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江区地图
洛江区相关地区地图:
交通运输
福厦高速公路西福出入口紧靠城区中心,324国道、漳泉肖铁路横贯境内,万虹公路贯通全境,市区第二条外环通道朋山岭隧道的建成和大坪山隧道的贯通连接,州火车站近在咫尺。距离泉州晋江机场20公里,厦门高崎国际机场75公里,距离国家一类口岸后渚港10公里、天然良港肖厝港35公里。尤其“大泉州”战略的实施和通港路、跨海大桥、秀涂港等大型基础设施的投建.洛江的区位优势将更为突出。规模
2003年末,总户数41432户,总人口17094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1129人。区人民政府驻万荣街。全区辖2个街道、3个镇、1个乡:万安街道、双阳街道、罗溪镇、马甲镇、河市镇、虹山乡。共有18个社区、67个行政村。现在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萨克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2000年人口普查)洛江经济开发区扩大到河市西片区和白洋片区
昨日,记者从省政府获悉,福建省政府已正式批复扩大洛江经济开发区。据悉,省政府同意洛江经济开发区扩大到河市西片区和白洋片区,扩大面积9.87平方公里。其中:河市西片区北至河市南塘村,南至水皂山,西至河市岭客村,东至河市老鹞寨,面积5.54平方公里;白洋片区北至惠女水库,南至河市童厝山,西至万虹公路,东至河市山边村,面积4.33平方公里。扩区后洛江经济开发区总面积为23.24平方公里。乡镇介绍
万安街道代码350504001,辖7个社区:~001_万福社区、~002_桥南社区、~003_后埭社区、~004_杏宅社区、~005_官头社区、~006_塘西社区、~007_院前社区。双阳街道,2005年,撤销双阳镇,设立双阳街道,办事处驻吕埔。2005年10月19日,《泉州市洛江区人民政府关于同意撤销双阳街道前洋等7个村委会设立社区居委会的批复》:同意撤销前洋、新峰、新岭、新南、前埭、朝阳、新阳7个村委会,设立前洋、新峰、新岭、新南、前埭、朝阳、新阳7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新设立的各社区居民委员会管辖范围、人口、办公场所与原村委会保持不变。原双阳镇代码350504103。辖4个社区、7个村委会:~001_阳山社区、~002_坪山社区、~003_南山社区、~004_阳江社区、~201_朝阳村、~202_新阳村、~203_新峰村、~204_新岭村、~205_新南村、~206_前埭村、~207_前洋村。罗溪镇代码350504100,辖17个村委会:~201_双溪村、~202_后溪村、~203_三村村、~204_前溪村、~205_新东村、~206_柏山村、~207_三合村、~208_建兴村、~209_安内村、~210_翁山村、~211_永生村、~212_东方村、~213_大路脚村、~214_钟山村、~215_广桥村、~216_双合村、~217_洪四村。马甲镇代码350504101,辖24个村委会:~201_炉田村、~202_梧峰村、~203_二甲村、~204_后坂村、~205_就南村、~206_溪北村、~207_溪林村、~208_潘内村、~209_马甲村、~210_杏川村、~211_永安村、~212_仰恩村、~213_洋坑村、~214_新庵村、~215_彭殊村、~216_梅岭村、~217_祈山村、~218_新生村、~219_新建村、~220_新民村、~221_前安村、~222_蔡内村、~223_义山村、~224_西头村。河市镇代码350504102,辖21个村委会:~201_厝斗村、~202_新告村、~203_鸟关村、~204_市田村、~205_白洋村、~206_山边村、~207_官洋村、~208_炉田村、~209_庄田村、~210_河市村、~211_南塘村、~212_溪井村、~213_溪山村、~214_蛟南村、~215_岭客村、~216_坛顶村、~217_浮桥村、~218_霞溪村、~219_梧宅村、~220_下堡村、~221_溪头村。虹山乡代码350504200,辖5个村委会:~201_白凤村、~202_苏山村、~203_虹山村、~204_松角山村、~205_前坂村。现在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萨克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2000年人口普查)气候
洛江区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宜人,四季常青,雨量充足,平均气温22度,年降雨量1147毫米。唐末诗人韩偓《登南台岩》诗云:“四序有花长见雨,一冬无雪却闻雷”,道出了洛江区气候温暖宜人的特点。历史沿革
唐久视元年(700),武荣州治由丰州迁往东南十五里的晋江下游平原地区,即现在的泉州市区所在地。景云二年(711),武荣州改名泉州,并于开元年间开始修筑泉州城。1950年11月1日,政务院批准设立泉州市(县级),隶属晋江区专员公署。1951年1月,泉州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以晋江县城区及城郊8个乡为行政区域。1971年1月,晋江县北部的河市、马甲、罗溪3个公社及国营双阳华侨农场划归泉州市管辖。1985年5月14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晋江地区行政公署,设立泉州市(省辖地级市),实行市带县体制,原泉州市的建制改设为区的建制,因泉州古城状若鲤鱼,故取名为“鲤城区”。1985年12月31日,鲤城区人民政府成立,归属泉州市,并为泉州市政府驻地。1997年6月3日,根据“大泉州”发展规划的需要,国务院批准泉州市增设丰泽、洛江2个区,原鲤城区行政区域调整为三个市辖区,同年9月29日,洛江区人民政府正式挂牌办公。至2003年12月,全区共辖有万安、双阳2个街道办事处,河市、马甲、罗溪3个镇,虹山1个乡,11个社区居委会,74个村委会。经济社会
