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镇地图
洛阳镇相关地区地图:
地方语言
客家话、阳山话。
经济发展
洛阳镇经济以外向型为主,经济发展多年来居于全县(区)前茅,保持良好发展态势。2010年实现工业产值63.8亿元,规模企业产值56.1亿元,出口交货值12亿元,外贸出口7358万美元;工商税收入库2.12亿元,再创历史新高,继续位居全县(区)前列,荣获福建省经济发展五十强乡镇。
●区位优势:地处闽南金三角中心地带,与泉州东部城区接壤,是惠安县、泉州台商投资区、泉州市区的连结点,受泉州中心城市完善的基础设施延伸和辐射。国道324线、漳泉肖铁路、福厦高速公路、泉三高速公路南惠支线、沿海大通道等交通要道穿境而过,扼洛阳江入海要冲,交通便捷,位置优越。
●:人文优势:千年古镇积累了绚丽多彩的文化沉淀,人文历史璀璨辉煌,拥有“海内第一桥”洛阳桥,蔡襄祠,历史名人陈金城、陈伯达故居,人民音乐家吴文季故居等闻名遐迩的名胜古迹。
●:资源优势:依山、临江、临海,北部山地蕴藏有大量的蛭石矿、白云母等珍稀矿藏,其中以花岗岩为最,储藏达100万立方米以上,还有5000多亩的山地可供发展现代高优农业;省级洛阳江河口湿地保护区拥有5000多亩红树林,具有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鸟类资源和人文景观。12.8公里的海岸线上,可供开发的浅海滩涂达8000多亩。
●:基建优势:拥有日产8000吨自来水厂、11万KV输变电站和2万门程控电话及6个基站。已形成交通便捷、水电充裕、通讯快捷、金融机构配套的良好投资环境,能满足远期经济发展需要。
●:产业优势:服装鞋帽、食品饮料、建材石雕、机械钟表、电子化工等支柱产业已基本形成。
著名侨乡
洛阳镇是闽南著名侨乡之一,华人出国谋生渊源流长。早在明代就有人远渡重洋,到东南亚诸国。侨属侨眷遍及全镇,而以洛江半岛的3个片区诸村为多。全镇旅居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11.7万人。华侨多数居于菲律宾,其次居于马来西亚、新加坡、缅甸,不少侨属定居于香港、澳门。许多该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桑梓情浓,热心家乡公益事业,纷纷捐资扩建、改建校舍,为学校添置教学设备,设立教学基金和购置医疗器械等。据统计资料显示,1949-1989年,全镇的华侨捐资兴办公益事业达516.93万元。屿头村是主要侨村之一,旅居海外和港澳台同胞1万余人,旅居菲律宾及香港的屿头人超过其留在内地的人数。
行政区划
3个社区:洛阳洛东戴溪,25个行政村:洛阳洛东民丰东尖阳湖圻庄东序瞿家小留友谊谈家头虎臣马安汤墅安尚马驰虞桥东陈下塘管城朝南安桥岑村戴溪天井
基础设施
全镇现有电站147座,总装机10.7万千瓦,11万伏安变电站2座,全部并入省电网络。交通、通讯较为方便。国道323线贯穿东西全境,东出县城可上京珠高速;南下江英、波罗可通英德、清远市及珠三角地区;西过阳山与107国道相通;北上五指山经大桥出口可通京珠高速。全镇实现村村通公路,并开通了移动(联通)、程控电话和宽带信息网络,建立镇村基层信息服务中心(点)和实施“文化共享”工程,为洛阳镇加快发展和提高对外开放程度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基本概况
洛阳镇位于广东省乳源瑶族自治县西北部,东经113.2度,北纬24.41度,东与本县东坪镇、大布镇、韶关市武江区江湾镇交界;南与英德市波罗镇、清远市阳山县江英镇相邻;西与阳山县秤架瑶族乡接壤;北靠五指山乳阳林业局,集革命老区、石灰岩山区、民族杂居地于一体,是广东省推行村官“双向承诺制”的发源地。因机构改革需要,2005年5月,原洛阳镇与古母水镇合并成洛阳镇。全镇行政区域总面积55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64.53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四分之一,是全县面积最大的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