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东省电子地图 > 韶关市地图 >
仁化县地图
仁化县相关地区地图:

服务设施(2009年)

仁化服务设施完善。以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蓬勃发展,餐饮业、贸易业、运输业繁荣。程控电话、移动电话、宽带网络覆盖全县。县内各类宾馆、酒楼50多家,床位近5000个,其中三星级以上宾馆两家。境内金融分设机构5家,服务网点50余个,遍布全县。娱乐设施完善,拥有一流的体育馆、运动场、文化中心广场和老人活动中心。县城配套设施完善,环境优美舒适,是全国卫生城镇和全国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县。服务机构健全,成立了外商投资服务中心、民营企业服务中心、中小企业培训中心等服务机构,切实为外来投资者提供“一条龙”、“一站式”的高效优质服务。

工业状况(2009年)

仁化工业立足丰富的矿产、电力、旅游、林业、农产品等资源优势,围绕产品、半成品、工业废料等,研发中下游产品,初步形成矿产品加工、电力、制衣、竹木加工、铝型材等五个特色突出、配套完善、集约能力较强的产业集群。拥有四大工业园区和一大工业基地,即坪岗工业区、大岭工业园、东湖民营工业园、长江竹木加工区和凡口铅锌矿基地。重点工业企业有锦江电力开发总公司、澳科金属铸造有限公司、华粤煤矸石有限公司、雄建铝业有限公司、凡口铅锌矿、金狮冶化厂、超细镍粉厂、鑫海仁丹钨业有限公司和泰和元有限公司等。