2008全年实现生产总值48.16亿元,增长16.7%;财政总收入4.68亿元,增长29.3%,其中区级财政收入2.47亿元,增长33.1%;工业总产值96.04亿元,增长23.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81.52亿元,增长26%;农业总产值5.74亿元,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26亿元,增长24.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76亿元,增长15.1%;出口商品总值2.5亿美元,增长29.3%;合同利用外资3401万美元,增长14.7%,实际利用外资2339万美元,增长28.4%;农民人均纯收入6316元,增长8.7%;全社会用电量41716万千瓦时,增长19.7%。工业经济:新批工业用地137.5公顷,完成土地平整214公顷。新投建企业41家、新投产企业46家,新投建厂房56万平方米、竣工51万平方米。新批注册资金50万元以上内资企业129家,新批和增资的外商投资企业28家,投资总额10.75亿元。洛江经济开发区庄田片区优选36家符合产业政策、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高的企业入驻。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3家,全区产值超亿元企业达21家;5家企业实施技改投入资金2.81亿元,创建6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级创新型示范企业、2家省、市行业技术开发中心、3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家企业通过贯标认证,1项产品获得“国家免检产品”称号;1家企业启动改制上市前期工作。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5家,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87.5%,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万元GDP能耗降至0.571吨标准煤,节能率2.7%,削减水污染COD排放量48吨、大气污染物SO221.8吨,实现“双减排”目标。新投建、投产企业数量分别为23家和31家;共投入技改资金2.2亿元,新增省级行业技术开发中心1家、市级技术研发机构4家;通过省著名商标认定4项、市知名商标认定3项,通过各类管理体系认证企业8家;着手上市前期运作企业3家,进入实质运作阶段1家。
城镇建设:积极配合福厦高速铁路建设及福厦高速公路扩建,完成万虹公路马甲至罗溪段拓改工程、滨江大道二期、万安中心区1.7公里市政道路建设,动工建设滨江大道三期、县道310线河市段。完成西福引水工程、河市供水管道、LNG中心城区供气主管道建设,500kV泉州大园变电站、220kV洛江变电站、万安、马甲110kV变电站动工建设。房地产业新开工33万平方米、竣工18万平方米,完成投资5.2亿元,增长59.5%。引进11家物流货运企业,运力提高到5673吨,增长63%;完成双阳物流园区规划,初选6家物流龙头企业入驻。豪生国际集团取得用地并着手筹建五星级酒店,闽侨航空旅游城四星级金龙大酒店完成主体建设。完成全区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编制,抓紧泉州泉美植物园前期运作和仙公山生态旅游项目用地报批工作。完成镇区5.95千米道路硬化、1.2千米溪堤改造及5.12万平方米商住楼建设。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72亿元,增长27.4%,其中,道路、工业园区等基础设施分别完成投资1.08亿元、2.43亿元。全区29项在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5亿元。新批项目用地254.7公顷;完成征地217.3公顷、拆迁5.75万平方米。新增项目融资贷款1.79亿元、续贷1.69亿元,争取农发行3亿元贷款已获批并到位首笔资金5000万元。大力加强工业园区载体建设,完成机电产业园124.7公顷、双阳朝阳片区33.7公顷基础设施建设,河市官洋片区、霞溪片区“三通一平”扎实推进,宏益电子产业园加快首期63公顷用地整理,动工建设首期5万平方米标准厂房。积极配合福厦高速铁路、泉三高速公路南惠支线建设、福厦高速公路扩建及中石化成品油管道建设;推进滨江大道三期半幅路建设;完成县道310线河市段建设及县道304线(罗溪东环路)拓改路基建设;抓紧滨江大道四期、双阳片区市政道路、塘西至洛阳江道路、新城路、万虹公路万安至河市段拓改工程前期工作。动工建设河市至马甲7.5千米路灯工程,完成6.2千米污水管网建设。
新农村建设:完成粮食总产量3.56万吨;改良水果466.7公顷,新增水产养殖33.3公顷,新增中药材基地66.7公顷、茶叶基地33.3公顷、花卉基地16.6公顷、速生丰产林273.3公顷。投入2548万元完成马甲、罗溪片区600公顷中低产田改造和43座山围塘除险加固。落实双阳7个社区和河市6个村集体经济发展用地;推进7个新农村示范村建设,落实扶持资金836万元;扶持6个区级不适应村加快发展,落实扶持资金354.4万元、扶持项目48项。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新转移2051人。完成6公里乡村道路提级改造和26个村(社区)通自来水工程建设,实现移动通信网络覆盖全部行政村;完成双阳垃圾中转站、虹山垃圾填埋场建设,新建农村沼气池300口、垃圾屋110个,新增13个村建立健全卫生保洁制度。
