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市地图
清远市相关地区地图:
行政区划
名称来源:清远又称凤城,是由于清远的地图像一只凤凰。凤城之名还源自一传说:在清远市工人文化宫附近的一棵高大梧桐树上栖息了一窝凤凰,树下住一青年,名张易,靠泛舟为生。有一年,北江洪水泛滥,俗语云:“南雄落水洒湿石,去到韶关涨三尺,落到英德淹半壁,浸到清远佬无地走。”可见洪水之汹猛,一下子清城水淹,张易撑着小艇到处救人,救到梧桐树下,听到凤凰吱吱喳喳,才发现水位快浸到树顶,大凤凰都出去找吃的,小凤凰翅膀还没长齐,眼看水已淹没梧桐树,张易赶紧游去树中心抱起窝里的小凤凰,但张易的脚被树的寄生藤缠住,无法脱身,只好将小凤凰放置艇中,自己却不幸被水淹没,母凤凰飞回来,见此感人一幕,觉得人为救凤凰也肯舍命相救,自己也应当完成年青人救人心愿,就伏在水面,让落水的人踩着它的背逃生,最后因体力不支,也牺牲了,化成清远两条街,所以清远看上去像一只凤凰,而凤凰牺牲的地方,称为起凤里,清城因此得名叫凤城。管辖区划:
清远市清城区:面积927平方千米,人口约60万。
英德市:面积5679平方千米,人口105万。
连州市:面积2661平方千米,人口52万。
佛冈县:面积1302平方千米,人口31万。
阳山县:面积3372平方千米,人口53万。
清新县:面积2579平方千米,人口70万。
连南瑶族自治县:面积1231平方千米,人口16万。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面积1264平方千米,人口11万。
人口文化
人口概况:截至2008年12月31日,清远市户籍人口405.81万人。其中男性人口210.02万人,女性人口195.79万人;性别比为107.3:100。全市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72.5%,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27.5%。全市常住人口373.19万人,清城区常住人口62.61万人,清新县69.37万人,英德市96.82万人,佛冈县30.06万人,连山县11.17万人,连南县14.53万人,连州市44.33万人,阳山县44.30万人。全市人口密度为212人/平方公里。08年末家庭户总户数111.39万户。民族分布:清远市是广东省少数民族人口主要聚居区,是省内世居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地级市。民族地区包括连山、连南两个自治县和连州市三水、瑶安以及阳山县的秤架瑶族乡,总面积3130平方公里、人口32.1万人,分别占全市和民族地区总人口的5.22%和62.98%。全市有少数民族成份41个,少数民族人口约21万人,其中壮族74840人,瑶族122540人。
语言文化:清远市的语言有汉语(粤方言、客家方言)瑶语、壮语三大语言。粤语方言主要分布在清城区、清新县、连州市及阳山县部分;客家方言主要分布在英德市、佛冈县、阳山县以及连州市、连山县、连南县部分;瑶语主要分布在连南县的三排、南岗、大坪、金坑、盘石等乡镇以及连山县西部的三水乡和大旭山林场,人口约有9.7万人;壮语主要分布在连山县南部的永丰、福堂、上帅、加田、小三江等乡镇以及太保镇上坪管理区,人口约6.48万人。
清远教育
清远市教育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把握新规律,发展大教育”、“用工业化理念办教育”和“教育优先”的路子,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清远市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实施教育信息化三大工程,1、广东省农村中小学“校校通”工程,目前,全市有345所中小学接入基础教育专网,其中高中25所,初中140所,小学180所。2、清远市基础教育网中心机房建设工程。2005年市政府拨出专款320万元用于基教网中心机房的建设,2006年5月,建成并正式运行。它承担着“五中心一窗口”的重要作用。即汇聚各地校与省连接的中心,各中小学接入市基础教育网的管理中心,全市基础教育网教育教学网络资源的服务中心,全市教育有关数据对外公开、发布的中心,市教育局机关电子政务中心和建成了清远市教育局官方网站并对内外宣传全市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窗口。3、中小学计算机网络教室建设工程。现在,全市拥有计算机网络教室517间,计算机36036台,总值达1亿多元。全市中学、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计算机室拥有率达100%。装备计算机网络教室和接入基础教育网工作的实施,使我市教育信息化水平至少提前了5—10年,使全市的中小学生能享受信息技术带来的优质教育资源,逐步缩小城乡的教育差距。全市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全部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高中开展了信息技术等级考试,并作为高考综合素质评价指标的一部分。