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云南省电子地图 > 昭通市地图 > 巧家县地图 >
马树镇地图
马树镇相关地区地图:

马树镇-发展状况

镇党委、政府按照既定的发展目标,抓机遇、谋发展、打基础、争外援、建产业、强支柱,以饱满的斗志、昂扬的精神,脚踏实地,务求实效的作风找准突破口,主攻难点,努力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推进“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健康发展,使马树镇经济发展呈现出六个亮点:一是集镇建设稳步推进,招商引资创历史新高。按照县政府“一个中心,五个支点”的要求,马树镇在原建两条800米长15米宽街道的基础上,走“以地生财,以财建镇,以镇招商”的路子,积极向外招商引资,重兴规划建设沿河(沼泽)大道一期工程长270米、宽20米的街道硬化工程早已完工验收。沿河大道二期工程主干道长230米、宽20米,支街道长300米、宽14米,现正在规划筹备之中。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实质性的进展。交通条件全面改善,乡村公路总里程86.1公里,马车驿道60余公里,近40%的农户已通马车路。马树镇现有马车2000余辆,各种机动车100余辆。6个村委会的住房得到新建,投资75万元的镇政府办公大楼和投资80万元的马树河大桥即将竣工。通电工程全面启动,马树镇已有63%的农户通照明用电。教育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马树镇除一所村完小未得到新建和马树中学的建设难予承担“普九”任务的正常实施外,其它校舍均有较大改观。三是扶贫安居工程全面推进,使特困群众的居住环境呈现新亮点。近年来,共投资130.4万元,新建了297户杈杈房;投资100余万元解决1000余户农户的人畜饮水困难问题,使70%的农户饮上卫生水源,农村的卫生环境有了较大改善。四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速度加快。以产业为核心抓发展,以增钱为目的抓农业的观念正在形成。据不完全统计,马树镇户均每年能出售10头以上肥猪的农户在100户以上,且马树镇农户已实现年人均1头生猪存栏的目标。五是私营经济连续增长,农村剩余劳力得到有效转移,集镇面貌换然一新。马树镇办证经营的个体工商户236户,从业人员400余人,加上临时在街上摆滩设点的个体户和40余名搬运工,整个集镇已解决了800余人的就业问题。市场繁荣,购销两旺,私营经济的发展速度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势头。六是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取得长足进步,硬性指标连年超额完成。近年来,由于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强化措施,挤干水分,加大医学监护和独生子女办证力度,完善计划生育台帐管理等,育龄人群的生育观念逐步得到改变,计生工作已逐步在从良性循环方面发展。老“马书”、新马树,历史在变迁,社会在进步。过去的成绩只能说明昨天,不能代表今天和未来。为使马树镇人民早日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宏伟目标,在镇党委的正确领导、镇人大的依法监督,镇政府的正确执行和马树镇广大干部群众的支持配合下,磨盘山下的马树镇将会阔步迎接新的挑战,迈向新的未来。

