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福建省电子地图 > 泉州市地图 > 洛江区地图 >
罗溪镇地图
罗溪镇相关地区地图:

3、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罗溪镇

百年老镇罗溪镇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西北部的青岚湖畔,素有“金罗溪”美誉。集镇位于省会南昌东南部60公里,进贤县城西北部14公里。罗溪镇区域面积54平方公里,现有11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94个自然村,5706户,27975人。土地面积37800亩,其中水田20715亩,旱地17085亩。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小麦、大豆、甘薯次之。经济作物有花生、芝麻、棉花、油菜等。2001年,罗溪镇国民生产总值14092.6万元,其中农业4305万元,工业7597万元,第3产业2190万元,分别占30.5%、54%、15.5%,现有镇村私营企业1282家。罗溪的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发展迅速。素质教育与升学率连续10多年名列进贤前茅。罗溪镇中心文化站被评为“全省百强文化中心”。建有覆盖方圆20公里的电视差转台,被评为南昌市广播电视工作先进单位。罗溪的民间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龙舟文化在该镇已有上千年历史,至今仍沿袭着宋、元时期龙舟运动的古老仪式。如今,罗溪人民将龙舟运动发扬光大,先后2次代表进贤县参加南昌市龙舟大赛,1次参加省龙舟大赛。罗溪的民间艺术——木雕和烙画堪称一绝。烙画艺人周方员被聘为南昌市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他的烙画,笔锋细腻,古色古香,深受专家赞赏。被南昌市鄱湖大酒店选为装饰之用,作品的螃蟹属绿色食品。虽为稻田蟹,其品质几可与清水蟹媲美。罗溪镇经济发展区位优势明显,有320国道,浙赣线铁路穿境而过;全镇已实现村村通公路,村村通电话;农村电网改造基本完成,可以承受大型投资办厂用电需求。罗溪镇抓住有利机遇,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城镇面貌焕然一新、街道经营秩序井井有条,环境卫生状况有显改观,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农田水利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积极加快“吨粮田”建设,全镇吨粮田占农田总数的70%以上。大力兴修水利和清理渠道淤泥,开挖改造山塘、门塘50余座。排涝抗旱设施完善,罗溪镇排涝抗旱电站40余座,农业基础进一步夯实;公路硬化建设取得瞩目成绩,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硬化水泥路面55.5公里,全面实现了“村村通”工程,为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传统文化:
民间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龙舟文化在罗溪镇已有上千年历史,至今仍沿袭着宋、元时期龙舟运动的古老仪式。如今,罗溪人民将龙舟运动发扬光大,先后多次代表进贤县参加南昌市龙舟大赛、省龙舟大赛和华东地区龙舟大赛并获得奖牌。

民间艺术:木雕和烙画堪称一绝。烙画艺人周方员被聘为南昌市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他的烙画,笔锋细腻,古色古香,深受专家赞赏。被南昌市鄱阳湖大酒店选为装饰之用,其作品收藏于江南四大名楼之一的滕王阁。
古建筑群:颇具特色,三房、旧下等地有明清古建筑40多处。进贤县文化局曾多次到实地考察,并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正在申报“江西省历史文化古村”。为满足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通过社会融资建起了三房、新下老年活动中心和罗岭菩提寺,为繁荣民俗文化,规范民间行为道德和倡导积善、仁爱的社会氛围起到积极作用。
传统糕点:大麻枣历史悠久。据考证,创制于嘉庆八年即1803年。它以精选优质糯米、精制白糖、上等芝麻为主要原料,经过制坯、霜冻、油炸成形,似大枣,并以白糖和芝麻点缀,故称“大麻枣”。食之进口酥松,桂花香甜,价廉物美,是节日走亲访友的佳品。罗溪镇有家庭作坊7家,年产量20万余斤,产品畅销南昌、抚州、景德镇、福州和泉州等地。
区位优势:罗溪镇距进贤县城14公里,距南昌市60公里,水路距南昌仅20余公里,距昌北机场66公里,有320国道,浙赣铁路复线穿境而过,沪瑞、福银两条高速公路在距镇3公里处交汇。乡镇已实现村村通水泥硬化公路,水上运输经青岚湖、鄱阳湖直通长江。罗溪镇地处昌九景金三角和环鄱阳湖经济区的中心位置,随着南昌创建现代化区域中心花园英雄城市在中部崛起和进贤向西北大延伸创建滨湖生态园林城市的规划建设,罗溪作为进贤和南昌之间的交通重镇区位优势日益凸显。
科教文卫:科教文卫迅速发展,素质教育与升学率连续多年成绩斐然。罗溪镇中心文化站被评为“全省百强文化中心”。建有覆盖方圆20公里的电视差转台,被评为南昌市广播电视工作先进单位。罗溪镇卫生院被卫生局定为中心卫生院,通过多方筹资,更新了许多现代化医疗设备,医疗水平得到质的提高。罗溪中小学校危房改造惠及全镇广大师生,累计改建危房1万平方米,新建校舍1.7万平方米,中小学校告别了危房,同时师资力量得到了大大提高,教师合格率为100%,其中具有大专学历的占70%,本科学历的占28.3%。农民文化生活日益丰富,镇里建立了以文化站为中心,以村文化活动室为主体的文化娱乐体系,还有腰鼓队,文化演出队等。医疗合作和医疗设施改善大大缓解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2006年全镇农民参合率达到92%以上,新建改造病房1200平方米,医疗设备更新换代,提高了医疗水平。
产业结构:罗溪农业以种植为主,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小麦、大豆、甘薯次之。经济作物有花生、芝麻、棉花、油菜、瓜果、蔬菜等。畜牧养殖业迅速发展,罗溪镇有各类养殖户91户,年出栏生猪2万余头、鸡、鸭、鹅等家禽和肉鸽8万羽。罗溪荒山面积很大,现有江西福乐园林有限公司等几家企业在罗溪发展苗木、花卉、中药的种植,市场前景非常好,产品畅销全省各地。罗溪有万亩湖田,地势平坦,水质良好,还有6000余亩有待开发。罗溪工业门类齐全,民营经济发展迅速,有乡镇、私营企业1282个。形成了以建材、造纸等全方位的开放格局,其中,钢构网架、铝合金、不锈钢等建材行业从业人员达到8000余人,年收入7000万元,形成了公司+基地+制作户的订单模式。罗溪镇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商贸繁荣、服装、餐饮、金融一体化发展,同时积极鼓励剩余劳动力出国创汇,年输出劳动力1000余人,遍及欧美、非洲、东南亚,每年寄回罗溪的外汇都在800万美元以上。劳务输出市场前景广大。罗溪,城区正在拓展,布局更合理,按照“背靠两条路,滨临青岚湖,向东南大延伸”创建滨湖生态园林城镇规划的实施,客商看好这块热土,纷纷前来投资兴业。新世纪的罗溪人,诚实守信是根本,助您成功为已任,让我们密切合作,携手并进,开创罗溪更加美好的明。
特色水产:
贡品银鱼:罗溪镇北部深入青岚湖,呈半岛状,湖岸线20多公里,水面广阔,属鄱阳湖水系,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水产资源丰富,盛产鱼虾,其中银鱼最为著名。罗溪湾(即青岚湖罗溪)是鄱阳湖水系银鱼的主要产地,下产量3吨左右。鄱阳湖银鱼获首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即可鲜食,也可晒制、烩、炒、煮均佳,煮汤尤为上品,银鱼形似、色如玉,通体透明,肉鲜味美,具有较高的滋补价值,有润补肾、滋阳壮阳等功效,为历代上等贡品,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广州、东南亚等地。

