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远县地图
平远县相关地区地图:
农业概况
种植业平稳发展:1、粮食面积稳步增长。2004年全县种植粮食作物28万亩,比去年增加1.5万亩,增长6%。其中水稻种植面积22万亩,比去年增加0.7万亩,增长3.3%,由于受旱情影响,晚稻减产1200吨,全年总产为9.2万吨,仍比去年增长2%,其中抗倒伏、抗病性强、米质达国家二级以上的优质稻10万亩,比去年增长60%。2、种植结构更加优化。全县粮经比例更趋科学,全县种植超甜玉米、西瓜、烤烟、蔬菜等经济作物7万多亩,种植效益明显提高,仅超甜玉米一项可使全县农民纯收入比去年增加700多万元;生姜销路十分顺畅,每公斤价格在5—7元之间,亩产值可达1万多元,全县0.7万亩生姜总产值6000多万元。3、山地开发凸现亮点。脐橙、三华李、碰柑都是我县的特色水果,其中脐橙更因品质优异而屡获殊荣,成为我县农业开发中最大的一个亮点。4、加工流通初具规模。依托该县丰富的农产品资源逐步发展加工业,梅菜、柿饼、牛肉干等产品均占有一定的市场,最具代表性的是金绿果业公司和裕兴隆食品厂,其中金绿果业公司2003年销售脐橙50万公斤,脐橙保鲜分级包装厂正在紧张建设中;裕兴隆食品厂年加工生产腌制大蒜、生姜、荞头达15万公斤。养殖业发展迅速:1、畜牧养殖规模扩大。我县畜牧养殖已经由以农村散户养殖为主逐步向百头以上大户养殖为主、单纯养殖为主逐步向“畜—沼—果”综合开发为主发展,全县百头以上养猪大户95户,年出栏瘦肉型生猪3.5万头,其中已建成的万头猪场一个,在建的一个。脐橙“畜—沼—果”模式应用户70多户,年出栏生猪近万头。目前,县嘉润畜牧发展有限公司以提供猪苗、饲料、技术,包回收肉猪的形式与八尺、仁居等镇的26户种果户达成合作养猪项目,预计每年增加生猪饲养量5000多头。2、水产养殖效益提高。今年我县水产当家品种—草鱼的免疫注射率比去年高,发病率低,鱼苗成活率高,由农业局统一购买的10万尾湘云鲫鱼苗在全县推广养殖,目前已陆续捞捕上市,预计可增加农民收入10万多元。
农村经管稳步推进:1、农村承包稳定有序。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99%已签发到户,经营权健康流转,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有序。2、农财管理民主规范。各村民主理财监督小组积极行使监督权,全面推进村级财务公开日常化和村级财务电算化,农村财务管理实现规范化、制度化。(四)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成绩喜人1、脐橙产业化基地。全县现有脐橙面积3万亩,挂果面积1.5万亩,2004年总产可达8000吨,产值3200万元,是广东省最大的脐橙生产基地,平远脐橙色艳、香浓、味美,是国家无公害农产品。2、油茶产业化基地。梅州小天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已投入1000多万元在长田镇建设万亩油茶基地,目前已种植2000亩,备耕4000多亩,计划以长田镇为中心每年发展油茶1万亩,到2010年全县要达到10万亩,以“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依托公司生产及其深加工基地,推进油茶产业化。3、南药产业化基地。县南药资源有限公司2004年已种植新中药1万亩,建立中草药母本园1个,园内繁育有两面针、青天葵、千斤拔、南板蓝、鸡血藤等20多种中草药,加强与广州中医药大学的技术合作,共建中药产学研示范基地,完善加工体系建设,加快中药饮片和中草药提取物加工厂建设步伐,按照一村一品的模式,以统一培训、统一提供种苗、统一提供技术、统一收购产品的形式发动全县农民种植,至2010年全县要建成10万亩南药生产基地,把我县建成广东乃至闽粤赣地区有名的中要原材料集散基地和种子种苗繁育基地。4、特色农作物产业化基地。我县是广东省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县,每年产优质杂交水稻种子30万公斤,也是梅州市最大的超甜玉米鲜苞生产基地,每年种植超甜玉米1万亩以上,出产鲜苞近千万公斤,产值1400多万元。已建成八尺超甜玉米专业镇、仁居烤烟专业镇、中行五籽西瓜专业镇等专业镇,特色农作物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越来越大。2007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出98152万元,同比增长6.8%,其中:农业总产值58453万元,增长9.8%;林业总产值3731万元,增长12.1%;畜牧业总产值26363万元,比降1.6%;渔业总产值3618万元,比降1.6%;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5987万元,增长13.6%。