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山东省电子地图 > 潍坊市地图 >
青州市地图
青州市相关地区地图:

历史沿革

青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尚书禹贡》记载“海岱惟青州”,因地处海(东海)岱(泰山)之间,位于中国东方,“东方属木,木色为青”,故名青州。自两汉时期到明朝初年,青州一直是山东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贸易中心。寇准、范仲淹、宗泽、张叔夜等朝廷重臣,郑道昭、欧阳修、王世贞等文坛巨匠,都曾居官青州;王曾、邢王介、钟羽正、冯溥等一代名臣,燕肃、于钦等学术巨擘(bo),都诞生在青州;还哺育过郦道元、黄庭坚、李清照、冯惟敏等一代名流。有国家一级博物馆“青州博物馆”,有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云门山风景区,国家森林公园仰天山森林公园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驼山。龙兴寺佛教造像是中国“二十世纪百项考古发现”之一。青州之名起源较早。据《尚书·禹贡》载∶“海岱惟青州”,是古九州之一。据《周礼》记载∶“正东曰青州”。按古代五行学说,东方属木,其色为青,青州在中华大地的东方故名。1986年3月11日,国务院批准撤销益都县,设立青州市,于3月30日正式挂牌。1991年12月30日,撤销石河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弥河镇;撤销孙旺乡、钓鱼台乡,将该两乡的行政区域划归王坟镇;撤销上庄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庙子镇;撤销观音沟乡、莲花盆乡,将该两乡的行政区域划归五里镇;撤销石家车马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普通乡;撤销苏闻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高柳镇;撤销阳河乡,将其所辖的张高、双河、石家庄、大孙、张家河、吕村郇6个自然村划归何官乡,其余村庄划归朱良镇;撤销徐集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口埠镇;撤销大王乡,将其所辖的西季、于林、马家园3个自然村划归东夏镇,侯庙、麻湾两个自然村划归杨家庄乡,其余村庄划归王母宫乡;撤销苏屯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东夏镇;撤销宋池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谭坊镇;撤销赵坡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郑母镇;将杨集乡的东富旺、西富旺、南富旺、北富旺4个自然村划归庙子镇。1992年6月15日,将口埠镇的蔡家、牛家、小宋、小胡、于集等5个村划归王母宫乡管辖。1993年10月26日,撤销王母宫乡,设立王母宫镇;撤销黄楼乡,设立黄楼镇;撤销东坝乡,设立东坝镇;撤销普通乡,设立普通镇。1993年10月26日,撤销益都镇,以原益都镇的行政区域分别设立青州市益都、王府、昭德3个街道办事处,作为青州市政府的派出机关。新设3个街道办事处的驻地及管辖范围以青政发[1993]呈字93号为准。1994年6月9日,撤销杨集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庙子镇管辖;撤销杨家庄乡、何官乡、邵庄乡,设立杨家庄镇、何官镇、邵庄镇。1994年9月29日,将益都街道办事处的任七里村划归该市王母宫镇管辖。2000年,青州市辖3个街道、19个镇、1个乡。总人口894468人,各乡镇人口:王府街道69853、益都街道50564、昭德街道53113、弥河镇52545、王坟镇50225、五里镇50141、庙子镇39783、文登镇15389、邵庄镇24321、普通镇28780、东高镇30742、王母宫镇38976、高柳镇33373、朱良镇38280、何官镇33206、口埠镇41515、东夏镇49449、杨家庄镇17847、谭坊镇52660、郑母镇42656、黄楼镇39047、东坝镇27602、云峡河回族乡14401。(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截至2002年12月31日,全市总面积1569平方千米,辖3个街道、17个镇、1个乡,1052个行政村。年底全市总人口89.8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5.36万人。2003年,全市总面积1569平方千米,辖21个乡镇、街道办事处,1052个行政村。年底全市总人口89.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0.9万人。2007年8月31日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33次会议通过关于对部分镇、街道行政区划进行调整的决定:一、撤销五里镇,将原五里镇的行政区域划归王府街道管辖,街道工作机关驻原五里镇工作机关驻地;二、撤销东高镇,将原东高镇的行政区域划归益都街道管辖,街道工作机关驻原东高镇工作机关驻地;三、撤销朱良镇,将原朱良镇的行政区域并入高柳镇,镇工作机关驻原朱良镇工作机关驻地;四、撤销普通镇,将原普通镇的行政区域并入邵庄镇,镇工作机关驻地不变;五、撤销口埠镇,将原口埠镇的行政区域并入何官镇,镇工作机关驻地不变;六、撤销郑母镇,将原郑母镇的行政区域并入谭坊镇,镇工作机关驻地不变;七、撤销王母宫街道,将原王母宫街道的大崔家、小崔家、孙家庄、大王庄、孟家炉、小田、冷门、董家8个村,东夏镇的东侯庙、西侯庙、麻湾、西坡、东坡、张家楼、彭家湾、王岗、沙店、南于、大尹、李家庄、大赵务、巨弥、寨里15个村并入黄楼镇,镇工作机关驻地不变;八、将王母宫街道的徐七里、王七联、裴桥、柳沟、东郎、西郎、姜家、王母宫、十八里、寺古、双庙、张孟口、南四、辛庄、侯古、房古、于古、义和、孟古、李官庄、范王、赵家、东李、张裴、胡桥、姜庙、韩家、蔡家、牛家、胡集、懒柳树、凌马、马氏村、朱刘马34个村并入东夏镇,东夏镇工作机关驻原王母宫街道工作机关驻地。2010年,青州市撤销黄楼镇设立黄楼街道办事处。

