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山东省电子地图 > 潍坊市地图 > 青州市地图 >
谭坊镇地图
谭坊镇相关地区地图:

村庄名录

南魏村北魏村王家羊村贾家庄村于家庄村石桥村高家埠村孙家楼村状元桥村东霍陵村北吉林村谭中村谭北村谭南村团结村庄家庄村小推官村八里村东萧村萧家庄村李家庄村吕楼村大推官村西石村东石村太平村孙家村小刘村南傅村北傅村李家宅村老官庄村东刘镇村董家庄村马家冢村薛家庄村东吴村东亓村西亓村万坊村刘晨村张家羊村康家羊村下坡村巩殷村唐家院村半截楼村宋家池村杨村村南埠郭村西田旺村东田旺村陈家庄村程家村小赵家庄村大赵家村王油村高家村西齐村南董村小杨村东镇武村西镇武村刘君台村宋家坡村双槐村夹河村西于村赵家辛村肖家庄村再加几个村:南埠郭村,杨村,宋池村,陈家庄村,大赵村,小赵村,半楼村,王家油埠村,田旺村,张羊村,西镇武村,东镇武村,羊头村,双槐树村,西齐村,夹河村,刘君台村

大事记

1948年3月,当地解放,属益都县九区,区长黎耐冬,指导员张兴。1984年4月,进行机构改革,成立宋池乡,建立中共宋池乡委员会,驻地宋池村,辖27个行政村。1992年1月,根据青发(1992)1号文件精神,为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基层政权建设,适应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的需要,撤销宋池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谭坊镇,谭坊镇辖68个行政村。1995年6月22日晚8时30分,该镇突遭暴风雨袭击,全镇农作物受损166.7公顷,刮断电线杆30根,损坏低压线路660米,毁坏房屋209间,经济损失约300万元,其中受灾最严重的夹河村,降雨100多毫米,并伴有直径2厘米的冰雹。1996年5月4日,省委常委、纪委书记谭福德到该镇视察工作。1996年5月12日,邵桂芳副省长到该镇视察工作。1996年11月14日,省委组织部王克玉部长,潍坊市委刘峰岫书记,迟昭厚部长在青州市委书记韩宝光,组织部长李贵澜的陪同下参观该镇的小城镇建设和高科技示范园。1997年3月14日,团中央青农部处长徐平健、副处长王雪坤、潍坊团市委副书记张玉河等到该镇检查共青产业体系建设。1997年4月3日,团中央青农部副部长王晓东等在潍坊团市委书记张江汀的陪同下到该镇视察共青产业体系建设情况。1997年6月9日,团中央组织部长王松鹤、团省委副书记李群等到谭坊视察共青产业体系建设。1998年2月10日,省政府副省长吴爱英到谭坊镇调研,视察了香山项目,并对庄家庄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1998年6月7日,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谭福德到谭坊高科技示范园视察,并对示范园建设提出了建设性意见。1998年10月26日,以色列驻华大使南月明女士到谭坊镇考察节水农业发展情况,对该镇节水农业发展情况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强镇由来

谭坊镇综合经济指标列青州市乡镇第一名,是著名的中国瓜菜第一镇。全镇获得的荣誉称号主要有:山东省百新工程试点镇、山东省村镇建设新型乡镇、山东省农村科普工作先进集体、潍坊市文明单位、潍坊市模范乡镇、潍坊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潍坊市农业产业化先进乡镇、潍坊市农村档案工作先进单位、青州市先进乡镇、青州市农业基本建设先进单位、青州市发展特色农业先进乡镇、青州市道路建设先进单位、青州市财源建设先进单位、青州市村镇建设先进单位、青州市发展乡镇企业先进乡镇、青州市科技进步先进单位、青州市土地管理先进乡镇、青州市卫生工作先进乡镇等。