全年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370938亩,比上年下降8.4%,其中:粮食种植面积245251亩,比降7.5%;经济作物种植面积36517亩,比上年下降5.6%。主要农作物产量情况单位:吨,主要农作物名称2007年实绩对比上年增减%,粮食总产90789-17.7,稻谷79769-12.0,旱粮4440-62.5,薯类4021-17.3,大豆25598.7,甘蔗120-84.7,花生35835.3,烟叶1544-12.3,木薯1543-1.5,蔬菜62552-4.0,果用瓜1318060.8,水果549377.0,茶叶148140.6,年末实有林地面积1526695亩,森林覆盖率73.7%。累计造林面积2.2万亩,其中:迹地更新面积13143亩。累计造林面积中,按主要材种分:用材林8944亩,经济林941亩,防护林3334亩。幼林抚育面积11756亩,成林抚育面积1038亩。主要林产品产量:油桐籽189吨,油茶籽351吨,松脂86吨,木材采伐34128立方米。森林资源继续走持续发展道路,保持年生长量大于年消耗量,且林木砍伐量逐年减少。全年肉类总产13597吨,比上年下降1.6%,其中:猪肉10928吨,比上年下降6.2%。年末生猪存栏104589头,比上年增加11.2%,其中:能繁殖的母猪5957头,比上年增加14.7%。当年肉猪出栏151974头,比上年下降7.9%,;出售和自宰家禽126万只,比上年下降2.6%。全年水产品产量达5244吨,比上年下降11.2%,其中:优质鱼318吨,增长7.1%,一般鱼类4835吨,比降11.6%。
南药:平远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丘陵地带,野生中药材资源丰富,道地药材品种繁多,有溪黄草、两面针、青天葵、千斤拔、南板蓝、鸡血藤等濒临绝种的中草药材,而且有种植中药材的悠久历史,在省内较有名气,许多农户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土地、空气、水源无污染,与广州中医药大学共建中药材GAP种植产学研示范基地,目前全县已种植南药8500多亩,主要品种有鸡血藤3901亩、广金钱草395亩、何首乌145亩、紫花茉莉125亩、凤仙透骨草125亩、溪黄草235亩、南板蓝根50亩、佛手100亩、江南柏100亩等共17个品种。已在中行快湖、河头象牙、大柘东片、樟演、上举符坑发动群众种植广金钱草、仙人草等药材1000多亩。在黄花陂共培植各种种苗70多亩,其中广金钱草19亩、溪黄草16亩、青天葵5亩、南板兰8亩、鸡血藤8.5亩、何首乌15亩,所繁植种苗用于每年5000亩的南药种植任务。为推动南药产业的发展,南药公司已在大柘镇墩背村建设占地面积50亩,总投资270万元,年产2000吨的精致中药饮片加工及中药提取物生产厂,目前,饮片加工厂已竣工投产,同时南药公司与广药集团属下的白云山中药厂、敬修堂药业、广州市药材公司,广东省药材公司,广东中山中致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广东万年青制药有限公司等都签定了意向的购销协议。
油茶:平远是广东省油茶生产基地县之一,具有油茶栽培的悠久历史,为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四个梅州”发展战略及“绿满梅州”的号召,以长田镇为中心,建设油茶产业化项目。全县现有油茶种植面积6万多亩(其中2005年新种1.3万亩,2006年新种1.5万亩,其余为残次老茶园),年茶油总产为0.14万吨(其中新大地公司年产量为0.1万吨),产值4200万多元。由广东新大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入资金400多万元建成5000多亩的油茶丰产林示范基地,同时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全县农户种植油茶面积1万多亩。先后到广西、湖南等油茶主产区引进“岑溪软枝油茶2、3号”和“湘林16、17”等经过国家林业局审查鉴定的优良品种进行繁育推广,与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签定固定技术合作协议,以扦插育苗的方式建设油茶苗无性系苗繁育基地,目前已建成年产50万株的良种无性系油茶苗繁育基地。加工是油茶产业化的核心,生产的原料通过加工变成最终产品流通向市场,才能实现农民增收。投入500多万元建设油茶加工基地,引进精炼山茶油加工及茶皂素等系列产品生产配套设施,并已于2004年12月18日正式建成投产,填补了广东省空白,年生产规模达到加工山茶籽1万吨,产精炼山茶油2000吨、茶皂素1000吨、山茶籽洗发露、沐浴露、洗洁液各1000吨,公司采用的“山茶油精炼技术”通过市级科技成果鉴定,获得梅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公司生产的精炼山茶油品质超群,自投放市场以来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交通通讯
