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山镇地图
盘古山镇相关地区地图:
茶文化
盘古山镇拥有丰富的竹木资源,全镇拥有毛竹林面积4639.5亩,是于都县几个主要林区乡镇之一。毗邻屏山牧场,有4000亩高山草场资源,十分适宜发展肉、奶牛养殖。经济上以农业为主,盛产优质大米、香菇、茶叶、笋干、毛竹、土纸、蜂蜜、优质薯干片等土特名优产品。1999年镇财政收入达到300.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370元。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据同治版《赣州府志》记载,盘古茶为“元初至乾隆年间皇室贡品”。镇办企业盘古茶厂创建于1986年,可生产“盘古”牌高档名茶十几个品种。1993年以来,该厂生产的“银毫”、“毛尖”、“盘古茶”先后被评为赣州地区十大创新名茶和江西省优质名茶。1995年10月,“盘古龙珠”茶以其“色泽翠绿、形紧如珠、茸毫披露、汤色明亮、香高持久”的独特风格,荣获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1997年,在北京举行的“97中国国际茶会”上,该镇的“盘古龙珠”、“盘古凤冠”茶双双获得银奖。盘古山镇党委、政府把茶叶生产作为一项富民强镇的支柱产业来抓,制订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发展村办、户办、联户办茶场。通过实施“名牌”战略,走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茶叶生产得到了空前发展。至1999年底,该镇茶园总面积达到5000亩,茶叶总产量达4.5万公斤,总产值300万元。全镇农民人均从茶叶生产中得到的收入达160元以上。
文献
今赣之会昌有盘古山(今于都县盘古山镇、靖石乡境内),本盘固名,其湘乡有盘古保,而雩都有盘古祠,盘固之谓也。按《地理坤鉴》云:“龙首人身。”而今成都、淮安、京兆皆有庙祀。事具徐整《三五历纪》及《丹壶记》。至唐袁天纲推言之《真源赋》,谓元始应世,万八千年为一甲子。荆湖南北今以十月十六日为盘古氏生日,以候月之阴暗,云其显化之所宜,有以也。《元丰九域志》:“广陵有盘古冢、庙”,殆亦神假者。会昌历史上是雩都之地,雩都(今江西省于都县)在历史上数度属吴又数度属楚,其沿革正合“吴楚间”的地域特征。据《于都县志》记载:“春秋,于都地处楚吴边域。楚若敖二十一年(前770年)属楚。吴阖(闾)十一年(前504年),属吴。战国,周元王三年(前473年)十月,越王勾践灭吴,于都属越。周显王三十五年(前334年),楚灭越,复归楚。秦统一中国,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分全国为36个郡,于都属九江郡。西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楚项羽立英布(即黔布)为九江王,于都属楚。四年,九江郡改为淮南国。五年,汉灭楚,仍为淮南国,于都始属汉。六年(前201年),颖阴侯灌婴平定江南,析淮南设豫章郡,郡治南昌。于都始设县,以北有雩山,取名雩都县,治所东溪的南面(今西郊乡古田),属豫章郡。……三国是属吴。”,宋时“赣之会昌”的盘古山就是今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盘古山镇的盘古山。今江西省于都县原称雩都县(1957年改为于都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设立县治,管辖今于都、宁都、石城、安远、瑞金、会昌、寻乌七县。后七县先后从雩都管辖的地域析出设立县治。其中会昌县在雩都的东部紧邻,于公元982年从雩都析出。《宋史》志第四十一地理四载:“太平兴国中(公元982年),析雩都六乡于九州镇置”。析出的六乡就包括了今于都县的盘古山镇、靖石乡、铁山龙镇、小溪乡的一部分以及现在会昌县的其他地区。罗苹是《路史》作者罗泌的儿子,罗苹生活在公元1100年左右,是当会昌设县不久,所以罗苹注《路史》说:“今赣之会昌有盘古山,本盘固名,其湘乡有盘古保,而雩都有盘古祠,盘固之谓也。”盘古山在今于都县的盘古山镇和靖石乡境内,该地区982年以前属于雩都县,982年——1952年属于会昌,1952年又从会昌县靖石区划回雩都县,仍称靖石区。1957年6月从靖石区分设出盘古山镇。今盘古山地处现江西省于都县盘古山镇、靖石乡、利村乡境内,属于九连山的余脉,盘古山镇距于都县城53公里,盘古山主峰屏坑山(原称龙山)距于都县城29公里。主峰龙山与龙王山相连,龙山海拔1312米,龙山为于都县的最高峰,龙王山海拔1210米,富含钨矿,盘古山东有贡江支流靖石河和濂江,东南有长龙河,龙山上有三森水库,盘古山西接祁山禄山(海拔1065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