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河乡地图
平河乡相关地区地图:
小集镇建设
平河乡党委、政府立足实际,高瞻远瞩,因地制宜,团结干事,紧紧围绕县委、政府提出的“一个中心,四个支点”的集镇建设思路,穷且益坚,奋勇争先,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全力盘活集镇街道可利用土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并统一管理。零星设施服从整体布局,做到改造与扩建相结合,新街道与老市场相结合,发展壮大边贸市场,追求一功多能,一举多得的综合效益。乡党委、政府在完善规划建设小集镇的同时,注重引导和培育市场体系,又扩大投资,着力建设平河边贸市场和绿春县中越边境贸易市场。环城公路的延伸,乡机关综合楼建设,客运站的建设等使平河集镇范围比原来扩大了两倍以上,小集镇建设总投资已超过3600万元。集镇建设的快速发展,有效加快了平河乡城镇化进程,形成了平河乡经济社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良好局面。
教育文化
平河乡共有50所小学校点,小学校点中有7所完小,12所初小。有文化站1个,配备了电视机、VCD及各类图书,设有文化活动室。小型电影院1个,农村文艺队15支。地面卫星接收站37座,电视人口有效覆盖率达5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蓬勃发展,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得到加强。全乡有业余文艺队15支,有队员250人,文艺队坚持党的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的“双向”方针,利用节假日等节庆活动,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演出,大力宏扬健康向上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全乡拥有7个村级活动室,村民活动室充分发挥了文化阵地、文化窗口、文化辐射作用,充分挖掘和发杨民族特色文化。各民族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社会风尚和生活习俗,哈尼族有隆重的“扎特特’’(十月年),欢快的“苦扎扎”(六月年),热烈古朴的“昂玛吐”(祭寨神);《鼓舞》、《葫芦生舞》;瑶族流传有《盘王的故事》,节日有古朴的“度戒”,神奇独特的哈尼文化同现代文化相结合,孕育着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浓郁的民族风情。各村民小组积极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创建“五好文明家庭”。大力推进广播电视网建设,广播电视覆盖率达95%,从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得到全面宣传。
经济状况
由于历史、地理、习俗等因素,平河乡各族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还十分落后,社会发育程度极低,特别是解放时期和改革开放前,这里不通公路,不通电,不通水,没有学校,广大人民群众素质偏低,思想观念落后,导致到解放初期广大人民群众还处于居无定所,刀耕火种的游居生活中。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各级党委政府加大经济社会发展的培育力度,从根本上改变了平河经济社会发展程度极低下的现状。目前各项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2006年末,全乡社会总产值达4209.7万元,财政支出446.1万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365.3万元,存款余额490万元,贷款余额492万元。个体户149户,上缴税金32万元;畜牧业年产值1205万元,肉产量900吨。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达3714万元。
卫生事业
平河乡有计划生育服务所1个,干部职工3人。乡卫生院1所,医生13人,村级卫生室11所,乡村卫生员22人,累计建成“白玉兰”卫生室4个。医疗卫生事业迅猛发展,医疗设备不断更新添置,拥有200MAX光机、B超、麻醉机、心电图机、制氧机、洗胃机、胎心监护仪等设备。全乡91个村民小组设有154个公共厕所,21个村民小组铺设了卫生路,71个村民小组建设了人饮工程,清洁水普及率达78%,大大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提高了人民群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沿革
民国属起阳乡。1953年置平河乡,1961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1997年,面积57平方千米,人口0.7万,辖五龙、樟坪、燕子、平河、陶湾、天平、朗子、临口8个行政村。2005年区划调整后的平河乡:管辖原平河乡和起阳乡的起阳、龙潭、大峡村所属行政区域,辖8个村委会,面积84.65平方千米,乡政府驻燕翅膀。
简介
平河乡位于巫山北部,距县城114千米。辖燕子、天平、樟坪、陶湾、郎子、起阳、龙潭、大峡8个行政村。公路与县道巫(峡)官(阳)公路连接。境内马渡河“小小三峡”为大宁河“小三峡”环形旅游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