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川省电子地图 > 遂宁市地图 > 船山区地图 >
仁里镇地图
仁里镇相关地区地图:

境内旅游景点及简介

一、溶洞:1、慈云洞:位于石台县城东5.5公里处的七里镇缘溪村境内。全长3500余米,洞内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纷呈,多姿多彩。自1986年开放以来,游客络绎不绝。2、石燕洞:可容数百人,有石似虎肖狮,有石榻,石橙,旧有僧人住此。3、鸳鸯洞:双穴相连,左入右出,别有情趣。4、潮洞:有泉如潮汐,其声淙淙铮铮如鸣笙箫。5、响洞:位于七里镇同心村境内,洞口朝天,深不可测,掷石落洞如雷轰顶,昔日多产鲛鱼。由于洞口有一巨石酷似佛手,笼罩洞口,又故名佛手洞。6、强盗洞:位于县治西处岭上,通达杨潭坡下首狮子潭。曲径通,唐代时为一伙强盗据为大本营,常年劫财掠物,抢掠民女,杀人越货。周围几十里内百姓叫苦不迭。虽屡报官府派兵征剿,均败北而还。后新任长林县(石埭县别名)县令,设计舍身入洞拜访盗首,并送去大量酒肉宴请全部强盗。正在洞内饮酒作乐之时,洞外则将早已准备好巨石、生铁等把洞口封闭了,县令与众强盗同归于尽。从此周围百姓得以安居,处岭得以通行。二、黄岩大峡谷:位于石台县城东7公里处的七里镇缘溪村境内,境内森林丰茂。峭壁摩天、奇花怒绽、珍禽相嬉。其主要景区有慈云潭、姻缘谷、凤形山、叠缘泉、求缘瀑、青龙潭、水帘飞雪、黄岩瀑布等。三、慈云禅寺:位于石台县七里镇缘溪村境内的慈云山下的慈云洞旁。始建于唐,兴于宋,毁于清未。寺旁有洞,曰“慈云洞”,此山、寺、洞在《石埭县志》中均有记载,据传济颠和尚曾云游此山寺,并于慈云洞中打坐修行。由于慈云禅寺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四面环山、瑞气氤氲,历来素有“山中佛国”之美誉。四、沈氏宗祠:位于石台县城东5公里处的七里镇缘溪村沈村组,建于嘉庆二年(1798年),座西朝东,总面积400平方米。五、古桥,1、秀桥:位于七里镇杏溪村杏溪河中游,殷石公路旁,玉带式单孔石拱桥,横跨杏溪河上,长5.5米、高3.5、宽3米,跨径4.2米,昔为通往永丰、东山村的要桥。2、永兴桥:位于七里镇三增村排下组,殷石公路旁,长8米、高4米、宽2.5米,跨径6.5米,昔桥头有庙、亭,名为“西官庙”或“三门亭”,今已毁。桥南100米处有座“西峰堂”庙。六、西峰堂庙:位于七里镇三增村排下组的永兴桥南100米处,据传杉山南泉寺一和尚显灵,要在此修筑庙宇,故当地百姓自愿修建此庙,为求神拜佛者方便,特修建永兴桥一座。庙前还有一股泉水从一自然拱形石洞流出,洞水清澈亮丽,甘洌可口。内产鲛鱼。据传,此泉是供求神拜佛者净身所用。七、金钗井与娘娘庙,在七里镇西娥山麓伏虎河与西坑河交汇处,有一泉水井,这就是远近闻名的金钗井,离金钗井百米处有座与金钗井齐名的娘娘庙。相传历史悠久,传说也美丽动人。虽说历史上七里战乱频繁,金钗井与娘娘庙历尽风雨,却一直是游人不绝,香火不断。现井水清澈唐亮丽,甘冽可口,老庙已毁。八、杵岭凉亭:位于石台县城2公里的处岭头,古石亭长5米、高压4.5米、宽4.5米,此凉亭是处岭古道供人休息之地,东西走向,通风较好,其建造别具一格,似一座单孔石拱桥,寓人潮如流水,从桥孔经过,具有特殊的含意。九、杵岭古道:位于七里镇西坑组至七里永丰村湾里组,相传此古道乃一寡妇修建的,路面由一块块青石板铺成,东自西坑,西至湾里,全长约5华里。十、杨潭古渡,俗称灯盏渡,县城2公里处的秋浦河同心村河段。古为徽省、徽池通衢之要渡。南岸渡口平展,北岸岩石峻立,可望不可攀,人称“鹰科岩”,昔有古柏10余棵,渡口险要。现为秋浦河乡村漂流起点。

