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江西省电子地图 > 抚州市地图 > 南丰县地图 >
琴城镇地图
琴城镇相关地区地图:

民风民俗

跳傩:南丰傩舞班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起傩”开始活动,到元霄节后一至三日结束,谓之“收傩”(亦称“完傩”、“园傩”、“介傩”)。活动时,各傩舞班串村过堡,出入城镇,早去晚归,巡回演出。乡民需看傩舞,只要俟其经过时,放一串鞭炮欢迎,傩舞班即会进入厅堂或禾场表演。俗云“一面鼓,一面锣,爆竹一响就跳傩”。
插秧:统称栽禾。栽禾要求栽得快,株行距均匀整齐。每丘大田开插时,由栽禾能手先下田栽第一行禾,其他栽禾手左右跟随,栽插进度居后者称“关进猪仔笼”,旨在促其加劲追赶。栽禾时,三餐必备酒肉款待栽禾人,上午下午小休时,还备点心招待。
砍伐:上山砍伐木竹,一般在农历四月或八月,砍杉树要求砍口“上碗下碟”,即砍倒的树身底端呈碗状,树蔸上象碟,中低沿边平斜。砍竹须将蔸部竹节戳通,以利蓄水养鞭,竹木倒向要求蔸朝山下,以利溜放。伐木时禁忌甚多,各种工具均使用代用语,呼唤同伴不叫其名,只以口哨或拉长音调呼喊,结伴下山,称作“班师”。

旅游文化

琴城镇一河两岸风光旖旎,美食文化风味独特。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纪念馆和读书岩高屋建瓴,底蕴深厚;地藏、南台、寿昌等古寺佛寺增晖,令人流连;七层宝塔居山临水,一枝独秀;蜜桔园春华秋实,飘香溢彩;美食新村汇集南北小吃,食而往返。

经济特产

南丰蜜桔南丰县琴城镇盛产南丰蜜桔,蜜桔属于芸香科,和釉子、橙子、花椒、枳同属一科。南丰蜜桔为中国古老柑桔的优良品种之一,是江西省的名贵特产。历史上就以果色金黄、皮薄肉嫩、食不存渣、风味浓甜、芳香扑鼻而闻名中外。据古籍《禹贡》记载,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南丰蜜桔就已列为“贡品”。1956年初斯大林誉之为“桔中之王”。1962年、1985年及1989年三度被评为中国优质水果。1999年被评为“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2002年9月20日,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评价“南丰蜜桔是金牌”。1995年被中国农业部命名为“蜜桔之乡”。南丰腌菜又称“傩菜”,是南丰县琴城镇农家栽种、加工历史较长的又一地方特色农产品。“南丰腌菜”色、香、味独特,味比泡菜鲜,质比榨菜脆,酸中带甜,香气诱人,具有生津开胃、助消化、振食俗之功效。南丰腌菜历史悠久,菜农有自制腌菜的习惯和技术。南丰腌菜以卷心芥菜为原料,结合传统工艺,科学方法,采用多种配料加工成。成为美味群中独特的一碟。是家庭、客宴、旅游的上等佳品。1999年荣获江西省名优特新产品金奖,2000年荣获世纪之光优秀产品。在2000年江西首届美食节上,用它制作的菜肴荣获优秀奖。省政协港澳地区委员视察南丰时曾对用腌菜制作的一道菜肴特感兴趣,屡吃不厌。

美食小吃

网油卷又称网膏卷,其主料是猪网油(网膏),带肥瘦猪肉、火腿、鸡蛋、水发墨鱼、水发香菇、香葱等。炸好的网油卷,色泽金黄,外酥里嫩,进口香脆,回味无穷。荣获2000年江西省首届美食节最受欢迎菜肴奖。鱼圆鱼圆是琴城镇民间的传统菜品,鱼圆制作起源于楚文王时代。据说文王熊资一次食鱼时被刺卡住了喉,当即怒斩厨师,此后,文王食鱼,厨师必先斩鱼头,剥鱼皮,剔鱼刺,剁细制成鱼丸。从此将鱼做成鱼圆成了荆楚一带的风气。鱼圆做得越来越诱人,尤其是春节前后,精制的鱼圆成为城乡人民招待客人的既方便快捷,又不失体面的好菜肴,也是南方的大众菜肴。
油炸纸包其主料为南丰特产豆腐皮、带肥瘦肉、韭菜或香葱、水发香菇、水发墨鱼、火腿等。成菜的纸包,色泽金黄、形状美观、口味酥香。

经济建设

琴城镇根据其自身情况大力发展蜜桔产业。一是做大规模。琴城镇现有蜜桔2万亩,其中扩种3000亩,水田改良600亩,种苗102000棵,水田改良种苗20400棵;二是建立基地。在琴城镇建立8260亩的优质丰产南丰蜜桔基地,成立实施领导小组,抽调3名农技人员组成技术服务小组;三是提高品质。编写农技简报5期,大力加强技术宣传。2002年蜜桔产量可达2000万公斤,可提供特产税收100余万元,可为农民人均提供1810元的纯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2%。该镇扩大腌菜产业种植面积。2002年种植腌菜面积4000亩,搞活产品流通。与水水腌菜厂、桔峰蔬菜加工厂等签订购销合同,解决腌菜流通后顾之忧。并大力发展甲鱼产业,甲鱼养殖面积1000亩,其中商品甲鱼200亩。2002年产蛋量可达400万个,商品甲鱼产量5万公斤。在南丰县甲鱼产业不景气的情况下,引导农民科学饲养,降低成本。琴城镇不断加大发展生猪养殖业的力度。该镇共有年出栏百头以上的养猪大户20余户,其中该镇瑶浦村村民邹文和是全县最大的生猪养殖专业户,该养殖厂年生猪出栏达5000多头,琴城镇不断加大对养猪户的扶持力度,成立生猪养殖销售协会,通过协会为养殖户提供技术、信息等方面的帮助,推动生猪养殖迅速发展,生猪养殖业正成为农民发家致富的又一项产业,使传统的家庭养殖业正走向规模化、规范化饲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