自然地理

地形:仁化县地貌大体北高南低,地形复杂,以山地丘陵为主,其中山地约占70%、丘陵约占20%、小平原占10%,总体走向为东南向。仁化县地层发育较为齐全,主要有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新生界地层,地貌大体北高南低,地形复杂,以山地丘陵为主,其中山地约占70%、丘陵约占20%、小平原占10%,总体走向为东南向,西北锡林峰高1394.5米,北东角范水山高1559.3米。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命名的丹霞地貌,位于县城正南面,丹霞地貌方圆百里,它集雄、险、奇、秀、幽于一体,揽锦水飞泉、旭日红云,以阳元山、阴元石、玉女拦江、童子拜观音等绝世奇观的地形地貌吸引着海内外四方游客,令世人惊叹不已。
山脉:
丹霞山:丹霞山,一座美佳天下的风景名山,坐落在广东省仁化县城南9,公里。历史上居广东四大名山之首,被誉为岭南第一奇山。198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4年又经国家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一致通过,被批准为国家地质地貌自然保护区;2001年通过国家AAAA级旅游区验收。狭义的丹霞山仅限于北部的长老峰、海螺峰和宝珠峰构成的山块,以宝珠峰最高,海拨409米。广义的丹霞山却包括了这里由红石组成的280平方公里的丹霞山区,即丹霞山风景名胜区。风景区位于南岭山脉南侧的一个山间盆地中,整体呈现一种红层峰林式结构,有大小石峰、石堡、石墙、石柱、石桥680多座,主峰巴寨海拔618米。大多山峰在300-500米之间。整个风景区山石林立,错落有致,形象万千,宛如一方红宝石雕塑园,故又称“中国红石公园”。万时山:仁化县长江镇因长江河源远流长而得名。它位于粤赣湘三省和仁化、南雄、大余、崇义、汝城五县交界处,距仁化县城49公里。长江镇居大余岭南麓,以山地为主,山岭纵横,沟梁相间。境内有海拔1000米以上高山10座,多分布于东北东南地域。北部的万时山海拔1559.3米,为全县最高峰,又名范子山、白云山。
万时山:万时山坐落在粤、赣、湘三省交界处,有“一脚踏三省”之称,与长江墟镇距离12公里。终年平均气温17.8度,年降雨量1600毫米,冬天有冰雪,景象蔚为壮观。山岭连绵,森林茂盛,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多种动、植物繁衍和生长,资源丰富,现有动物100多种,植物30余种。
水文:仁化县主要河流有锦江。锦江,源出江西崇义县仙人岭,一出太平山,会于仁化县属长江镇,经龙石,石隙中尝有五色锦石,纹颊生银,故名锦江,流四十里,与扶溪水合,六十里,又与源出湖南汝城九曲岭之恩溪水汇流,经仁化县城之前,丹霞山之左,与黄沙坑、芳坑及洞水相会,下流至江口,又与浈江水合,南流至韶关。全县建有蓄水工程425宗,其中大型水库1宗,中型水库3宗,小(一)型水库2宗,小(二)型水库27宗,蓄水库容3亿多立方米;引水工程61宗;建成继续运行的电力灌溉站41宗,装机41台,容量1137千瓦,水轮泵站4个,装机7台。共灌溉总面积的近70%。水落石出电装机容量达8万千瓦,年发电量达4.5亿千瓦时,其中年水力发电量3.5亿千瓦时,火力发电量1亿千瓦时,是1986年中国首批初级电气化县之一。现正在加紧建设总装机为1.27万千瓦的锦江下游梯级电站和研究开发低质煤的充分利用。
气候:仁化县四季气候特点是:春季,阴雨天气多,阳光少,空气潮湿,天气多变,气候由冷向暖过度;夏季,雨水多,雷雨、洪涝、强风、高温活跃,强对流天气频繁;秋季,雨水少,阳光普照,空气干燥,天气稳定,气候由暖向冷过度;冬季,天气冷,早晚温差大,雨量少,霜日、冰冻、寒潮、低温天气常出现,寒冷天气较多。
特色奇观:人类居住的地球,在内外营力的作用下,地表形态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景象,有流水地貌、冰川地貌、风沙地貌、海岸地貌、丹霞地貌等等。其中丹霞地貌即以丹霞山为命名地。丹霞地貌属于红层地貌。所谓“红层”是指在中生代侏罗纪至新生代第三纪沉积形成的红色岩系,一般称为“红色砂砾岩”。现在悬崖上可以看到的粗细相间的沉积层理,颗粒粗大的岩层叫“砾岩”,细密均匀的岩层叫做“砂岩”。丹霞地貌最突出的特点,是“赤壁丹霞”广泛发育,形成了顶平、身陡、麓缓的方山、石墙、石峰、石柱等奇险的地貌形态。由于20世纪20年代中国学者以丹霞山为基地率先对红层地貌开展科学研究,因而红层地貌也就被命名为“丹霞地貌”。世界上丹霞山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西部、中欧和澳大利亚等地,而以我国分布最广,其中又以韶关市丹霞山面积最大、发育最典型、类型最齐全、形态最丰富、风景最优美,具有雄、奇、秀、险、幽、奥、旷等特点。我国著名地理学家曾昭璇在比较了解国内外的丹霞地貌之后,认为丹霞山“无论在规模上、景色上”皆为“世界第一”“中国第一”。丹霞山与南海罗浮山、博罗罗浮山、肇庆鼎湖山并列为广东四大名山,1988年被国务院定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经济概况

仁化县有工业企业2480个,其中镇级以上的94个,村办182个,个体2204个。(2009年)近几年,在巩固发展传统资源型工业的同时,建材、机械、化工、冶金、塑料等新兴工业迅速崛起,并已形成一定规模。主要工业产品有煤炭、电力、水泥、铁矿、铅锌矿、花岗岩材、硫酸、电解锌、链钩式输送机、出口成衣、PVC塑料系列产品、工程塑料产品,刨花板、细木工板等。重点工业企业有:锦江电力开发总公司(年发电量2亿千瓦时),金狮冶化有限公司(属下有水泥一、二、三厂,白水泥厂,建材厂,年产水泥61万吨),广东群乐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塑料厂(年产PVC塑料系列产品9000吨,县供电总公司,县制衣厂(年出口成衣50万件),县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年产建材设备和机械配件1000台套),仁达刨花板厂等。仁化素有“鱼米之乡”之美称。农副产品极为丰富,主要有优质米、甘蔗、沙田柚、茶叶、花生、柑、橘、橙、木耳、香菇、冬笋、竹、木、玉扣纸、瘦肉型猪、水产品等。94年粮食总产83790号,产茶228吨。(2009年),小水电是县农业的拳头产品,全县有水电站85座,小水电装机容量达8万千瓦,年水力发电量3.5亿千瓦时。还办起了线鸡、锦鸡、蛇石硅、甲鱼、果子狸等养殖场,开发了水库网箱养鱼。现有乡镇企业7000余个,94年实现利润1.234亿元。近年来,全县农业布局不断优化调整,优质、高产、高将近农业发展迅速、并逐步向规模化、区域化、高档次迈进。(2009年)

