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山西省电子地图 > 晋中市地图 > 介休市地图 >
绵山镇地图
绵山镇相关地区地图:

民间特色

介休面食传统面艺山西面花担担面碗坨子陈醋民间社火元宵灯会

秦柏

秦柏位于城西南15公里西欢村柏树岭上,相传为秦朝遗物,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秦柏树高15.06米,主干高2.6米,腰周长11.8米,根部周长16.7米,主干上分10个枝杈,每枝平均周长3。1米,最粗的东北枝周长4.75米。树冠周长54.21米,树阴覆盖面积近300平方米。枝叶繁茂,生机盎然。比陕西黄陵柏(腰周长10米)粗1.8米,有“全国柏树之王”美据清乾隆(介休县志)记载:相传为秦时物也,旁有村曰秦树村。这株枝繁叶茂、常青永翠的古柏,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据目前国家公布的资料,秦柏腰围比陕西黄陵古柏(黄帝手植柏)还粗1.8米,是全国柏树之王,被誉为华夏第一柏。它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古树的活档案,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古树,并被载入世界吉尼斯纪录。

绵山

简介:亦名绵上,后因春秋五霸之晋国霸主晋文公名臣介子推(介之推)携母隐居被焚又称介山。它地处汾河之阴,距介休市区20公里,跨介休、灵石、沁源三市县境,最高海拔2566.6米,相对高度1000米以上,是太岳山(霍山)向北延伸的一条支脉。山光水色、文物胜迹、佛寺神庙、革命遗址集于一体,是山西省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山,中国清明(寒食)节发源地,中国寒食清明文化研究中心,中国寒食清明文化博物馆。绵山之所以享誉海内外,千百年来登临者络绎不绝,在于它步步有景,景景有典。椤严会、李姑岩、蜂房泉、天桥、朱家凹、抱腹岩、小蜂房泉、银公洞等数以百计的天然岩洞,堪称奇观。抱腹岩之“腹”大,抱二百余间殿宇、馆舍及一两千名游人于“腹”内,容两千年历史文明于其间,堪称天下第一岩。兔桥、鹿桥、天桥、古云梯、铁索岭、慑神崖等险道惊魂慑魄,令人赞叹叫绝。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所述“绵山石桐水”千回百转,飞流激荡,依次开发形成了五龙瀑、水帘洞等形态各异的瀑布群。大小蜂房泉数百个,悬垂的天然石乳,“乳汁”清洌甘甜,如珍珠断线,滴落有声。此山、此水即使在名声显赫的三山五岳也难寻、难觅。全国柏树之冠——秦代古柏以及龙柏、虎柏、兔柏、鹿柏和原始柏林,组成了一个仙境般的“柏树王国”。天下名碑──《大唐汾州抱腹寺碑》和宋、金、元等历代碑刻,以及云峰寺石佛殿、马鸣菩萨殿、明王殿和天桥须弥殿、五龙峰五龙寺的大量宋代之前及宋、元、明雕塑异彩纷呈,颇具文物价值。东汉古刹铁瓦寺、三国曹魏抱腹寺、北魏鸾公岩和唐代回銮寺等诸多寺院,以及建筑面积为三万多平米的华夏第一观──大罗宫,寺庙的古老、众多和宏伟也为其它名山所不可比拟。奇岩、险道、秀水、古柏、唐碑、宋塑、名刹、巨宫和真神介之推、真佛空王佛,以及流传千年而不衰的寒食清明习俗,组成了绵山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使人目不暇接、思绪万千而留连忘返。绵山地势险要,历来兵家必争。隋末唐初李世民曾在绵山下雀鼠谷大败宋金刚,收降尉迟恭。一百二十回《水浒传》留下了田虎带领农民起义军与官兵对垒的故事。绵山还记载有南宋李武功、李实领导义军抗击金兵入侵的事迹。明末太原武总兵也曾依托绵山收复失地,以图再起。抗战初期,冯玉祥将军所属方振武部在绵山举行了震惊中外的抗日誓师。之后介休县长张德含、牺盟会特派员李志敏在绵山组建抗日民主政府,坚持了长期的敌后游击战争。绵山又比其它名山多了一道“可藏甲上万”和爱国主义的特殊风景线。绵山开发,开始于原始人的群居生活。道家活动开始于春秋时期,此时介之推已携母来绵山隐居。东汉建安年间,绵山已有佛教寺院──铁瓦寺。《介休金石略》载:“摩斯塔下有寺,东汉建安年建,皆铁瓦,悉铸施者姓名”,据今已有一千八百余年。以后规模较大的开发建设有五次:三国曹魏时,高僧迪公考察筹划,魏明帝曹睿特诏建绵山抱腹寺;北魏高僧昙鸾于绵山抱腹寺及山之阴聚徒说法,弘扬净土宗教义,并创建鸾公岩;唐代高僧志超择地绵山,创立禅林,修炼成佛,后唐太宗李世民敕建云峰寺;元末大火后,明晋恭王朱等人主持修复云峰寺等寺院,之后历代又有增修;1995年以来,山西三佳煤化有限公司董事长阎吉英独资修复开发绵山,除将1940年侵华日军烧毁的寺庙逐一修复外,又新建了盘山公路和宾馆、饭店等接待服务设施。