中华绒鳌蟹:罗溪镇湖养蟹面积达3000亩,年产蟹能力达到5万公斤,由于罗溪湖田水质好,无污染,加上采用种草和投放田螺饲养技术,完全遵循螃蟹的自然食性来投食喂养,出产的螃蟹属绿色食品。虽为稻田蟹,其品质几何与清水蟹媲美。
荣誉:了促进经济发展,罗溪镇党委政府将不遗余力地改善发展软硬环境,社会治安环境较好,民风淳朴。罗溪镇罗溪村党总支被南昌市委授予“1998-2000年度全市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先进村”南阳村委会被评为江西省“安全文明村”,三房村委会詹家村小组被江西省和南昌市分别授予“文明村荣誉称号。罗溪镇连续三年被南昌市委、南昌市人民政府授予“文明单位”称号。1996年和1998年,罗溪镇被授予南昌市抗洪抢险先进集体,进贤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

2、江苏常州市新北区罗溪镇

隶属常州市。总面积53.51平方公里,辖行政村20个、居委会2个、村民小组367个。总人口4072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094人。2001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11亿元,完成财政收入2217万元。农业总产值1.18亿元,其中多种经营产值0.89亿元。年产粮食2127万公斤。拥有农机总动力3.18万千瓦。出栏生猪3.75万头、家禽9.75万羽,年产水产品179.8万公斤、水果171.9万公斤、蔬菜161万公斤。拥有工业企业254家,年内实现工业产品销售收入5.9亿元,工业利税总额5744万元,完成自营出口额134.1万美元。拥有第三产业实体1410个、三产从业人员2094人,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1.73亿元。该镇是常州空港所在地,建有常州机场专用公路联接镇境与市区,镇内还有沪宁高速公路罗墅湾互通式立交桥。罗溪镇现有工业企业380余家,形成了以新型建材、机械、车辆及配件、化工、纺织、电子、家居等为主要行业结构的工业体系。罗溪镇2007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35亿元,财政收入1.9亿元,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1.16亿元,工业利税3.34亿元。位于罗溪镇的常州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常州机电产业园区规划面积25.96平方公里,依托高新区沿黄河路机电一体化产业带的开发、发展,与薛家西片区连成一片,形成8平方公里工业集中区,已吸引了圣戈班[常州]技术材料有限公司、常州豪爵摩托车有限公司、常州市常科彩钢板有限公司、黄海客车、常林股份等90余家企业入驻。集“科工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仓储、物流、配送联运、商务贸易为主的江苏国际塑化城专业市场的建设、开业,加快了现代服务业体系的形成。农副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拥有国家级无公害蔬果基地2个、水稻生产基地1个,部级无公害产品4个。寒英葡萄园、农家乐龙虾养殖基地、彩叶树种园艺园、新科砂梨园艺园等加快形成了“一村一品”的特色农业。罗溪镇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建有中学2所、小学3所、卫生院1所,罗溪中学为省级示范初中,罗溪中心小学为省级实验小学,罗溪中心幼儿园、汤庄桥幼儿园创建为“常州市示范幼儿园”、“江苏省优质幼儿园”。10个新农村居民点正在加快启动建设。罗溪镇是全国千强镇、江苏省卫生镇、江苏省“双拥”工作先进乡镇、江苏省群众文化先进乡镇、常州市环境优美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