坪上镇地图
坪上镇相关地区地图:
产业
小水电是坪上镇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办电富镇”思想的指导下,经过努力,境内现有莲花一级电站、莲花二级电站、石内电站、单竹坑电站、南坑电站等多座电站,总装机4426千瓦,多年年均发电总量可达万度。镇内有完全中学1所,成人中学技术学校3所,妇女科技文化学校民,初级中学2所,小学16所,幼儿园6所,卫生院1所;还有文化站1个,广播站1个,有线电视转播站个,等等。区域内主要道路4条,总长27公里,河棉公路、安普公路穿过境内7公里,各村均可通汽车,交通较发达。
第一产业
提出了"立足优势搞调整,突出特色上规模,兴修水利作保证,科学管理创名牌"的发展思路,发展特色农业,打造"好例"品牌,促进农民增收。大力推广"草莓、西瓜、玉米三种三收"的万元田模式,发展大棚草莓等保护地栽培6000余亩。到2007年底,全镇共发展樱桃、苹果等果类15000亩、桑园3800亩、黄烟3026亩、茶园137亩。花生种植面积每年稳定在3万亩左右,单产达到320公斤。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注重落实科技兴农措施。定期举办农业科技培训班,重点传授科学养蚕、果茶园四季管理以及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等,积极推进科普村村通。2005年山东省政府命名坪上镇为"引进国外优质甜樱桃示范园",借助这个平台,邀请国外林果专家为坪上果农传授管理技术,推广山东农业大学的生物反应堆新技术,增强了主导产业大樱桃的生产后劲。2007年全镇共举办农技培训班11期,其中聘请市、县农业专家授课8次,印发明白纸2万份,有1800名农民获得了绿色证书;有大樱桃科技示范园6处,其中省级1处,市级1处,县级4处。
人口多面积广
坪上镇镇域面积228平方公里,辖枫木山、西冲桥、杨桥、潘东、新开、时荣、志木山、灰溪、竹螃、三溪、罗桥、双石、东岭、高坎、黄朱、百宁、百一、龙廖、山牛、胜利、大中、沙坪、洪龙、峡山、明星、路口、长塘、竹子山、清水塘、大园山、小河、羊角、插花、颜岭、长城、坪上、坪新、梧桐、茅坪垅、峒麓、仓场、石马、筱溪、筱篑、黄土堪、庙山、回塘、黄坡、岱东、大源、小源、赤水、岱水、梅寨、甘家、双湾、社坪、芦山、中山、水竹、黄佩、青龙、三长、磨石、袁家、石泉、老山、虎寨、傅丝、甘塘70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总人口8.2万人,其中农村人口7.9万人,城镇人口0.3万人,现有镇机关干部职工111人,其中在岗80人,另有退休干部职工58人,辖区内驻有正团级部队2个。是该县第一大镇,也是比较边远的工农业大镇。
基础设施建设
2004年投资230万元建设山东公路汉章希望小学两座教学楼,完成建筑面积3220平方米。2005年投资60万元建成石河联小,投资近百万元更换了470多架杨木梁,投资500万元建成山东公路汉章希望小学主体工程并于12月19日正式启用,容纳学生1500名,成为省内乡镇级标准最高、设施配套最全、规模最大的希望小学。至2005年底,全镇小学调整为5所,教职工228人,在校生3142人;初级中学2所,教职工204人,在校生2840人。莒南二中坐落在镇政府驻地北。2004年投入800多万元,建实验楼、宿舍楼各一座,建筑面积8660平方米。镇卫生院获得了省级"百佳医院"荣誉称号和卫生部颁发的"爱婴医院"荣誉奖牌。2004年投资180万元对坪上中心卫生院进行了改建扩建,占地面积21171平方米,建筑面积8645平方米,有门诊楼和病房楼各1座,有职工106人,其中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主管)医(护)师8人,医护师37人,床位80张,固定资产200万元。2005年全面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全镇农民有16440户参合,参合总人口46422人,参合率达到81.13%;骨科专家陈祥军投资800万元建成了坪上医院骨科6层门诊楼,成为鲁南最大的民营骨科医院。至2005年底,全镇医院、卫生院所共有48个,医生143人,病床110张。
其他
