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口镇地图
青口镇相关地区地图:
六、未来规划
今后,闽侯县青口镇将蜕变为福州城区南大门环境优美的宜居城镇,成为全省首个现代汽车新城。青口镇作为我省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21个试点镇之一,该镇的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已启动,并建设一批民生大项目,总投资达91.13亿元,其中年内要投24.44亿元,集看车、购车、办证、维修、汽车美容、购物等一站式服务的海峡汽车文化广场一期已全面动建,还规划文体中心和中央公园,届时青口将成为福州城区南大门环境优美的宜居城镇,与福州中心城区对接。据介绍,青口新镇区规划面积27.3平方公里,未来将形成“一心三片”格局,即老城中心区、千家山产学研综合区、青圃产业区、东西台产业区。新镇区还将拥有一个占地55亩的文体中心,一个占地127亩的中央公园,一所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一所敬老院。4S专营区占地546亩,海峡汽车文化广场主要建筑的主体工程施工已全面展开,一期工程的260亩将力争在年底前建成。该项目总建设用地1456亩,分为汽车超市综合区和4S专营区两大部分。其中4S专营区用地546亩,规划容纳4S汽车销售企业45家;汽车超市综合区用地910亩。汽车超市综合区规划有汽车超市区、汽车用品市场区、办证检测区、仓储维修区、汽车文化区、休闲娱乐区、配套生活区等七大功能区,项目将分为三期建设,一期工程主要包括海峡汽车超市主楼、汽车用品市场、办证大厅、检测中心等,今年年底将基本完成。汽车文化区包括汽车展览馆、汽车文化中心、车迷俱乐部等,休闲娱乐区包括四星级酒店、美食街、游艇俱乐部等。“海峡汽车文化广场投入使用后,市民将可享受看车、购车、办证、维修、汽车美容、购物等一站式服务。”相关人士表示。现如今这个以汽车工业出名的城镇,拥有东南汽车和戴姆勒汽车整厂以及汽车配套厂120家,已成为以汽车制造及零部“目前青口总体规划已通过省住建厅组织的专家评审,并已由县政府报市政府审批。”闽侯县政府相关人士介绍,控制性详细规划目前已通过市规划局组织的专家评审,各项专项规划在11月份完成编制。
区位交通
青口镇东临黄海,北靠齐鲁,西衔沂蒙,南接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连云港,境内有海、有港、有岛、有河、有山、有平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204国道和贯穿中国南北的“同三”高速公路穿境而过,镇村道路硬化建设已达到村村通。黄海入海口——青口河贯穿东西。
青口概况
青口镇位于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连云港市的北部,是赣榆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全国文明镇、全国千强镇、国务院首批沿海开放镇、江苏省百家名镇、连云港市第一镇。全镇行政区域面积92.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6064亩;总人口17.5万人,辖33个社区居委会和21个行政村。青口镇地处海州湾畔,拥有7.5公里海岸线,滩涂面积达5万亩,浅海域面积16.5万亩,已开发5万亩鱼、虾、蟹、贝养殖基地和5万亩紫菜养殖基地,90余家水产品育苗场,建有全省最大的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养殖基地和全国首家海水养殖有机食品示范基地,是全国规模最大的水产品育苗基地,享有“育苗之乡”的美称,拥有全省唯一近海岛屿——秦山岛。海产品非常丰富。鱼翅、鱼皮、海参、对虾、鲍鱼、虾米、海蜇、鱼籽、紫菜等海产珍品应有尽有。面积0.97平方公里的秦山岛具有极大的海洋开发及旅游开发价值。青口镇按照“开放兴镇、工业立镇、海洋强镇、民营富镇”的发展战略,锁定“争先赶超攀高峰,崛起苏北争第一,错位发展快提速,融入苏南进百强”的新定位,凝心聚力,务实创新,描绘未来发展规划,着力构筑“四区一城”。即:江苏省赣榆经济开发区,江苏省赣榆海洋经济开发区,西关工业园区,青口港区。一城,即开发经营县城。青口镇工业经济发展基础较好,全镇已经形成了服装、铸造、机械、建材、电子、化工、塑料、制网、食品、水产品加工等为主的工业发展体系。现有工业企业300余家,创汇企业28家,出口产品近1000个规格品种,产品远销世界58个国家和地区。
五、社会经济情况
