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川区地图
平川区相关地区地图:
王进宝将军墓
王进宝(1626年—1685年)字显吾,平川区黄峤乡马饮水人。清顺治五年(1648)投军陕西提督孟乔芳部张勇标下,以精武功,善骑射,屡立战功。尤以平吴三桂养子陕甘右镇总兵王辅臣之功,为康熙所器重,加一等阿思哈呢哈番,授奋威将军,兼提督平凉诸军事。二十一年(1682)九月,以四川云南荡平,诏进宝陛见,康熙帝钦使郊迎,亲临赐宴,赐团龙御衣,黄鞍鞯马,及行,帝亲临海甸,缓辔顾问二十余里,复赐内大臣朝衣一袭,准以外大臣列内大臣班,驰奏觐见。二十四年病逝于固原任所,次年长子王用予运父柩归葬西格拉滩青砂岘,春三月遴石工兴工建墓。原配孙氏病逝后合葬。坐北向南,堪舆家称为“犀牛望月穴”,原立石坊三座,总长150米,宽20米,由南大门向北依次排列上马石、旗杆石座、牌坊、龟形石碑座、石犴、石马、石羊、文官、武官石像等,有谕祭碑文四道,钦赐造葬碑文一道,神道碑铭一道。立碑规模宏大,石工雕凿精巧,为全国少见之将军墓葬,惜毁于文化大革命,坟堆封土为圆形,周长33米,高7米,向南7米处为首碑座及石坊。将军墓自葬后数次被盗,为保护地方文物,1992年甘肃省考古研究所等单位进行了挖掘清理。
旅游景观
北武当:北武当山位于平川区水泉乡黄湾村黄河西岸,始建于清代中叶,与湖北武当山南北呼应。清乾隆皇帝曾到此进香并在黄河东岸磨崖峭壁题词"福寿山初迹"。供有山神、土地、龙王、城隍、文昌帝君、十殿阎王等道教神灵。建筑古迹依山傍水,更有云岩壁立,大河蜿蜒,桑林村霭,古刹祥云,素以"福寿初迹"、"捧灯照岸"、"五龙捧圣"、"磨崖石刻"等景观传世著称。景点特色:北武当山建筑规模宏大、布局严整、气势雄伟.
红山寺:红山寺位于平川区共和乡西1公里处,为平川八景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遗迹和丰富的革命历史文化。红山寺始建于北魏,宋重建,曾为一方圣境,留下了许多文人墨客的诗篇。因兵、地震等原因多次被毁,经多次重修,文革时全部毁废。1981年后,又恢复了佛事活动,重修了大雄宝殿。景点特色:为平川八景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遗迹和丰富的革命历史文化。
崛吴山:崛吴山位于平川区东南部黄桥乡境内,最高海拔2858米,该山峰峦迭障,林木茂密,甘泉长流,气势宏伟。山中多有珍禽异兽,被誉为"崛吴春障",为原靖远县志记载的古八景之一。景点特色:亭台楼阁雄伟壮观,山色钟灵毓秀,建筑于绿山遥相辉映,吸引着大量的周边地区的游客,成为主要的宗教活动和旅游重地。
特色产品
平川区境内资源丰富,能源充裕。境内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有金、铜、锰等,非金属矿产资源有煤炭、陶土、花岗岩、石灰石、沸石、烧胀粘土、石英石、矿泉水等。境内煤炭总储量达11.37亿吨。陶土储量达20亿吨,是西北最大的陶瓷重镇。屈吴山矿泉水是经国家地质部鉴定的优质天然矿泉水,现已开采利用。宝积乡红沙浪地热水资源丰富。耕地面积26.32万亩,宜林地71.5万亩,宜牧地131.9万亩。正是依托平川区蕴藏丰富的煤炭资源,位居甘肃第二的大型国有企业——靖远煤业有限公司以科技兴煤战略使企业迅猛发展。其主导产品陇上精品——晶虹煤1号、2号、3号产品,长期出口东南亚,成为目前甘肃最大的煤炭基地和主要的出口煤基地。西北地区最大的火力发电厂——靖远第一、第二发电公司,位于区境旱平川,为国家“七五”重点工程,是连结陕、甘、宁、青电网的主力火电厂之一。第二发电有限公司是国家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批准的中外合资企业。投资24亿元的靖电三期工程和投资11亿元的魏家地瓦斯发电厂目前已进入建设阶段。陶瓷生产历史悠久,早在汉代已手工烧制排水用的瓷筒,明清时期在境内的磁窑地区陶瓷业发展曾鼎盛一时。靖远陶瓷厂作为市内最大的陶瓷生产企业发展了五十年,培养了一大批具有陶瓷生产知识和操作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目前有新乐雅、陇烨陶瓷等十余家民营陶瓷企业,主要产品有水晶哑光地砖和内外墙砖、日用精品陶瓷、中高档卫生洁具瓷、仿古瓷等品种。