广东揭西县坪上镇,坪上镇位于揭西县东南部,东和大溪镇相联,西和五云镇毗邻,南和普宁市南阳交接,北和龙潭、河婆镇接壤,距县城6公里。全镇总面积91.4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1.6万亩,耕地面积1.57万亩;总人口40470人。下辖员东、员西、五联、坪上、四和、四新、连城、东村、潭角、樟树下、石峡、红旗、南联、尖田、新榕、成全、上仓、湖光19个行政村和坪新居委会,共有71个自然村。2000年,全镇完成工农业总产值1.2662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5912元,农业总产值6750元,人年平收入过3060元。坪上镇地处榕江河上游,榕江南河、龙潭河、石内河在镇内交汇,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有利于发展农林业生产。主要农作物有水稻、蕃薯、花生、大豆、甘蔗等。境内山地广阔,主种松、杉,兼种茶、乌榄、青梅、荔枝等。境地内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发源于南河的石内河自西南流向东北,落差大,蕴藏丰富的水力资源,可开展量4800千瓦。小水电是坪上镇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办电富镇”思想的指导下,经过努力,境内现有莲花一级电站、莲花二级电站、石内电站、单竹坑电站、南坑电站等多座电站,总装权4426千瓦,多年年均发电总量可达万度。镇内有完全中学1所,成人中学技术学校3所,妇女科技文化学校民,初级中学2所,小学16所,幼儿园6所,卫生院1所;还有文化站1个,广播站1个,有线电视转播站个,等等。区域内主要道路4条,总长27公里,河棉公路、安普公路穿过境内7公里,各村均可通汽车,交通较发达。湖南新邵县坪上镇,位于新邵县西北、朗概山下,北靠冷水江市,东邻涟源市,南接潭溪、寸石两镇,西与大新乡隔江相望,是新邵的北大门,地理位置颇为优越。坪上镇古称大同,意为“天下大同”的意思。坪上山雄水秀、人杰地灵,历史悠久,为湘中宝地。人口多面积广。坪上镇镇域面积228平方公里,辖70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总人口8.2万,其中农村人口7.9万,城镇人口0.3万,现有镇机关干部职工111人,其中在岗80人,另有退休干部职工58人,辖区内驻有正团级部队2个。是我县第一大镇,也是比较边远的工农业大镇。资源较为丰富。坪上群山环抱,高岸深谷,为典型的亚热带气候,日照时间较长,水资源较为丰富,适宜水稻、油菜、烟叶等多种农作物生长,盛产椪柑、牲猪、玉竹、杨梅、板栗、水产品,赤水村的食用鲜菇风味香美,高坎的莲藕鲜糯可口,袁家的密桔甘甜爽冽。竹木丰茂、植被丰富,著名的岱山林场苍峰翠岭,为该镇工农业发展有力的生态屏障,镇内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有煤、硅、金、钒、铜、钨、石灰石等多种矿藏,其中煤炭储量居全县之首。旅游资源丰富。山川秀丽、自然风景贻人。雄伟壮观的雷公洞巧夺开工,古老的罗桥雄姿依然,风格古雅的石马张氏祠堂保存完好,黄土村张干纪念馆闻名遐迩,无污染的东风水库是休闲的好去处,还有建设中的小溪电站更是自然风景和现代文明两大壮观相结合的观光首选。文化底蕴深厚。我镇俗有“文化之乡”的美誉。百年名校、市重点中学新邵二中座落在三溪河畔。坪上群众送子女读书不遗余力,至今流传着:“卖江山,当土地;卖砂罐,打豆腐,也要送子女上大同”的歌谣,源远流长的“大同文化”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走向全省乃至全国。如毛泽东主席的老师张干,当代著名作家谢冰莹,原湖南省《大公报》总编辑李抱一,省军分区副司令员黄明开,成都市常务副市长颜家景,等等。企业比较发达。我镇是矿产丰富、民营工业基础较好的工农业大镇,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规模工业企业5家,即七四、胜利煤矿和洪溪水泥厂、小溪水泥厂、金陆速凝剂厂。近年来,我镇党委政府按照县委、政府“兴工强县”的战略思路,部署我镇“兴工强镇”工作,在工业上完成了七四煤业、胜利煤业、洪溪水泥、筱溪水泥有限公司4家乡镇集体骨干企业的改制工作,做到了企业置换产权,职工置换身份,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改制后的企业呈现出快速、健康发展的态势。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三年来共引进资金5770万元,兴办了金陆速凝剂厂、罗桥洗煤厂、大桥锌品有限公司、永欣钒矿等27家民营企业,形成了采掘、建筑、农产品加工全面发展的行业格局,为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试点镇
