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侯县地图
闽侯县相关地区地图:
体育发展
闽侯民间传统体育较为突出,有武术、游泳、龙舟等,并具有浓厚地方特色。武术源远流长,清代就有武进士29人,出了武状元宋鸿图、武探花林培基。民国时,南屿人周子和的虎形拳传入日本,成为当今日本冲绳上地流空手道的始祖。陈春官是闽侯县罗汉拳、香店拳的传人之一,1957年、1960年、1962年三次参加省武术观摩表演赛,均获表演奖。1980年县武术运动员参加福建省传统武术比赛获第三名。闽侯溪河网布,给游泳运动和龙舟竞渡带来得天独厚的优势。群众性游泳渡江活动踊跃。1958年端午节,成立县第一支女子龙舟队。1979年县业余少年体育学校游泳队赴福州比赛,获男女团体总分第一名,及个人18项冠军。1986年闽侯县男、女龙舟队参加省龙舟调赛,尚干男队获第一名,并赴日本参加长崎龙舟选手赛,获第二名。1988年6月,青口男子龙舟队参加福清国际龙舟邀请赛,获第二名;祥谦女子队获表演赛第一名。1989年9月祥谦女子龙舟队参加武汉国际龙舟邀请赛,获600米、1000米团体亚军。1990年闽侯籍游泳运动员张晓峰在全国城市运动会上荣获4枚金牌,同年10月,参加全国游泳锦标赛,又获金牌1枚。全县机关、农村、学校,普遍开展篮球、排球、乒乓球、棋类、跑步等体育活动,学校开展《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活动的施行面达100%,达标率达93.6%。1994年,闽侯县被评为省《锻标》工作先进县。科技发展
历史上闽侯农业技艺虽有一定发展,但长期仍停留在男耕女织落后状态,直至民国31年,始有赵尔隼在境内大部分洲村办私营农场,推广南特号、一条香、金早水稻等新品种,引种岱字、德字棉花新品种,并进行水产、果树科研实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努力开展科普教育和科技交流。50年代,农村群众性科学实验活动就比较活跃,1952~1953年水稻专家李森惠在荆溪关中村进行水稻高产试验。1966年,曾在南通公社召开全国和全省的群众性科学实验活动交流会和现场会。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县科协在中小学建立500多个科技兴趣小组,共制作“三小”(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作品400多件(篇)。荣获省科协授予“全省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县”称号。同时,把科技成果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在农业方面,重视耕作改制、良种培育,60年代,选育水稻品种117种,其中晚稻品种“红晚52”,在全国推广面积达百万亩,获第一届全国科学大会进步奖。1978年,评出104个获奖项目,其中36项获地市级科研成果奖。1985年始,在农村实施“星火计划”,至1994年,全县共实施星火项目130多项,总投资约4000多万元。在工业方面,开发省优、市优产品,一部分科研成果还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卫生巾等原材料热熔胶产品,1990年获“中国妇女儿童四十周年博览会”铜奖。著名人物
闽侯县,人文荟萃,名人辈出,近现代著名人物有:民族英雄林则徐,清华大学建筑系创始人、国徽设计者、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者林微因女士,民主革命者林觉民,启蒙思想家严复,报界先驱林白水,“二七”烈士林祥谦,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化学家侯德榜,天文学家张钰哲,中国当代经济学家陈岱孙;物理学家、中央研究院首批院士萨本栋,化学家萨本铁,计算机科学家、中科院院士萨师煊,爱国将领萨镇冰等。医疗卫生