马树镇-旅游概况

马树镇地处两市、两县、五乡镇结合部,俗有巧家“东南大门”之称;最高海拔老黑箐梁子3202米,最低海拔木桥虫源2080米,年平均降雨量900—1165毫米,年平均温度6.2℃—10.7℃。国土面积291.2平方公里,森林履盖率达48%,牧草地面积达20%,水域面积占1.5%。马树镇辖8个村民委员会,230个村民小组,217个自然村,总户数7226户31578人,居住着汉、彝、苗、布依、僳僳等五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1.5%。树镇有着巧家县最大的马树海坝坝子,“四匹梁子两条河,群山环绕盆地边”是马树的真实写照。境内以山间盆地、山地与河谷深切割地形地貌为主,河湖密布,山水相连,公路如织,绿树成荫。全市最大的马树国营跃进林场拥有19.2万亩森林面积,蕴育着绿色银行的无限生机。睡醒的马树河蕴藏着丰富的水利资源,数十万亩连片油菜花和绿肥花、洋芋花一望无垠,时时招惹着蜜蜂的亲睐,海坝“千亩样板、百亩连片”的玉米单株定向密植移栽技术使农民偿到了增加科技含量的甜头;几千亩的“湿地”保护,千百年来形成的海筏,数百年的古矿洞,让人们对沧桑巨变的马树浮想联翩;大海子、孔家营水库是巧家县为数不多的湿地效益和价值较高的具有代表性的重要生态系统,也是该县防控禽流感野生动物疫病监测的重点地区,在这里栖息着黑颈鹤、灰鹤、斑头雁、绿头鸭、苍鹭、白鹭等十多种千余只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动物,其中黑颈鹤达600余只。2002年以来,国际鹤类基金会、云南省林业厅和贵州环保局联合组织的“云贵高原鹤类和大型水禽调查”将该湿地确定为观测点。大海子湿地以休闲而著称,成为了人们休闲观光的一道亮丽风景,也是人们茶余饭后话把的圣地。大白路梁子千亩连片的杜鹃花让人浮想联翩,漫山遍野一片白,人间纯洁莫过于它,盛夏到大白路梁子采食漫山遍野的大白花、搞集体野炊,端阳节到会巧交界的磨盘山对歌,看昭鲁坝子,秋天到大白路采摘杨梅回家泡酒、制灌头等已成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河流蜿蜒,群山翩跹,奔流不息的马树河仿佛正将马树旅游经济的发展向外传播,指引着人们前来观光旅游,一睹它那迷人的风采。

马树镇-资源概况

马树镇地处巧家县东南方,是滇东北的农牧大镇,国土面积291.2平方公里,最高海拔3202米,最低海拔2080米,年平均气温8℃。马树镇辖8个行政村,23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0914人。猪多粮多是马树镇得天独厚的优势,人均占有粮食和生猪出栏均居全县第1位,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60%。
区位独特:马树镇地处两市(昭通、曲靖)、两县(会泽、巧家)、五乡镇(炉房、大桥、迤车、老店、崇溪)结合部,距省会昆明市220公里,距昭通市140公里,距曲靖市230公里,集镇繁荣,交通便捷,便于原材料的调运和畜产品的运输。
资源丰富,畜牧业发展基础较好:马树镇具有宽广的土地和丰富的草料资源,马树镇实有耕地面积140000余亩,除种植玉米、洋芋等粮食作物55454亩外,还种植绿肥、萝卜、蔓菁、红麦等青绿饲料20000余亩,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有利的物质条件。马树镇是全县的畜牧发展大镇,生猪产业是马树镇的传统产业和优势产业,多年来镇党委、政府把生猪产业作为调整农村经济新框架的产业来抓,作为马树镇重点工作之一,作为一项富民工程、强镇产业专题推进,生猪产业得到了健康快速发展,在全县具有带动示范作用。在生产上已从农户散养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在品质上已由传统品种向长白、约克、杜洛克等良种瘦肉型猪转变。在当前生猪价格不断攀升的市场机遇和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的政策机遇前,马树镇养猪业更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预计2007年底,马树镇出栏商品畜50000余头(只),产肉4200吨,其中生猪出栏44000头,产肉4000吨,加上炉房、崇溪、老店、大桥、迤车等周边乡镇全年可出栏商品畜190000余头(只),产肉16000吨,其中生猪出栏160000头,产肉16000吨。马树镇乃至全县畜产品均未实现初、深加工,以卖原始产品为主。该项目建成后可大大提高畜产品附加值,具有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27808男15651女12157家庭户户数7153家庭户总人口(总)27784家庭户男15630家庭户女121540-14岁(总)78130-14岁男47970-14岁女301615-64岁(总)1855115-64岁男1010715-64岁女844465岁及以上(总)144465岁及以上男74765岁及以上女697户口本地住在本地27427

