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台湾省电子地图 > 台南市地图 >
南区地图
南区相关地区地图:

优惠的投资条件

南区设施完善,配套健全,投资环境融城区和镇区优势于一体,是中心城区中最具发展潜力的工业板块。位于西南部的树涌工业园区占地5000亩,目前已成功开发了1300多亩,第二期开发正全面启动。南区近年来先后开发了多个工业园区,遍布全区各村。其中,占地5000亩的树涌工业园是市级立项的核心园区,今后还将延伸至兴福路和渡头西区,组成西环新型工业基地。为了加快工业园区的开发力度,南区近年出台了一系列招商引资政策文件,优惠条件可谓融中心城区和镇区优势于一体。自成功开发以来,树涌等工业园区先后引进了10多个工业园项目,主要包括北方利懋隆特种汽车、艾康高新技术、圣都房地产、嘉盈地产、嘉利木地板等大型项目等,总引进资金达到3000多万美元。

火热的工业组团

南区紧紧围绕区位优势,诚邀天下客商,精心打造四大组团板块,目前已初具规模,主要包括:行政文化商住组团、河埔商贸物流组团、南部生态旅游组团、西环新型工业组团。围绕南区的区域特色,南区人民诚邀天下客商,精心打造四大组团发展平台,目前已初具规模,并将在今后几年的精心打造中发展成为促使我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主要支柱。四大组团包括:一是从渡头西区延伸至树涌工业园的西环工业组团;二是以詹园、北溪河景区为核心的南部生态旅游组团;三是以进口水果批发市场为龙头的河埔商贸物流组团;四是融行政、金融、商住和文化于一体的行政文化商住组团。四大组团的成功打造,构成了推动南区经济高速发展的四大支柱。

完善的物流设施

南区交通发达,网络健全,是中山中心城区向南向西辐射的主要交通枢纽。位于河浦区域的物流基地辐射能力涵盖整个中山乃至周边城市。南区位于城南路和马石路交汇处的河埔商贸物流基地自2003年下半年以来先后引进了两大上规模的三产项目。首先是国内知名的物流集团公司广州华通行2003年下半年加盟南区,成立了中山华通行物流配载交易中心。项目占地300亩,总建筑面积为5万平方米,能同时容纳250多间专业运输公司进驻,辐射能力将涵盖中山乃至周边城市的制造业。香港有名的上市公司亨泰集团特别看好城南板块的市场前景,在南区融资成立了中山金涛果蔬物流公司,打造国内大规模的进口水果批发市场和国内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目前,项目注册资金4000多万元已经到位,已有泰国等客商租借场地,计划2006年底召开果蔬物流国际论坛,提高知名度,其他运营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此外,河埔商贸物流基地还引进了丰田、三菱、金杯等国内著名汽车销售企业,引进资金2000多万元,城南板块作为中山汽车配件与汽车销售的主要集散地之一的地位将继续得到加强。

优美的人居环境

南区依山傍水,风景秀丽,自然环境得天独厚,是中心城区中最具开发潜力的人居板块。因为“领跑中国地产16年”美誉的深万科和享誉百年的永安国际集团、中山地产品牌雅居乐的强力加盟,南区的酒店业和房地产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机。南区背靠五桂山逶迤群峰,脚踏岐江依依秀水,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加上中心城区组成部分的特殊地理位置,房地产业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随着市中心城区发展定位与走向开始向城南板块倾斜,南区多年来停滞不前的房地产业于2004年实现了高起点零突破。因为仰慕孙中山故乡的人杰地灵,因为垂注南区的山清水秀,号称中国地产之王的深万科悄然移师南区,开辟出深万科珠三角攻略的第一块根据地。总投资12亿多元,占地520多亩,总建筑面积达50多万平方米的城市风景花园崛起于城南板块。目前,万科地产中高档楼盘销售业绩良好,年销售业绩进入全市前列。随着侨中英才学校的建设和投入使用,万科地产品牌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不断扩大。2003年签订了永安四星级酒店项目的香港永安集团继续看好故乡这块风水宝地,把原定的四星级提升为五星级(主体建筑20多层)。而且签订新的永安新城项目(其中,兴建20多层的写字楼和商住楼3楼),致力建造中山首席综合商务社区,累计总投入资金将达到1亿多美元。此外,中山房地产的品牌企业雅居乐集团进军南区,雅居乐碧堤湾畔全部三期开发提前完成,也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促进城南沿江一带的规模开发树立了典范。随着高品位的万科、永安、雅居乐等社区的形成,城南板块的行政商住文化中心组团将打造成为中山城区最亮丽的城市风景线之一。

历史

南区过去分别属于西区及东区。现时南区的赤柱及石澳选区(D17)原属东区,而其余部份则属于西区。1981年因应代议政制发展,政府依据人口分布重新分区,以便每区人口相若。于是把原来西区摩星岭道以南及原来东区的赤柱及石澳合并,组成南区,而剩余的西区则与中区合并为中西区。另外,介乎奇力山及田湾山之间的部份地段亦有所调整,由原属中区及西区,分别划给南区及中西区。南区一带在新石器时代已有人定居,现存的古迹有黄竹坑石刻。到了明朝时期,南区一带开始有较多人聚居,但居民主要是在香港仔及鸡笼湾生活的渔民。而当时香港仔的石排湾曾以转口香木制品而著名。当时由郭棐编撰的《粤大记》中,更载有多个位于现时南区的地名。在薄扶林水塘兴建以前,山上的水都会在瀑布湾的瀑布流入海里,而瀑布湾则邻近广州与外国的海路贸易航线,所以不少中外航海人士到该处取淡水补给。而区内薄扶林村及黄竹坑旧围更是香港岛少数由原居民建立的村落。他们曾多次向政府要求享有与新界原居民同等的待遇,但遭到政府拒绝。香港开埠时,赤柱为当时香港岛最繁盛的地区,英国人曾计划以赤柱为发展基地。然而,由于赤柱土地狭少,加上当时该处爆发疫症,因此英国人决定转往香港岛北岸发展,赤柱得以继续成为华人聚居地之一。另一方面,香港开埠初年起,南区一带亦担当着工业区的角色。1857年建成的夏圃船坞,是香港首个大型船坞,后来于1860年代被黄埔船坞收购发展成香港仔旱坞[1]。1950年代起香港工业急促发展,黄竹坑一带便发展成工业区。南区一带于1960年代之前,一直是渔民的主要据居地。根据1961年的香港人口普查,属于现时南区范围的渔民数目达28,000人,占当时香港渔民总数四分之一以上。直至1960年代政府开发南区,先后兴建渔光村、石排湾邨、华富邨等公共房屋,使不少渔民上岸定居;而部份较富裕的渔民则于鸭脷洲北岸鸭脷洲大街定居及开设店铺。

地理

南区位于香港岛南部,东起大浪湾,西迄薄扶林,包括香港仔、鸭脷洲、钢线湾、薄扶林、黄竹坑、深水湾、浅水湾、赤柱、大潭及石澳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