白鹭天堂

遂宁市船山区仁里镇银杏沟村帽古顶坡是远近闻名的白鹭天堂,这里曾栖息着上万只白鹭,古诗中所描述的“一行白鹭上青天”景象在这里随处可见。但是从去年开始,这里的白鹭数量急剧下降,到目前为止仅存3000余只了,鸟儿飞走了后,鸟儿的巢落地了,这些枯枝被无奈的村民捡来当柴禾。5日下午,记者赶到帽古顶坡,追寻鹭鸟在帽古顶坡安家、壮大、减少的轨迹。,遂宁市船山区仁里镇银杏沟村千只白鹭翱翔(遂宁市林业局)青山、柏树、白鹭;稻田、炊烟、人家……这是人们经常在遂宁市船山区仁里镇银杏沟村见到的一幅白鹭鸟儿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画面。据当地村民介绍,由于大抓了植树造林,特别是实施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以后,森林逐渐成长起来,长得十分茂密.

景观

仁里人文古迹有慈云禅寺、饶益寺、西园寺、普林寺、金钗井、节孝坊、西峰堂、沈家祠堂等古迹庙宇。慈云洞相邻的深山里发现了黄崖大峡谷,峡谷内植被保存完好,河流落差巨大,有大小瀑十多处,其中最大的黄崖大瀑布落差达70余米,蔚伟壮观。境内有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蓬莱洞;李白等大诗人曾涉足的杉山僧国寺;杜村是晚唐诗人杜荀鹤的故乡。

旅游线路

·蓬莱仙洞、黄崖大峡谷、秋浦第一漂二日游,第一天石台接团。用餐后,游蓬莱仙洞、黄崖大峡谷、晚餐后住荀鹤山庄。第二天早餐后,游秋浦第一漂、中餐后返程。·慈云圣境、黄崖大峡谷、牯牛降九龙景区二日游,第一天石台接团。用餐后,慈云圣境、黄崖大峡谷、晚餐后住荀鹤山庄。第二天早餐后,游牯牛降九龙景区、中餐后返程。·秋浦牯牛降、蓬莱仙洞、秋浦第一漂二日游,第一天石台接团。用餐后,游黄崖大峡谷、秋浦第一漂、晚餐后游蓬莱仙洞、住荀鹤山庄。第二天游牯牛降九龙景区,中餐后返程。·秋浦牯牛降、蓬莱仙洞、黄崖大峡谷、秋浦第一漂二日游,第一天石台接团,用餐后,游秋浦牯牛降九龙景区、秋浦第一漂,住县城或景区;第二天游黄崖大峡谷、蓬莱仙洞,中餐后返程。·秋浦牯牛降、慈云圣境、上曾古村落、秋浦第一漂二日游,第一天石台接团,用餐后,游秋浦牯牛降九龙景区、上曾古村落,住县城或景区;第二天游秋浦第一漂、慈云圣境,中餐后返程。·秋浦牯牛降、蓬莱仙洞、上曾古村落、秋浦第一漂二日游,第一天石台接团,用餐后,游秋浦牯牛降九龙景区、上曾古村落,住县城或景区;第二天游秋浦第一漂、蓬莱仙洞,中餐后返程。