农业概况

青州市把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来抓,按照“依托优势,综合发展,重点突破,形成特色”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思路,不断加大投入,积极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在抓好优质高产粮食生产的基础上,重点发展瓜菜、花卉、果品、畜牧四大支柱产业。2001年粮食总产达到42.3万吨,瓜菜面积发展到38万亩,年产量达169.6万吨;果品面积发展到18万亩,年产量达8.5万吨;花卉种植面积发展到1.3万亩,花卉品种达300余个,花卉业产值1.8亿元;肉、蛋、奶总产分别达到5.7万吨、6.5万吨、1.1万吨,畜牧总产值7.3亿元,四大特色产业产值已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75%以上,全市农业增加值15.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07元。青州市在全省率先建成农药检测中心、土壤肥料质检中心,谭坊西瓜、弥河银瓜、冬雪蜜桃等9个农产品获全国品牌,东高韭菜、高柳西红柿等7项农产品通过省级以上绿色食品认证,标准化生产基地达6万亩,被农业部列为全国瓜菜安全用药示范区,先后多次被评为“全国农村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
农产品基地
优质瓜菜生产基地。初步形成了以谭坊、郑母为中心的12万亩无公害瓜菜生产基地,以东高为中心的万亩韭菜,以高柳为中心的万亩长茄、以朱良为中心的万亩以色列西红柿等瓜菜基地。
大姜基地。东夏、东坝、黄楼、王母宫等乡镇依托农业科技走廊建设,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大姜面积发展到1万亩。
菜葫芦基地。王母宫、东夏、口埠等乡镇依托安吉丸、青安食品有限公司大力发展菜葫芦生产,全市菜葫芦生产基地发展到1.5万亩。
银瓜基地。弥河两岸乡镇抓住弥河滩综合治理的有利时机,先后在弥河滩建成大官营、李家、迟家等优质银瓜生产方5处,全市银瓜面积达到7000亩。
花卉基地。在万红花卉有限公司的带动下,以建设、完善花卉园区,引进、培育名优花卉品种为突破口,促使花卉产业上档次、上水平、上效益。全市形成了以黄楼、东高、城区为重点的三大花卉生产基地,总面积发展到1.5万亩。
优质小麦基地。全市引进发展了17济南等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
蜜桃基地。依托蜜桃研究所,形成了以五里、普通、云河为中心的蜜桃基地,总面积达到8万亩。
黄烟基地。邵庄、庙子等乡镇通过宣传发动、政策引进等措施使黄烟生产再上新台阶。全市黄烟种植面积达到2.2万亩。
食用菌基地。以东夏、弥河为重点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发展到160万平方米,进一步形成了产业优势。

