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湖南省电子地图 > 郴州市地图 > 安仁县地图 >
清溪镇地图
清溪镇相关地区地图:

名优特产

茉莉花茶:该镇是远近闻名的“茉莉之乡”,茉莉花的规模发展,带动了茉莉花茶加工业的发展,全镇有茉莉花茶加工厂31家,手工作坊110个,累计年加工花茶700万斤,产值7200万元,创税利680万元。所加工的茉莉花茶“清茗香、佛都春香、巴蜀奇峰、碧潭飘雪”等品牌,被评为省、部优产品和群众喜爱产品,被国家农业部、四川省农牧厅授予无公害农产品称号,深受消费者欢迎,远销全国各地。

地势概况

该镇境地势平缓,平均海拔413米。山系由大梁山南、北两系来脉分布在镇边周围。马边河由西入镇境,蜿蜒绕过集镇,在康家村汇入岷江,流程17.7公里。截止2006年丘陵、平坝占总面积的50%。全镇地处马边河流域的冲积平坝上,北面背靠阡陌纵横、美丽富饶的洛江三坝,南面面向清澈碧透的马边河水和绵延起伏的五龙山脉。数千亩平坝的四周皆有群山为屏。东为板栗坪、南岸山、老君山、玉皇山;南为五龙山、金鳌山;西为三台山、沉犀山、龙门山;北为龙马山、大山坡、仙人山。这使洛江三坝形成了一个小盆地,清溪古镇便坐落在盆地南边沿。古镇紧靠马边河。河对岸为五龙山的大龙山、二龙山、三龙山,此三山均为观览全镇风貌的最佳制高点。站在主峰二龙山峰顶上,上可眺“沉犀秋月”,下可览玉观寺风貌,整个洛江坝、筒车坝、三台山、龙马山和全镇街景尽收眼底。碧透的马边河从犀牛沱缓缓南来,绕过清溪古镇又缓缓东去。壮丽的清溪大桥横卧在镇西端马边河上,成为古镇又一道靓丽风景。这四周的山形地貌,特别是五龙山、金鳌山、三台山、玉皇山等构成了一条十分优美的天际线;洛江三坝的四季景色成为古镇流动的背景;马边河水体则为古镇注入了青春活力,使其灵动飘逸,为其带来了无限生机。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使清溪古镇形成了“背靠平畴沃野,面向绿水青山”的“面山、沿河、落坝”的环境特色,同时还形成了“东有老君坐镇、西有金鳌守门、南北群龙护卫”的文化特色,为清溪古镇增添了无穷魅力。

行政区划

清溪镇下辖村:筒车村胭脂村百箩村三山村洛阳村洛江村踏水村灌引村沉犀村渠成村龙门村天山村丁家村南岸村永星村盐坪村新乐村龙兴村康加村祗园村永安村保安村七一村上游村五龙村和平村

清溪美食

1、清溪一绝――宋羊肉:羊肉汤是集传统保健功效与现代人色香味美的饮食要求为一体的美食,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清溪宋羊肉”经过二十余年精研细琢,已成为清溪一绝,在县内外闻名遐迩。“宋羊肉”的独特得益于来自马边、屏山、沐川等地的土山羊。有专家趣言土山羊“吃的是中草药,喝的是矿泉水”。以此作为主要原料的“宋羊肉”,自然汤鲜味美,活色生香,被称为“绿色羊肉汤”当之无愧。“宋羊肉”不仅羊肉汤和羊杂汤堪称一绝,其羊蹄、炒羊肝、卤羊肉、粉蒸羊肉以及其自制的油糍粑,更是别有一番风味,让人回味无穷。虽然各地都能吃到羊肉汤,但犍为、五通、乐山等地专门驱车前往清溪品尝正宗“宋羊肉”的还是大有人在,冬天更是络绎不绝。2、石黎鱼火锅,石黎鱼火锅的鱼来自污染很少的马边河,其鱼火锅的特点是麻辣鲜香,醇和厚道,食之口齿生津,久食不腻,回味悠长,乃绿色、健康、养生之佳肴。3、清溪叶儿粑,清溪叶儿粑的制作选料考究,工艺精细,甜的是用糯米细粉做包皮,内用白糖、花生、核桃、豆沙、芝麻等合制成的馅,咸的则以鲜肉、芽菜等为原料,经过制皮、做馅、成型、上笼等工序蒸制成独具风味的叶儿粑,特色是清香滋润,味道鲜美,皮薄馅足不沾叶,滋润爽口不粘牙,是清溪传统名小吃之一。4、杨包谷粑,清溪镇人杨正明,选用金黄色上等干包谷,加石灰水煮熟,用青水淘洗数次,洗去包谷表皮和胚芽,石磨细磨研茸。包谷粑馅用上等芽菜,拌以香葱和鲜肉颗,将包谷粑置于平锅内,用猪油煎制成扁平圆形,再放炉内反复烘烤,包谷粑烤熟后,表皮呈金黄色,食之酥脆香馨,里层细嫩、绵软、滋润,香酥爽口,食者都赞不绝口。

