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西电子地图 > 南宁市地图 > 宾阳县地图 >
芦圩镇地图
芦圩镇相关地区地图:

特色经济

芦圩镇是宾阳县传统手工业大镇,分布着有悠久历史的手工业村,从事手工业生产人数达3万多人,年产值达3亿多元。如王明村人生产的瓷器历史悠久,产品以做工精细,式样美观,价格低廉,销往贵州、云南等地,有吴村人生产的瓦堡;有蒙田村人制作的铁锯木制品;古城村委孟村人制作的凉席等。

民间艺术

1、高跷由宾阳县芦圩镇石村艺人制作,是解放初期南下文艺兵授给我县的一种艺术。由男女青年扮装戏剧人物(大多是古代人物)站立于木棍的把上,约离地有五、六十工分高。边走边演。四十、六十或八十人组成一个方块队。2、舞炮龙是芦圩群众特有的一种传统舞龙形式,每年农历十一、十五晚上常有举行。首先是“开光”祭典仪式,然后由“龙牌”、锣鼓、八音开路,举火篮、火把相随,按“龙路”行进。舞龙者头戴藤帽、赤膊上阵,各家各户均燃爆竹夹道相迎。

商业

芦圩镇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人文优势,目前,芦圩镇已拥有商贸城开发区、新城开发区,其中建设了摩托车专业市场、宾阳建筑装饰材料专业市场,水果批发市场等9个专业市场。芦圩镇新城区位于县城立新东路,是宾阳县乡镇企业示范园区的所在地,整个占地面积已扩展至6平方公里。城区规划科学合理,街道笔直宽敞,每条街道宽达36米,城区距南宁80公里,距广西铁路交通枢纽黎塘30公里,距南柳高速公路王灵入口处20多公里。公路从城区穿过,汽车日流量6000多辆,客流量10000人次以上,在城区内落户的有恒利皮革有限公司、新宇轧钢有限公司等宾阳县大型的民营企业,塑料加工、小五金生产、汽车修理等小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城区内涌现。

旅游景点

回风塔回风塔位于宾阳县芦圩镇新模村的合岭山之巅,距县城约5公里,人称合岭塔,又因靠近大模村,也叫大模塔,与大桥镇的秀峰塔一起,称为宾阳县两大古塔。回风塔为一座由青砖砌成的七层宝塔,清光绪二年(1876年),由知州叶茂松倡建,距今已一百二十多年。宝塔高23.3米,底径4米,呈八棱锥体状直指苍穹。每层塔檐外伸,略为上翘,造型古雅,檐下饰有各种图案。塔顶的八个檐角各挂一个铜铃,风吹铃响,清脆动听。清南海张中武题书“回风塔”三个大字刻于塔门之上,塔门两侧为宝塔建成时知州叶茂松题书石刻“秀气凌云天上星辰俱动,祥光耀日人间将相迭兴”。民国十三年(1924年),塔顶被雷电击崩一角,后经县知事陆之璜、朱璠熙先后拨款补修,才恢复旧貌。
蒙大赉“恩荣坊”:蒙大赉“恩荣坊”位于宾阳县芦圩镇南街古城,系明嘉靖皇帝为虎炳蒙大赉之功德而赐建。蒙大赉出生于明正德末年,卒于嘉靖年间,出身科第辉映的书香世家。大赉生性聪颖,才华横溢。嘉靖十六年(1537年)中举人,任郡守,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高中进士,官升朝廷礼部仪制司主政,兵部职方司南京,刑部山西司郎中,叙事职期间屡立功勋,为朝廷所器重,被明世宗恩封为“国舅”,后殉难于任上。明皇帝所赐建的“恩荣坊”代表宾阳县明代文化的一部分,是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亦是一座精美的建筑,但历经沧桑,建筑物遭到严重破坏,大部分已不存在。1997年开始筹资重建,规划以碑坊为轴心,统一故居、纪念馆、华表、长廊、亭阁、花坛等。现已完成部分建筑,其面貌可窥一斑。