古代,闽侯城乡群众靠中药、青草药治病。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在当时境内马尾由英国人办一家“圣教医院”,西医、西药开始传入闽侯。民国27年把戒烟院改为闽侯县卫生院,此后西医逐渐发展。但广大农村仍然严重缺医少药,各种病魔肆虐,1949年,年均死亡率高达30‰,人均寿命只有35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关心人民疾苦,开展防病灭病工作,1952年消灭鼠疫和天花,霍乱得到有效控制,其他传染病得以预防和治疗。50年代开展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80年代治理脏、乱、差,90年代创建全国文明卫生城市活动,均取得显著成效。血吸虫病、丝虫病、麻风病等基本被消灭,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1985年初,经中央卫生部批准,闽侯县被列为中国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的第二周期妇幼卫生示范县,妇幼保健工作得到极大的加强和发展。1990年县人均寿命为70.1岁。1993年闽侯县被评为省级卫生县城。1994年,全县妇幼、孕妇管理村达195个,占66.3%;孕产妇系统管理2361人;保健管理5437人,保健覆盖率98.4%;儿童“四苗”单苗接种率达99.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县医疗卫生事业取得历史性的突破,农村三级医疗网络日趋完善。至1994年底,医疗卫生机构有县直属单位6个、工业及其它系统36个,全县15个乡镇设有中心卫生院3个、卫生院11个、村医疗点423个,行政村医疗点覆盖率100%。全县有医务人员1701人,病床577张,增添B超等各项全套先进医疗器械设备8台,扩大医疗服务新项目130多项。经济发展
经济概况:2008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2.01亿元,增长18.2%;工农业总产值286.67亿元,增长26.3%,其中工业总产值256.17亿元,增长26.2%(规模工业总产值207.86亿元,增长30.9%);财政总收入35.27亿元,增长100.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07亿元,增长56.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万元,增长19.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94亿元,增长18.1%;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7.06亿元,增长39.3%。工业经济:2008年全县规模以上企业新增94家,新增产值15.88亿元,规模企业总数达到363家,其中产值亿元以上37家。汽车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全年共实现汽车产业产值107.1亿元,增长39.1%。其中东南汽车公司全年生产各类型汽车6万多辆,整车出口近1万辆,完成产值59亿元,共上缴利税5.15亿元;标准化配套厂不断发展壮大,共完成产值48.1亿元,增长46.2%,出口汽车零部件1.6亿美元,增长233%。戈蓝上市后,产销率达94.8%,戴姆勒汽车、海越特种汽车及21家新配套厂动工兴建。工艺、建材、食品、轻纺等传统产业,分别完成规模产值32.3亿元、20.3亿元、11.3亿元、6亿元,增长18.6%、35.8%、6.9%、8.1%。
第三产业:2008年,福州(南通)农副产品批发物流中心已完成规划、征地报批工作,盛辉物流部分建成投产,堂春药业完成主仓库建设。47家农家店、2家配送中心通过验收。完成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编制温泉旅游专项规划和旅游项目投资指南,双龙温泉、五都休闲等10个旅游项目推出招商。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十八重溪顺利通过建设部综合整治考核验收,总体规划通过建设部审查。全年共接待游客93.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69亿元,增长11.2%。房地产业稳步发展,共完成投资27.5亿元,增长124.1%,竣工23.63万平方米,销售32.31万平方米,缴交税收1.44亿元。
对外开放:2008全年共新批外资项目15项,外资增资41项,实际利用外资9621万美元,增长54.9%。引进了乾达重型机械、美尔佳家具等总投资千万美元以上的项目7项。外贸出口持续增长,出口总值6.51亿美元,比增30.2%。
乡镇简介
