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浙江省电子地图 > 嘉兴市地图 > 桐乡市地图 >
濮院镇地图
濮院镇相关地区地图:

建置沿革

2000年,新生镇辖新东、新妙智、新联、新港、红旗漾、油车桥、星旗7个村委会。濮院镇辖新河、永越、永乐、新濮、新星、永联6个村委会。2001年,撤销新生镇建制,与濮院镇合并。濮院镇辖13村、11居,驻新生路。2003年11月28日,桐民[2003]125号批准,同意濮院镇撤销鸣凤、大众、有义、西南、南市、南纬、梅园、北市、南杏、中兴、中新11个居民委员会,建立鸣凤、梅园、咏梅、锦苑、中新5个社区居民委员会。鸣凤社区:新濮村北埭、南埭以西,市河以北,新生公路以东,新濮村濮北组以南。梅园社区:市河以南,320国道以北,永乐路、庙桥街以东。咏梅社区:永乐路以西,320国道以北(含市场部分),中兴路以东,市河以南。锦苑社区:中兴路以西,王母桥港以东,新濮村大其里以南,320国道以北。中新社区:新生集镇。

镇名来历

濮院镇古地名为李墟,又称御儿。秦朝始建的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宋朝建炎以前系一草市,习称“幽湖”、“梅泾”、“濮川”。唐和北宋时为嘉兴县永乐乡地。濮院之名,始于南宋,其时属梧桐乡。建炎二年(1128),著作郎濮云翔(濮凤)随宋高宗南渡,以附马都尉驾临安(今杭州),后迁居幽湖,遂为濮氏世居地。“后居语溪之梧桐乡,谓凤栖梧桐,事有适符。”(清《濮川所闻记》)濮凤六世孙濮斗南拥立宋理宗有功,擢吏部侍郎,赐第称“濮院”,后移作镇名。元朝大德十一年(公元1307)濮鉴出资构屋开街,建四大牙行,收积机产,“召民贸易”,“远方商贾旋至”,无羁泊之苦,故又名永乐市。明宣德(1426~1435)后分隶嘉兴、秀水、桐乡3县,一镇而三分为嘉界、秀界、桐界。辛亥革命后,镇以市河为界,东北属嘉兴县,称嘉濮镇;西南属桐乡县,称桐濮镇。1950年5月,合并称濮院镇,隶桐乡县。1958年,属濮院公社濮院管理区。1959年6月,恢复县直属镇建制。1965年,改名“卜院”。1989年2月复称“濮院”。1992年6月,撤销濮院乡建制,并入濮院镇。

改革开放以来大事记

1982年冬种时,全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3年5月,镇个体劳动者协会成立。1990年9月,首届“梅泾文化艺术节”举行;11月,镇人民政府集资建立广播电视站。1991年10月,开通程控电话,进入国内、国际通信大网。1992年6月,濮院乡并入濮院镇;8月,召开扩镇并乡后的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同月,镇农工商实业总公司成立。1995年10月,举办全国专业市场建设与发展研讨会暨全国首届羊毛衫、羊绒衫产品展示会。1996年12月,被列为全省首批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被评为“东海文化明珠”和省级文化市场管理示范乡镇。1997年,桐乡至濮院引水工程竣工;被授予省级体育先进乡镇荣誉称号。1998年,被授予省级卫生城镇和省级教育强镇荣誉称号。

古镇茶馆

时濮院镇上的茶馆几乎遍及街巷,每天天未亮,茶馆里就已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了。茶馆是绸镇的新闻和经济信息中心,人们在茶馆里话桑麻,议行情,许多种田、养桑的经验都通过茶馆传播的,做丝绸生意的更把茶馆看成是临市面,谈生意经好地方。濮院的茶馆大多临水面街而筑,这样汲水方便,茶客们进出也方便。古时除了节日和传统庙会,茶馆就是热闹的公共场所,打拳头卖膏药的,推销梨膏糖的,唱小曲儿的都往茶馆跑。茶店倌冲开水时,茶客们都要用手指头在茶桌上轻轻叩几下,表示五体投地,多谢的意思,这里有个出典。相传乾隆皇帝来江南微服私访,一次,他从嘉兴带着贴身太监来到濮院,他见绸乡的茶馆,是镇民集居之地,就走进去喝茶,一可解渴,二可察知民情。为了不暴露皇上身份,随从人员也只得在皇帝旁边就坐,并想出了个用手指头代替跪叩之礼的办法,以表示不冲撞龙体。从此,倒开水敬茶用手指叩桌子的习俗就传了下来。

濮院丝绸

濮院是中国·濮绸的故里。自宋代濮氏迁居本地后,农桑和丝织业不断发展,所产濮绸白净、细滑、柔韧耐洗,系绸中上品,为历代皇室官宦普遍采用,在国内享有盛誉,海外也名闻遐尔,繁荣绵延七百余年。南宋淳熙(公元1174—1189)年间,“轻素锦,日工月盛,濮院之名,遂达天下”(《濮川志略》卷一)。到了明万历年间,改土机为纱绸,制造绝工,濮绸之名更著远近。濮院丝绸业规模不断扩大,演进为“日出万绸”的丝织业专业市镇;及至清康煦、雍正、乾隆年间(1662——1795),丝绸产销进入鼎盛时期,形成了以濮院为核心的蚕桑丝织区域商品经济中心。《浙江通志》记载:“嘉锦之名颇著而实不称,惟濮院生产之纺绸,练丝熟净,组织工,是以一镇之内坐贾持衡,行商糜至,终岁贸易不下数十万金”,史称“工商巨镇”。当时的濮院镇万家烟火,民多以织绢绸为生,所产濮绸品种繁多,绸有花绸,绢有花绢、官绢、箩筐绢、素绢、帐绢、画绢,绫有花、素、锦,罗有三梭、五梭、花罗、素罗、,纱有花纱、脚踏纱、绉纱等。清朝后期又摹仿湖绉,盛产濮绉。濮绸行销全国,尤以“大富贵”、“小富贵”等花样的濮绸,更受北方人的喜爱竞购。

综合改革成效显著

1996年12月,经省小城镇综合改革领导小组批准,濮院镇被列为全省首批41个综合改革试点镇之一。1997年3月起,以户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将建成区内的农民一次性转为城镇户口,基本实现建成区内户籍一体化管理。投融资体制改革、党政机构改革、财政体制改革、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都深入进行,取得显著的成效。

农村建设

濮院镇14个行政村中,永乐、永越已成为省级示范村,除西浜村外,其余村已争创为整治村。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围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这个根本目标,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线,以培育新农民、发展新产业为支撑,以示范村建设和村容村貌路容路貌整治为切入点,狠抓各项任务的落实,推动了全镇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2007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7.3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0790元,比上年增长13%。已获得中国羊毛衫名镇、全国重点镇、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全国环境优美小城镇,浙江省文明镇、浙江省卫生镇、浙江省体育强镇、浙江省教育强镇、浙江省科普示范镇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