乡镇特色

一、勒马蔬菜基地勒马蔬菜种植示范基地是芦圩镇和县农业局于2003年引进北京联华食品有限公司以土地流转(转包)的形式投资兴办的“三高”农业示范基地。基地规模1000亩,目前已投资150万元,基地内沟、渠、路和深井灌溉用水等硬件基础设施基本齐备。它的建成将成为我镇乃至我县发展规模型农业、深加工型农业的科技示范场所。勒马蔬菜示范基地选址在我镇南柳二级公路沿线的勒马村委勒马村勒马垌,占地1000亩。计划秋种马铃薯,春搞杂交水稻制种和其它名、特、优农产品品种的引进和试验。基地从去年开始引进实验种植加工型马铃薯品种斯诺顿已获初步成功,亩产达1000公斤左右,产品市场售价高于本地其它品种并且全部外销作为深加工原料,预计亩产值达2000元左右。如再加上杂交水稻制种每亩一年可获4000—5000元经济收入,经济效益十分可观。该示范基地采用科学管理方法,运用新技术,引进优质高效品种,预计年可获经济效益400万以上。基地发挥效益后,将是一个极具辐射能力的农业生产基地和龙头企业。
二、六和村委四季香葱生产基地:六和村委位于芦圩镇与大桥镇交汇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六和村委四季香葱产业也不断壮大,并成为该村委支柱产业,到目前为止,该村委已种植四季香葱900多亩。由于气候适宜,四季香葱极易生长,一年可种三季,每亩产量为2500—3000斤,按每斤0.4元计算,生产基地年产值可达200多万元,目前四季香葱主要销往贵州、柳州、南宁等地。该村党支部依托本地优势,因地制宜,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一是转变观念,调整结构谋发展。该村委从1987年开始引进种植四季香葱,当时种植仅为零星几亩。许多群众认为靠种植农作物没有什么出路,通过调查分析,村党支部一班人看到了种植四季香葱周期短、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而且市场前景广阔。为了转变群众观念,带动群众尽快致富,党支部一班人带头种植四季香葱,按照干部带头搞示范,群众认可再发展的思路,逐步调整产业结构。目前,仅塘表自然村就种植四季香葱500多亩,是该村委最大的四季香葱生产基地并逐渐辐射到周边的几个自然村。二是依靠科技,发展壮大产业。起初,种植四季香葱范围小,影响力不大,为了使该产业做到“上规模、上效益、上水平”,该村支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提高群众种植技能。到目前为止,已举办4次培训班,受益农民3000人次,该村委逐渐涌现出一批种植能手。同时,通过科学管理,增加科技含量,精心打造四季香葱品牌。三是搞好服务,走向市场。随着四季香葱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找市场,找销路,是非常关键的一环,村党支部从大局出发,从群众的长远利益出发,以支部为核心,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作用,走南闯北,多方联络,打开市场销路。目前,六和村委四季香葱远销贵州、柳州、南宁等地。随着四季香葱品牌叫响,各地客商纷纷到六和村委订购四季香葱,四季香葱前景看好。芦圩镇超华养殖场,三、芦圩镇超华养殖场芦圩镇超华养殖场是由芦圩镇水产畜牧兽医站退休职工郑桂田等几个养殖大户合资兴建的一个颇具规模的种草养芦圩镇牛场,该场始建于2003年6月,当年12月份投产,养殖场占地面积165亩,其中鱼塘面积15亩,种草110亩,固定资产投资60万元,建有22列式1800m2牛舍2幢,可容纳饲养肉牛400头。该场自兴建已成为芦圩镇和周边乡镇的规模养殖和典范。超华养殖场目前主要通过种植桂牧1号牧草进行育肥牛这种“短、平、快”方式养殖,牛育肥后销售广东沿海等省份,每批牛的育肥周期为2个月左右,一年可以育肥牛5批,每批能养殖300头左右。每销售一批马上补充一批,如此交替循环,不让有空闲栏出现。按每头平均450公斤左右,市场价格22元/公斤计,年产值可达100万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同时利用鱼塘进行立体养殖,牛粪作为鱼的饲料,塘泥作为牧草是肥料,牧草作为牛、鱼饲料,形成生态循环,大大提高养殖效益。养殖场的远景规划种草养牛为龙头,以肉、奶用牛品改为发展方向,推行“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与基地周边养牛户挂钩合作养牛,养殖场为合作农户提供种苗、药物、技术服务、销售等一条龙服务,实行农工贸一体化经营,走产业化带动农民致富的道路。

建制沿革

芦圩造屋建圩于明朝嘉靖年间,距今已有五六百年历史,开始时是由圩南同仁街头老树几家姓“卢”的人摆粥铺,粥谋生,乡邻百姓称它为“卢家粥铺”。后来此地居民逐渐增多,商贾云集,发展成为圩市,人们便叫它为——“卢圩”。由于建圩初期,有人经常聚众闹事,为了缩小影响,避免官府查缉,所以后来当地乡绅建议将“卢圩”的“卢”改为“芦”,才形成了现“芦圩”的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