甘蔗街道:面积46.8平方千米,人口3.8万人。地处福州西郊,是闽侯县城所在地,距省会福州市中心仅20千米。辖14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2005年,撤销甘蔗镇,设立甘蔗街道,原甘蔗镇的行政区域为甘蔗街道的行政区域,办事处驻原甘蔗镇政府所在地五福村。附:原甘蔗镇,辖2个居委会、14个行政村:~001_福龙居委会、~002_三福居委会、~201_青岐村、~202_十字村、~203_长江村、~204_大元村、~205_双池村、~206_五福村、~207_化龙村、~208_三英村、~209_山前村、~210_横屿村、~211_昙石村、~212_洽浦村、~213_南山村、~214_流洋村。白沙镇:面积176平方千米,人口3.67万人(2004年,其中农业人口2.6万人)。位于闽侯县西北部,距福州和县城分别为26和10千米。因闽江冲积的大量白色黄砂而得名。辖1个居委会、21个行政村:~001_白沙居委会、~201_白沙村、~202_大漱村、~203_马坑村、~204_汶溪村、~205_溪头村、~206_楼格村、~207_孔元村、~208_井下村、~209_新坡村、~210_上寨村、~211_林柄村、~212_大目溪村、~213_院埕村、~214_梧桐下村、~215_汤院村、~216_大目埕村、~217_洋石村、~218_唐举村、~219_上岐村、~220_联坑村、~221_坑头村。
南屿镇:面积170平方千米,人口5.6万人(2004年)。位于闽侯县南部,旗山东麓,大樟溪西岸。辖1个社区、23个行政村:~001_南屿社区、~201_龙泉村、~202_九都村、~203_桐南村、~204_村下村、~205_芝田村、~206_玉田村、~207_茂田村、~208_新联村、~209_五都村、~210_中溪村、~211_尧沙村、~212_江口村、~213_柳浪村、~214_六十份村、~215_后山村、~216_流州村、~217_元峰村、~218_高岐村、~219_甲岐村、~220_晓岐村、~221_南井村、~222_南前村、~223_南旗村。
尚干镇:面积5平方千米,人口1.8万人(2004年)。辖1个居委会、12个行政村:~001_尚干居委会、~201_东升村、~202_过浦村、~203_洋中村、~204_后村村、~205_乌门村、~206_亭上村、~207_红新村、~208_龙醒村、~209_后福村、~210_后浦村、~211_后厝村、~212_浦里村。
祥谦镇:面积86平方千米,人口5.38万人(2004年)。与福州南台岛隔江相望;东邻长乐营前镇;南连青口镇;西毗南通镇。镇政府驻泮洋村。辖泮洋、兰圃、枕峰、凤港、琯前、双龙、洋下、岐尾、澜澄、山后、辅翼、卜洲、三溪口、门口、萧家道、禄家、中院、江中、峡南、新建20个村委会。2004年辖18个行政村:~201_兰圃村、~202_枕峰村、~203_泮洋村、~204_凤港村、~205_洋下村、~206_双龙村、~207_琯前村、~208_岐尾村、~209_澜澄村、~210_山后村、~211_卜洲村、~212_辅翼村、~213_三溪口村、~214_中院村、~215_门口村、~216_肖家道村、~217_禄家村、~218_江中村。2005年,撤销闽江乡,现有闽江乡并入祥谦镇,合并后的祥谦镇辖20个村委会。附:原闽江乡人口4485人(2004年)。代码350121205。辖2个行政村:~201_峡南村、~202_新建村。2005年撤销闽江乡并入祥谦镇。
青口镇:面积127平方千米,人口8万人(2004年)。辖1个社区、39个行政村:~001_青新社区、~201_东台村、~202_西台村、~203_联丰村、~204_坊口村、~205_溪东村、~206_前街村、~207_后街村、~208_大埕村、~209_长楼村、~210_船尾村、~211_宏一村、~212_宏二村、~213_宏三村、~214_宏四村、~215_吉山村、~216_后福村、~217_青林村、~218_联光村、~219_梅岭村、~220_莲峰村、~221_傅竹村、~222_梅溪村、~223_沪屿村、~224_村里村、~225_壶山村、~226_农光村、~227_庄头村、~228_杨厝村、~229_镜上村、~230_青口村、~231_团结村、~232_文华村、~233_青秀村、~234_升旗村、~235_红旗村、~236_幸福村、~237_青布里村、~238_青布岭村、~239_前洋村。曾与尚干、祥谦镇和闽江乡合称闽县七里。1983年4月设乡,1992年11月改为建制镇。
南通镇:面积112.2平方千米,人口4.05万人(2004年)。位于闽侯县东南部,乌龙江南岸,直距省会福州28千米。辖17个行政村:~201_南通村、~202_银安村、~203_洲头村、~204_上洲村、~205_泽苗村、~206_廷宅村、~207_泽洋村、~208_桥街村、~209_陈厝村、~210_罗州村、~211_瓜山村、~212_建南村、~213_古城村、~214_文山村、~215_马腾村、~216_新岐村、~217_方庄村。