交通措施:2007年全年交通运输业总产出34686万元,比上年增长8.6%。完成货物周转量40144万吨公里,增长8.5%;完成旅客周转量49434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8.5%。2007年末,全县机动车辆共45081辆,比上年增加2009辆,增长4.7%。机动车辆中,汽车2660辆,摩托车40565辆,拖拉机1856辆。全县实现了行政村村村通公路,并96.4%实现水泥硬底化。全县实现了县区到各镇一小时交通圈的目标。年末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1010公里,每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达73.1公里。通讯措施:2007年全年邮政、电信业业务总量7680万元,比上年增长36.4%。2007年末电话拥有量12.82万户,增长23.7%,其中:固话拥有量4.52万户,比上年减少4.2%,年末移动电话用户8.3万户,比上年增长47.1%。每百户家庭拥有固定电话61.6部,移动电话113.1部。
风土人情
平远客家人,是古代中原汉族的后裔,在长期手产生活中形成了客家人独特的风俗习惯和传统意识。生产习俗:以耕田为主业,禾分早晚两季。农忙时村人互帮互助,不计报酬。男人多外出谋生。理家与耕作由妇女担任。传统农具有犁耙、辘轴、脚头、铁扎、禾镰、荡耙、木制龙骨水车等。妇女上山割草代名叫割鲁萁,客家妇女鲁萁担最有特色,一担鲁萁二头共八捆,用竹杠勾索绑担,四平八稳,旧时,园中种苎,妇女用其织为夏布,名曰家机布。另种黄麻以编绳,作萝索、牛索等。
生活习俗:
服饰:旧时用自织的织家机布制被和衣着,今已淘汰,清至民国初期,官吏豪绅及儒生穿长袍马挂,平民男女服装为开襟式,女的为在则开襟上衣,称大襟衫,衣长齐膝,现在服饰多样中西服盛行。
鞋帽旧时有布鞋,俗名阿姆鞋。草鞋和粤俗传统木履,现时的品种多,式样日趋新颖,旧时冬天男人戴毡帽、礼帽和棉帽。妇女冬日戴帽(头裙)蓝布所做。
饮食一日三餐,米饭为主。旧时早上用锅煮饭,用罩捞把饭捞起,盛于饭曾瓦中,供一天吃,传统名菜、名吃有“蒜头焖猪肉”、“焖狗肉”、“炒鸡酒”、“盐火局鸡”、“扣肉”、“蘸仔鸭”、“酿豆腐”、“鱼生”、“仙人板”、“猪油板”、“锅笃板”、“黄板”等。
民居最具特色和代表性客家民居是“围龙屋”,它多建在丘陵、斜坡地面或田畴交错的小丘前。其所采用的建筑工艺,是中原汉族建筑艺术中最先进的“抬梁式”和“穿斗式”相结合的形式,其结构一般是“一进三厅两厢一围”。屋前有一晒禾坪,大门之内,分上、中、下3个大厅;左右分两厢或四厢,以两厢向后延伸,形成马蹄形的后围,其特点是以南北子午为半轴,左右对称,以屋前面的半月形池塘和正堂后的围龙屋结合成一个大极形整体。
婚姻习俗:解放前,平远人的嫁娶分为“大行嫁”、“童养媳”、“等郎妹”、“二婚亲”。大行嫁,多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婚姻。程序有定亲、纳彩、迎亲、拜堂闹洞房、做三朝等礼节。迎亲之日,女子穿旗袍、戴凤冠、乘花轿,出嫁时,先行一童桃枝或榕枝开路,谓拖青,男家鼓乐迎亲,花轿到男家后,新郎要踢轿门扶新娘入屋拜堂成亲,旧时小户人家生有男孩后,就向邻近外姓人捡(收)一女孩,俗谓“细心舅”。待成年后于除夕晚成亲,称圆房,此为童养媳。等郎妹即旧时有些贫苦人家当时自己没有儿子,先买个女孩来抚养,等自己生有男孩后,即配为偶,长大后即行婚配。有的媳妇长到十八岁,“小丈夫”才几岁,故有“十八娇妻三岁郎”的说法。二婚亲即妇女再嫁,旧时多受歧视,新中国成立后,婚事新办,大兴文明之风,有集体婚礼、男到女家、旅行结婚、开茶话会等形式,婚礼简朴而热烈。
祭祀习俗:旧时,老人逝世,俗称“过身”;安葬,俗称“还山”。葬礼亦有许多繁文缛节,有钱人家还要延僧诵经(俗称做斋)。平远县用棺木土葬为尚,今已除旧习实行火葬,祭祀,平远各姓均有祖祠,设于县城者为宗祠,设族中曰家襟祠亦称祠堂。祭祀祖先分春祭与秋祭,春祭主要为扫墓形式,秋祭在八月,每姓各有祭日,从八月初一至秋分为止。但也有部分地区祭祀祖先日期七月半或其他时间。
工业建设
2007年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92958万元,比上年增长24.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00251万元。全县工业增加值83298万元,比上年增长19.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8798万元,增长27.5%。全年工业用电量17817.2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4.8%。