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桶乡地图
六桶乡相关地区地图:
经济发展
过去,在很多人的意识里,是把六桶与贫穷、落后联系在一起,但随着六海公路、花九公路相继建成通车,海马大桥的立项修建,终于打开六桶对外开放的北大门,打造了招商引资的新优势,将六桶溶入了修文、息烽、金沙、黔西四县经济圈,为建成延边集散贸易中心打下坚实的基础。近年来,六桶乡党委、政府一班人真抓实干,抢抓机遇,求真务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总揽,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领工作全局,以集镇建设为重点,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发展畜牧业为突破口,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层层把工作落实到实处。通过全乡上下的共同努力,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圆满完成了预定的各项目标任务。2006年全乡实现农业总产值8397万元,与上一年相比增长12.05%;完成财政收入175.6万元,比上年增长5.2%,完成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4750万元,乡镇企业增加值850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848万元,招商引资完成31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2%达到2646元。
发展现状
以构建和谐六桶为目标,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素质教育硕果累累,2006年高考,上本科线12人,其中1人上重点线,27人上专科线,小学入学率99.8%,初中入学率110.26%;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扎实推进,连续五年保持县计生目标考核一等奖;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农村人口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90%。农村自然村寨实现了通电视和广播。12个村开通了程控电话,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网络覆盖全乡。从2001年起,实施了农村群众的茅草房改造工程,共投入财政和社会帮助资金1000万元,群众自筹2500万元,新建和改造农村群众住房2500余户,使农村群众告别了世代居住的茅草房,住进了明亮宽敞的新居。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改造和硬化了大部分的进村进组公路,农村行路难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大部分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处处展现出一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景象。
机遇与目标
蓝图令人振奋,但令人振奋的是依靠扎实的努力,蓝图才会变成现实,六桶乡党委、政府着眼于现实,抢抓两个机遇,努力实现既定目标。一是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市场为导向,以科学技术为支撑,以基地建设为突破口,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围绕做强做大“烟、畜、菜、果、药”五大特色产业,优化农业内部结构,引进资金,壮大特色经济规模,促进农民增收。二是发挥区位优势,抢抓全县煤化工发展战略机遇,充分利用乡内和黔西、金沙的煤炭资源,积极做好项目准备,通过招商引资,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抢抓省政府打造大乌江旅游的机遇,做好旅游产品的规划和宣传,引进投资商开发乌江旅游资源,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三是加大集镇建设的力度,不断完善集镇配套功能,提高城镇管理水平和市民文明卫生习惯,将集镇面积扩展到1.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000人左右,形成真正的延边集散贸易中心镇。
历史文化
六桶乡文化开发较早,文化底蕴深厚,从民国初期教育的先河“天炉学堂”到现在规模宏大的全日制中小学,培育了一代又一代六桶人;手工业和民间艺人是修文县发展历史较早的地区之一,乌江河畔的土法造纸已列入修文县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技术的发展对六桶人民生活、生产和文明的进步与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