简介

灵泉寺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闻名西南的佛教胜地,庙宇四周山林茂密,绿树成荫,为市郊风景名胜。不过近年来由于遂宁市的快速发展,大约2006年而后成立了河东新区,灵泉寺就划归到了河东新区辖区,而仁里镇经过

历史

仁里镇原名七里镇,2007年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时贡溪乡(贡溪乡以境内贡溪河得名。1962年建立贡溪公社,1983年体制改革时改为贡溪乡)并入更名。据《石台县志》记载,南北朝晋州刺史桂智览自幽州迁居于此后改名仁里。因日常使用时易于七都镇混淆故恢复“仁里”。1962年始建七里公社,1965年国务院批准复建石台县,始为县人民政府驻地,1983年体制改革时改为七里乡,1987年与城关镇合并为七里镇,现名仁里镇。325省道和县乡公路分布全境,全镇村村通公路、通电、通电话。全镇村村有小学,有县中学,二中。县人民医院坐落该镇,各村均建有医疗室。敬老院里可供养30位老人。

产业

2007年,仁里镇在稳定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一手抓工业发展,一手抓旅游业的开发。境内的旅游景区或景点有省级名胜景区蓬莱仙洞、慈云圣境、黄崖大峡谷,秋浦河乡村飘流,秋浦渔村、黄崖山庄、烈士陵园,有唐代贞观年间(627-649年)建造、占地1500平方米,诗人李白、韦权舆、高霁宴登访,爱国诗人吴应箕赋诗的镇国寺遗址,有石台县建国以来修复的第一座佛教道场,也是境内唯一合法的佛教活动场所,占地面积7222.14平方米的古刹新貌的慈云禅寺,有晚唐著名大诗人杜荀鹤的故乡---杜村,有诗仙李白曾多次为之赋诗的秋浦河。镇党委政府充分利用这些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大作旅游强镇文章。2007年全镇接待游客20.5万人次,随着这些名胜景区、景点的开发,带动了旅游“农家乐”的发展,现有县级“农家乐”示范户36户。2007年,全镇旅游经济收入9550万元,创历史新高。二三产业从业人员10416人,年利税700万元,全年工农业生产总值5.42亿元,在全县8个乡镇中排名第1位,财政收入752.8万元,排名第1位。镇区城建及基础设施配套由县统一规划设计实施,2007年,城区市容建设总投资1500万元。全镇共建住宅小区3个,即:秋浦人家、曙光新村、蓬莱小区,总建筑面积58800平方米,7·10灾民移民和分散移民及农村居民建房54幢,规划建设缘溪、垅上、杜村三个新农村示范村及兰花苑小区和仁和小区。全镇有普通高中1所,初中2所,职业学校1所,小学15所,幼儿园5所,其中私立幼儿园4所,学校占地总面积104007平方米,校宿建筑面积53415平方米,学生平均分别占15.41平方米/人和7.92平方米/人。2007年有在校学生(含学前班)6748人,幼儿园710人;在岗教职工40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100%,教师学历合格率99.5%。镇域有文化馆、图书馆、电影院、文化站,镇文化站为省级杜鹃花工程试点站和全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点,广播放大站1个,村(居)图书室、农家书屋3个、歌舞厅5个,网吧6个,书店6个,音像制品专卖店10个,老年协会1个,有东方红文化活动广场和城防大坝休闲娱乐场所。春节有舞龙灯的习俗,现有龙灯队3个,狮灯队2个,07年元霄节同心龙灯队参加县灯赛表演,获二等奖。全年送戏、送电影、送图书下基层进社区30场(次),有线电视普及或地面卫星接收率100%,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显现。镇设医院1所,中医院1所,私立医院1所,村、社区卫生室19所,大药房6个。2007年全镇人口出生率7.7‰,自然增长率4.7‰,政策符合率98.6%。2007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2049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50元。全镇创平安机关单位51个,平安校园4个,平安医院2个,平安村14个,平安社区5个,平安商场2个,平安企业6个,平安家庭3951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