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路白苗族乡地图
期路白苗族乡相关地区地图:
行政区划
全乡辖期路白、白猛孔、突吐白、松树坡、莫别、蚂蝗冲6个村委会,83个自然村,105个村民小组。
经济状况
2008年,全乡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111.65万元,比上年增长32.12%,其中:完成农业总产值2894.6万元,增长29.78%;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3063.18万元,比上年增长2.9%;农民人均纯收入1301元,比上年增长5.7%;有乡镇企业3户,从业人员15人,总收56万元,总产值21万元;有个体工商户89户,从业人员159人,总产值245万元,总收入496万元;有自发形成的集贸市场3个,小集镇建设日趋完善,投资103万元完成了主体街道和集镇饮水工程。,2009年,全乡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3520万元,增长13.12%;实现财政总收入522万元,完成财政总支出49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64元,增长12.27%;粮食总产量767.6万公斤,增长4.86%。有耕地面积20368亩,其中常用耕地面积19457亩(旱地11468亩,水田7989亩),临时性耕地911亩,人均占有耕地1.23亩。粮食作物以稻谷、包谷、黄豆、小麦为主。完成大春粮食面积2.62万亩,种植包谷10000亩,其中杂交包谷10000亩。种植杂交水道7500亩。种植豆类2600亩,花生850亩,杂粮2000亩。种植经济林果16957亩,其中,大枇杷10200亩。实现粮食总产量767.6万公斤,农民人均有粮476.8公斤,兑现种粮农民各类补贴135万元;推进畜牧业发展,实现生猪存栏1.02万头,肥猪出栏2.64万头,大牲畜存栏4664头(匹),鸡存栏3.3万羽,实现肉类总产量1358吨;做强大枇杷产业,年产量达60多万公斤,总产值500余万元;做大烤烟产业,完成烤烟种植2000余亩,烤烟生产6256担,实现产值503万元,为烟农户均创收1.6万元;做优茶叶产业,新发展种植茶园500余亩,育苗50万株,实现茶叶销售80余吨,销售收入达200多万元;做实核桃产业,完成核桃种植面积4700亩,种植核桃苗4.7万株,规划建设核桃示范基地1131亩。
人口状况
2008年人口3628户15941人,其中,男8395人,女7564;非农业人口284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75人,居住着苗、彝、汉、壮、白等民族,千人以上世居民族有苗、汉、彝3种,其中:苗族8495人,占总人口的52.8%;汉族4456人,占总人口的27.7%;彝族2960人,占总人口的18.4%。其他民族177人,占总人口的1.1%。是一个以苗族为主的山区民族贫困乡。
文化教育
截至2008年,全乡共有6个村完小,1个中学,34个教学点。在校学生2512人,其中:小学1847人,中学665人。教职工117人,其中:小学80人,中学37人。经上级部门及乡党委政府的努力,该乡已无一师一校的教学点,极大地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强化了教师队伍,为培养该乡未来接班人作出贡献。
资源环境
该乡地处北纬23°08′~23°16′,东经103°29′~103°40′之间,分水岭的东南侧,境内最高海拔2041.8米,最低海拔1100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地势由北向南呈阶梯状下降,受中等程度的切割,形成V形峡谷。谷底至山脊高差大致在500—1000米之间。海拔1286—2013米。年均气温15.9℃,年均日照1588.8小时,有效光时1202.7小时,年均降雨1100毫米,松树坡村委会戈姑村一带达1300毫米。截至2008年,有国土面积212.4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9.64%,有耕地面积20368亩,其中:水田7989亩,人均占有耕地1.3亩。有森林12.5万亩,覆盖率46%,水、林木等资源丰富。主要作物以玉米、水稻为主,种植大枇杷、茶叶、草果、八角、桔子、烤烟等,其中:种植大枇杷10200亩,主要品种有长虹、大五星、解放钟等,大枇杷以肉厚核小、口味纯正而闻名。有茶园面积7000余亩,茶厂2个,主产虎山珍珠茶、铁观音、乌龙、普尔茶。年产鲜叶100余吨,年产干茶30余吨,自20世纪80年代后,生产的虎山珍珠茶就销往四川、贵州、广西、湖南及云南省内各地,生产的茶叶供不应求,深受消费者好评。以杉木为主的森林11.5万余亩,森林覆盖率40.8%,该乡气候宜人,境内有省重点工程—五里冲水库、龙宝坡天然溶洞、“三潮水”、多处龙潭、竹园、林场等可开发的旅游资源,苗族的“花山节”,彝族的“火把节”风情浓郁,竹器、银器、编织、刺绣等民族工艺绚丽多彩。
医疗卫生
截至2008年,该乡建有乡级卫生院一个,医生6名;乡级计生服务站一个,计生服务人员1名。全乡共有乡村医生14名,并在2008年通过各级筹资,新建了6个乡卫生所,每个村委会建有一个,实现了每村一所的目标,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