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山市地图
乳山市相关地区地图:
交通邮电贸易
交通运输生产在继续加强基础建设的基础上,今年又有了较大发展。全年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560公里;全社会完成货运量416万吨,比上年增长20%;完成货运周转量38765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0%;完成客运量442万人,比上年增长22%;完成客运周转量28802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21%;港口吞吐量完成20万吨,比上年增长17.6%。邮电通讯事业通过加大投入,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26%。邮电通讯能力进一步提高。到年末交换机总容量达211650门。其中:年末市话总户数达到54143户,农村电话总户数达到120781户,小灵通用户达到57650户。移动电话19.6万户;上网用户达17500户。国内消费市场繁荣,商品供应货源充足。全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6.85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其中:国有、集体经济实现零售额为16.24亿元,比上年增长18.14%;个体经济零售额为24.94亿元,比上年增长11.88%;批发贸易零售额8.22亿元,比上年增长14.41%;餐饮业零售额6.43亿元,比上年增长16.6%。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城乡市场消费同步增长。全年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5.86亿元,比上年增长15.71%;农村消费品零售额21亿元,比上年增长14.35%。对外经济贸易持续发展。全年我市实际利用外资18729万美元,同比增长8.98%;完成进出口总额为5601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0%。其中:进口额为1940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9.9%;出口额为3661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0%。旅游业健康发展,海内外游客增长旺盛,旅游收入继续提高。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52.9万人,比上年增长44.2%;实现旅游收入7.29亿元,比上年增长62%。历史概略
乳山历史悠久,据境内古文化遗址出土文物考证和史籍记载,远在新石器时代中期,境内就有人类聚居。汉高元年(公元前206年),境内置育犁县。东汉建武五年(公元29年),育犁县并入东牟县。此后,境域先后属文登县、观阳县、牟平县。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境域分属海阳县、宁海州(1914年改称牟平县)。数千年来,先民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创造着文明。商、周时期,农、牧、渔业已很兴盛。汉时,人民已将柞茧用于缫丝制帛。隋时,采金业兴起。唐时,乳山口已成为与外埠进行物资交流的重要口岸。明时,缫丝、制盐、酿造、食品等手工业已较发达。至清末,夏村、乳山口等地已成为规模较大的商贸之地。1930年,境内有了中国共产党的活动。1932年,中共牟海县,委建立。1941年2月,划牟平县南部和海阳县东部707个自然村成立牟海县。是年3月7日,牟海县第一次参议员会议召开,宣告牟海行署诞生。1942年9月,牟海县全境获得解放。1945年1月,牟海县更名乳山县(以乳山口南岸的大乳山而得名),确定夏村为县城。1958年10月撤销乳山县,境域分划归海阳县、文登县及烟台市。1961年10月恢复乳山县,隶属烟台专区,1983年11月改属烟台市(地级)。1987年6月威海市升为地级市,乳山县改属威海市。1993年7月,乳山撤县设市。2001年4月区划变更,乳山市辖两个省级开发区,15个镇(街道),601个行政村。招商引资环境