作为闽台合作最大项目的东南汽车城和“戴•克”汽车项目所在地,该镇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汽车项目的集聚效应,大力实施“工业强镇”的经济战略,带动农业和商贸服务业发展,逐步形成了工、商、贸三位一体经济战略新格局,有力地推动了青口工业化和城市经济大发展,呈现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创业新景象。2005年该镇实现生产总值24.9亿元,创造工商税收5.41亿元,农民生活水平有了迅速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701元,工业产值81.6亿元,第三产业总产值4.5亿元。招商引资成绩显著,2005年全镇共引进外资项目24个,总投资8210万美元,合同利用外资4048万美元,东南汽车项目取得了骄人的业绩,2005年共生产汽车58649辆,销售60216辆,产值和销售收入分别为48.9亿元和49.11亿元,汽车配套项目达112家。虽然2005年汽车工业出现下滑,但综合实力没有削弱。在由省政府发展中心评选的“2005年度福建省百强乡镇”中,该镇以福州市入选乡镇之首名列全省百强第6位,并入围全国千强镇,被市委、市政府评为“2005年度超一流经济强镇”。青口镇党委、政府正放眼大世界,瞄准新生活,为推动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进行城镇规划建设,一座以青口新城商贸街为中心,东拓西伸,南连北迁,两城对接(东南汽车城与青口新城对接),五区并联(即沪屿、青圃、付竹、宏屿、大义等人口稠密的片区连成一体),既有现代工业又有田园风光气息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已呈现在世人面前。
三、交通状况
青口镇具有便捷的对外交通网络。青口地势平坦,交通便捷,距省城福州市中心仅25公里,距福州长乐国际机场38公里。内河水运入乌龙江距马尾港水路12公里、公路43公里、绕行至台江也只有20公里左右,324国道贯穿全境13.6公里,316、324国道、同三高速公路及京福高速公路在青口境内均设有立交流道口。交通除福厦公路及福厦高速公路北通福州,南达福清、莆田、泉州、厦门等地外,以青圃村为起点,向东直达长乐县的玉田、罗联、首占、吴肮等地。区内交通规划整齐,合理布局,以福厦公路为主轴,建有青口新城——宏屿、大义——青口新城、付竹——沪屿的40米大道,通往各村的路也都已水泥硬化。
二、自然条件
青口镇位于福州盆地的东南侧,为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8~20℃,夏无酷暑,冬无严寒,一月平均气温10.5℃,七月平均气温28.6℃,气温年较差为18.1℃。一月平均最高气温为15℃,七月份最高平均气温为33.9℃,最低为25.1℃,全年无霜期达320天以上。青口镇降雨量多,年平均为1600㎜左右,降水主要在夏季,季风气候的雨热同期现象十分显著。暴雨主要集中在梅雨季节和台雨季中,即5~9月中,其中6月份最多,其次为8、9月,地区三日最大降雨量可达236.6㎜,青口镇东、南、西三面群山环抱,地势由中部、北部向乌龙江倾斜。而本区水网较发达,淘江向北逶迤而去是峡南给排水的大河道。一旦暴雨连日,山洪暴发,若再加上大潮顶托,则河水排泄不畅,可能会导致滞水内涝,但淘江江面宽阔,只要保护有方,不使堵塞,则排涝问题不难解决。福州地区冬季大部分地区盛行东北风或东风,但福州盆地受闽江影响,盛行西北风。夏季以东南风为主,或是南风,春秋季则处于变化与过渡状态。风向日变化规律为上午西北风、午后东南风,而以夏季表现尤为明显。台风影响始于五月中旬,结束于11月中旬,7~9月台风影响频率最高。福州盆地处于多组断裂交汇地带,其中盆地南侧位于福州——平潭断裂构造与新化厦系长乐——诏安断裂带的交汇部位,是历史上发生强震较多的地段。从公元933年至1949年间,福州地区共发生大小地震102次,最大的一次发生在1574年,震中在尚干方山,震级为5.75级,烈度为VII度。青口镇区内平原、丘陵和山地由西北向东南呈梯级分布,山地85.3平方公里,占66.9%,平地42.2平方公里,占33.1%。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温,年平均气温18~20℃,年平均降水量1600㎜。由于气候、土壤条件良好,农作物一年三熟或四熟,均会获得高产,盛产花果鱼米蔬菜,是福州地区较富庶的乡镇。森林资源丰富,全镇有林地面积达103879亩,植被属亚热带绿阔叶林。土壤主要为红壤类、潮土类、水稻土类等三种。矿产主要为低廉的青石、叶腊石等。地下温泉分布在宏屿至付竹一带,水温31℃,日流量172.8吨,热流22千卡/秒,矿化度0.25°,泉水无色透明。
社会事业
青口镇文化生活卫生医疗设施健全,城区内有大专院校2所,中学7所,其中国家级示范高中1所,省级重点中学3所,中心小学21所,共有中小学教师1516名;有医院4家,卫生监督、疾病控制中心2所;城区有新世纪花园、锦绣江南等设施齐全的现代生活小区8处,拥有三星级宾馆2家。全镇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90%。镇建成区面积15平方公里,建成区总户数38412户、建成区人口10.1万人,建成区建房面积、公共绿地面积120公顷、人均住房面积达30平方米。全县唯一近海岛屿——秦山岛具有极大的海洋开发和旅游价值。围绕国家中心渔港——青口港的规划建设,计划于2010年,充分发挥地处县城和秦山岛及沿海的优势,投资3亿元规划建设旅游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