乡镇简介

含山县清溪镇作为全县的西大门,彼邻美丽的湖滨城市——巢湖,与省内享有盛名的半汤温泉度假区紧连,交通便捷,巢宁路、合马路穿境而过,清溪河直下长江,属南京1小时经济辐射区,距合肥、芜湖、马鞍山均在小时车程内,全镇国土总面积153平方公里,辖24个村委会,2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5.3万人,2004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2.4亿元,财政收入17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00元,是正在快速发展的新型、现代化经济强镇。镇内工业企业发展迅速,招商引资成果显著,2004年全镇共吸引外来投资1.4亿元,乡镇企业年创产值3.9亿元。为适应工业企业发展需要,镇党委、政府狠抓载体建设和投资环境建设,建立了清溪工业项目产业园区和兴隆铸造小区,目前全镇共有工业企业372家,形成了铸造、机构加工、砂轮、玩具、汽流纺纱、有机食品六大支柱产业,其中铸件、高强度树脂砂轮等产品远销欧美市场。清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南靠苍山,北依长山,腹中汤山、横山、山山相连,翠绿叠嶂。清溪河犹如银色飘带蜿蜒盘绕,和平水库风光旖旎,如明珠般点缀期间。境内古迹名胜较多,有位于优会村的千年古刹伏慧寺,有位于巨兴独龙山上相传小白龙藏身的龙洞,有终年泉水环绕始建明代的迎水庵,有位于和平水库中间三国时代留下的城子古迹,更有位于白马村的千年古银杏树等珍稀树木。山清水秀孕育出一方人杰地灵,清溪历代人才辈出,当代的清溪更是出了原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孟富林、原国家保密局党组副书记荣鹏飞、原巢湖地委书记吕宝成等高干。清溪物产丰富。除大宗粮棉油外,特色农业为红瓜子、茶叶、河蟹养殖等。其红瓜子是华东地区最大的红瓜子生产基地,年产红瓜子150万公斤,出口东南亚。绒螯蟹养殖规模达1万亩,是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茶叶种植面积达4000亩。境内资源丰富,主要矿产有石灰石、莹矿石、耐火粘土、煤等。近年来,全镇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镇内拥有先进的通信网络和2个医疗设备较为齐全的卫生院,现有中学3所、小学26所、幼儿园3所。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积聚功能不断增强,镇区建成区面积达1.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0.6万人,“十五”期末镇区面积将达到4平方公里,城区总人口达1.5万人以上,基本形成功能多样、配套齐全的新型、现代化强镇。

