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塘镇地图
董塘镇相关地区地图:
经济状况
2006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25904万元(按90年现行价格计算),其中农业总产植19225万元。农业以水稻和花生生产为主。农村人均收入3927.3元,由传统农业逐步向商业经济过渡,种植产品主要有优质稻、花生、淮山、竹类等。工业主要项目为原煤开采、铁矿、铅锌矿、石灰石、油料加工,红砖生产、石灰制造、铅锌矿精选、竹木加工等。市政建设
2003年完成墟镇总体规划,规划总面积为4.0平方公里,同年,被韶关市列为村镇建设试点镇。目前已兴建了三个农贸市场,总建筑面积5200平方米,共有铺面230间,墟镇道路全部铺设了水泥路面,并安装了路灯。1999年~2002投资300多万元铺设董塘八一至长坝岭路段,董塘到董塘中学凡塘路口到镇文化中心路段水泥路面,2004年改造完成铺设董塘中学到七○六路段沥青路面。改造30多公里乡村道路,铺设了水泥路面。1991年建起有线电视网络,2004年完成有线电视网络改造,开通光纤线路,现有32套清晰电视节目,1999年扩建文化活动中心。自然环境
董塘镇地处粤北山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整个地形四面山地,中间小盆地,墟镇处于盆地中央,主要以丘陵山地为主。境内有巴寨、燕岩、大石山、飞花瀑布等丹霞地貌,属丹霞山风景名胜区。董塘河流经墟镇到丹霞夏富汇入锦江。名优特产
黑皮蔗,又称果蔗,以其节软肉软且酥脆汁清甜被人所喜爱,董塘以江头产蔗最多。淮山,学名山药,又名山芋、竹篙薯,可入药,董塘以高莲村产淮山最多。,夏德文镇党委书记主持全面工作,梁炜党委副书记/镇长主持政府全面工作,连辉标党委副书记分管党群/政法/工农协调/招商引资工作,谢文桥党委委员/副镇长分管农林水工作,刘卫国副镇长分管计划生育/文教卫生/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叶文华党委委员/纪检书记分管纪检/城建城监/移民/社区工作,何旭党委委员/人大副主席分管人大/安全工作,刘运山党委委员/武装部长分管武装/公路建设/协助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王海燕党委委员分管组织人事/妇联工作,郭胜洪党委委员/团委书记分管宣传/团委/文化/老干/民族宗教工作对外交通
董塘镇交通便利,S246线贯穿墟镇可到韶关,S345线可达乐昌,东至仁化县城,西往乐昌,北上红山、南往浈江区花坪镇,全镇村村通公路,各村公路都是硬底化。人口民族
主要以汉族为主,有少数的瑶族、畲族,2006年总人口为34820人,其中农业人口为27403人,非农业人口7417人,汉族34360人,少数民族460人。旅游资源
寺塔:1、云龙寺塔。位于安岗村西侧山窝中,始建于唐一乾宁至光化年阃t公元894--901年)。该塔是广东省内唯一的著名的唐代砖塔。1988年1月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春完成该寺(塔)维修。2、澌溪山寺塔。位于镇澌溪山瑶族村旁,50米外有一寺庙,原名“秀宝塔”。清朝同治《仁化县志》中有记载。经考证,此塔建于唐末宋初,1979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腾风塔。位于董塘镇西南2公里之潼阳水溪旁,建子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一1619年)。首层券门置于西南扭向偏北,是该塔的一大特点。4、云龙寺。位于镇安岗村西侧山边,原寺名西山寺,清代易名云龙寺,始建于唐代(公元894年),相传六组慧能禅师初次南下时曾在值栖息过,之后仰山禅师也于此传教布道。1999年11月8日经韶关市民宗教事务局拨款维修。革命遗址:l、思诒堂。位于董塘镇安岗村内,四合院式的清代建筑,大革命时期是仁化农民运动的发源地,安岗乡农民协会常务执行委员会驻地,1928年仁化县第一个中共仁化县委员会,中共安岗支部干事会.安岗乡苏维埃政府,广东工农革命委员会的诞生地和驻地,.是全县进行土地革命斗争的指挥中心。2000年经维修完好。2006年进行了第二次全面修缮。2、董劝书院。位于董塘墟镇内,清代建筑,砖木结构,大革命时期,是第五区农民协会常务执行委员会暨第五区农民自卫军大队驻地;土地革命战争初期,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余部两次到董塘时的部队指挥部,工农革命独立第四团团部,第五区苏维埃政府驻地。2001年冬维修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