初中学校还将信息技术课程作为期末考试的科目。目前,小学五年级学生能基本学会汉字录入、电脑绘画、制作幻灯片、下载网上资料等内容;初、高中毕业生基本学会使用电子表格、制作网页和多媒体作品。搭建了教育教学资源库存。市基教网中心机房的教学资源已通过网络发挥作用。现阶段共有600G容量的新课程1—13年级主题资源和相关品牌资源,2万册电子图书和部分视频点播免费提供全市入网学校使用。成立英语在线学习平台网——华夏英语课堂,为清远学生在线学习英语提供便利。创建一批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为了加快清远市电教事业和教育手段现代化的进程,根据省的要求组织了一批学校积极创建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实践证明,实验校在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中较好发挥了辐射和示范作用。全市共有清远市第一中学、阳山县七拱镇中心小学、清城区第一中学、清新县第一中学、英德市英德中学、佛冈县第一中学和连州市连州中学七所实验校。提高了教师信息化水平。目前,全市45周岁以下教师计算机初级证持证率达到100%,2万余名教师取得了中级证书,3000名教师参加了“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全市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的水平迅速提高,基本能做到“学期五个一”,即:制好一个创新课件,新颖实用;上好一堂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创新课,方法先进;写好一篇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创新论文,推广经验;指导好学生一项信息技术特长活动,收到成效;参加一个有关信息技术的课题研究,见到成果。建成了一批教育网站。在市基教网中心机房启用之际,建成启用了市教育局新门户网站。一些县(市、区)教育局也建立教育局的门户网站。全市14所省一级中小学校和取得省现代技术实验学校称号的中小学校,均建成学校网站;84所市一级中小学和部分其他中小学建成本校网站。在广东省教育厅开展的“校校有网站、人人有主页”活动,全市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均按要求在活动中建立相应的网站。自然条件
气候情况:地处东经111°55′至113°55′,北纬23°31′至25°12′之间,位于北回归线北侧附近,距南海约200公里,一半以上地域是山区,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分布于北江两岸的南部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奇特的地形地貌,孕育出个性鲜明的高山峡谷、河流湖泊、原始森林、溶洞温泉等奇特景观。属东亚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20.7℃,最低气温为1月份,最高气温为7月份,年平均日照1662.2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900毫米,每年无霜期平均为314.4天。资源概况:全市有耕地面积28.9万公顷,林地面积118.8万公顷,园地面积3.0万公顷,水域面积6.4万公顷,未利用土地26.6万公顷;是广东省的主要矿产市之一,已发现有60种矿产,已探明储量的有44种,工业储量10亿吨以上。其中金、铜、铁、铭、锌、猛、煤和硫铁矿储量较大,稀土、瓷土、石墨、滑石、莹石、大理石、花岗岩、汉白玉、水泥灰岩、石英石、重晶石等十分丰富,优质瓷土储量6500万吨,优质石灰岩储量6.37亿吨;水力资源丰富,可供开发利用87.62万千瓦,至2003年底,已开发建设小水电装机容量62万千瓦。
经济发展
产业情况:清远市委、市政府全面实施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及后花园发展战略,确立了三大产业的主导产业志向。全社会从业人员172.96万人,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就业人员分别为105.92万人、31.33万人、35.71万人。第一产业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第二产业以大力发展生物医学、能源、陶瓷、建材、电子、电器和轻工业等高科技与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第三产业以大力发展旅游业、房地产业为主。目前,全市已初步形成了以电力、电子、电器、陶瓷、建材、纺织服装、生物医学、食品加工为支柱产业,大中小企业分工协作,上下游产品较为配套的工业头系,产业链条不断延伸,配套能力逐步增强。