历史

明代为文顺乡辖,清代初为京山司辖,后又为捕厅管辖。中华民国建立后设立筹办处,辖区为99村。民国24年设乡公所为东莞县第四区辖。1944间中共曾在此建立根据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与塘厦合称新三区,1951年又改作第七区,1958年并入塘厦公社,1959年析出成立清溪公社,1983年9月撤公社建区,1987年5月撤区建镇沿革至今,1988年东莞升格为地级市,清溪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为数不多的地级市直辖乡镇。改革开放始后至1985年期间,该镇“三来一补”企业大量增多,形成日后的工业雏形。1986年间该镇开始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不久清溪镇经济进入了近20年高速成长期,此期间该镇国民生产总值一般年增长20%以上。
第一章革命烈士传略、简介:黄万顺,生于1911年,土桥村人。他是清溪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他小时候读过七、八年私塾,1933年考上了东莞中学。在学校受到"九、一八"和"一、二八"的抗日救亡运动的教育,在"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的影响,开始接受革命思想。1936年他毕业于莞中后,到香港《华侨日报》当校对。在共产党员的启发教育下,阅读了不少革命书刊,明白了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道理,光荣参加了中国共产党。1937年"七、七"户沟桥事变后,他组织工人阅读《新华日报》,积极宣传我党的抗日主张和八路军、新四军的抗日功绩。1938年初,党组织把他调到江门市做工会工作,后来又到敌后开展武装斗争。1939年回到家乡土桥。他回到家乡,立即组织民兵,成立游击小组,把群众性的抗日救亡运动搞起来。在中共东莞县委的领导下,全县的抗日形势日益发展。1940年初,国民党东江游击指挥所主任香翰屏,企图消灭我党领导下的抗日部队。清塘地区成为国民党统治区,斗争环境极为恶劣,我党转入地下活动。清塘区区委书记黄万顺以教师职业为掩护,秘密进行领导地下党的斗争,在农村组织兄弟会,姐妹会和游击小组。这时,石龙中学正当搬到清溪鹿鸣学校开课,校长黎彦林和教务主任色结国民党棍王荣辉,经常强迫学生填表加入三青团;还以庆?quot;双十节"为名,替国民党作反动宣传;监视我地下党员和进步师生的活动。黄万顺同志为了打击敌人的反动气焰,揭穿敌人的反动阴谋,亲自与张松鹤、谢乃坚等一起领导学校的学生运动,发动进步师生罢课和组织参加革命队伍。有力地反击了学校当局的反动政治迫害。同时在学校积极发展党员,如张秋云、李美银、叶金才等就是在这时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为了及时掌握敌人的动向,他还亲自同打入国民党塘厦区署的罗涛联系;又在国民党县政府所在的石马设立情报点,紧持做好情报工作。1940年秋末,曾生、王作尧部队东移回来,坚持敌后游击战争。他为帮助部队打开斗争局面,召开了区委会议,与黄克、张松鹤、莫学龄等商量,决定组织游击小组,配合部人袭击国民党第六挻进纵队在苦草洞武器库。黄万顺立即与打进国民常驻清溪第六挻进纵队的地下党员刘清、何小仕,以及苦草洞的游击小组联系,准确地侦察到该武器库的位置和布防情况,及时把情报送给王作尧,王即派部队前来配合。万顺带了邓华、叶光明等切断敌人的通讯线路,摸进敌仓库区。活捉了哨兵,冲进敌营,全俘守敌。缴获了重机枪、轻机枪、小钢枪、步枪及各类子弹等物资,全部搬回土桥,然后送往部队。袭击若草洞后,国民党顽军发觉我们部队回来了,到处加强警戒。但万顺同志不顾个人安危,坚持开展党的地下工作。1941年5、6月间,他与区委妇女部长从塘厦去布心湖,途经凤凰岗附近,遇上国民党军队的警戒岗哨,从他身上搜查出一本我党的内部刊物,因而被捕,被押送到塘厦刘光大队部。罗涛知道此事后,立即跑来清溪土桥找到区委黄克,汇报了黄万顺等被捕的情况。第二天,区委一面派人报告县委,一面由黄万顺的亲人出面,请塘厦一带黄姓有名望的绅士到刘部队说情,化了四、五百元,才把黄万顺、黎少弟保了出来。在鹿鸣学校教书的张松鹤、谢乃坚、李美银等,由于抵制反动校长强迫他们加入国民党,闹了学潮为敌人所注意。黄万顺回来得各这一情况,马上建议组织把他们调到部队去。同时,组织上也考虑到黄万顺的安全,把他从清塘区调到大岭山。1941年8月下旬的一天,国民党保安第八团有七、八百人,从樟木头、石马、塘厦等地向我大队部驻地大岭山进攻。激战了一日一夜。由于黄万顺刚到大岭山环境不熟悉,罗涛知道后马上报告区委黄克。正当党组织设法营救时,国民党反动派就于次日上午枪杀了黄万顺。黄万顺在被敌人押赴刑场的路上,昂首怒视敌人,高唱雄伟的《国际歌》高呼:"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壮烈牺牲时年仅三十岁。烈士生前任清塘区区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