上街镇:面积157平方千米,人口6.06万人(农业人口,2004年)。位于福州西郊,东临闽江。辖23个行政村:~201_侯官村、~202_厚美村、~203_上街村、~204_新峰村、~205_红峰村、~206_沙堤村、~207_联心村、~208_榕桥村、~209_庄南村、~210_溪源宫村、~211_美岐村、~212_青州村、~213_岐安村、~214_岐头村、~215_中美村、~216_金屿村、~217_浦口村、~218_建平村、~219_蔗洲村、~220_厚庭村、~221_马保村、~222_新洲村、~223_马排村。
荆溪镇:人口4.5万人(2004年),位于福州西郊,距福州市中心16千米,距闽侯县城6千米,辖17个行政村:~201_荷洋村、~202_仁洲村、~203_六垱村、~204_关中村、~205_关西村、~206_埔前村、~207_关东村、~208_关口村、~209_荆溪村、~210_溪下村、~211_港头村、~212_光明村、~213_桐口村、~214_厚屿村、~215_古山洲村、~216_桃田村、~217_永丰村。
竹岐乡:面积224平方千米,人口2.91万人(2004年)。位于闽江南岸,与县城仅一江之隔。乡政府驻竹岐村。辖22个行政村,210个自然村:~201_苏洋村、~202_白龙村、~203_春风村、~204_榕东村、~205_榕中村、~206_榕西村、~207_汶州村、~208_山洋村、~209_竹岐村、~210_竹西村、~211_元格村、~212_火炬村、~213_半岭村、~214_南洋村、~215_罗洋村、~216_叶洋村、~217_前山村、~218_蒲洋村、~219_溪南村、~220_里洋村、~221_天台村、~222_春光村。
鸿尾乡:面积157平方千米,人口3.42万人(2004年)。位于闽侯县西部,东与竹岐乡接壤;西与闽清县毗邻;南与永泰、闽清交界;北临闽江。辖20个行政村:~201_里头村、~202_岩石村、~203_安樟村、~204_南元村、~205_大罕村、~206_溪元村、~207_桥头村、~208_南坑村、~209_大坑村、~210_鸿尾村、~211_大模村、~212_官路村、~213_超墘村、~214_汉头村、~215_奎石村、~216_元口村、~217_南下村、~218_埕头村、~219_青马村、~220_古洋村。
洋里乡:面积151平方千米,人口3.15万人(2004年)。位于闽侯县西北部山区,距福州市70千米,距县城50千米,平均海拨700米以上。辖23个行政村,146个自然村:~201_洋里村、~202_安仁村、~203_锡地村、~204_茶苑村、~205_绅带村、~206_新见村、~207_花桥村、~208_仙门村、~209_岭兜村、~210_仙洋村、~211_后坑村、~212_张际村、~213_长基村、~214_林洋村、~215_刘洋村、~216_刘地村、~217_田垱村、~218_金田村、~219_廷洋村、~220_洋头村、~221_梧溪村、~222_友泉村、~223_梧洋村。
大湖乡:面积282平方千米,人口3.23万人(2004年)。位于闽侯县北部山区,南接白沙镇,西邻洋里乡;北连廷坪乡,东和罗源县霍口乡、福州市晋安区日溪乡以及市农垦局管辖的江洋农场交界,平均海拨660米。乡所在地距福州67千米。辖23个行政村:~201_新塘村、~202_箬洋村、~203_马墘村、~204_洋山村、~205_后井村、~206_仙山村、~207_大坪村、~208_珍山村、~209_后洋村、~210_双溪村、~211_上苑村、~212_大池村、~213_兰田村、~214_碾坑村、~215_岭头村、~216_东姚村、~217_墙坪村、~218_东墘村、~219_坂头村、~220_茶坪村、~221_六锦村、~222_大湖村、~223_雪峰村。
廷坪乡:面积217平方千米,人口3.5万人(2004年)。位于闽侯县北部,东与罗源县接壤;西与闽清县相连;北与古田县交界;南与大湖乡接连。辖25个行政村:~201_廷坪村、~202_溪坪村、~203_西坑村、~204_下洋村、~205_文山岗村、~206_黄埔村、~207_洪山村、~208_岩头村、~209_西山村、~210_马厝村、~211_盘岭村、~212_赤坑村、~213_罗桥村、~214_蕉溪村、~215_曹地村、~216_汶合村、~217_广坪村、~218_石洋村、~219_石井村、~220_流源村、~221_尾桥村、~222_塘里村、~223_石坑村、~224_后溪村、~225_池坑村。
小箬乡:面积41平方千米,人口1.05万人(2004年)。位于闽侯县西部山区,闽侯下游北岸,距闽侯县城46千米。辖8个行政村:~201_小箬村、~202_湖柄村、~203_西村村、~204_大坂村、~205_中平村、~206_福田村、~207_尚格村、~208_尚锦村。
江洋农场:辖4个行政村:~201_江洋村、~202_角洋村、~203_武竹村、~204_彭湖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