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福建省电子地图 > 福州市地图 >
平潭县地图
平潭县相关地区地图:

经济建设

概况:2008全年生产总值52.56亿元,增长10.4%;农业总产值32.42亿元,增长2.4%;财政总收入2.36亿元,增长21.5%;地方财政收入1.75亿元,增长25.7%;出口总值完成150万美元,同比下降82.0%;实际利用外资500万美元,增长1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79亿元,增长127.7%;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万元,增长22.3%;农民人均纯收入4871元,增长11.3%;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4.3%;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0‰以内。
工业:2008年,平潭县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达10.17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6.33亿元,增长34.8%。金山工业区平潭园规模以上企业达7家,产值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20.1%。规模以上船舶修造、风力发电、砂石加工、水产品加工等产业成为平潭县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撑,产值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57.2%。重点工业项目建设进展顺利,长江澳二期风电10千瓦项目,投产(两个多月)发电量达8800万千瓦时,实现产值4206万元;远大船厂开工建设;金坛康娱橡胶工程材料公司完成部分厂房建设,开始安装设备。
农业:2008年,平潭县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35万公顷,其中粮食播种面积0.57万公顷、产量2.65万吨,与上年持平。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扎实有效,全县集中免疫率达100%。水产业继续稳步发展,捕养结构进一步优化,水产品总产量30.86万吨,其中,海水养殖产量16.2万吨、增长6.6%,海洋捕捞产量18.3万吨、下降3.0%,捕养结构比例调整为53:47新增深水抗风浪网箱4组,总数达43组。高优养殖品种不断发展,全县鲍鱼育苗场发展到70家,全年养殖鲍鱼7100万粒。福建省坛紫菜原种场动工建设;水产品精加工企业发展到9家,全县水产品加工量达7.1万吨。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成青峰二级渔港和澳前紫兰、南海北楼2座三级渔港。实施国债沿海防护林更新改造333.33公顷。创新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全县森林绿化率达32.9%,投入巨资对三十六脚湖水源地进行治理,建成苏澳、中楼2个自来水扩建工程,完成初级供水工程27处、受益3.2万人。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全面推进,农村卫生院提升改造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作有序铺开。实施敖东、澳前、北厝、芦洋4个乡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完成投资近1000万元、受益面积400公顷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工程;派驻挂职帮扶76个行政村,筛选确定10个行政村作为重点帮扶的先行示范村。
第三产业:2008年,平潭县制定《“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规划》和《物流发展规划》,社区小型超市布局逐步完善。房地产业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24.19万平方米,增长25.7%。西航路建材一条街格局基本形成。旅游景区综合整治工作通过省建设厅验收,并获国家建设部免检资格;完成石牌洋景区7000平方米停车场的土石方工程和旅游接线水泥路建设;全年来平潭游客超过20万人次,旅游业收入近1亿元。
贸易: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71亿元,增长19.5%。其中,批发零售贸易额为10.73亿元,增长20.8%;餐饮业贸易额5.37亿元,增长18.9%,新增菜篮子基地3个,新增蔬菜基地120公顷。全年实际到资556万美元,增长11%;出口约230万美元,增长10%。对台小额贸易和对台输出渔工劳务有新的突破。
综合实验区:海峡西岸经济区重点区域发展情况介绍会上,省政府介绍了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建设的有关情况。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的发展定位为探索两岸交流合作先行先试的示范区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科学发展的先行区。发展近中期目标(2010年~2015年)和中长期目标(2016年~2020年)确立。围绕发展目标,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将积极构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支撑体系。通过积极承接台湾产业转移,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发展电子信息、海洋生物、清洁能源等现代产业体系,打造低碳经济岛。以构建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化的生态海岛城市。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近期将重点推进六大区域建设:产业发展区、国际旅游发展区、商贸合作区、现代物流港区、科技文化产业区、城市发展区。平潭综合实验区正式更名为“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简称“平潭综合实验区”或“平潭实验区”;不再使用“福州(平潭)综合实验区”这个名称。

名胜古迹

龙王头海滨浴场、坛南湾、三十六脚湖、崇台观日、海蚀拱门观潮、片瓦仙踪、指动石、南寨石林、琉球国驸马墓、新石器时代遗址3处、半洋石帆、东海仙境、王爷山、君山、将军山、海坛天神、长江澳风力发电站。