全县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表,产品名称单位2007年实绩对比上年增减%,铁矿石万吨89.6-8.4,水泥万吨122.512.8,发电量万千瓦时19564-10.7,人造板立方米17599643.2,家俱万套177.26.9,混合稀土吨4264.8,稀土分离产品吨2299.3-1.0,工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为246.32%。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191886万元,比上年增长24.2%,规模以上利税总额28958万元,比上年增长74.2%。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95.8%,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18.15万元/人。全年全社会完成建筑业增加值9471万元,比上年下降1.8%。全县建筑企业实现利润112万元,税金68万元,分别比上年下降7.2%、9.0%。建筑施工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74170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2%,房屋竣工面积108817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9.2%。科教文卫
教育:2007年,全县有普通高中2间,实际招生人数2076人,在校学生5673人。参加高考1653人,考入大专及以上1465人,其中:考入本科494人、专科971人,高中专本升学率73.6%,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职业高中1间,招生170人,在校学生464人,毕业生183人;普通初中16间,普通初中招生4249人,在校学生12774人,毕业生4121人,初中毕业升学率74.7%;普通小学88间,招生1997人,在校学生19104人,毕业生4365人;幼儿园26间,在园幼儿4862人。全县各类学校教职工人数2834人,其中:专任教师人数2428人。专任教师人数中,任教高中350人;任教初中803人;任教小学1057人;任教幼儿园218人。医疗:医疗卫生条件改善困难。2007年末,全县卫生机构18间,其中:县级综合医院3间,共有病床254张。每万人拥有病床19.1张,每万人拥有病床比上年减少1.3张,下降6.4%。专业卫生技术人员619人,每万人拥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6.2人,每万人拥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比上年减少2.6人,下降7.1%。
资源
平远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日照雨量充足,年平均气温21.7℃,年降水量1637毫米,年均日照时数1873小时,无霜期达300天以上;地带性的自然土壤为红壤,有利于发展立体生态农业和多种商品生产基地。矿产资源丰富,县内矿藏有磁铁矿、金矿、稀土、石灰石、煤炭、锰、钨、钴、铜、花岗岩、珍珠岩、辉绿岩、沸石等数十种。其中稀土具有储量大、配分全、价值高、易开采的特点;铁矿以品位高、低硫磷而著称;珍珠岩是华南地区的优质矿藏。水力资源丰富,是全国首批100个电气县之一。森林资源丰富,是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县,省用材林基地县,森林覆盖率达75%,主产松、竹、杉等。旅游资源独具特色,省级风景名胜区五指石以“森林生态、丹霞地貌、人文古迹”三大景观著称;粤东名胜南台山,双峰并峙,形如醒狮高踞,状似仰天卧佛,山下蕴藏丰富的偏硅酸盐优质矿泉水。温泉开发潜力大,距离县城14公里的热水温泉和南台温泉,是洗疗休养的理想胜地。土地资源:2001年平远县有耕地157219亩,占全县总面积的6.75%。其中水田面积128325亩,旱地面积28894亩。
水资源:全县有丰富的地表水、浅层地下水和温泉。河流年平均流量为12.563亿立方米,人均拥有量为5200余立方米。县境河流总计理论水电可开发量4.1万千瓦。
生物资源:全县生物资源丰富,主要有林木、竹、药材、花卉、野生禽兽等。2001年全县有林地面积153万亩,活立木蓄积量343万平方米,森林覆盖率达75.2%。
矿类资源:县境有丰富的金属和非金属矿藏。铁矿蕴藏量7800余万吨,其中平均品位达58%的优质磁铁矿2370余万吨;无烟煤藏量2400多万吨;稀土矿,经国家地质部门勘查,属品位较高,开采条件较好的中型矿藏;石灰石,藏量2亿吨以上。
旅游资源:平远县内有省级旅游风景名胜区——五指石旅游区、南台山旅游区和黄田水库旅游区。此外,还有平远公园、热水温泉、紫林山等旅游景点。县迎宾馆被省旅游局评定为旅游定点单位。2001年6月,“平远县五指石旅行社”成立,有力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