刘三姐乡地处广西石灰岩地区,岩溶地貌广泛发育,奇峰异洞、风景优美、山光水色、美不胜收。历史悠久、人文景观众多,传说为壮族歌仙刘三姐的故乡,民政风情浓郁。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与民族风情融为一体,形成刘三姐乡旅游特质。刘三姐乡自然风光奇美,山歌文化源远流长,以刘三姐文化为内涵的旅游产业独具特色,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尤其以“七个一”特色鲜明。即一条河——下枧河,包括刘三姐对歌台、扁担山、眼泪泉、鲤鱼石等。一座岛——岛上竹青水绿、风光旖旎。一首歌——传唱久远的刘三姐山歌;一书院——刘三姐风情苑;一个村——有惊无险古龙漂流终点六妹村,村中河面开阔,河中有一座面积约5000平方米的小岛。一座寺——三门寺,原名花婆岩,内有滴水观音、卧佛、药师佛、普贤菩萨、日月菩萨、弥勒佛等十几尊圣像;一个山庄——刘三姐乡度假山庄,其坐落于山水相映的流河社区下枧河段上游。

历史沿革

刘三姐乡(原为流河乡,2005年三合乡所辖行政区并入刘三姐乡,形成目前新的刘三姐乡)1949年前属小龙区、小龙乡公所,1950年后仍为小龙区公所。1958年撤区分为小龙、天桥、白崖、中和四个公社。1962年四个公社仍称为小龙区。1966年该为公社。1968年驻地从流河村迁到中枧村。1984年改为流河乡,同时分出三合、中和、湖长、龙潭、龙元等五个行政村为三合乡。流河乡名一直沿用,2004年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流河乡与更名为刘三姐乡。人口及结构,全乡总面积352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2个社区,209个自然屯,总人口38940人,其中男性占总人口比例的51%,为20349人。女性占总人口49%,为19387人,性别比例结构协调。刘三姐乡性别结构,人口数及比重性别人口数(人)所占比重(%)男2034951女1938749,刘三姐乡性别结构人口数及比重性别人口数(人)所占比重(%)20349511938749刘三姐乡属农业型乡镇结构,全乡从业人口中,从事农业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80.3%,为18810人。人口从业结构,行业人口数(人)所占比例(%)全部实际就业人数23431农业1881080.3工业5692.4建筑业7103交通仓储邮电1700.7批发贸易商饮服务业5302.3其他264211.3

道路交通现状

1、对外交通刘三姐乡位于宜州市近郊,距宜州市区6公里,宜州市距柳州市125公里,距首府南宁266公里,柳宜高速公路将宜州和区内南宁、北海、桂林、柳州连为一体,323国道通过宜州,川贵出海通道重庆—贵阳—南丹—北海的等级公路也经过宜州,为川贵出海通道的重要门户。2、内部交通刘三姐乡内有宜罗、流柳两条公路,连通着刘三姐乡到宜州、罗城、柳城,其交通十分便利。3、码头刘三姐乡现有码头多个,其中流河社区的刘三姐一号、二号码头较大,其功能主要用于旅游漂流接待,方便游客。4、桥梁(涵)乡政府所在地流河社区现有新旧桥二座,随着道路改线,旧桥已废弃,新桥承载交通功能。

文化概况

2004年7月18日,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复,同意宜州市的流河乡更名为“刘三姐乡”。宜州市流河乡是壮族歌仙刘三姐的故乡,位于宜州市北部,乡府所在地距宜州市区4公里,占地面积230平方公里,刘三姐乡风景秀丽,刘三姐文化深厚,每年三月三,这里都举行盛况空前的广西“刘三姐故乡三月三歌会”,为了进一步保护和弘扬刘三姐文化品牌,刘三姐乡先后建成了刘三姐公园、刘三姐故居、刘三姐书院、刘三姐度假山庄(三星级)、刘三姐竞技表演场等三姐文化景点和场所,宜州市决定将刘三姐乡建设成为以山水田园风光和浓郁的刘三姐民族文化为主调的特色旅游卫星城,为推动宜州旅游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的贡献。在2006年6月7日国家公布的《第一批518项国际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广西有19项,其中就有宜州市“刘三姐歌谣”。明朝孙芳桂的《歌仙刘三妹传》更把刘三姐的身世加以演绎,“少女三妹,生于唐中宋神龙五年,七岁即好笔墨,聪明敏捷,时呼女神童。年十二,通经史,善为歌。父老奇之,试之顷刻立就。十五艳姿初成,歌名益盛。千里之内,闻风而来,或一日,或二日,都不能和而去。十六,来和歌者终日填门,虽与酬答不拒,而首礼甚严也”。崇拜积累到一定程度,便发生质变,于是从当地传说的歌谣“唱歌好,唱得好歌会成仙。不信你看刘三姐,朵朵莲花坐千年。”“三姐骑鱼上青天,飞到天上做神仙;三姐成仙人人敬,世世代代共香烟。”歌王刘三妹成为歌仙刘三姐。

制约因素

1、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刘三姐乡属贫困山区,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发展水平有待提高;二是产业结构比较单一,特色产业规模小;三是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商品化水平低,对农业投入不足,缺乏农产品龙头企业和农民经纪人,农民增收不稳定;四是旅游资源没有得到整合,缺乏挖掘和保护,打造旅游品牌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2、村镇建设相对落后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刘三姐乡的村镇建设也相对滞后。表现在:一是中心城镇建设滞后,对周围的农村的设施服务提供和辐射带动能力不够;二是农村基础设施欠账多,建设步伐缓慢,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三是投资软环境和政府公共服务有待进一步改善。

建筑现状

由于缺乏规划,目前乡政府所在地中枧建筑布局较为分散凌乱,民宅建筑的质量和风貌普遍较差。

发展前景

刘三姐乡位于宜州市东北,是往来宜州的的北门,宜罗二级公路穿境而过,交通较便利,商业发展前景广阔。同时,依托丰富的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旅游业已成为全乡农业之外另一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