名优特产

白沙蝴蝶干、平潭贝雕、平潭对虾、塘屿磹、紫菜等,富有名贵的黑、墨绿、芝麻等品种。

教育发展

明代,平潭办义学、私塾。清雍正年间,始设书院。民国以前,历代科举选士,有举人13名,进士6名。清末,欧美传教士在县内倡新学、办学校,特别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县内出现改良私塾、兴办国民学校的热潮。至民国10年,有国民小学24所。然因时局动荡,战事迭起,经济落后,教育事业举步维艰。民国38年,全县仅有初中1所,小学91所,教职员171名,在校学生4141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城乡小学迅速普及,各类扫盲班也相继兴办。1957年,县内有中学3所,小学118所,教职员410名,在校学生14588人。“文化大革命”期间,教育事业备受摧残,不少知识分子受到迫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恢复升学考试制度,调整学校布局,加强校园建设。1994年,全县有完中4所,初中16所,职业高中2所,完小139所,初小49所,教师2270人,在校学生42575人。
平潭一中:1931年秋,毓贤小学初中班与创建于1917年的开宗小学初中班合并,取名“岚华初中”(原有的小学部也合并成立岚光小学)。校址设在城关南炮台(今实验小学),1937年8月迁往开宗小学所在地北炮台(今城北小学)。1939年夏,日本侵华的战火燃及平潭,岚华初中被迫流离转徙于福清县的东张香山寺、楼锦村等地。1941年夏,福清沦陷,教会当局将10所教会创办的初级中学合并,取名“卫理联中”,统迁顺昌县元坑村。次年秋,闽海各县克复,“卫理联中”随之解散,各校返回原地复课,唯平潭孤悬海外,敌伪残余势力仍不断骚扰入侵,“岚华”一时未能复校,将男女学生分别寄读于福清的明义,毓贞两所私立学校。1943年,又将明义学校的岚华学生寄读于龙田镇的融美初中。翌年秋,平潭地方稍靖,“岚华”学生方返回本县上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平潭县人民政府于1951年10月25日接管岚华初中,改校名为“平潭初级中学”。1956年9月改称为“平潭第一中学”,并增设高中班。“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上课时断时续,教学秩序受到严重影响。1970年9月,学校下放给当时的“红心公社”,改名为“红心公社中学”;次年10月,学校由县“革委会”宣教组接管,又更名为“平潭红心中学”。至1977年,始恢复“平潭第一中学”名称。1999年起,在各级领导关心支持下,该校掀起了新一轮的创业高潮,学校开始大规模校园建设。征地40亩,校园面积扩大了将近一倍,新建教学主楼、综合实验楼、塑胶田径场、学校大门以及校园绿化等,校园面貌从此焕然一新。近年来,平潭一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取得骄人业绩。高中会考优秀率连续三年超过97%,高考本科上线率100%,本一上线率达45%以上,居福州市同类校上等水平。初中在生源素质参差不齐背景下,因材施教,中考成绩年年保持全县第一。平潭一中现有初高中部,共70个教学班,教职工180人,在校学生4000多人,校园面积90亩,是国家规范化考点和省文明学校。

海防情况

平潭素为海防要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加速海岛建设的同时,重视海防建设。50年代初,动员群众支前备战,支援驻军修地堡、挖坑道,同时组织民工支前。60年代初,台湾海峡局势紧张,全县进行备战动员,投入大量人力,修筑战备公路35公里,挖堑壕4400多米,运送战备物资480多吨,组织县城30%人口疏散。80年代,县内沿海地区29个单位与驻军挂钩联防,设立联防区与联防点。同时,开展军民共建活动,涌现一批共建先进单位。1994年12月,省委、省政府、省军区授予平潭“双拥模范县”称号。

