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城镇地图
邱城镇相关地区地图:
经济交通
全镇经济以农业为主,1999年底,总耕地面积73,480亩,其中水浇地55,170亩,主产棉花、小麦、杂粮等,林牧业和工商企业发展较快。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580元。邱城集由来已久,集市分布于四街中段,农历一、三、六、八为集日,南北大街(现为平恩大街)已发展成较大的集贸市场。镇区交通便利,邱广(平)公路纵穿南北,邱新(新井头)公路由镇通往东南,接106国道,客货车辆络绎不断。
地理地势
邱城镇地理位置优越,邱城名源于平丘山。《山海经》叙:“平丘在三桑东,爱有遗玉、青马、视肉、杨柳、甘粗、甘华、百果所生。”《山海经校注》云:“其地望在国之东北方,颛顼葬其近,犹神丘,沃野、乐园之属。”邱县(县治所在邱城时)虽为袖珍小县,然自古被称为“形胜之地”。商周时即位居南北水陆交通要冲。黄河上古有大梁横水,史称巨桥,为中国。镇域地势南略高,北略低。老沙河从镇西由西南向东北贯穿,沙东干渠纵贯中部人老沙河。孙楼渠由镇区中东部向东北穿过,土质多为潮土,间有盐土和褐土。
文教卫生事业
文教卫生事业有较大发展,除县办第二、第六中学外,有镇办中学2所,小学32所,县医院分院、镇医院各1所,村卫生室32所,镇文化站1处,村文化室32处。
历史沿革
邱城镇历史悠久,始见文字记载可上溯4280多年。《尚书·禹贡》载:帝尧七十二年(前2286),禹治水导河至于衡漳(今邱城东南)。黄河历史上两次流经邱境共历时1982年。早在帝尧时,境内即有先民在黄河两岸聚居,渔猎拓荒,繁衍生息。汉宣帝地节三年(前67)置平恩侯国,治所在今邱城西,属冀州魏郡。继而更名延平县、平恩县、平恩镇。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立丘县,清雍正三年十二月二十七日(1726.1.29)上谕,为避孔丘之讳,加“阝”为邱。先后隶属冀州广平郡、武安郡、沼州、山东堂邑、东昌路(府)、临清直隶州等。抗日战争爆发后,初隶鲁西北,后归冀南区。1944年5月26日,邱县全境解放,8月县治北迁马头后,属抗日县政府领导的一区,1947年属第三区,后改属二区。1953年为邱城乡政府驻地。1958年8月随县并入曲周县,设邱城公社,1962年3月27日分县后,称邱县邱城公社。1984年初改为邱城乡,同年5月改为邱城镇,1996年初大马堡乡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