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河南省电子地图 > 洛阳市地图 > 新安县地图 >
南李村乡地图
南李村乡相关地区地图:

落实工作

南李村乡党委、政府为认真落实张生伟县长调研时的指示精神,认真总结第一季度工作,切实做好下一阶段的各项工作。2008年4月8日组织工业、矿管、煤管、税务、财政等有关人员召开会议,就当前煤炭安全生产、非煤矿山治理整顿、一季度税收完成等有关工作进行了研究部署。针对张县长指示精神,一是要求煤管站人员对全乡所有煤矿进行安全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彻排除安全隐患,同时认真落实驻矿人员全天候值班制度。江春矿存在工作面下巷局部失修问题,富安矿存在井下积水多问题,钰坤矿上山部分工程质量差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对这三个煤矿均已下发了整改通知书,要求他们立即整改,乡政府还将进行跟踪检查。二是要求矿管办对全乡范围内的非煤矿山进行全面整治,严查非法铝坑,同时做好涉及村和人员的稳定工作,确保不出问题。对已发现的非法铝坑,南李村乡正在组织人员对铝坑进行回填。三是要求经济发展办人员根据上级下达南李村乡的税收任务,跟踪税源,落实好南李村乡一季度的税收任务,做到时间和任务同步。

资源丰富

该乡资源丰富,有1.7万亩宜林、宜牧荒山,是发展林果业、畜牧养殖业的良好场所。尤其是煤炭、铝钒土、铁矿石、石英等矿藏,质地优良,储量大,易开采,是投资开发的热土,成就事业的摇篮。近年来,南李村乡坚持走“工业强乡,产业化富民”之路,制定优惠政策,优化投资环境,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引资近2亿元,培育了江春煤矿、钰坤煤矿、富安煤矿、兴山煤矿、洛阳锐临工贸有限公司、新安县三和石材有限公司、嵩山铅业有限公司、万山湖酒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形成了以煤炭开采为龙头,石料加工、木材加工、食品加工多点开花的产业格局。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建设了新安县重要的烟叶、辣椒种植基地,建立2个规模养殖小区。不断完善小城镇功能,加强小城镇管理,繁荣农村经济,有效地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使南李村乡面貌焕然一新。

产业结构

南李村乡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红薯、花生、豆类等。南李村乡乡资源丰富,有1.7万亩宜林、宜牧荒山,是发展林果业、畜牧养殖业的良好场所。尤其是煤炭、铝钒土、铁矿石、石英等矿藏,质地优良,储量大,易开采,是投资开发的热土,成就事业的摇篮。南李村乡坚持走“工业强乡,产业化富民”之路,制定优惠政策,优化投资环境,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引资近2亿元,培育了江春煤矿、钰坤煤矿、富安煤矿、兴山煤矿、洛阳锐临工贸有限公司、新安县三和石材有限公司、嵩山铅业有限公司、万山湖酒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形成了以煤炭开采为龙头,石料加工、木材加工、食品加工多点开花的产业格局。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建设了新安县重要的烟叶、辣椒种植基地,建立2个规模养殖小区。不断完善小城镇功能,加强小城镇管理,繁荣农村经济,有效地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使南李村乡面貌焕然一新。2007年全乡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68亿元,粮食作物面积稳定在8万亩左右,产量稳定在2000万吨,经济作物稳定在1.8万亩左右,收入稳定在3600万元左右。工商税收达到1770万元,财政收入达到646万元。社区服务,南李村乡休闲健身设施,南李村乡以项目建设为重点,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群众生活条件。完成有线电视28个村入户工程21000多户,发展沼气累计2250座,建成文化大院22个,220间,220多万元;村级卫生所27个,108间,面积2160平方米,投资81万元,万村千乡超市21个,投资42万元,修村村通水泥路108公里,累计投资2160万元。

辖区

南李村乡北距县城5公里,东离九朝古都洛阳20公里,面积90.2平方公里,辖南李村、刘邦村、懈寺村、郁山村、下坂峪村、赵峪村、晁庄村、南林庄村、南郭庄村、南张村、仙桃村、陈屯村、马沟村、王坟村、石渠村、苏屯村、韦庄村、挂沟村、李沟村、任窑村、铁李村、窑场村、江峪村、十里村、江村、孙洼村、梭罗村、东花沟村、荒坡村、花沟村30个行政村,总人口3.2万人,乡址距310国道和陇海铁路5公里,新(安)宜(阳)公路纵贯南北,铁(门)磁(涧)公路横穿东西,乡村公路四通八达,交通极为便利。南李村乡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红薯、花生、豆类等。

新农村建设

农民增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产业富民是实现农民增收,农民富裕有效途经,为此乡党委政府在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方面主要做了两方面工作:绿色蔬菜,1、抓好基地建设,努力扩大产业规模。2008年乡政府出台优惠政策,对烟叶连片种植300亩以上、辣椒连片种植500亩以上、瓜果蔬菜种植50亩以上、养猪存栏1000头以上、养鸡10000只以上的村以及涉及的农户给予资金、技术、物资等扶持,极大地调动了群众种植、养殖积极性,全乡共发展辣椒种植12000亩、烟叶3000亩、瓜果蔬菜3000亩、养猪存栏近20000头、鸡10多万只,产业规模已经形成。2、抓好产品流通环节,解决农民后顾之忧,随着产品规模逐年扩大,农产品卖难时有发生,乡党委政府首先及时联系有关专业人员,培训农民经纪人60人,其次在县农业局帮助下各村成立了专业农民合作社,并成立了青山养殖公司,负责全乡产业化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仅产业化这一方面,实现全乡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经济建设

农业:围绕农民增收,着力发展粮、烟、椒、畜、禽等产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粮食生产稳中有增,全乡3.8万亩小麦实现总产900万公斤;农业产业化发展势头强劲,全年共完成产业化种植1.8万亩,其中辣椒种植1.2万亩,涉及25个行政村,连片种植2000亩示范区1个、300亩示范区6个;烟叶种植3000亩,涉及10个行政村,连片种植1000亩示范区1个、300亩示范区2个;农民实得收入450万元,烟叶实现税收97万元。瓜菜种植3000亩。烟叶、辣椒生产工作均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先进单位。落实国家农业扶持政策,全年发放种粮农民补贴和综合补贴286万元,有力地保障了农村发展态势。继续推行“村账乡管”,努力减轻农民负担,共发放减轻农民负担卡8000余份。
畜牧养殖业:强化和支持养殖业,全年新增了部分养猪专业户和养鸡专业户,实现年生猪出栏6.7万头,牛出栏580头,肉鸡出栏30万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