1995年坪上镇被列为全省"百新工程"试点镇。1996-1999年投入1000万元建起了日供水800吨的自来水公司1处,建成投资250万元的邮电大楼,安装了1000门程控电话,配套110千伏变电站,硬化37万平方米,整修路面50公里。2000年新建成区面积180亩,总面积达到3.05平方公里。2001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为中心镇,按新一轮规划,对镇中心大街进行了拓宽硬化和绿化美化,新增绿地面积3600平方米,对绿化苗木品种进行了调整,共种植各类绿化苗木2.3万株,扩建人工湖公园,面积达到72400平方米。2002年拓宽改造镇驻地东西大街和南北大街,硬化面达3.34万平方米,同时对沿街供水、排水、电力、通迅、绿化等设施进行了改造,将通迅线路由地上改为地下,新铺地下排水道760米,更换供水主管道1100米,新增自来水用户316户,使镇区自来水供给率达到82%。2003年投资200多万元架设了从镇驻地至清泉林、西诸睦,全长8公里的项目区专用线路,投资80多万元完成了振兴路硬化和中心街供排水工程,新增绿化面积6100平方米,镇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8%。开发建设二层以上商用楼房100余座。成立了市政环卫所,加强了镇区市政和环境卫生管理。2004年投资100多万元铺设了镇驻地南北大街路灯杆,完成了北环路硬化任务;投资800多万元建成目前乡镇最大的开元超市。2005年,重点抓了中心大街以西(岚济路两侧)的改造建设,先后投入了3000万元,新增建筑面积5.2平方米,中心大街安装路灯180盏,换电缆7000米,铺砌路沿石1.2万米,并完成中街石渠配套工程、绿化工程、包装工程等;投资600万元建成全县最大的村级社区服务中心--厉家寨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供销社投资600万元建成宿舍楼一座;投资近30万元在全县率先建成为民服务中心和调解中心。至2005年底,全镇村村通电话,通电话户9939户,固定电话装机11078部,拥有移动电话12600部,自来水普及率50%,有线电视入户率26%,生活用燃气普及率60%。连续多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小城镇建设先进乡镇。投资3000万元搞好城镇中心街、岚济路两侧拆迁改建开发工程;镇饮食服务公司投资1000多万元完成改制开发,建成二层以上商贸楼2098平方米。粮管所已改制开发,投资近500万元建沿街商品楼600平方米。民营业主陈祥军投入800万元建成坪上骨科六层门诊楼和病房楼,现已投入运营;镇供销社投入400多万元建成集娱乐休闲、超市购物、农资服务、专业协会等于一体的赵家道村峪村级社区综合服务中心。2006年8月,莒南县行政执法局坪上中队正式成立,城镇管理纳入正规化轨道。2006年实施村村通有线电视工程,新开通18个村,新发展有线电视用户3673户,全镇有线电视入村率达100%,有线电视用户达8148户,入户率达44%。道路升级改造加速,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加强。1993-1996年,先后对坪壮、坪团、坪厉公路境内路段进行了硬化,修路21330米,硬化路50公里。1995年底,省道岚济公路建成通车。2003年启动村村通工程,完成了6.8公里的水泥硬化路面,并对全镇63.3公里的一期路基工程进行了整修。2004-2005年,投资240万元建成十茅路、坪文路、坪南路三条县乡路,投资1500万元完成全镇96公里的村村通硬化路工程。2006年,投资2000万元搞好临港经济区内3700米主干道硬化工程、建设长160米的绣针河大桥。启动省际公路和县乡道路拓宽改造工程,总长43.8公里,占全县的八分之一。
文化底蕴深厚
。该镇俗有“文化之乡”的美誉。百年名校、市重点中学新邵二中坐落在三溪河畔。坪上群众送子女读书不遗余力,至今流传着:“卖江山,当土地;卖砂罐,打豆腐,也要送子女上大同”的歌谣,源远流长的“大同文化”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走向全省乃至全国。如毛泽东主席的老师张干,当代著名作家谢冰莹,原湖南省《大公报》总编辑李抱一,省军分区副司令员黄明开,成都市常务副市长颜家景,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