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水县地图
融水县相关地区地图:
历史沿革
融水苗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北部,属柳州市所辖。东临融安县,南连柳城县,西与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西南与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接壤,北与贵州省从江县,东北与三江侗族自治县毗邻,行政区域面积4624平方公里,自治县人民政府驻地融水镇,县城位于东经109°14′,北纬25°04′。支柳铁路和融江过境。融水春秋战国时期为百越之地。秦时属郁林郡。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为潭中县,属桂林郡。南齐建元三年(公元481年)置齐熙县,同时又置齐熙郡,郡县治所均在今融水镇。南梁大同元年(公元535年)在今融水镇对岸水东村置东宁州,此时州治与郡治隔江相望。隋初撤销齐熙郡;文帝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东宁州改为融州,齐熙县改为义熙县;炀帝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复撤融州,将义熙县并入始安郡。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复设融州,辖义熙、武阳、黄水、安修四县;武德六年(公元623年),改义熙县为融水县(此为融水得名之始);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融水县为融水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复称为融州。此后五代十国时期沿袭融州,辖融水县。北宋至道三年(公元997年)改融州为融水郡,崇宁年间升格为军州,置清远军节度使;大观元年(公元1107年)为乾南路帅府;大观三年为下都督府。元朝时期置安抚司;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置融州路总管府,二十二年降为散州。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撤融水县并入融州,洪武十年降州为县,称为融县,属柳州府。清朝融县名称不变,属柳州府。民国时期仍称融县,先后隶属柳州府(公元1912年)、柳江道(公元1913年)、柳江区行政监察委员会(公元1926年)、柳州民团区(公元1930年)、柳州行政监督区(公元1934年)、第四行政区(公元1940年)、第二行政区(公元1942年)、第十五行政区(公元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1949年至1952年7月融县隶属柳州专区。此间,1951年7月,融县人民政府从融水镇迁至长安镇,于次年9月成立融安县;1952年11月,以原融县中区为主,先后从罗城县、融安县、三江县和贵州省的从江县各划出一部分地区,成立了大苗山苗族自治区(县级),属宜山专区;1955年,大苗山苗族自治区更名为“大苗山苗族自治县”,至1958年改属柳州地区;1966年,大苗山苗族自治县改名为“融水苗族自治县”,至2002年12月改属柳州市。:2000年,融水苗族自治县辖4个镇、15个乡、2个民族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425608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融水镇57497、和睦镇20992、三防镇19681、怀宝镇14882、融水乡26947、永乐乡24483、四荣乡16475、香粉乡11875、安太乡20825、洞头乡16568、汪洞乡15052、同练瑶族乡10187、滚贝侗族乡15302、杆洞乡22267、安陲乡20484、大浪乡19912、白云乡28439、红水乡17830、拱洞乡19884、良寨乡14098大、年乡11928。现在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2002年9月29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2]88号):原柳州地区的鹿寨县、融安县、融水苗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划归柳州市管辖。2003年,融水乡与融水镇合并为融水镇。2003年融水苗族自治县行政区划一览(辖4个镇、14个乡、2个民族乡):(根据当年广西行政区划代码整理),100融水镇辖:城南区、城中区、城北区3个社区居委会;红色、新国、西廓、下廓、小荣、三合、古鼎、东良、罗龙、兴贤、东华、水东、新安、云际、红光15个村委会。101和睦镇辖:和睦街社区居委会;安塘、吉塘、红星、读楼、和睦、沙巩、芙蓉、巷口、古顶9个村委会。102三防镇辖:三防社区居委会;洞马、本洞、荣洞、乃文、联合、新兴、拉川、兴洞、三联9个村委会。103怀宝镇辖:中寨街社区居委会;河村、洋洞、聘洞、盘荣、东水、喷沟、民洞、九东、永和、中寨10个村委会。200永乐乡辖:四莫、下覃、东阳、荣山、北高、洛西、毛潭、兴隆8个村委会。201四荣乡辖:四合、三江、永靖、永安、江潭、东田、荣地、荣塘、九溪、保合10个村委会。