社会事业

城乡建设。完成潭澳路一期工程等4条城区主干道修建任务,沿潭澳路铺设近2000米排污排水管道。2008年重点建设项目,已经建成的有:平原至白青县道改造、钱便澳二级渔港、城南学校、中医院病房大楼等4项;已经开工建设的有:平潭海峡大桥、前进110千伏变电站、平宏线旅游道路景观改造工程、三十六脚湖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廉租房建设、海坛国家风景名胜区基础设施建设、县检察院综合大楼等12项。全县共完成建筑产值80亿元,比增14.3%,其中,县外隧道产值75亿元,全县建筑施工建筑面积57.38万平方米。工程造价4.4亿元。其中,房地产建筑面积55.48万平方米,总造价4.14亿元;新植珍贵树种,完成造林面积379.13公顷。2008年,投入1055万元共完成学校危房改造项目7个,建筑面积11946平方米;投入575万元,完成寄宿制项目4个,建筑面积4820平方米;投入修缮款1190万元,维修县内各种教学设施。新建城南学校秋季启用。高考本一批上线158人,本二批597人。全县有省二级达标中学1所,省三级达标中学1所、省市级农村示范小学5所,市优质幼儿园1所,市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3所。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生均专用经费标准,全年下拨373.48万元,全年免教科书520万元,免学杂费1874.35万元,受惠学生近5万名。完成苏澳镇前进村等20家村级农家书院建设。完成21个20户以上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任务和105个行政村有线电视网络改造。全县有线电视用户4.9万户,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干线2300多千米。中医院投资400多万元建设病房综合大楼已完成。白青、北厝卫生院综合楼建成。社会保障。城镇新增就业人员2015人,实现下岗人员再就业11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25%,全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4580人,实施“造福工程”搬迁700人;组织3000位农民工免费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帮扶40户农村贫困家庭实现“一户一就业”。全年共发放社会五项保险金(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1.44亿元。全县最低生活保障对象10086户、21089人,其中,城镇的低保对象为599户,1848人,农村低保对象为9487户19241人。全年发放低保金1703万元,其中五保户1992户。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5.8万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正式启动。参加医疗保险人数28638人。2008年,平潭县长江港二期风电、县污水处理厂、城区电网改造、城区主街道“亮灯”工程、上流线和流大线公路改造、苏澳钟门陆岛交通码头、县殡仪馆、县教师进修学校综合楼等建成投产或投入使用;海峡大桥、远大船厂、城南学校、县中医院门诊楼、金坛康娱橡胶工程材料等项目开工建设;澳前沙塔澳风场开展海上风电前期调研论证工作。11万伏输变电Ⅱ回路项目完成前期筹备工作。投入2462万元,建成34条、总长57.25千米的农村水泥路,全县行政村居水泥路通达率为99.5%。乡镇通宽带,村村通电话;城区规划面积从18平方千米扩大至40平方千米,优先发展城区公交,开通3条城区公交线路,投放26辆公交车和90辆出租车。理顺城区环卫管理体制,大力治污,节能减排,主要汚染物总量减排项目完成比率为100%。,2008年,平潭县推动科技创新,实施鲍鱼和长竹蛏人工放流增殖项目试验取得明显成效。各级各类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农村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远程教育建设项目通过省级验收,教育工作顺利通过省、市“对县督导”评估,高考综合评定在全市8县(市)名列第2名,有5所中学受到表彰。公共卫生服务朝着有效、安全、价廉的方向转变,社区卫生服务和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县图书馆被评为省十佳图书馆;闽剧《九月无灾》、《福州女人》分别获得中国戏剧文学奖银奖和铜奖。投资160多万元的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平潭籍运动员在第十三届省运会上夺得4枚金牌,县第八届运动会取得圆满成功。广播电视事业不断发展,完成19个“20户以上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65个行政村有线电视网络改造,以及全县广播电视地面卫星接收调星工程。计划生育顺利通过省人口计生委中期抽查和年终考核,全县人口出生水平稳定在12‰,政策符合率达86.71%。完成平潭县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及人口抽样调查工作。2008年,平潭县城乡困难家庭医疗救助等惠民政策全面落实,安排100多万元救灾救济,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上的困难,帮扶近780户低收入家庭脱贫。启动实施7个村200户600人的安居“造福工程”。全县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82%以内,城镇新增就业2030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5200人,实现下岗失业再就业135人。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保农民25.4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82.8%。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共免1040万元,受益学生3.74万人。资助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进入大中专读书29人,资助资金达4.3万元。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58.75万元。为农村残疾人解决低保,完成白内障手术160例。使1608户2536名特困残疾人基本生活达到温饱水平,投入48万元为26户农村贫特困残疾人无房户、危房户改建新建房屋。规范经济适用住房保障对象标准,启动廉租住房制度。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等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扎实推进。保障粮食安全,完成3534吨库存粮食轮换任务。投入500万元,用于三十六脚湖生态建设。让人民群众喝上“放心水”。创建“平安平潭”取得成效。

