坪上乡地图
坪上乡相关地区地图:
基础建设
中心集镇功能逐步增强,新建300米长、20米宽的农贸大街,实施集镇易地搬迁工程和双龙塘治理工程,集镇的容纳能力将从1万人增加到5万人。交通便利,村社公路覆盖率达90%,毗邻四个乡(镇)中,与场坝、五德、牛场早已公路相通,坪上至以古的公路正在建设之中,货畅其流的公路交通网络已基本形成。供电设施完善,35千伏变电站已建成投产,集镇及周边村社已实施了农网改造工程。煤矿资源开采初具规模,年产12万吨的4口私营煤矿已通过改造,合格验收。通讯便捷,程控电话用户已达483户,联通、移动两个基务站建成运营以来,移动电话用户已达1400多户,电话普及率15%。教育事业蒸蒸日上,有初级中学一所,小学29所,教职工234人,在校学生7747人(小学生6238人,初中生1509人),小学生入学率99%,巩固率99%,升学率90%;初中生入学率62.5%,巩固率94%,升学率80%,正向“普九”目标迈进。卫生事业长足发展,农村医疗网点建设逐步完善,防疫保健覆盖率已达85%。科学文化事业发展较快,电视普及率达25%,以扫盲提高成人教育、党员电化教育、党员干部“素质教育”为主要纽带的科技传播体系已基本形成,科教兴乡战略基础逐步夯实。
经济
该乡经济以农业为主,有耕地1.4961万亩(其中水田1.2797万亩),山林6.65万亩,水面1665亩。茶安灌区渠道与境内5座小型水库连接,构成“长藤结瓜”式自流灌溉网,旱涝保收面积80%以上。二十世纪80年代,调整农业结构,陆续建办林场、茶场、药场、水产养殖场和建筑公司、机制砖厂、粮油加工厂等乡村企业。主要物产有稻谷、茶油、大豆、茶生、烤烟、木材、建材等。
简介
坪上乡位于安仁县县境东部,距县城36公里,与茶陵县交界。总面积74.1平方公里。清代属同五都。民国时,先属大麓乡,后属大平乡。1952年划属第六区(坪羊区),1956年始设坪上乡,1958年为人民公社体制,1984年恢复乡建制。现辖10个行政村,137个村民小组,土地面积74.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50公顷。2006年末总人口15186人,人口出生率9.48‰,自然增长率7.57‰。
发展
岸下村和桥石村先后被定为省级小康示范村进行建设,食用菌为该乡一大产业,拥有坪上、高田、岸下、曹婆、太平、竹塘6个食用菌基地,通过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管理模式,采取订单形式,统一管理,统一安排生产,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统一供应菌种和原材料,统一生产技术,统一鲜菇收购标准,统一收购价格。主要生产品种有袖珍菇、姬菇、鸡腿菇等,总产值上千万元,被誉为“安仁食用菌之乡”
本乡简介
坪上乡位于普定县西北部,全称为坪上苗族彝族布依族乡,距普定县城15公里,属典型的喀嘶特地貌,山多地少,全乡辖25个行政村,140个村民组,146个自然村寨,6509户24998人,其中少数民族7524人,占全乡总人口的30.1%,生活着苗、彝、布依、仡佬等多种勤劳善良民族。全乡总面积103.17平方公里,现有耕地19199亩,人均耕地0.78亩,人均纯收入1165元,粮食总产量7818吨,人均占有粮食313公斤,农业生产总值1180万元(90不变价),工业总产值1217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0余万元,财政收入80余万元,今年有望突破100万元。坪上乡经济实力属县的二类重点扶持乡镇之一,属县重点扶持的村有24个,占全乡25个村的96%,乡境内有学校23所,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8.5%,人口自然增长率5.54‰,通广播电视的村有19个,6个村开通有线电视,全乡有卫生室23所,目前,坪上乡有一套较强的乡、村两级领导班子,各项工作运作良好,为我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农村经济
全乡坚持走“巩固粮食生产、发展三大特色经济(劳务输出、魔芋、蚕桑)、改造提升传统畜牧业”的产业发展之路,努力把劳务输出、魔芋、蚕桑打造成为新兴的主导产业。劳务输出产业规模宏大,连续两年输出剩余劳动力1万人(次)以上,2003年创利润1370万元,2004年利润可稳定在1500万元。魔芋产业已形成产业气候,2004年种植面积达6000亩,比2003年增加1000亩,最低亩产值1800元,可实现收入1000万元,比2003年增加180万元。为把魔芋产业做大做强,乡党委政府着力构建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服务体系。与四川协力魔芋公司达成协议,引资150万元,举办魔芋精粉加工厂,预计年底建成投产。栽桑养蚕产业初具规模,桑园面积已达6000亩(密植桑3000亩、地埂桑3000亩),修建蚕房5000平方米,桑园丰产期亩产值可达1800元,2004年预计可实现产值100万元。改造提升传统畜牧产业,重点抓“三改”,即改种、改厩、改传统饲养方法,已投资10万元在屯上村建成黄牛冻改站一个。通过几年来的努力,全乡基本形成一村一业、一社一品、多个产业并举的良好经济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