行政区划

全市辖4个街道、8个镇,即王府街道、益都街道、云门山街道、黄楼街道、弥河镇、王坟镇、庙子镇、邵庄镇、高柳镇、何官镇、东夏镇、谭坊镇。

青州特产

弥河银瓜黄楼镇位于青州东13.5公里处,弥河沿西境由南向北流经10公里。在弥河滩种植银瓜,昼夜温差大,糖份积累快,含糖量高,生产的银瓜具有香、脆、甜的特点。早在清乾隆年间已成为朝廷贡品。近年来,该镇依靠科技,不断提高银瓜产品质量。先后通过了省级无公害绿色食品认证。注册了“弥银”牌商标。2001年在北京国际农业博览会上又获得名牌产品奖。
冬雪蜜桃:冬雪蜜桃是从青州蜜桃中通过实生选育培育而成的优良变异新品种。该桃有四大独特优点。一是成熟期极晚,在本市11月上、中旬成熟。二是品质极佳,平均单果重110g,最大果重230g,可溶性固形物22%,最高可达24%以上,品质极上。三是贮藏期极长,普通室内可贮月余,恒温库内可贮至元旦、春节。四是适应性广、丰产性强。该桃抗旱、抗寒、耐瘠薄、坐果率高。定植2年见果、3年见效,4-5年丰产,亩产达2500kg以上。青州蜜桃久负盛名,据青州府志记载已有450余年,其果以色泽农艳,肉质细嫩、清香脆甜、晚熟耐藏、汁多味美而备受人们的喜爱。据测果实含可溶性固形物18%以上,含糖大于13%,含酸0.2%,Vc6.7-8.4mg/1.00g,另外还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VB1、VB2等营养物质,风味香甜,历代都被列为贡品,建国后于1954年被国务院列为“特供果品”。该桃不但是青州地区的主导产业,而且是中国传统名、优特产,是我国著名的中、晚熟桃优良品种。
青州柿干:青州柿干栽培历史悠久,出口已有百余年历史。青州柿干质地柔软、肉质细嫩、霜厚均匀、维生素含量高,其色、香、味、形俱佳,营养丰富、味美香甜、耐贮运、品质极上,倍受消费者青睐,特别是日本、南韩客商,每年都点名进口青州柿干。我市主栽品种有“大萼子”、“小萼子”,其树抗旱、抗寒、耐瘠薄,单株产量高、经济效益显著,产业化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青州全蝎:青州山区盛产的山蝎,是治疗口眼歪斜、肺结核、破伤风、顽固性湿疹、皮炎、淋巴结核、肿瘤等十几种疑难病症的首选良药。《本草纲目》中记载:“蝎出青州,形紧小者良”。蝎子不仅可以入药,还是人们喜欢的美味佳肴,常吃具有排毒养颜的作用。“油炸全蝎”是人们熟知的北方名吃。
青州烤烟:青州所产烤烟心色正,油分多,吸味好,品质优,风格独特而驰名海内外。
青州府花边:青州府花边,原是一种以“码”为单位的带形花边,只作为衣物的边饰,俗称“栏杆”。被称为抽纱之王的青州府花边系列产品,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先后获得“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杯奖”、“北京国际博览会金奖”和“山东省名牌产品”等荣誉称号。产品远销美国、欧洲、日本、中东及港澳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深受国内外朋友的赞誉。
青州剪刀:青州剪刀始创于嘉靖年间,至清嘉庆年间,青州城的北营街出现了家家支红炉,户户铁锤响的剪刀生产繁荣景象,尤其刘家生产的大三剪子,在当地有“大三剪子不用挑”的美传,深受用户欢迎。
青州奇石:青州奇石种类繁多,以玲珑石、纹石、杂色混生石、红丝石为主,另外还有紫金玉、黑丝石、枣花石、五彩石、钟乳石、矿物晶体、生物化石等。欣赏奇石是一项高雅的文化活动,青州民间历来就有赏石的传统。1995年至今,青州奇石已经有150余件在省盆石展、全国石展中获奖。

交通运输

青州交通发达,有胶济铁路横贯东西,西距山东省会济南150km,东距青岛240km。另有地方铁路益羊铁路和青临铁路。公路方面,有济青高速公路和东青高速公路。另有309国道,济青公路和羊临公路等。是潍坊西部的交通枢纽。