行政区划

宋庆历八年(1048年),福清县建10乡辖50里,后并为7乡36里,平潭编为海上里、海下里,属福清县太平乡。元代行政区划与宋代相同。明初,福清分东、西、南、北4隅。正统七年(1442年)南隅分为南上隅、南下隅。成化十八年(1482年)北隅分北一隅、北二隅。嘉靖十一年(1532年)仍为6隅,统36里、15都、112图。平潭境域分属南上隅、北一隅、北二隅、西隅。清雍正八年(1730年),福清县丞移设于平潭,以候均区、大墩区、坑北区、朴秀区、酒店区、斗门区、庄上区、敖网区、南澳区、芬尾区、北海区、高平区及9个岛屿(东庠、小庠、大练、小练、屿头、塘屿、草屿、吉钓、牛山)析归平潭县丞管辖。民国元年(1912年)10月至民国14年沿袭清制,划为21区。民国23年3月1日设立区公所,整编保甲,委派保甲长。民国25年5月,全县分区设署,共设3个区署,辖区范围大体与民国15年各区公所所辖范围一致。一区区署设后旺久;二区区署设东昆,民国27年迁往西院;三区区署设苏澳。民国26年1月实行政教合一,全县3区设24个联保办公处。一区辖潭城、东澳、北苑(流水)、富田(大富)、东庠、大中、君山、东霞、正旺等9个联保;二区辖湖南、北厝、西海、芬尾、仙霞、敖东、塘草等7个联保;三区辖龙泉、玉堂、党堑、沙峰、玉库、苏澳、屿头、双练等8个联保。民国28年9月,国民政府颁发《县各级组织纲要》,整编保甲,撤销联保,全县设立15个乡镇分所。民国31年8月,平潭撤销区署,改15乡镇为2镇10乡:潭城镇、苏澳镇、爱群乡、同仁乡、塘草乡、屿头乡、中正乡、中山乡、龙泉乡、潭南乡、复兴乡、潭东乡。将原设15乡(镇)时的平沙乡、中正乡、东庠乡合并成立中正乡;三民乡、新民乡合并成立苏澳镇。民国32年10月全县改设2镇、5乡、89保,撤销潭东乡、屿头乡、爱群乡、同仁乡、塘草乡,分别并入潭城镇、苏澳镇、龙泉乡、复兴乡、潭南乡。民国33年7月,全县改设潭城、苏澳、潭东、潭南、复兴、龙泉、爱群、中山、中正、东庠、屿头、塘草12乡、91保。民国36年增至92保。民国38年5月6日,平潭人民游击支队攻克平潭县城,13日,经中国共产党闽中工作委员会批准,成立平潭县人民政府,下划潭南区、龙泉乡、君山乡、流水乡、屿头乡、大练乡、苏澳乡、潭城镇、东庠乡、潭东乡10个区乡政府。7月2日,游击队撤离平潭后,国民党政府又沿袭旧制划分2镇、5乡、92保。民国38年9月16日,平潭解放。9月23日成立县人民政府。民国38年9月至1950年2月平潭设1镇3区,潭城镇,驻地城关;一区区公所驻地后旺久,管辖范围相当今之芦洋、中楼、流水、东庠、岚城、澳前等乡镇;二区区公所驻地北厝,管辖范围相当今之北厝、敖东、南海等乡镇;三区区公所驻地苏澳,管辖范围相当今之屿头、大练、苏澳、白青、平原等乡镇。1950年2月至1951年5月设4个区公所,一、二、三区区公所驻地不变,由一区划出1镇6乡成立四区,区公所设潭城镇。1951年5月设5个区。1952年6月至1956年3月,全县设7区,一区辖8乡63村,二区辖6乡74村,三区辖10乡92村,四区辖1镇6乡90村,五区辖6乡44村,六区辖8乡56村,七区辖6乡54村,全县共1镇50乡473村。1956年3月,区乡合并,重新划分为中楼、苏澳、北厝3个区和潭城镇,中楼区辖11个乡,苏澳区辖8个乡,北厝区辖10个乡,潭城镇辖2个乡。1958年4月,撤区并乡,全县重新划分为1镇15乡,分别为潭城镇、湖西乡、敖东乡、芬尾乡、塘屿乡、草屿乡、潭东乡、苏澳乡、国彩乡、平原乡、屿头乡、大练乡、中楼乡、君山乡、流水乡、东庠乡。1958年8月建立平潭县人民公社,设潭城、平原、流水、敖东4个分社,下辖46个大队。1961年7月人民公社体制变动,全县划分屿头、大练、苏澳、平原、中楼、东庠、流水、潭城、潭东、北厝、敖东、南海12个人民公社,辖120个生产大队。1981年11月,从平原公社析出,设白青公社。