乳山人口58万,面积1668平方公里,是一座适宜旅游安居、投资置业的新兴开放城市和充满活力的年轻城市。这里环境优美,生机盎然,处处蕴藏着发展商机。乳山交通便利、区位优越。处于中、日、韩“大三角”和青、烟、威“小三角”的中心腹地,与韩国、日本隔海相望,境内拥有高等级公路、铁路、海运等多位一体的现代化交通网络,一个半小时路程内可抵达三大机场、五大港口和三大铁路交通枢纽,有着承接辐射、与外合作的优越区位条件。乳山资源丰富、环境优美。素有“金岭银滩”之称,是有名的“水产之乡”,年水产品产量33万吨;“水果之乡”,年产干杂水果25万吨;“黄金之乡”,年产黄金12万两,居中国县级第5位。乳山位于胶东半岛黄金旅游海岸线,依山傍海,山水相融,风景秀丽,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境内拥有被誉为“天下第一滩”的国家“4A”级银滩旅游度假区、被称为“天然石雕园”的岠嵎山国家森林公园、金代三大道观之一的圣水宫以及仙人桥、汤上温泉等众多旅游景点。近年来,相继开工建设了总投资60亿元的大乳山风景区、岠嵎山风景区、福如东海文化园、东方如意国际城、黄金文化公园等5个旅游大项目。依托这些旅游大项目,乳山正在着力打造“寿比南山在海南、福如东海在乳山,南有美丽三亚、北有幸福乳山”的旅游品牌,推动乳山旅游业由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转变,由国内市场向国内、国外两个市场转变。乳山设施完善,载体优良。近年来,已累计投入资金20多亿元,对城市进行了大规模改造和设施配套,城市设施日臻完善,成功跨入“中国县级投资环境100强”。较周边地区相比,乳山水、电优势更为明显,境内拥有4座大中型水库,常年淡水储量2亿多立方米,城市日供水能力10万立方米,是胶东半岛少有的富水区之一;本地电网与山东大电网互相衔接,双回路供电,可保证充足的电力供应,不会出现拉闸限电现象;境内设有经济开发区、银滩旅游度假区两个省级开发区和纺织染整、机械配件、医药化工等6大功能性分区,各园区已基本实现“九通一平”,具有承载国内外产业转移的优越载体条件。其中,重点规划建设的台湾工业园,经过多方努力,现已批准为山东(乳山)台湾商贸物流中心,成为山东省唯一一个对台物流专属园区和十大对台园区之一,经过前期的配套建设,承载能力显著增强,现已成功引进欣业联科技园、东纬电通、东浩科技等投资过千万美元的台资项目6个。目前,单体建筑面积28.8万平方米的全国最大的产品博览中心正在加紧建设中。乳山政策灵活,服务优质。乳山先后出台了园区建设、鼓励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对项目建设用地、设施配套等方面实行特殊优惠,新建项目在立项、报批、建设过程中属市内收取的行政事业性费用全部免缴,对来乳投资兴办的工业企业,还,根据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上交税金额、技术改造投入、商标认证等情况,给予一定比例的资金奖励和扶持,对投资额度大、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项目还赋予更加优惠的政策。乳山民风淳朴,有一种视投资者为亲人的良好市风,对前来投资的国内外客商,始终坚持“以诚为基、以信为本”,从项目论证、审批,到建设、生产、运营等各个环节实行“一条龙”服务,对来乳投资达到一定规模的客商发放服务“绿卡”,持卡人可以享受16个部门59个方面的优质服务。历史人物
王玉阳:(1142~1217)名处一,号玉阳,据考乡居在冯家镇一带。金大定八年(1168年),遇道,教全真派创始人王重阳,请为弟子,从师至烟霞洞,“授以正法三十有六”。后玉阳独去文登铁槎山(今属荣成市)云光洞结庵修炼,常赤脚往来于砺石荆棘,人称“铁脚仙人”。金大定二十七年(1187年),奉诏进京为世宗皇帝讲道,凡所应对,无不时中。世宗“延问修真之道,就御果园建道院,给三品俸,敕充生辰醮高功主,赐冠简紫衣”,玉阳悉表而辞之。未几,恳求还山,世宗“不讳其志”,仍赐钱二十万为回山盘费。家乡道徒、百姓闻其归乡,“千百相率,前十余舍遮道欢迎,不令他适”。玉阳遂在圣水岩结茅为庵,行道修炼,收弟子三百余,创立全真教嵛山派。承安二年(1197年),章宗皇帝召玉阳进京,问养身之道,玉阳“以无为清静少私寡欲为对”。复问教法规仪治国之道,玉阳“以雅对,妙沃帝心”。帝特赐号“体玄大师”,并再旨留京主持修真观,玉阳再辞,求还山。帝许之,乃赐道经一藏,“绫罗绢各两千匹,月给斋厨钱二百镪”,并牒敕圣水庵为“玉虚观”。还山后,约集“善众门人”“献木”“献谷”“施财”“剪荆芟草,夷峻堙谷”,修建玉虚观,时为北方三大道观之一。