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化县地图
仁化县相关地区地图:
服务设施(2009年)
仁化服务设施完善。以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蓬勃发展,餐饮业、贸易业、运输业繁荣。程控电话、移动电话、宽带网络覆盖全县。县内各类宾馆、酒楼50多家,床位近5000个,其中三星级以上宾馆两家。境内金融分设机构5家,服务网点50余个,遍布全县。娱乐设施完善,拥有一流的体育馆、运动场、文化中心广场和老人活动中心。县城配套设施完善,环境优美舒适,是全国卫生城镇和全国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县。服务机构健全,成立了外商投资服务中心、民营企业服务中心、中小企业培训中心等服务机构,切实为外来投资者提供“一条龙”、“一站式”的高效优质服务。工业状况(2009年)
仁化工业立足丰富的矿产、电力、旅游、林业、农产品等资源优势,围绕产品、半成品、工业废料等,研发中下游产品,初步形成矿产品加工、电力、制衣、竹木加工、铝型材等五个特色突出、配套完善、集约能力较强的产业集群。拥有四大工业园区和一大工业基地,即坪岗工业区、大岭工业园、东湖民营工业园、长江竹木加工区和凡口铅锌矿基地。重点工业企业有锦江电力开发总公司、澳科金属铸造有限公司、华粤煤矸石有限公司、雄建铝业有限公司、凡口铅锌矿、金狮冶化厂、超细镍粉厂、鑫海仁丹钨业有限公司和泰和元有限公司等。自然地理
地形:仁化县地貌大体北高南低,地形复杂,以山地丘陵为主,其中山地约占70%、丘陵约占20%、小平原占10%,总体走向为东南向。仁化县地层发育较为齐全,主要有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新生界地层,地貌大体北高南低,地形复杂,以山地丘陵为主,其中山地约占70%、丘陵约占20%、小平原占10%,总体走向为东南向,西北锡林峰高1394.5米,北东角范水山高1559.3米。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命名的丹霞地貌,位于县城正南面,丹霞地貌方圆百里,它集雄、险、奇、秀、幽于一体,揽锦水飞泉、旭日红云,以阳元山、阴元石、玉女拦江、童子拜观音等绝世奇观的地形地貌吸引着海内外四方游客,令世人惊叹不已。山脉:
丹霞山:丹霞山,一座美佳天下的风景名山,坐落在广东省仁化县城南9,公里。历史上居广东四大名山之首,被誉为岭南第一奇山。198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4年又经国家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一致通过,被批准为国家地质地貌自然保护区;2001年通过国家AAAA级旅游区验收。狭义的丹霞山仅限于北部的长老峰、海螺峰和宝珠峰构成的山块,以宝珠峰最高,海拨409米。广义的丹霞山却包括了这里由红石组成的280平方公里的丹霞山区,即丹霞山风景名胜区。风景区位于南岭山脉南侧的一个山间盆地中,整体呈现一种红层峰林式结构,有大小石峰、石堡、石墙、石柱、石桥680多座,主峰巴寨海拔618米。大多山峰在300-500米之间。整个风景区山石林立,错落有致,形象万千,宛如一方红宝石雕塑园,故又称“中国红石公园”。万时山:仁化县长江镇因长江河源远流长而得名。它位于粤赣湘三省和仁化、南雄、大余、崇义、汝城五县交界处,距仁化县城49公里。长江镇居大余岭南麓,以山地为主,山岭纵横,沟梁相间。境内有海拔1000米以上高山10座,多分布于东北东南地域。北部的万时山海拔1559.3米,为全县最高峰,又名范子山、白云山。
万时山:万时山坐落在粤、赣、湘三省交界处,有“一脚踏三省”之称,与长江墟镇距离12公里。终年平均气温17.8度,年降雨量1600毫米,冬天有冰雪,景象蔚为壮观。山岭连绵,森林茂盛,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多种动、植物繁衍和生长,资源丰富,现有动物100多种,植物30余种。
水文:仁化县主要河流有锦江。锦江,源出江西崇义县仙人岭,一出太平山,会于仁化县属长江镇,经龙石,石隙中尝有五色锦石,纹颊生银,故名锦江,流四十里,与扶溪水合,六十里,又与源出湖南汝城九曲岭之恩溪水汇流,经仁化县城之前,丹霞山之左,与黄沙坑、芳坑及洞水相会,下流至江口,又与浈江水合,南流至韶关。全县建有蓄水工程425宗,其中大型水库1宗,中型水库3宗,小(一)型水库2宗,小(二)型水库27宗,蓄水库容3亿多立方米;引水工程61宗;建成继续运行的电力灌溉站41宗,装机41台,容量1137千瓦,水轮泵站4个,装机7台。共灌溉总面积的近70%。水落石出电装机容量达8万千瓦,年发电量达4.5亿千瓦时,其中年水力发电量3.5亿千瓦时,火力发电量1亿千瓦时,是1986年中国首批初级电气化县之一。现正在加紧建设总装机为1.27万千瓦的锦江下游梯级电站和研究开发低质煤的充分利用。
气候:仁化县四季气候特点是:春季,阴雨天气多,阳光少,空气潮湿,天气多变,气候由冷向暖过度;夏季,雨水多,雷雨、洪涝、强风、高温活跃,强对流天气频繁;秋季,雨水少,阳光普照,空气干燥,天气稳定,气候由暖向冷过度;冬季,天气冷,早晚温差大,雨量少,霜日、冰冻、寒潮、低温天气常出现,寒冷天气较多。
特色奇观:人类居住的地球,在内外营力的作用下,地表形态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景象,有流水地貌、冰川地貌、风沙地貌、海岸地貌、丹霞地貌等等。其中丹霞地貌即以丹霞山为命名地。丹霞地貌属于红层地貌。所谓“红层”是指在中生代侏罗纪至新生代第三纪沉积形成的红色岩系,一般称为“红色砂砾岩”。现在悬崖上可以看到的粗细相间的沉积层理,颗粒粗大的岩层叫“砾岩”,细密均匀的岩层叫做“砂岩”。丹霞地貌最突出的特点,是“赤壁丹霞”广泛发育,形成了顶平、身陡、麓缓的方山、石墙、石峰、石柱等奇险的地貌形态。由于20世纪20年代中国学者以丹霞山为基地率先对红层地貌开展科学研究,因而红层地貌也就被命名为“丹霞地貌”。世界上丹霞山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西部、中欧和澳大利亚等地,而以我国分布最广,其中又以韶关市丹霞山面积最大、发育最典型、类型最齐全、形态最丰富、风景最优美,具有雄、奇、秀、险、幽、奥、旷等特点。我国著名地理学家曾昭璇在比较了解国内外的丹霞地貌之后,认为丹霞山“无论在规模上、景色上”皆为“世界第一”“中国第一”。丹霞山与南海罗浮山、博罗罗浮山、肇庆鼎湖山并列为广东四大名山,1988年被国务院定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