马树镇-旅游开发

考察学习:巧家县旅游局会同该县马树镇相关领导组成考察队前往东川“红土地”旅游景区考察,欲取东川“红土地”摄影基地的“经”为马树镇所用。有人曾这样描述巧家马树镇:上百只黑颈鹤和野生黄鸭飞来栖息越冬,杜鹃花开漫山遍野,集体野炊山民成群,林场瞭望台上对山歌找情人,飞奔的马车、展翅的黑颈鹤、披毡衫的山民……在太阳光的映射下,各色的农作物在红土地上组合成五彩斑斓而又质地分明的天然图案,犹现一幅古朴的山村田园图。巧家马树镇地处昭通、曲靖两市接合部,境内河湖密布,山水相连,公路交织,绿树成荫。每年,神奇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变幻美妙的光线都会吸引不少摄影爱好者自费前来采风。而与之相隔不远的东川在近几年以自然景观和田园风光为依托,找准亮点来吸引世界各地游客和摄影家的运作方式取得了巨大成功。相比而言,马树境内现有旅游资源与东川的“红土地”旅游资源相比,各具特色,有着许多相同之处,极具开发价值。
开发旅游资源:巧家县看准了马树镇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认为东川的这种运作方式很是值得学习和借鉴,适合巧家马树镇文化旅游业的发展,马树镇占据了巧家森林覆盖的半壁江山,这里的植被比东川红土地好,生态系统稳固,而且大药山花毡、马树服饰、铜茶壶、铜酒壶等民间特色旅游文化产品丰富,多姿多彩的民间文化将会吸引更多的游客青睐。为此,马树镇决定及时安排人员深入实地将现有旅游资源挖掘出来,找准马树旅游的旅游产品特色,并聘请在旅游规划发展方面的专家和设计师进行整体的规划和利用,把马树镇开发成为滇东北旅游线上的新亮点。

马树镇-民间艺术

马树镇作为巧家县的一个重要畜牧基地,不但生猪养殖业也逐渐发展起来了,人们的生活水平蒸蒸日上,在这人杰地灵、山清水秀的马树,热情好客,喝大碗酒,吃老猪脚火腿,感受苦荞饭带来的美味,成为了马树人民召待客人一种热情方式,让你对它又爱又恨,爱他的美味与热情,恨大碗酒的不醉不归、一醉芳休。这些都还不算,如果你到马树,一定到大海子湿地感受一下湿地的魅力,欣赏一下黑劲鹤的舞姿,眺望一下美丽的田园风光,一定要去孔家营羊棚去感受一下花毡的艺术,看看老人如何传承一项精细的民间艺术。马树镇孔家营村羊棚自然村一向鲜为人知,自从洪顺章的花毡在“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展出后,熟悉他的人也就越来越多。马树花毡制作,据说起源于清初,由一名来自四川的工匠传到当地,在花毡最鼎盛的时期,曾经是进京的贡品。2005年,巧家擀毡技艺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马树花毡几乎囊括了擀毡的全部工序,并在后期加工中,则提升了这项技艺的文化和审美价值。绘制花毡图案时,非常讲究心静、手净、眼近,整个过程完全是在完成一件艺术品。花毡色彩对比强烈,图案朴拙,方圆不一,画面丰富,梅花鹿、蝴蝶、狮子、鱼、喜鹊、松、鹤等皆可入画,热烈喜庆,反映了老百姓对幸福生活的祈求与理解。过去花毡主要是床毡,即家境富裕者或是婚礼时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活内容的变化,现在又增加了桌毡(用于桌面装饰),毡包(用于铺椅子或汽车座垫),奥运福娃,“贝贝”、“京京”、“欢欢”等图案已进入了花毡的擀毡之列。花毡上的十二生肖个个活灵活现、惟妙惟肖、跃跃欲试,其中,取名为“欢欢”、“晶晶”的圆圆的、红彤彤的花毡会一直地朝着人“微笑”。马树花毡的展出,使羊棚自然村及洪顺章等人在昆明、昭通等地声名远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