202香粉乡辖:雨卜、中坪、古都、香粉、新平、大方、九都、金兰8个村委会。203安太乡辖:寨怀、培地、洞安、江竹、元宝、小桑、培秀、三合、求修、甲报、尧良、尧电、林洞13个村委会。204洞头乡辖:洞头、六进、高安、甲烈、滚岑、甲朵、一心7个村委会。205汪洞乡辖:廖合、八洞、罗洞、池洞、产儒、新合、平时、结合、腾合9个村委会。206同练瑶族乡辖:同练、和平、如劳、英洞、大坪、朋平6个村委会。207滚贝侗族乡辖:滚贝、同心、平浪、同乐、支文、尧贝、三团、烈洞、尧佐、平等、吉羊11个村委会。208杆洞乡辖:百秀、党鸠、锦洞、归江、中讲、花雅、尧告、小河、高强、高培、达言、杆洞12个村委会。209安陲乡辖:洋岭、龙口、暖坪、九同、江门、泗溪、新塘、大伞、三寸、大田、乌吉、吉曼、大段13个村委会。210大浪乡辖:河口街社区居委会;桐里、潘里、上里、竹桥、大德、大安、大新、高培、麻石、河口10个村委会。211白云乡辖:白照、枫木、高兰、邦阳、龙岑、公和、荣帽、瑶口、大湾、林城、保江、大坡、田里13个村委会。212红水乡辖:振民、黄奈、芝东、良友、良双、良陇、红水、高文8个村委会。213拱洞乡辖:拱洞、培基、广雄、平卯、瑶龙、龙圩、洋鸟、大勾、龙培、龙令、高武11个村委会。214良寨乡辖:良寨、苗坪、归平、塘口、安全、培洞、大里7个村委会。215大年乡辖:大年、归合、木业、吉格、高马、高僚、林浪、古楼8个村委会。
本地潜在主要商品
金、银、铜、铁、锡、煤、蛇纹石、大理石、花岗岩、石灰岩、高岭土。经济建设
国民经济:融水苗族自治县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的主导方向和核心战略,以“工业立县、工业强县、工业富县”为总抓手,以资源经济开发为发展县域经济的核心,以“城乡清洁工程”、“世界苗都”项目建设为城镇化建设的切入点,以“电网、路网”建设为基础设施建设的突破口,抓好“环境建设年”和“项目建设年”,创新发展思路,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工业:融水县工业经济总体运行良好,2006年工业生产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态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为18家,主要行业有:制糖、林产化工、电力、竹木材加工、建材、矿产冶炼等行业。年内新建投产的规模以上企业有广西古顶水电有限公司、亿康药业有限公司,年内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未达到500万元的企业有:丰华木业有限公司、林华林产化工厂、特种水泥厂。
融水县五大支柱产业:制糖业,化学原料及化学产品制造业,水力发电业,竹木产业,旅游业。
非公经济:为促进融水县非公经济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融水县制定了一系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从土地、税收、财政等方面给给予了大力扶持。
工业园区布局:二七O老工业基地,占地面积2000亩,目前,已聚集了20家企业,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家。2005年,该基地完成工业产值2亿元,到2010年该基地实现产值9.5亿元。占全县工业产值44.93%。
农村经济:融水苗族自治县辖20个乡(镇)199个村民委、2959个村民小组、93450户农户、426405个农业人口。全县农业劳动力260131人。占农业人口的61.01%。全县农业用地总面积544.8万亩。其中,耕地45.11万亩,园地11.456万亩,林地407.22万亩,草地13.3万亩,水面5.51万亩,其他62.19万亩。
特色农业:近年来,围绕县委“山内竹茶药、山外蔗果桑”区域经济发展思路,融水县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不断改造传统产业,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培育和壮大茶叶、桑蚕、水果、蔬菜等特色产业。全县现建设有稻谷、蔬菜、茶叶、水果等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36.023万亩,糯米柚、椪柑、脐橙、杂交柑、黄瓜、茶叶、稻谷等农产品通过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产品认证,建设有糯米柚、茶叶等绿色食品生产基地0.7万亩。
科技兴农:多年来,融水县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先后主持或协作开展了部、省、市、县“测土配方施肥”、“广西中低产田综合改良技术应用示范”、“广西土壤论断施肥网络工程”、“免耕抛秧”、“稻稻鱼油山区农业生产新模式研究”、“烯效性培育壮秧技术试验示范”、“超级稻示范推广”等多项农业科技项目工作,有6项已分别获得了省、市、县级科技进步奖。
第三产业:2006年,全县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6.98亿元,其中,旅游业实现总收入0.675亿元。对外开放总体水平提高,全县共招商引资项目70个,到位资金2.76亿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