①工业:全市已初步形成生物医学、陶瓷、建材、电子、食品加工、化工、纺织、印染、化纤、轻工、玩具、纸制品、机械电工为支柱产业的工业头系,组建了多家大型集团企业及在僵或广东省正式上市的股份公司。全市私营企业得到市政府的全力支持,以展蓬勃,目前有近1500家。②农业:从粗放型、封闭型向规模化、集约化、开放型多种经营转型。以山地农业开发为突破口,重点发展"三高"农业,初步形成优质蔬菜、优质水果、优质"三鸟"、反季节蔬菜、清远麻黄鸡、鸟鬃鹅、清远笋、北江水产养殖等一批较具规模的农业商品生产基地。出口产品形成以陶瓷、轻纺、机电、玩具为主的工业制成品和食品等农副特产两大出口产品体系。交通运输:从清远市区出发,60分钟车程到广州、90分钟车程到佛山、180分钟车程到深圳。全市形成了以京珠高速公路、广清高速公路、清连高速公路(2009年通车)为主骨架,规划建设中的高速公路有:广乐高速公路(清远段为清(远)韶(关)高速)、昆(明)汕(头)高速公路、汕(头)湛(江)高速公路、英(德)连(州)高速公路、清(远)佛(山)高速公路、清(远)从(化)高速公路(与清佛高速共同构成佛清从高速)、英(德)佛(冈)高速公路、太(原)澳(门)高速公路等;规划建设广清城际轨道(广清轻轨);国道106、107、323线为主干线,以及银(盏)英(德)公路、英(德)佛(冈)公路、清(远)佛(冈)公路、清(远)三(水)公路、清(远)四(会)公路、英(德)阳(山)公路、英(德)韶(关)公路等一级公路网;京广铁路、武广客运专线(2009年12月26日(广州北站-花都)通车,2010年1月30日(广州南站-番禺)正式通车)为主动脉,大、小北江为主航线,清远火车站、清远客货汽车总站、清远港为主枢纽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与珠江三角洲发达地区联成一体,已经完全融入珠三角“一小时生活圈”,成为接纳港澳台和珠三角辐射的最前沿。相距仅28公里的新白云国际机场正式投入使用后,清远市形成了发达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
经济产值:2008年完成生产总值746.6亿元,增长18.4%;人均生产总值2.02万元,增长16.5%。规模工业总产值1620.4亿元,增长42.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89.7亿元,增长30.8%。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03.5亿元,增长44.4%。来源于清远的财政总收入89.1亿元,增长38.3%;其中,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7.4亿元,增长34%;人均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11元,增长31.9%。外贸出口13.8亿美元,增长16.1%。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加快发展,全年接待游客1488万人次,增长12.5%;旅游收入56.3亿元,增长17.5%;城乡市场兴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0.6亿元,增长27.3%。物价和金融运行保持稳定,居民消费品价格水平上涨4.5%。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645.1亿元,比年初增长15.2%;贷款余额273.9亿元,增长21%。2009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855.2亿元,同比增长16.6%,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03.6亿元,增长6.8%;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477.0亿元,增长18.8%;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74.6亿元,增长16.2%。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占GDP比重由上年的12.8:56.3:30.9调整为12.1:55.8:32.1。2010年,清远的GDP突破1000亿元大关,达到1110亿元,增长2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80亿元、增长33%,工业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规模升至广东省第七位。来源于清远市财政总收入170.74亿元,同比增长47.09%;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累计完成72.78亿元,同比增长45.47%,增幅在全省21个地级市中排名第一。一般预算收入总量历史性地排在全省第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