行政区划

仁化县辖1个街道、10个镇:丹霞街道、闻韶镇、扶溪镇、长江镇、城口镇、红山镇、石塘镇、董塘镇、大桥镇、周田镇、黄坑镇。共有109个村委会。县人民政府驻丹霞街道。

人文风俗

据《仁化县志古迹志》载:仁化功名坊表有十,恩村独占其五。其实,恩村的功名牌坊除了为蒙英昴立的“进士坊”、为蒙正立的“观光坊”、为蒙禄昌立的“五马坊”、为蒙荣立的“登选坊”、为蒙温立的“登第坊”以外,还有为蒙均远立的“都台坊”和清光绪年间“维新牌坊”。这些牌坊,曾在明、清两代极尽荣华,成为蒙姓恩村江南第一仕家的村志,也是恩村鼎盛时期的见证。难怪当时南来北往的官家路经恩村城门时,都得偃锣息鼓,下马落轿而行,而仁化县的七品县令,就得三里开外下轿,颔首揖腰而进。仁化县城文峰塔的两任县令主修,也曾以“文笔冲霄”的塔匾来颂扬提携过他们的恩师蒙禄昌。时代久远,历史沧桑,恩村的牌坊只剩下“观光坊”和“维新坊”了,但最雄伟的石牌坊——文天祥亲书的“进士坊”匾额还在,“五马坊”遗址犹存。“观光坊”为青砖条石建筑,成四方门楼式,翘角峥嵘。传说坊匾为宋代大书法家赵孟?所书,对联“甲第休夸二宋美;文章应许三苏齐”为谢枋得所写。而“维新坊”的修筑,说明恩村人在鸦片战争以后,踊跃参加戊戌变法和维新运动,在重大历史关头,都是身先士卒,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历史的云烟消退了昔日的荣华,淡泊了久远的记忆,在长期的官宦外迁、异地繁衍中,恩村的留守人丁仍然坚守着先人“耕读兴家”的祖训,延续着

农业情况(2009年)

仁化农业生产自然条件优越,素有“鱼米之乡”之称。已形成并建成了优质谷、沙田柚、茶叶、地膜花生、蔬菜、毛竹、板鸭、蚕桑、黑山羊、三元杂交猪、高科技农业示范等生产基地。其中黑山羊养殖已达3.8万头,茶叶面积3万亩,毛竹50万亩,活立木蓄积量达840万立方,年产木材5万立方,生态公益林面积110万亩。全县2001年工农业总产值16.78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6.35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37.8%,当年农村人平纯收入4094元,农户生活水平比改革开放以前有了明显的提高。农业生产方面,种植业以水稻、花生、蔬菜、茶叶、水果生产为主,畜牧业以养猪、养羊、养三鸟为主。年种植水稻11.6万亩,单产474公斤,总产5.5万吨。花生种植面积7.4万亩,总产1.76万吨,蔬菜种植9.17万亩,总产12.9万吨。茶叶种植面积2.02万亩,年总产620吨。果树种植面积2.18万亩,主要以沙田柚、柑桔橙、李、青梅等为主。年产果品6595吨;畜牧方面以生猪、黑山羊、三鸟饲养为主,生猪年饲养量24.9万头,出栏12.2万头,黑山羊饲养存量4.88万头,三鸟出栏160.76万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