1980年4月,潭城人民公社分为城关镇和岚城人民公社,1982年9月改称潭城镇人民政府。1984年9月撤销公社建制,成立乡镇人民政府,潭东公社改为潭东乡,芦洋农场改为芦洋乡,保留农场单位建制。同年10月苏澳乡改设苏澳镇,12月潭东乡更名澳前镇。当年,全县有3镇、12乡,建立4个居民委员会、172个村民委员会、49个居民小组、2096个村民小组。1992年7月22日福建省民政厅批准,撤销北厝乡,设立北厝镇,原管辖区范围不变。1994年12月27日福建省民政厅批准,撤销流水乡,设立流水镇,原管辖区范围不变。1995年底全县设5镇、10乡、194个村民委员会(其中居民委员会6个)、555个自然村(居民区)。,2008年,平潭县下辖7个镇、8个乡,共有200个居委会、行政村。潭城镇:面积18平方千米,人口18万人(2010年末)代码350128100,系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辖8个社区、4个行政村,87个街庄、56个村民小组:~001_辕门居委会、~002_右营居委会、~003_瑞龙居委会、~004_城东居委会、~005_红山居委会、~006_宝湖居委会、~007_中埔居委会、~008_桂山居委会、~201_城北村、~202_城南村、~203_城中村、~204_北门村。苏澳镇:面积17.3平方千米,人口4万人(2004年)代码350128101,位于平潭县西北部。辖18个行政村,49个自然村:~201_苏澳村、~202_钟门村、~203_龙头村、~204_红旗村、~205_下苏澳村、~206_斗魁村、~207_梧峰村、~208_和平村、~209_友谊村、~210_五一村、~211_斗门村、~212_紫霞村、~213_齐富村、~214_南海村、~215_民主村、~216_看澳村、~217_先进村、~218_西楼村。流水镇:陆域面积47平方千米,海域面积1500平方千米,人口5万多人(2004年),代码350128102,位于平潭县东北部。辖26个行政村,71个自然村:~201_流水村、~202_户楼村、~203_砂美村、~204_磹水村、~205_君山村、~206_渔屿村、~207_北港村、~208_山门村、~209_坑北村、~210_谢厝村、~211_五埕村、~212_模镜村、~213_松厝村、~214_南松村、~215_新湖村、~216_大埕村、~217_大澳村、~218_西楼村、~219_山边村、~220_裕藩村、~221_东美村、~222_下厝场村、~223_五星村、~224_港东村、~225_松南村、~226_后田村。澳前镇:面积28.3平方千米,人口4.28万人(2004年)代码350128103,位于平潭岛东部,三面临海。辖21个行政村:~201_澳前村、~202_东澳村、~203_岭前村、~204_龙山村、~205_官姜村、~206_龙北村、~207_玉道村、~208_玉楼村、~209_井边村、~210_光楼村、~211_光裕村、~212_紫兰村、~213_上井村、~214_龙南村、~215_磹角底村、~216_前进村、~217_东星村、~218_中甲村、~219_磹报村、~220_东光村、~221_南赖村。北厝镇:陆域面积58.5平方千米,人口3.8万人(2004年),代码350128104,位于海坛岛的中南部,其娘宫码头是平潭县进出岛的门户。辖19个行政村,74个自然村:~201_湖西村、~202_北洋村、~203_厝祥村、~204_澳尾村、~205_务里村、~206_跨海村、~207_先建村、~208_红山村、~209_红湖村、~210_北厝村、~211_庄上村、~212_娘宫村、~213_芦山村、~214_山利村、~215_天山村、~216_大厝基村、~217_美楼村、~218_湖南村、~219_吉钓村。平原镇:面积23.68平方千米,人口2.6万人(2004年),代码350128105,位于海坛岛北部中心。