玉阳居玉虚观二十余年,三次受帝王诏见。卒时,“乃沐浴冠带,焚香朝礼而逝”。生前著作有《云光集》《清真集》行世,其中《云光集》辑诗、词、歌、赋600余篇,被收入《道藏》,为传播和发展其教派,确立全真教在全国道教中的主导地位起到了重要作用。姜房:(1184~1240)字汉臣,大孤山镇万户村人。金末,社会动乱,民不聊生,义军四起。房纠合义旅,冒锋镝数年,平定敌党,稳定了胶东局势。时元太祖成吉思汗已下山东,特授其宁海州同知之职,后累升至昭武大将军、元帅左监军、宁海州刺史等职。“房抚治有方,政崇宽简,躬行勤俭,以率其下,合境化之,风俗丕变,民之富庶,倍于邻郡,所辖军民倍颂其德”。朝廷加授胶、潍、莒、密、宁海等州总管万户,并赐以金符,封天水郡开国侯。在位19年,蒙古太宗十二年(1240年)九月五日病卒于位。
张崧:(1697~1758)字洛赤,号钟峰,午极镇泽上村人。自幼聪明好学,“甫弱冠即岿然成立,文名甲东海”。清雍正四年(1726年)中举,翌年明通榜。后屡试不第,遂肆力于学。访文登于秋溟家中藏书数万卷,便寓居其家11年,将藏书研读殆尽。雍正十一年,宁海知州张王介仰其才,聘其为瀛洲书院山长,所授弟子,多为名士。此期间先后有《眼学堂诗集》(一卷)、《山蚕谱》(二卷)、《向若新稿》(一卷)、《幼海风土辩证》(十四卷)、《旅食贤已录》(五卷)、《修志管见》等著作问世。乾隆二十年(1755年),出任河南滑县知县。上任伊始,遇邑人徭役沉重,他革除旧规,将徭役减少一半,原多收银两,悉还百姓,因而深得民心。后值江南赈灾,滑县碾谷万石,一日而集,崧亲往运发。翌年又值滑县特大水灾,未及奏报,率先捐俸施粥,以延旦夕。待赈灾款下,又亲自筹划,并倡议劝捐,救济灾民。乾隆二十三年勤卒于官。灵柩返里时,滑县士民设帐沿路相送至开州。
杨玉相:(1840~1932)字子瑜,马石店镇东凤凰崖村人。自幼“天才绚烂”,善书法诗文,青年时即“文名大噪”。清咸丰八年(1858年)中举,同治十三年(1874年)中进士,任礼部主事。后不满慈禧太后的专权跋扈,辞官归里,自称半瓠散人,专工书,法、诗文,著有《观我堂诗集文集》。晚年设帐乡里,变卖家私、土地,兴办教育,“百里外多负笈从游者”。民国初年,学生吴佩孚多次请其出山任职,均被拒之。常告诫子孙,“一不当官,二不经商,做耕读之家”。92岁寿终。
宋煊文:(1853~1915.7)字华章,海阳所镇南泓村人。9岁入私塾,18岁父母去世后辍学。劳碌之余,发愤自学,中监生。后因家境贫寒,为生活所迫,于1874年携全家迁至杜家岛棉花山为富户看庵。煊文性情刚烈,主持正义。他自幼饱受地方官绅欺诈,对贪官污吏深恶痛绝。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海阳知县吴延祚滥加浮捐,鱼肉百姓。煊文亲赴县衙,据理力争,迫其革除了违法征收的苛捐杂税。新任知县方奎继任后,正值荒年,为中饱私囊,不顾百姓死活,依然横征暴敛,于宣统元年(1909年)秋,强令乡民将铜元制钱按三七搭配完纳钱粮,无制钱者,每两丁银加征京钱600文,翌年春季,不纳制钱者再加征360文。煊文出于义愤,串动乡民数次联名上书请求裁减捐税,抚济灾民。方奎非但不理,反于1910年5月3日将煊文监生除名,逮捕入狱。时逢登州知府文淇查案至县,煊文其子埙吉为父拦舆鸣冤,亦遭禁锢。此讯传出,激起四乡百姓震怒。南泓村煊文同族宋维屏等四处奔走,联合徽村高启旺等人,组织民众万余人,于6月6日攻破海阳城(凤城),救出宋氏父子。6月7日,方奎被迫接受了煊文、高启旺等人提出的裁免捐赋、赈济灾民等条件。事后,地方官府对抗捐税民众疯狂镇压,煊文被迫率诸子出走黑龙江省。翌年返乡,仍四处奔波,致力于公益事业。晚年思想激进,倡引新学新政,。兴办新学之初,不避社会舆论,欣然将子女送入新学就读。1915年7月因腰患恶疾而卒。
于清泮:(1874~1957)字芹泉(琴泉),大孤山镇八里甸村人。幼时家境贫寒,发愤读书。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中举。宣统元年(1909年),授知县不就。1912~1918年(民国元年至七年),连任民国山东省议会第一、二届议员。1920年任民国山东省公署顾问兼秘书。1921年当选民国山东省公署众议员。1922年任山东省立水产试验场场长兼水产讲习所所长。后历任登州初级师范学堂堂长和山东公立农业专科学校、山东公立矿业专科学校及济南、青州、烟台、绥远各省立中学教员。1932年被选为民国山东省政府参议。是年夏重修《牟平县志》时,被举为总纂。为征集资料,与王照琴、杨春萼等跋山涉水,历尽艰辛,走访了全县大部分村庄,翻阅了无数书卷,呕心沥血,广收博采,穷三年之功,终于在动乱的岁月中使《牟平县志》成书。1938年2月,日军侵占烟台,慕名邀清泮效力,被其严词拒绝。日军恼羞成怒,将其缚住双脚拖于马后,仍宁死不从。后为避日军寻衅,归村任教。遇荒年,常出面于街头募捐,所得款物全部用于赈济饥民,深得村民敬重。抗日战争后期移居烟台,1947年秋回归故里。1949年春至济南,后被《大众日报》社聘为顾问。1957年因病逝世,终年83岁。
