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川省电子地图 > 自贡市地图 > 贡井区地图 >
五宝镇地图
五宝镇相关地区地图:

3、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五宝镇

宣汉县五宝镇位于县城东北部,距县城55公里,周边与天台、华景、南坝、丰城等乡镇接壤;平均海拔600米左右。全镇幅员面积73.4公里,辖1个社区,6个居民小组;12个村委会,7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7126人,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大镇之一。美丽富庶的五宝镇历史悠久,早在公元539年,北魏梁武帝时期,就在五宝镇设置东关县。清嘉庆年间,白莲教起义军曾在五宝镇五宝顶安营扎寨数年,五宝镇因此而得名。五宝镇盛产天然气,石膏,盐等等,自古都是商贾云集之地。五宝镇位于宣汉县前河上游,与国家AA级四川省宣汉县百里峡自然风景区第一道窗口相连,座落在前河上游之滨,“永宁河畔”、“群山逶迤”、“风光秀美”、“气候宜人”、“民风淳朴。史悠久的古老场镇,在文化革命前期,曾经是宣汉最大场镇。五宝镇耕地面积25000余亩,森林覆盖率达60%,幅员面积112.3平方公里,是全县有名的农业大镇。三年前这里由于自然环境较差,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导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缓慢,新上任的镇党委书记,带领党政一班人将这里旧貌换新颜,党政领导以务实的作风,实干的精神,有力的措施和强劲的发展速度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尤其是在2004年“9.3”、“9.5”百年难遇特大洪灾,党委、政府发动群众开展生产自救,战胜困难,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2528元,比上年人平增加306元,粮食总产量20000吨,人均650公斤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值达2850万元,劳务开发收入2180万元,经营城镇收入达80万元,全镇个行政村村村通公路,90%以上的社通公路,程控电话2000门,移动联通等通讯覆盖面达90%以上,50%的农户改建了住房,群众居住环境明显改变,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基本达到小康社会。