辖14个行政村:~201_平原村、~202_剑湖村、~203_榕山村、~204_上攀村、~205_红卫村、~206_凤美村、~207_山显美村、~208_梧凤村、~209_燎原村、~210_江楼村、~211_梧凤楼村、~212_当盛村、~213_半山村、~214_瓦窖村。敖东镇:面积23.7平方千米,人口3.14万人(2004年),代码350128106,位于平潭县海坛岛南端突出部。辖15个行政村,45个自然村:~201_新垅村、~202_敖网村、~203_向阳村、~204_龙海村、~205_建民村、~206_仙霞村、~207_苍海村、~208_东坑村、~209_华东村、~210_建星村、~211_桥锦头村、~212_渔庄村、~213_青观顶村、~214_钱便沃村、~215_大福村。白青乡:面积6.7平方千米,人口2.03万人(2004年),代码350128200,位于海坛岛的西北部,三面临海。辖10个行政村:~201_青峰村、~202_白胜村、~203_白沙村、~204_丰田村、~205_岱峰村、~206_玉堂村、~207_招康村、~208_国彩村、~209_南盘村、~210_东占村。屿头乡:面积12.5平方千米,人口1.6万人(2004年),代码350128201,位于海坛海峡西北部,地处长乐、福清、平潭3县(市)海上交界处。由7个岛屿和40多个礁石组成,辖10个行政村,16个自然村:~201_东珠村、~202_乐屿村、~203_屿北村、~204_后党村、~205_东贵村、~206_东京村、~207_田下村、~208_玉瑶村、~209_旺滨村、~210_屿南村。大练乡:面积13平方千米,人口8962人(2004年),代码350128202,位于平潭县西北部,由大练岛和小练岛组成。辖9个行政村,22个自然村:~201_立新村、~202_西礁村、~203_秀礁村、~204_东礁村、~205_渔限村、~206_月举村、~207_舍仁宫村、~208_瑞洋村、~209_围东村。芦洋乡:面积31.81平方千米,人口6800多人(2004年),代码350128203,位于海坛岛腹部,属乡场合一建制。辖7个行政村:~201_洋中村、~202_芦北村、~203_黄土墩村、~204_马腿村、~205_西边寮村、~206_鹿楼村、~207_大渊村。中楼乡:面积19.45平方千米,人口2.25万人(2004年),代码350128204,位于平潭县北部中段。辖11个行政村,2个直属村民小组:~201_中楼村、~202_冠山村、~203_湖山村、~204_昆湖村、~205_大坪村、~206_凤楼村、~207_南楼村、~208_大中村、~209_韩厝村、~210_盐田村、~211_芦南村。东庠乡:面积4.46平方千米,人口1万多人(2004年),代码350128205,位于平潭县东北突出部,四面环海。辖8个行政村:~201_澳底村、~202_东风村、~203_澳星村、~204_东进村、~205_鲎北村、~206_东霞村、~207_湖边村、~208_南江村。岚城乡:面积34.2平方千米,人口2.3万人(2004年),代码350128206,位于平潭县中部,地处城郊。辖13个行政村,46个自然村:~201_正旺村、~202_上楼村、~203_新桥村、~204_霞屿村、~205_白山村、~206_流东村、~207_东屿村、~208_新门村、~209_上洋村、~210_下洋村、~211_矾屿村、~212_中湖村、~213_中南村。南海乡:面积10.2平方千米,人口1.01万人(2004年),代码350128207,位于平潭县最南端的渔业岛乡,主要由塘、草屿等28个岛屿组成。辖7个行政村:~201_陈厝村、~202_莲澳村、~203_西门村、~204_江尾村、~205_后坑村、~206_北楼村、~207_南中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