徐宗尧:(1874~1960.12)名明述,字宗尧,号灵山道士,徐家镇徐家村人。出身于殷富家庭,学识渊博,勤书善画。青年时期,受“戊戌变法”影响,倡导兴办新学。1913年,与西峒岭村姜,吉德在本乡寺山创办了瑞泉小学。1921年,被选充民国山东省议会第三届议员,返乡后筹建瑞泉中学。为筹集建校资金,奔走于县内外亲朋好友之间,又先后去东北、北京及南方各地募捐。乡里木瓦工匠在其感召下,自愿义务参加修建校舍。1925年,境内第一所中学──瑞泉中学建成,宗尧被乡人推举为该校董事长,并亲登讲台,向学生授课。1942年出任胶东解放区临时参议会副参议长,每次回乡,关注百姓疾苦,过问家乡教育,深受乡人敬重。1947年,因年高离职回乡。1960年12月逝世,终年86岁。
荣誉称号
近几年来,乳山市先后获“全国县级计划生育先进单位”、“全国科技实力百强县(市)”、“中国县(市)投资环境100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安全诚信城市50佳”、“全国综合发展百强县(市)”、“2005年度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山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市”、“山东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市”、“山东省双拥模范城”、“山东省社会文化先进市”、“山东省园林城市”、“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市”等荣誉称号。经济状况
乳山市资源充足,物产丰富,素有“金岭银滩”的美誉,是著名的“水产之乡”、“水果之乡”和“黄金之乡”。年产对虾、扇贝、海参、鲍鱼等海珍品及各种鱼类贝类20多万吨,年产苹果、阳梨、板栗等20多种水果及干杂果20多万吨,为山东省外向型农业示范区;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金、银、铜、铁等金属矿藏和大理石、花岗石、石墨、磷等非金属矿藏,其中年产黄金10万两以上,居中国县级第五位,花岗石储量70多亿立方米。乳山市旅游资源丰富,景点众多。入选“山东省县域旅游品牌十强”。拥有国家AAAA级旅游区——省级银滩旅游度假区、岠嵎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大乳山休闲旅游度假及圣水宫等众多景,观,其中银滩旅游度假区内长达20公里的沙滩和可同时容纳15万人的海水浴场,被誉为“天下第一滩”,是旅游、疗养、避暑和度假胜地。乳山市经济发达,是中国最早的沿海对外开放城市之一。现已形成拥有冶金、机械、电子、化工、食品、服装、玩具、建材等30多个行业、3600多家企业、3000多种产品的工业体系;同世界上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长期稳固的经贸合作关系,兴办外贸生产企业280多家。全市国民经济一直保持稳定、快速发展态势。2006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17亿元,比上年增长16.3%,人均37795元;实现地方财政收入8.9亿元,比上年增长26.8%。名列全国综合发展百强县(市)54位,比上年度前移20位。建置区划
建县前境域归属:夏时,地属嵎夷,亦称东夷。商时,属青州。周时,属莱国。春秋时期,先后为齐国莱地、牟子国地。秦时,属齐郡腄县(治所在今烟台市福山区古现村)。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置育犁县(治所在今育黎镇城阴村南),此为境内第一次置县,属青州东莱郡。东汉建武五年(公元29年),育犁县并入东,牟县。三国时,属魏国青州长广郡东牟县。晋时,属青州东莱郡牟平县。北魏时,属光州东牟郡观阳县(治所一说为今牟平观水,一说在今海阳发城)。北齐天统四年(568年),由牟平县、观阳县析置文登县,境域改属光州长广郡文登县。隋开皇十六年(596年),改属青州东莱郡观阳县。唐武德四年(621年),属河南道登州东牟郡观阳县。