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吉林省电子地图 > 四平市地图 > 双辽市地图 >
柳条乡地图
柳条乡相关地区地图:

自然环境

柳条乡地处东辽河下游,地势东高西低、北高南低。境内土质分为3类:东辽河岸边的5个村为黑钙土、黑粘土;中部5个村为盐碱土;北部5个村为沙质土。柳条乡南北长17.5公里,东西宽12公里,总幅员面积15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为6612公顷,林地面积1600公顷。东辽河在境内流程达7.5公里,流经5个村。

基础设施

1979年,柳条乡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80年代初期全乡粮食产量仅为20万吨左右,人均收入600元左右。1995年粮食产量一跃上升到近30万吨,人均收入达1500元。柳条乡重视植树造林工作林业生产发展速度很快。到1995年,全乡累计造林1600公顷,其中封山固沙林1000公顷,植方田林网148个,防风林带210条。农民各家各户的房前屋后都植上了杨树。各村、屯都在公路两侧、街道两旁植有风景树。1978年,柳条乡成立畜牧冷冻配种站,对马、牛品种进行改良,有力地失去了全乡畜牧业生产的发展。到1995年,全乡养牛3000头,饲养10头以上户达30户;养羊2000只,100只以上的4户;养猪3.5万头,10头以上的20户;养禽11.8万只;养兔5000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柳条乡先后开办了砖厂、饲料厂、鱼虾饵料厂、酿酒厂、建材加工厂等乡办工业。各村先后办起了制砖厂、酿酒厂、涂料厂、榨油厂等村办企业。全乡有小学14所,在校生1261人,中学3所,在校生874人。沈明、长通两条柏油公路和郑新公路在该乡境内通过,交通比较方便。

特色产业

柳条乡紧紧抓住发展肉牛经济这一增收途径,全力实施“能人带动、科技拉动、政策驱动”的发展战略,形成了以肉牛产业为核心的致富循环圈,促进了当地农民的增收致富。农阁村农民李建阳现存栏肉牛110头,是当地有名的养牛能人。他家最初建的是酒厂,由于生产成本高,酒糟又卖不上好价钱,酿酒效益不是很好。后来通过养殖肉牛,形成了“以粮酿酒、以糟喂牛、以粪肥田”的生产链条,获得了不菲的收入。李建阳为我们算了这样一笔帐:一头架子牛育肥四五个月后出栏,至少可获利600元。这其中,通过酒糟过腹转化,可以使生产成本降低一半左右。牛粪作为买不应求的肥料,每四轮车50元的高价依旧让当地农户排队抢购。每年仅牛粪收益可达5000元以上,相当于种植一晌苞米地的净收入。在李建国等养牛能人的带动下,柳条乡农民从“养牛为种田”的旧观念迅速转变为“养牛为赚钱、养牛赚钱多”的新思想,“小户养母牛、大户育肥牛、自繁自养卖黄牛”的良好发展态势在当地悄然形成,农阁村等肉牛饲养专业村相继兴起。为使广大养牛户“优繁、优养、优卖”,柳条乡政府依托双辽市畜牧兽医部门,组织专家深入村屯,通过巡回培训、现场指导等方式重点普及推广了养牛小区选址、肉牛科学饲养、疫病防控等实用技术。为了提高肉牛的良种比率,柳条乡重点推广了母牛冷配技术,目前全乡肉牛良种覆盖面达98%,有效地增强了当地肉牛的市场竞争力。对此,柳条乡畜牧站站长王树伟说,“我们作为服务部门,就是要让全乡养牛户都能科学养牛,规范管理,让他们成为肉牛养殖和防疫技术上的‘土专家’,不但要养牛上数量,还要保质量,保增收。”,随着肉牛经济的不断发展,柳条乡政府充分发挥优惠政策的驱动效应,在发展资金、建场用地、用水用电等方面相继开辟了“绿色通道”。另外,他们还积极引导奔奔养牛场、二龙养牛场与皓月集团签订保底价肉牛收购合同,带动当地养牛户按照“农户+小区+公司”的运行模式,走“高起点、良种化、小群体、大规模”的经营路子。农民增收“牛”当家,如今的柳乡肉牛产业大戏越唱越红,年初以来全乡已出栏肉牛9500头。其中仅农阁村出栏肉牛400头,实现户均养牛增收1500元。

人口民族

柳条乡有史以来,就有汉、蒙古、回、朝鲜、满5个民族在此繁衍生息。1995年末统计,全乡人口15738人,其中汉族15603人,蒙古族84人,回族2人,满族45人,朝鲜族4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1%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