平川区形成区内四大特色农业——以日光温室为主的西甜瓜产业和蔬菜产业、以繁育优质玉米种子为主的种子业,“平川蜜”西甜瓜和“乾泰”种子已远销省内外。养殖业以牛、羊、猪、鸡为主,品种繁多的小杂粮也初具产业化规模,秦芄、车前子等野生中药材和石羊、狐狸等野生动物及天然森林、草场资源丰富。二毛裘皮、黑瓜子、大枣、发菜、甘草等土特产品质优良,久负盛名,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基础资源
平川区矿产资源丰富,矿产种类较多,现已探明或发现的矿藏有11种。能源矿产资源以煤炭为主。煤质优良,具有低灰、低硫、高发热量的特点,是良好的工业动力和民用煤。平川区煤炭资源在全省占第二位,仅次于华亭矿区,为全区优势矿产之一。共划分为宝积山、红会、王家山、磁窑、井儿川5个煤田区。国营统配煤矿在宝积山、红会、王家山三个煤田开采,煤炭总储量10.8亿吨。其中宝积山含煤面积约22平方公里,红会矿区含煤面积约18平方公里,王家山矿区含煤面积约10平方公里。自然资源还有陶土、花岗岩、沙金、铜、锰、石灰石、石英石、沸石、烧胀粘土等多种矿产资源。境内不仅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而且黄河也流经境内32公里,集水面积1.3万亩。有可耕地50.5万亩,宜林地71.5万亩,宜牧地131.9万亩,光热资源丰富,气温日差较大,年均温度8.2℃,年太阳辐射量为147.3千卡/平方厘米。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丰富的物产,区内羊羔肉、二毛裘皮、黑瓜籽、西甜瓜、大枣、核桃、干草等特产,质地优良、久负盛名。
经济基础
农业方面,不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初步形成以粮油生产为基础,西甜瓜、玉米制种、畜牧为特色的三大支柱产业。工业方面,有设计规模为年产煤炭606万吨的大型国有企业靖远煤业公司,年设计发电能力200万千瓦的西北最大的火力发电厂靖远第一、第二发电公司。非公有制经济方面由设备技术先进的民营企业新乐雅陶瓷有限责任公司领军,迅猛发展。电力、煤炭、陶瓷、农产品加工为主的格局正在构建和发展。中区开发区是白银市三大开发区之一,总面积4254亩,水电路网交织,通信便捷,被列为省级乡镇企业示范园区,开发政策极为优惠,投资建设环境十分优良,被誉为“摆放大工业的好地方”。全区的建设环境、投资环境、干事创业环境宽松良好,发展前景十分广阔。2003年,全区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0.01亿元。在改革开放的市场经济大潮中,平川区将进一步树立“大开放,大发展”的思路,热忱欢迎国内外各界朋友来这里观光旅游,投资兴业,共同发展。
市政建设
1985年10月,平川区正式成立,白银市建委、区城建局按照建区要求,系统的进行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并于1987年批准实施。当时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0万,规划年限2000年。规划分两大区:东区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区;中区为新建工业区。力求把平川建成以煤炭、电力、建材三大工业为基础,相应发展地方工业、布局合理、交通便捷、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同步发展的新型工业城市。1992年7月6日,市政府常委会议批准,中区列为经济开发实验小区。1993年对开发区中心规划作了调整。平川区成立后经10年建设,已初步形成12平方公里的城市区域,城市面貌及城市服务功能渐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