社会事业:申报实施“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1个和各级科技计划项目64个,荣获“第三届福建省科普先进区”称号。教育“双高普九”通过省政府督导评估验收;投入1010万元完成7732平方米中小学校舍及附属设施建设;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免除学杂费469万元,补助贫困住宿生生活费、交通费76.3万元;调整提高中小学教师津补贴水平。加快基层医疗卫生设施建设,投入1300万元完成双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马甲医院、罗溪、虹山卫生院综合楼建设,投入155万元添置医疗设施。加快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圆满完成承办全国农运会毽球花毽项目竞赛和接待任务;完成虹山乡综合文化站改造建设及10个社区全民健身点、10个农家书屋、24个省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点建设。人口出生率10.69‰,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95.5%。累计发放低保金385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3.48%,补缴医保费1345万元解决双阳华侨农场原职工医保问题。发放慈善救助款70多万元。累计向四川地震灾区捐赠款物582.6万元。完成企事业单位安全生产评级473家。组织申报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47项,3个项目荣获市科学技术奖,创建2个市级科技示范镇、4个示范村、10个示范户,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三连冠”称号。新建中小学校舍2.18万平方米,完成奕聪中学高中部建设,泉州第十一中学、泉州罗溪中学通过省级三级达标验收,实现所有公办完中校省级达标。完成马甲医院医疗设备改造升级,动工建设双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罗溪卫生院综合楼,完成新一轮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分别有3个和5个项目入选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完成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5个农村文化示范点、6个全民健身点建设,荣获第六届省农运会乒乓球男女团体各第三名、第八届市运会体育道德风尚奖,荣获“全国武术之乡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称号。人口出生率10.45‰,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95.35%,荣获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称号。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完成53.3公顷耕地补充工作;加大环境监管和环保执法力度,水污染COD减排17.4吨,大气污染物SO2减排42吨,完成“双减排”任务。马甲镇获省级“环境优美乡镇”称号;完成植树造林510.3公顷,营建生物防火林带45千米、抚育150千米;启动泉州湾海洋环境生态修复项目。
人民生活:社会保险扩面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区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人数分别为14513人、15035人、12000人、13636人和13616人,覆盖率分别为27.5%、40.1%、32%、36.4%和36.4%。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发放低保金324万元,增长58%;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区参合率80.57%,发放补偿资金近900万元;解决双阳华侨农场原职工养老保险补贴、断保人员续保补贴600多万元;成立区慈善会,募集创会基金4150万元。完成廉租房、侨居造福工程、“五保户”安居工程、贫困残疾人和计生二女户安居工程、地质灾害点搬迁工程1.58万平方米建设,解决164户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动工建设万安杏园小区3.25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平安县(市、区)”称号。
环境保护: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完成40公顷耕地开发任务,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完成双阳华侨农场181公顷国有土地确权登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伍顺物资等4个项目被列入市级循环经济项目;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落实重点流域综合整治工程,洛阳江流域、惠女水库水质明显改善;完成30千米生物防火林带和泉州湾海洋生态环境修复项目首期11.7公顷红树林种植任务;治理水土流失13.3公顷,封禁治理200公顷。在全区范围内封禁实心黏土砖厂,关闭虹山乡境内所有矿山及采矿点;虹山乡通过市级生态示范乡镇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