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潭镇地图
龙潭镇相关地区地图:
乡镇简介
霍邱县辖乡。1949年建龙潭乡,1958年成立飞跃公社,1983年改龙潭乡,1992年撤区并乡时石庙乡并入。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城?30.5?公里。面积101平方公里,人口3.6万。长(集)周(店)公路、105国道过境。辖龙潭、刘大竹园、小山、长郢、杨楼、新城、三里、小河集、桃红、大圩、五里堆、庙岗、刘新楼、朱圩、西仓房、石庙、陈棚、东圩、西闸口、裴桥、金小店、新集、龙王庙、南楼24个村委会。以农业为主,产水稻、小麦、油菜籽、红麻、大豆、莲藕。乡镇企业有建材、专用肥、精米加工、印刷、植酸钙等厂。
历史沿革
布拖为解放后的新建县。解放前曾先后隶属今昭觉、普格和西昌等县(市),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布拖因交通不便,又为土司属地,故历代统治者虽将其归入版图中,但都很难进行实际的控制和管辖;解放后到1952年底,属普格县管辖;1953年起属布拖管辖,1956年6月建区公所;1968年9月26日建立乡革命委员会;1968年10月5日成立区革命委员会;1978年6月15日恢复区公所建制;1984年3月恢复乡建制;2007年3月拆乡并镇;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煤炭储量1亿多吨,石灰石储量3亿多吨,铁、锰、粘土矿开采已有多年的历史。省属龙潭、铜锣坪两大煤矿和昌福山煤田均在境内。森林资源丰富,2000年,全镇林木蓄积量16.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71.4%。
区位优势
龙潭镇交通便利、通讯发达,S312线穿镇而过,S224线擦肩而行,距国道302线仅17公里,黄龙公路在镇北部与之连接,全镇26个村(居)已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公路网络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全面实现了村村通电话、通电视,形成了以龙潭为中心的强大的通信网、信息网。龙潭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素有“担不尽的龙潭”之美称,主要农产品有藠头、辣椒、萝卜、红薯、生姜、药材等,并不断向高产、优质、高效发展,现有金秋梨、奈李等优质水果种植面积550余亩;矿产资源有硅沙、花岗岩等;畜牧业以生猪、土鸡饲养为主,年出栏商品猪2万余头,出栏鸡鸭20余万羽。农业1978年以来,全镇兴修各类农田水利设施786处,其中骨干山塘6口。每个村都有农田灌溉的水渠,稻田有效灌溉面积达97%以上。到2006年,全镇粮食总播种面积达2.6万亩,粮食总产量达11000吨。年内生猪养殖3.6万头,其中出栏24257头,家禽年内出笼23万羽。1997年,进一步完善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006年全镇退耕还林1230亩,发展工业原料林1100亩,建成了以金银花为主的中药材基地1.3万亩,中药材收入达1300万元。
社会事业
教育1978年,辖区内共有中学1所,小学4所,在校学生不足300人。现有中学1所、中心小学2所、村小8所,4个教学点,在校学生2684人,在校教职员工202人,其中专科学历108人,本科学历17人。学校总建筑面积16286平方米,图书馆总藏书48690册,学生人均拥有18册以上。1996年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1999年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保学控流达100%。2006年共有公立、私立幼儿园8所,幼师15人,入学幼儿348人。教育投入不断加大,教育教学环境不断改善。卫生1978年,镇有卫生所1所,医务人员13人,村卫生防疫员8人,医疗设备简单。从2001年到2006年共投资了1800多万元改建了镇卫生院,新建了住院大楼,增加了B超机、X光片机、心电图、脑电图等医疗设备,现有医生54人,护士23人,村村都有卫生所,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就医条件。交通通讯1978,辖区内仅有一条通县公路。2002年,全镇实现了村村通公路。二十年来,通讯事业迅速发展。2000年,实现村村通邮路,2003年,实现村村通有线电视、程控电话,至2006年开通了3600部数字程控电话,修建了6个移动电话信号发射塔和2个联通电话信号发射塔,移动信号覆盖全镇22个村,40%的人群拥有手机。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32436男16640女15796家庭户户数8617家庭户总人口(总)32315家庭户男16553家庭户女157620-14岁(总)84660-14岁男45080-14岁女395815-64岁(总)2187715-64岁男1114815-64岁女1072965岁及以上(总)209365岁及以上男98465岁及以上女1109户口本地住在本地31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