已投资六亿元。目前已经形成龙头寺、龙嵴岭、李姑岩、蜂房泉、大罗宫、天桥、一斗泉、朱家凹、云峰寺、正果寺、栖贤谷、介公岭、水涛沟、古藤谷等十四个景区,全部游览一般需要3到5日。绵山毗邻平遥古城、双林寺、镇国寺,与灵石王家大院、资寿寺联为一体;同时又是介休市区玄神楼、后土庙景区、张壁古堡、洪山源神泉及古陶瓷遗址、弘济寺景区的“龙头”,起着重要的影响辐射作用。同时它又与沁源灵空山、灵石石膏山形成一个地域辽阔,各具特色的“旅游金三角”。加之铁路、公路四通八达,接待服务设施日臻完善,冬夏温差不大,一年四季皆宜游览,尤宜冬日雪霁,是一个有着广阔开发前景并极具独特个性的旅游胜地。
绵山传说:绵山地势险要,历来兵家必争。隋末唐初李世民曾在绵山下雀鼠谷大败宋金刚,收降尉迟恭。一百二十回《水浒传》留下了田虎带领农民起义军在此与官兵对垒的故事。绵山还记载有南宋李武功、李实领导义军抗击金兵入侵的事迹。明末太原武总兵也曾依托绵山收复失地,以图再起。抗战初期,冯玉祥将军所属方振武部在绵山举行了震惊中外的抗日誓师。之后,介休县长张德含、牺盟会特派员李志敏在绵山组建抗日民主政府,坚持了长期的敌后游击战争。绵山又比其他名山多了一道爱国主义的特殊风景线。但是绵山最广为传颂应该是介之推被焚的故事了。在我国悠久的民俗文化中,纪念历史人物的节日只有两个:一是五月端午节,为纪念楚国大夫屈原;一是清明寒食节,为缅怀晋国大夫介之推。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国外,在最困难的时候,随臣介之推“割股奉君”。19年后,重耳返国为君,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重赏功臣,唯独忘了介之推。介之推认为自己顺应天命辅君复国,不愿再同那些邀功争赏之人同朝为伍,便携老母隐居到介休绵山之中。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便亲自来到绵山寻而无果。文公无奈,下令一面放火烧山,本想把他逼出来,但是,奸臣却故意陷害,四面烧山,直到大火熄灭,才发现介之推母子相拥被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为了悼念介之推,文公下诏,在介之推忌日,禁烟寒食。以寒食寄托哀思,是为了怕引火再烧了绵山。这大概和五月端午屈原死难日乘龙舟往汨罗江丢粽子一样,一来是为了纪念屈原,二来也怕鱼类再糟蹋屈原的躯体。这是人民群众怀念他们所热爱的历史人物的最好方法。同一时期的两位贤哲,一南一北,双星辉映;一水一火,赴义成仁;一江一山,永载史册。随着时间的推移,唐朝时期寒食节已经成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寒食节本来是清明节的前一天,但发展到唐代后期,逐渐演变为一个节日。寒食节历经两千多年,最终发展为四海同祭,生者展孝,祖先享食的盛大节日
绵山交通:太原方向:沿大运高速一路南下至灵石出口下即可。下高速后约10公里左右。西安方向:沿西禹高速过黄河龙门大桥至侯禹高速到大运高速北上至灵石出口下。

主要节日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寒食节端午节中秋节中元节腊八节祭灶神祭火神祭祀关公祭祀天地爷

介休东岳庙

东岳庙位于介休市绵山镇小靳村,小靳村位于绵山脚下,这是一座堡子村,600米左右的夯土墙包围着村庄,土墙四五米高,厚有一米左右。东岳庙位于小靳村村口。坐北向南,占地3100平方米,始建年代不详,现存影壁、山门、戏楼、钟鼓楼、献殿、正殿、后寝殿等建筑,为明、清遗构。庙内现存明清彩塑30余尊,碑碣16通。另山门、正殿、寝殿内皆有完整、精美的壁画。东岳庙整组建筑规模适中,布局紧凑,环境幽雅。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休东岳庙曾经被盗窃两次,最近的一次是2009年的5月31日,正是因为这次盗窃让介休东岳庙名声大作!

历史文化

清明寒食文化,中国清明寒食的古老发源地。绵山镇历史久远,据史料记载至少有2500年的历史,绵山镇因南部山峦绵山而得名!这片山脉深情的养育着绵山的子女!忠义,清廉,仁孝,节俭的美德,绵山人民一直传承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