水利概况

近几年来,青州市从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坚持把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发展青州经济、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措施,狠抓了抗旱治水、节水灌溉和山区小流域治理,兴修了一大批水利工程,初步形成了遇旱能灌、遇涝能排的水利工程体系。截止到2001年底,全市总灌溉面积达到77万亩,有效灌溉面积70万亩。节水灌溉面积48.6万亩(其中管道灌溉27万亩,喷灌面积6.6万亩,微灌面积1.9万亩,防渗渠13.1万亩),占有效灌溉面积的69%。
节水灌溉:青州立足平原地势平坦的实际情况,采取园区带动的办法,狠抓了节水示范区建设,先后在王母宫、高柳、朱良、东夏等乡镇建立大田喷灌示范区、管灌示范区、大棚滴灌示范区,在弥河、云河等乡镇建立了渠道防渗示范区,在邵庄、王坟等乡镇建立了集雨节灌示范区,综合推广应用管灌、喷灌、微灌和渠道防渗等多种节水新技术,初步形成了“山区水利化、平原节水化、水库灌区防渗化”的节水工程体系。同时将变频调速恒压自动供水技术应用到节水灌溉工程中,实现了农田灌溉的微机自动化管理,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九五”期间,全市累计投入节水灌溉资金3500万元,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3.5万亩,水的有效利用率达到60%以上,年节水1500万立方米,节电152.4万度,年增产粮食1120万公斤,年增加农业产值4647万元。
小流域治理:青州市是全省青石山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县市之一,全市水土流失面积719.0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6%。近几年来,青州按照“山、水、林、田、路、沟统一规划,综合治理”的原则,坚持走“一峪一囤、一园一池、一亩一窖”的治水路子,大搞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一治一座山,一治一个小流域,水土流失日趋严重的状况得到了有效的遏制。全市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60平方公里,营造水土保持林30多万亩,打成机井890眼,发展灌溉面积9万多亩,治理小流域29条,2001年,山区果品总产达到51810吨,人均纯收入达到2745元,山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进一步地改善。
水利工程:青州市共建有中型水库两座,分别是黑虎山水库、仁河水库,中型拦河坝一座,即弥河拦河坝,拦蓄总库容9575万立方,设计灌溉面积17.96万亩,有效灌溉面积9.5万亩。小(一)型水库7座,总库容1800万立方;小(二)型水库14座,总库容406万立方;塘坝55座,总库容165万立方。全市境内共有中小型河道17条,分属弥河、淄河、塌河水系,其中弥河、淄河为中型河道,其余为小型河道。近几年来,青州市从提高防洪标准着手,先后对黑虎山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对弥河进行了为期三年的大规模整治,共加固中小型水库5座,治理河道44.8公里,总投资5500万元,全市水利工程的防洪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
水利科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促进水利建设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长期以来,广大水利科技工作者,从水利建设的实际需要出发,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先后研究推广了“固定MN三极电测深找水技术研究”、“青石山区季节性水源合理利用途径的研究”、“青石山区老山小流域治理措施优化配置的研究”、等一批科研项目。截止到2001年底,全市共推出各类水利科技成果34项,其中获省科委科技进步奖12项,获潍坊市科委科技进步奖10项。上述科技成果中“立式挤压制管机和承插口水泥石屑管研制”、“DLJ型电缆管机”、“山丘区果树皿灌技术研究”、“HYY-100移动式混凝土沿石机”、“乡镇社会化供水与微机控制微灌系统”、“ZQS型自动调直剪切机”六项科研成果获国家专利。

美丽传说

青州阳河寺的传说,青州市北阳河村东有一处古寺遗址,寺因村得名:“阳河寺。”这里原属寿光县,解放后划归青州。据民国二十二年《寿光县志》卷三载:“寿光城西四十里有“阳河寺”始建于宋庆历元(1014)年。明正德间有宁都人董曳锡出资重修,复其规制,乡人立重修碑,并请时人刘、刘澄甫篆额、书丹,以记盛事。光绪间碑文存三十余字,立于寺院遗址。阳河寺从现存遗迹轮廓看,当年有房舍数十间,占地十余亩,规制颇大,为一方名刹,在周边甚有影响,古寺前后延续了近千年,期间曾多次修葺,至清代中期尚存。后来,因社会变革,寺院逐渐败落,先是荒废,后被拆毁。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曾有人在遗址发现一残石佛头,因当时的历史背景,佛头被当作石料砌入民房墙基。近年来,村民又在寺院旧址建蔬菜大棚时发现一刻字的青石(现由笔者收藏),此石从外部形状看应为古代门枕石,石上雕有精致的画饰,经与相关资料对照,门枕石确为阳河寺遗物。这块石刻从研究角度看,对考证古寺的演变应有重要价值,是不可多得的物证。石刻宽55厘米,高45厘米,厚22厘米,三面雕有花饰,正面刻文32字,字径3厘米,宋代特征明显。石刻全文:家资富贵因有缘,大开方便子孙贤。招财利市人安乐,留与儿孙后代传。石匠宋翔。时至今日阳河寺已不复存在,仅能指其踪迹,但民间关于阳河寺的故事却多有传诵。当年阳河寺内和尚众多,寺大僧多奇事也就多。相传,一个深冬的早上天刚蒙蒙亮,寺院的住持和尚突然生病,众僧这时虽然着急却也无计可施。情急之下有人说应赶快进城请医买药,这时一常年在外化缘的年轻和尚说:“你们照顾好师傅,我马上就去寿光城里取药”,众和尚说:“要快去速回以免耽搁”。年轻和尚说:“你们放心,我取药回来误不了吃早饭”。众人心想往返数十里路,难道是飞毛腿不成?和尚带上银两便赶紧上路,众僧边照顾住持边做饭,等热气腾腾的米饭刚出锅,突然寺门一响,和尚就回来了。大家一见非常惊奇,但因忙着为住持治病要紧,众僧也就无暇多想。此事过后不久,住持病愈后,年轻和尚又外出化缘云游去了。事隔几年后的一天夜里,众人醒来后,看到在外多日的年轻和尚浑身是雪站在房中,有人问他说:“外面满天星星,哪来的雪?”年轻和尚说:“昨天晚上,我在河北吃饭,见雪下得很大,天气又冷,因没有找到合适的宿处,便连夜赶回寺院”。众和尚听后,暗吃一惊,心想,河北离青州最近的地方,恐怕也有数百里之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