贞观元年(627年),改属莱州文登县。麟德二年(665年),属登州牟平县。五代因之。宋时,属京东东路登州牟平县。金时,属山东东路宁海州牟平县。元初,属益都路宁海州牟平县。明洪武元年(1368年),牟平县省入宁海州,属山东省登州府宁海州。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置海阳县,境内原属宁海州的乳山乡全部(辖于疃社、石山社、野子社、玉泉社、宽洪社、龙山社、登宁社、邵村社、桃花社)和城阴乡的鲁济、兴善两社划归海阳县,其余仍归宁海州。民国三年(1914年),宁海州改称牟平县,境内分属山东省胶东道(民国十七年改称东海道)0牟平、海阳两县。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分属山东省第七行政区牟平县、海阳县。建县后境域规属:1941年2月,中共胶东区委决定划牟平县南部和海阳县东部建一个新的县级行政区。2月20日,中共东海地委派林孟舒、刘善洲到下万口村主持召开建立新政区筹备会议,会上决定:新政区范围为牟平县八、九、十区全部和六区的崖子、崮头、嵩村、二海4个乡,七区的午极、自由2个乡共452个自然村;海阳县三区全部和二区的岠嵎、界河2乡共255个自然村,合计707个自然村。以牟平、海阳县名首字取名牟海县。3月7日,牟海县的共产党组织代表、群众团体代表和爱国人士代表共121人,在徐家村村召开首届牟海县临时参议会,宣告牟海行政公署正式成立,隶属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简称山东战工会)胶东区行政联合办事处东海专员公署。1942年9月,牟海县全境解放,改属胶东行政区东海专区。1945年1月26日,牟海县更名乳山县(以境内南部的大乳山命名),隶属不变,并确定夏村为县城。1950年5月,胶东行政区撤销,东海专区改为文登专区,乳山县属之。1956年3月,文登专区撤销,乳山改属莱阳专区。1958年10月,撤销乳山县,原所辖育黎、崖子、午极、冯家、诸往、石头圈、下初、上册8个公社划归烟台市(1959年11月划归牟平县),夏村、乳山寨、白沙滩、唐家、海阳所5个公社划归海阳县,南黄、洋村公社划归文登县。1961年10月5日,根据国务院〔1961〕议字34号文《关于恢复山东省禹城等22个县和设兖州、崂山两县的决定》,恢复乳山县,隶属烟台专区。翌年1月1日,县人民委员会正式挂牌办公。1983年8月,烟台专区改为省辖烟台市,乳山县隶属烟台市。1987年6月,威海市升为地级市,乳山县改属威海市。1993年7月17日,国家民政部以民批〔1993〕153号文件批复,同意撤销乳山县,设立乳山市(县级),以原乳山县的行政区划为乳山市的行政区划。8月8日,市政府正式挂牌办公。境域,1941年2月建县时,境域为原牟平县南部452个自然村和海阳县东部255个自然村。县境东端至里岛村(今属文登市),西端至青山村,东西跨度63公里;南端至南黄岛村,北端至巫山村,南北跨度47公里,总面积为1607平方公里。1945年1月15日,西境上沙家至井乔家以西的东涝口、西涝口、东凤凰崖、西凤凰崖、东井口、西井口、下沙家、草庵、青山、枣林、泊乔家、马石店、后泊、南果子、北果子、姜家夼、南马石、台上、沟东、矫家泊、转山头、河西、南李家等25个自然村,划归新成立的牙前县。县境西端由青山变为西尚山,境域东西跨度缩短5公里,全县总面积1518.75平方公里。1949年12月,牙前县撤销,原划归牙前县的25个自然村和海阳县的黄草,场、松树夼、柳树、院下、前夼、砂旺、后夼、史家8个自然村,划归乳山县。县西境延至柳树村,境域东西长度增至67公里。1951年12月,黄草场等8个村复归海阳县,乳山县恢复置县时境域。1956年4月,东境西店子至西浪暖以东的东店子、朱家庄、徐埠头、七甲、瓦砌埠、才院、万家庄、紫草泊、裴家岛、芦上、小观、生家埠、百寿庄、出林庄、垒子、榆树底、东浪暖、二王家、许家、南稻地湾、北稻地湾、万家寨、孙家寨、风口集、外岛、里岛、吴家、菠罗岛、港北崖等31个村划归文登县。1957年12月,西浪暖村复归乳山县。1958年7月,牟平县大虎岚、小虎岚、正甲夼、卧龙、石字岘、由家庄6个村划归乳山县。时县境东端由里岛缩至西院后,境域东西长度为60公里。1961年10月乳山复县时,东境以黄垒河为界,黄垒河以东原属南黄公社的万家口、鱼池、于家庄、隋家庄、郐家、徐家庄、北黄、大芦头、吴家庄、小芦头、坦埠、北七口、南七口、小营、庙东等15个村留属文登县。1964年6月,乳山口外的小青岛由海阳县划归乳山县。直至1993年撤县设市后,境域未变。东西横距60公里,南北纵长47公里,全境总面积1653.89平方公里。