社会进步

清末,境内每村有私塾1~2处,自1914年,限制私塾,发展新教育,境内有学堂7处,学生自愿入学。至1949年,境内有学校11处,40个班级,有学生1020人,教师45人。到1980年,境内有学校33处,在校学生达到3800人。1995年,全镇投资846万元用于校舍改造和内部设施配套,建校舍12340平方米,其中,谭坊中心初中教学楼,能容纳40个教学班,为青州之最。1996年,全部扫除青壮年文盲,成为无盲镇。1998年,撤班并校工作力度加大,小学撤至28处、幼儿园44处,在校师生11600人。成教工作成绩突出,6个村被评为青州市“燎原计划示范村”,110户被评为示范户。到2000年,小学撤并至16处,初中4处,小学、初中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达100%和80.4%。镇教委先后获9项国家级荣誉、4项省级荣誉、7项潍坊市荣誉、147项青州市荣誉。1996年10月,投资320万元,建起了占地27公顷的青州市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1997年9月,引进了境内第一套以色列大棚滴灌系统。到2000年,谭坊镇先后引进、推广新品种近百个,新技术60余项,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达到65%以上,2000年被评为“山东省科普工作先进乡镇”。谭坊镇文化事业底蕴丰盈,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全镇有农民业余文艺表演队20余支,他们自编、自演节目,歌身边事、颂身边人,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推动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大推官村秦宪明的家庭剧团,不仅唱红了十里八乡,还将秧歌扭上了中央电视台。1989年被评为“潍坊市文化先进乡镇”。1995年自筹资金构建光缆电视网络,到2000年底,村村通了光缆电视信号,光缆电视用户发展到3800户。建国前,境内医疗条件较差。1952年成立谭坊卫生所,1958年,改建为谭坊公社医院,1973年,改为益都县谭坊分院。改革开放以来,谭坊分院有了迅速的发展,1988年底,谭坊分院有医务人员44名,年均住院病人18660人次,门诊量年均33650人次。1997年,对农村卫生室实行了“一体化管理”,撤销原先一村一室,全镇设卫生所24处,通过考核,择优聘用乡村医生91名。1998年底建门诊大楼一座,建筑面积1960平方米,新添置500毫安X光机1台,成为青州市乡镇医院首家拥有此型X光机的医院,增加病床40张,增设了手术室,开展了普外科手术。2000年新购胎儿监护仪1台、B超机1台、痔疮治疗仪1台、牵引床1台,总投资12万元。扩建门诊楼2200平方米。境内群众性体育活动十分活跃,各中小学校、强村和一些企业都有活动场地和器械,镇老年门球队常年坚持活动,年年参加青州市比赛,都名列前茅。高家村群众自发建成了22副乒乓球台,组建了村级乒乓球队,在周边地区很有影响。群众性科技创新活动蓬勃发展。先后有多项发明获国家发明专利。其中,肖家村农民肖福俊先后有果树环剥器、多功能点播耧、振荡式施肥耧、果树喷雾泵等6项发明获国家发明专利。中央电视台曾对其作过专题报道。

自然状况

谭坊镇西部为弥河冲积平原,东南边缘为丘陵,其余为低平洼地,东西最大距离10.5公里,南北最大距离11公里,全镇占地面积84.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533公顷,主要山脉是香山,海拔为192.6米。主要河流有弥河、洗耳河、康河。适合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大豆等。经济作物主要有西瓜、银瓜、蔬菜等。全镇辖69个行政村,总人口为53746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77‰。全镇计有回族、满族和彝族等少数民族32人。

历史沿革

清末民初,属益都县齐礼乡。1929年属益都县第九区。1948年7月属益临县尧西区。1950年改称第三区。1952年6月,属益都县第十六区。1958年2月,改为谭坊乡;同年秋,改建谭坊人民公社。1984年4月析出28个村属宋池乡,由黄楼人民公社划入状元桥、东霍陵、吉林、史家庄建谭坊镇。1992年1月,将宋池乡与谭坊镇合并为谭坊镇。2007年9月,谭坊镇与郑母镇合并为谭坊镇。

名胜古迹

谭坊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弥河沿岸的几个村庄萧家、马家等先后出土了一大批重要文物。其中最有影响的是香山汉墓汉俑陪葬坑。
香山汉墓汉俑陪葬坑:位于谭坊镇大赵村西北香山之阴。2006年6月省文化厅成立考古队,对香山汉墓汉俑陪葬坑进行抢救性发掘。据发掘考证,整个陪葬坑陪葬品分成两层,坑南部三层。从陪葬品的位置分布来看,南部上面一个箱内大部分为陶器,另有少量的马、羊俑等。北部西侧箱内第一层大部分为牛、马、猪、狗、立俑、骑俑等;东部箱内第一层有马、陶器等。陪葬品种类丰富,分布密集,粗略估计约有近千件。陶器有鼎、盒、壶、盘、耳杯、钫、案等。俑类有人立俑、骑俑、马、牛、猪、狗等。大部分随葬品表面都施有红、白、黑、褐色等彩绘,色彩鲜艳,纹饰清晰。经对墓葬形制及其周围调查勘探显示,香山汉墓一座甲字形大型土坑竖穴墓。从出土遗物和墓葬形制分析,香山汉墓属于西汉前期。香山汉俑陪葬坑出土的大批遗物,含兵马仪仗俑、牺牲俑、成套礼器等。各宗遗物同处一坑,器类丰富、数量大、形制特殊,为研究汉代大型墓葬提供了重要的资料,为汉代考古的重要发现。
萧家村古文化遗址:1960年代,村民在村西北耕地时,翻出部分陶瓦片,县博物馆收集了部分陶盆、罐等碎片,后有北京2名考古专家到萧家村西北收集了大量陶片,初步认定此处是商代末期古村落遗址,东西400米,南北600米,依丘陵而居,后经省文物部门认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77年,在遗址中心竖立萧家村遗址碑。
汉代古冢:位于马家冢子村东。冢高20米,东西、南北各约80米。村民在取土垒墙、盖房过程中,发现土中有又厚又宽的青砖,就纷纷到土丘附近挖土抠砖。1982年,有人觉得这很像古代贵族墓,当即汇报了县文物部门,经抢救性发掘,发现古冢用土全为别处运来,墓室建筑设计严密,墓室通道宽约1.5米,发掘出土了大批陶器和大量各种颜色的玉片。其中出土的宜子孙玉璧,经考证为东汉时期器物,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