2、重庆市江北区五宝镇

五宝镇位于下段边缘。1995年由原江北县划归江北区管辖。辖区面积40.78平方公里,耕地1.45万亩。全乡现有人口1.37万人,农业人口占88.27%以上。辖7个村,105个合作社,1个居委会。长江和御临河水系流经本乡,地形地貌属中丘中谷沿江河谷地形。水力资源、农业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是典型的农业镇。五宝镇绿色休闲生态产业发展生机勃勃,是江北区重点发展的生态休闲旅游镇,将被打造为江北的“都市后花园”。青山环绕,碧水相伴,森林覆盖率高达44.8%,山上泉水四季潺潺,长江、御临河绕镇而过,构成“一肺两脉”的生态环境,空气清新,是一所天然的“绿色氧吧”。境内平均气温在19℃,最高气温40℃,最低气温0℃,每年难见一次降雪,五十年来少有田面薄冰现象,年降雨量1050毫米左右。2004年1月14日,五宝镇委托南江地质队在箭沱湾地区开展地热水勘查开发的可行性论证工作。勘明该地区地热资源丰富,具备开发地热水资源的地热地质条件;钻井设计井深1675米,预计可获得地热水资源量1000m3/d左右,水温可达45。C左右,水质为硫酸盐型低温微成地热水、氟、锶等微量元素常能达到医疗矿水的标准。
经济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在近年有新的发展。建有蔬菜基地1523亩,商品鱼池520亩,小桑园520亩。引进8户企业和下岗职工投资300多万元开发四荒地,建成有花卉、粮物、禽场、果林、养鱼基地共2000亩。1998年,完成粮食产量7220吨,出槽生猪12770头,生产蔬菜3145吨,鲜鱼100吨,家禽6.2万只。完成农业产值1455万元、总收入2170万元。乡镇企业主要有水泥厂、青石厂、红砖厂、预制场、采石场等建材行业254家。1998年乡镇企业总产值676万元,总收入656万元、总利润亏45万元。本级财政收入59万元。小康建设取得实效。广泛开展了讲文明、树新风“一学五创”活动,涌现出遵纪守法户、双文明户、小康示范户共计2625户。计划生育率达95.9%,九年制义务教育普及率为100%。创建有3个安全村。民政事业协调发展,建敬老院一所。全镇人均收入1766元,已基本实现小康。五宝境内入驻企业有润泰集团、华王食品、五宝园林等20多家;市级农民新村1个─箭沱湾,区级农民新村2个─干坝村、马井村;已正式营业的农家乐16家,即将建成的农家乐7家。五宝农产品主要有:高山名茶──九峰剑眉(江北区旅游产品,曾获国际奖项若干);熊鸭子──古老的江北土特产在90年代闻名全市,于2005年落户五宝;五宝腊肉──土生土长的五宝本地产品,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此外还有水果、生态猪、土鸡、鸭、蛋及其它绿色生态农产品,腊肉(香肠)、土鸡蛋、生态猪、五宝御兔和五宝酒为五宝农副产品“五个宝贝”。
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改善。按照“超前规划,房路先行,城乡并进,改善环境”的思路积极推进城镇建设。到1998年新建居民住宅达2114户,竣工面积42万平方米。实现自来水改造2500户,安装闭路电视1270户;村村建有办公楼,通程控电话,全镇共安装电话139门;村村通公路,通车里程达52.4公里,有水路交通与市区相连。毗邻的渝宜高速公路,缩短了与市区的距离;渝怀铁路贯穿辖区,沟通了本镇与外界的联系。境内箭沱湾大桥连接渝长高速公路,并与主城相通,也有“鱼五路”与主城相连;水泥硬化公路四通八达,长江黄金水道运输畅通无阻。水利、电力、信息化建设配套完善。境内已全面开通程控电话和移动电话,引入了互联网络,初步搭建了多元化信息平台。五宝是市级公路建设示范镇,境内有镇级公路30公里,村级公路23公里,现已全面实现了村村通水泥公路,社社通公路,每天都有联营客车往返重庆朝天门8班次。
城镇建设:展望未来,将紧紧抓住城建带动战略,结合三峡移民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逐年改善外界的交通。实施小城镇规划,抓紧已规划0.3平方公里小城镇建设启动,树立城镇新形象。按照“山边片”大力发展禽牧业和经济林,“中坪片”发展蔬菜、渔业、花卉、果业,“沿江沿河片”建设长防林、经济果林的“三个片”发展思路,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招商引资,生产无公害绿色食品,发展特色经济,富民强镇。
生态建设:五宝镇生态优势突出,旅游资源丰富。全镇背靠明月大山,面向滚滚长江,三面环水,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成为重庆主城区难得的一方净土。镇内山水资源丰富,拥有“一江、一河、一山”及大大小小的山丘、湖塘、河涌,青山环绕、碧水相伴,森林覆盖率高达46%,山上泉水四季潺潺,地下温泉量大质优,长江、御临河绕镇而过,构成“一肺两脉”的生态环境,空气清新,是一所天然的“绿色氧吧”。在历届党委、政府的带领下,五宝镇以“建设绿色五宝,发展生态经济”为目标,发扬“苦干实干、勇于奉献”的五宝精神,迎难而上、开拓进取,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大力发展都市生态产业,用智慧和汗水为自己的家园增彩添秀,勾画出五宝今天的崭新画卷。巍巍华山,滚滚长江,宁静的御临河,一颗镶嵌在都市边缘,灵秀隽永的“绿海田园休闲地、乡情怡人后花园”已悄然崛起。这里景色秀美醉人,民风民俗原汁原味,森林小镇风光醉人,农家生活多姿多彩。
文化旅游:五宝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古属巴国、巴郡,至今已达2800多年。清乾隆24年五宝从巴县划属江北厅(后改为江北县)。1995年,重庆成立直辖市,五宝镇从江北县划归江北区管辖。两江沿岸巴人遗迹、汉代古墓、崖墓遗迹至今犹存,宋元明清均有军事设施扼守两江要冲。据考证,明清时五宝最为繁荣,建寺庙、设义学、迁场镇,处处均有古人遗迹。而“五宝”得名,更是源远流长,传说纷呈,与明朝建文帝朱允炆避难于此密不可分。镇内以“年猪文化节”为代表的民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以“兄弟书,屋”为代表的书香文化深入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